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不多久,朝臣们鱼贯而入,朝会正式开始了。萧永藻和查慎行依旧留在外面,等候着正式宣入。

    两人微低着头,并没做什么交流,只是静静等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一个小黄门前来告知让他们随自己来,他们这才移动脚步跟在其后,朝着大殿的方向而去。

    “宣北酋使者萧永藻、查慎行觐见……!”

    一句熟悉而同样带着耻辱的声音洪亮响起,不过这一次萧永藻没有跳脚大骂,更没做出其他愤怒的举动。他向身边的查慎行看了一眼,然后整整衣冠,大步朝大殿那边走去。

    相比南京的皇宫大殿,这里的太和殿自然更加雄伟壮观。曾经在之前,他们经常出入其中,对这地方自然不陌生,可现在却是怀着另一种感觉,进入太和殿,觐见这天下新的主人。

    入了殿内,两人熟门熟路的上前,和上次不同,这一次却一起打着马蹄袖,口中称道:“外臣萧永藻(查慎行)拜见大明天子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同时,两人跪倒在地,双手向前支着身子,整个人跪拜了下来。

 第九百八十章 如此厚颜无耻

    在场的朝臣中,有人曾经经历过当年南京觐见之事,也有其他人未有见过清廷的正式使臣觐见。但无论是谁,当见到萧永藻和查慎行两人以如此大礼郑重其事地向大明天子叩首的时候,心中都是一阵喜悦,更有人恨不能当即放声大笑起来。

    这一跪一叩,代表着满清终究在大明面前承认了其失败,并以臣子视大明为主。此时此刻,就连高坐在宝座上的朱怡成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想到百年前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满清铁骑入关屠杀汉人,颁发剃发令,去大明子民之服,易其衣冠,奴役天下子民,更在百年之中大兴文字狱,以扼杀天下汉人之千年传统,毁汉人之根基,意图让天下人都当满清的奴才。

    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屈辱,更是中华文明最为黑暗的时刻。如果不是朱怡成的起兵,从而改变了这一切,那么按照历史的惯性,等到1840年后,华夏大地还要再承受一次长达百年的浩劫。

    但现在,这一切终于全都改变了,随着大明的兴起,工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在的大明风气越来越开化,并且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进取。只要继续下去,大明必然依旧是这世界最为强大和最为先进的国家,再也不会有原来历史中那些屈辱,也不会有那笼罩在汉民族头上的那层黑云。

    朱怡成静静看着伏在地上的那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无比的自豪,他什么话都没说,等了一会儿后才作出了一个抬手的姿势,站在下处的小江子顿时用尖锐的声音喊了一声“起!”,萧永藻和查慎行两人这才从地上缓缓站起。

    起身后,萧永藻作为主使,先呈上了代表满清皇帝的“求降书”,其实对于满清这边来讲,这并非什么求降书,而是一份诏书。不过,大明这边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满清派使者前来称臣,并主动去其帝号,那么不是求降书又是如何?

    小江子上前接过求降书,随后当殿就宣读了起来,这份东西满清那边是用了心的,其中言词恳切,用句谨慎,洋洋洒洒千语,先是讲了满清当年作为前明镇守辽东的历史,并由此声称满清原本就是前明之臣,后因前明朝中奸臣作乱,导致蒙蔽天子,努尔哈赤为报其祖、父之仇这才起兵,但其用意并非是造反,而只是想借此让大明给一个公道而已。

    接着,又讲到了崇祯时期,皇太极几次上书称臣,同样因为当时朝中奸臣阻拦导致未成,之后因为李自诚等反贼起兵,最终导致毅宗皇帝在煤山殉国,当消息传来后,满清上下无不为之悲痛。

    之后,为了替崇祯报仇,满清这才出兵入关,从而打败了李自诚、张献忠等一干流贼。但那时候,由于崇祯后人不知去向,前明藩王相互争夺,各自为政,作为大明臣子,满清无奈只能暂为大明正统摄其天下,不仅是为了保全大明江山完整,更为了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其中,言语里还举出了不少例子,比如说当年多尔衮的入关决定,之后顺治皇帝入北京城后对于之前大明天子的祭祀,自然也少不了康熙所谓的拜祭明太祖之事和所谓的立碑故事。

    对于这些,朱怡成听得是嗤之以鼻,满清分明就是朝着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粉饰的一副前明忠臣的样子,但对于所犯下的之事却撇的一干二净。

    不过朱怡成也沉得住气,他并没制止,只是继续静静听着,他倒要听听满清还会说些什么。

    接下来,又提到了当年江南起义之事,文中说道,江南起义,乃白莲妖教祸乱天下,满清作为替前明守天下基业,自然不能坐视白莲如此为祸。而那时候,朱怡成虽然自称大明监国,因为当年袁奇之事,清帝康熙受臣子蒙蔽,再加上担心民间有人假冒前明后人正统,这才发兵平叛。

    之后,朱怡成的身份得到了证实,满清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可那时候已经晚了,大错已成,康熙帝为此忧心忡忡,最终不治而终。建兴皇帝继位后,原本想纠正错误,可因为朝中动荡,作为新帝只能先平定内部,等时机成熟后再联络大明。

    而如今,一切时机已经成熟,那些反对的奸臣已都被铲除,故建兴皇帝特意派使者前来大明,以表起心迹,自愿去其帝位,世代称臣,为大明固守边疆,以尽其忠……。

    当最后一句话从小江子的嘴里悠悠而出后,整个大殿都一片肃静,朱怡成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望着殿下的萧永藻和查慎行,而满朝文武同样一副古怪的表情,一个个像看外星人一般看着这两位使臣,甚至有人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

    片刻,不知是谁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很快其他人也都大笑了起来,尤其是几个将领更是笑得大声,甚至笑的前赴后仰,就连平日沉稳的廖焕之、董大山等人都哭笑不得地连连摇头。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终于,一个科道官站了出来,不客气地指着萧永藻和查慎行的鼻子就骂道:“从未听闻如此厚颜无耻之言!依此书所写,难道满清入关竟是应我大明之邀以替天下谋福不成?如此说来,满清窃取天下非但无错,反而有功?”

    “我朝并不邀功,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当年入关乃受