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太大了,从表面看对于大明是件好事,代表着满清彻底退出了正统,从而不再有和大明针锋的企图。而且在大明几乎所有臣民的眼里,这同样是大明取得胜利的证明,只要朱怡成答应下来,那么大明可以说就完成了天下一统,成为神州不二的主人。
但是朱怡成又想到了一点,雍亲王如此做的目的是什么?雍亲王可不是普通人,他难道不知道一旦去了帝位,所谓的大清就消亡了么?而未来满清作为外藩,仅仅只是大明的臣子,也失去了继续争夺天下的可能。
想到这,朱怡成心中摇头,他认为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所谓的去帝位,向大明称臣恐怕只是雍亲王的手段罢了,他这么做一来是解决满清内部建兴作为皇帝存在的正统问题,二来是要保存满清剩余的地盘和实力,三来是要用这种方式打消大明对满清的敌对态度。
除去这些,雍亲王还有其他许多理由,可以说交出一个已经无法名副其实的皇帝之位,再以名义上向大明称臣,由此来换取一系列的利益,这笔买卖其实对于满清来说并不亏。
可是,雍亲王这么干,却从表面上让大明得到了所想要的一切,而且朱怡成能想象得到,一旦消息传出后,许多臣子必然会欣喜无比,甚至还会劝说自己答应对方的条件。
因为对所有人来讲,只要答应下来,满清作为曾经的中原之主就成了历史,而这也将是大明巨大的胜利,在不做丝毫付出的前提下得到这一切,谁不愿意呢?
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
萧永藻和查慎行对于北京城自然不会陌生,但这一次回到北京城,他们两人仿如隔世,因为所见都同自己的记忆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整个北京城,自当年明军攻占之后,大明就对北京展开了一系列“去夷”,把当初满清所遗留的那些东西全部彻底抹去。那些代表着满人气息的装饰和物品已再也不见,就连在街上的老百姓也全部恢复了汉人衣冠,言语之间,之前流行一时的“京片子”早就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中原雅音。
望着这一切,两人心中感慨万分,除了许多街道依稀有着记忆之外,却又显得那么陌生。
就连他们入城后,由于一行人身着满清服饰,脑袋上依旧留着金钱鼠尾,导致许多百姓好奇围观。那些百姓无论是之前的北京人又或者是后来才至北京的,无不用着奇异的眼神望着他们,甚至还指指点点,露出嘲讽和笑声。
“这些乱臣贼子!”见到这一幕,查慎行恨恨不平地暗骂道,如在以前,这些人如何敢这样?要知道他们可是堂堂官员,更是朝廷重臣!这些百姓别说冲着他们指指点点了,远远的就要提前避让,闪在一旁低着头摆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假如稍有无礼,那就是大罪!直接当街打杀也是应该的。可是现在,这些小民居然敢对他们如此这般?简直是翻了天了!
“此一时彼一时,悔余再说这些又何必呢?哎……。”相比之前,脾气爆烈的萧永藻反而要沉稳许多,早不复当年在南京的样子。转眼这么多年,萧永藻看上去可要比当初老了许多,西北的风霜更让他的容颜变得尤为沧桑。
听到这话,查慎行先是一愣,接着也长叹了一声,眉目中满是无奈。是啊!如今的大明早不是当年的大明,而现在的大清也不是原来的大清了。
他们这次来北京见朱怡成所为何事,他们两人心里自然是清楚的,一想到拥有四海的大清最终落得如此地步,甚至连皇帝称号都要不保的时候,自誉为大清忠臣的查慎行就忍不住落下泪来。
虽然相比萧永藻,他查慎行并不是满人,可是无论是先帝康熙还是现在的建兴,又或者已经把持朝政的雍亲王,对于他来说都有知遇之恩。自五十岁才中进士的他,原本以为这一生仅只能当个普通官员了却此身,但没想到却被圣上重用,不仅入翰林院任编修,还提他为上书房任职,这等于是把他当成储相来看待的。
如此恩德,怎能不让查慎行感激莫名?就算之前南京一行未能成功,事后康熙也未怪罪于他,反而继续重用。而如今,查慎行已被雍亲王抬旗至正白旗,这可是上三旗之一,如此荣耀更让查慎行对满清死心踏地。
入了北京城,行了小半时辰,一行人暂时在礼部所安置的地方住了下来。这个地方他们同样是熟悉的,因为之前地方官员入京时就是安置在此,但事已过迁,当初的主人眼下却成了客人,走进那并不大的院落后,萧永藻的神情就是一阵恍惚,脑海中闪过了当年的无数片段。
安置完,陪同的礼部官员就告辞离去,萧永藻见此连忙使了个眼色,一旁的随从当即明白,赶紧上前相送。相送之时,偷偷塞了一把金瓜子在对方手中,并很是客气地询问后面的安排,同时打听什么时候才能觐见。
片刻后,随从回来告诉萧永藻,对方只说让他们在此好生呆着,朝中如何安排自然会有人通知。此外,还提醒到,由于他们的服饰和打扮,最好不要自己出门,如果有需要只要和负责这的役员提就是了,假如擅自出门,大明可不保证他们的安全。
“岂有此理!”一听这话,查慎行心头更怒了,一巴掌就拍在了桌上。
倒是萧永藻却没说什么,闭着眼过了好一会儿吩咐了一句让大家歇息就是,随后就不再说什么了。
同朱怡成想象的一样,当萧永藻和查慎行抵达北京城,并且表明来意的时候,整个大明朝廷瞬间沸腾起来。不少朝廷官员更是对此欢欣鼓舞,欣喜若狂。
满清自去帝号,向大明称臣,这意味着什么?不就是意味着满清彻底认输了,从所谓的中央政府成了藩属,再也没有同大明抗衡的可能。这样一来,大明就完成了天下一统,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喜事,甚至有些官员已兴高采烈地开始写诗赋曲,以借此来称颂大明天子的功绩,为大明万年唱赞歌了。
“皇爷,满清此举分明就是缓兵之计,皇爷万万不可轻信。”养心殿,在京的军机大臣和军机行走皆在,当朱怡成先让何显祖说了这件事后,平时一向韬光养晦已不太主动发言的廖焕之顿时眼中精光一闪,头一个开口提醒。
“廖中堂所言极是!”董大山作为军方巨头当即说道:“满清向来无信,所谓的去帝号和称臣之举无非就是想借此保存自身,以取喘息之道。皇爷,当年前明时期,满清在辽东这样的花招并非没有用过,但后来又是如何呢?虽说如今满清已被赶出中原,但是他们的力量尤在,一旦让其恢复过来,到时候对于我大明必是大患!还请皇爷明查!”
接下来,其他几人也表示满清这样做包藏祸心,不能轻信。一旦朝廷允了满清,那么接下来对于满清的作战就要停止了,就给予了他们在中原之外经营的机会。
眼下,大明强盛,兵甲盛于天下。但这谁又能保证几十上百年后,大明不会渐渐衰弱下去?一旦到了那时候,满清再一次死灰复燃,极有可能再成大明之患。
听着众人所说的话,朱怡成脸上露出了微笑,看来自己手下的明白人不少,尤其是这些军机大臣并没有被所谓的喜讯而冲昏头脑,自己看出来的,他们也看明白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直言不讳。
这点,正是朱怡成把他们招来询问意见的主要原因。他并不想自己的大明朝廷都是尸位素餐的官僚,尤其是作为军机处,这些大臣可以说是大明的中枢重臣,假如他们都没有清醒的头脑,那么自己的大明未来又会如何呢?
第九百七十九章 低头
欣慰地点点头,但这时朱怡成却见已经归京的史贻直却是一言不发,心中有些奇怪。
要知道史贻直此人一向刚直,而且政治眼光极为敏锐,要不然当年朱怡成也不会把他从左都御使之位放到军机处替代邬思道了。
按理说,就连廖焕之今日都头一个提醒朱怡成这件事的蹊跷,反而史贻直却一直未有表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
“史卿对此有何见解?不妨讲一讲。”朱怡成奇怪之余开口问道。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向史贻直投来,有些人心里同样好奇今天史贻直为什么不说话,同时竖起了耳朵准备听他怎么讲。
“皇爷,臣想先向皇爷请教几个问题,可否?”史贻直起身道。
“史卿问就是了。”
“谢皇爷。”史贻直行了一礼,这才道:“臣之前听闻满清的建兴皇帝如今已成傀儡,现在满清朝政做主的是康熙的第四子雍亲王,此事是真是假?”
他这话一出,朱怡成微微点了点头,虽然这件事并没百分之百确定,但是从锦衣卫得来的消息和满清的反常动态来看已经基本没错。作为军机大臣的史贻直自然也是知道的,而且大明也借此在四川宣扬此事,但是史贻直今天再一次问出这件事,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这事已可确定,但无实据。”朱怡成如此回答道。
“这样臣就明白了。”史贻直似乎松了口气,接着又问:“对于辽东、云南两地皇爷如何看?是准备拿下云南后再攻辽东?”
朱怡成看了一眼董大山和庄岩,又点头道:“这是自然,云南和辽东原本就是我大明国土,不可放之任之,尤其是云南之地,朝廷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拿下云南也就是顷刻之间。”
“那么皇爷,除去这些外,河套之地呢?皇爷又如何看?”史贻直继续追问。
听到这,朱怡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手指着史贻直道:“你这所问朕可是要责问不成?有什么话直言就是,不必如此再问来问去。”
史贻直也笑了,行礼道:“皇爷圣明,无论云南、辽东甚至河套之地,都乃我大明故土,其实不仅如此,蒙古和河套以西同样也是我汉家王朝之地,皇爷以先明皇室忍辱负重民间,终在江南起事,历尽艰辛重兴我大明正统,复我汉人江山。以皇爷之雄心壮志,哪里仅仅只是只占区区中原就能止步的?要不然皇爷也不会改革祖制,大开海贸,功略海外,以开万世之基了!”
说到这,史贻直环顾四周,笑道:“我同诸位有兴辅助皇爷,自当为大明万世出力,以成皇爷霸业!而我等在后世史书也能留下一笔,为后辈所瞻仰。而今满清以区区去帝号,称臣之举意图蒙蔽天下,这种小儿手段简直就是笑话!我史某同诸位看法一样,满清不可信!不仅是满清,就连蒙古这些蛮子同样如此,称臣?哼哼,我堂堂大明还需他们称臣?只有死了的满人才是好满人,这就是臣的态度!”
史贻直斩钉截铁的一番话顿时说得众人心潮澎湃,尤其是像董大山、庄岩这样的将领更是涨红了脸。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虽然这句诗句在这时代并未有出,但是道理却是众人都懂的,更何况朱怡成呢?
君臣既然达成一致,那么接下来就容易许多了。对于见一见满清的使者,这倒并非不可,一来摸一下满清那么的情况,二来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满清的真实态度。而更重要的是借此来表达大明帝国的决心,以消除那些朝中对满清此举有侥幸的臣子们,让天下所有人看一看满清真实的嘴脸。
很快,具体的时间就定了下来。正好后日就是朝会之日,朱怡成决定在这次朝会之时见这两位从满清过来的“老朋友”。
当得知正式觐见的日子定下后,萧永藻和查慎行心中终于松了口气,但在期待的同时又有着忐忑不安,此外还有无比难以言语的感情。
朝会这日,萧永藻和查慎行换上了朝服,由大明礼部官员引着前往紫禁城。当他们步入宫城的时候,抬头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心中又是一阵感慨万千。
在上朝的大明官员不同,萧永藻和查慎行被人领着行到了令一旁,而他们的装扮在这些大明朝臣眼里是那么格格不入。尤其是相比大明官员的穿着,满清的官服显得又灰又暗又是那么难看,这原本倒不怎么觉得,可现在在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内却是那么显眼。
还好,早在当年南京的时候,萧永藻和查慎行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次,不过那一次相比今日虽然有些难堪,但对比还不算太过强烈。可是现在,北京的紫禁城可不是南京皇宫可以相比的,如此宏伟再加上眼下大明无比强盛的气息,一时间居然压得两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过不多久,朝臣们鱼贯而入,朝会正式开始了。萧永藻和查慎行依旧留在外面,等候着正式宣入。
两人微低着头,并没做什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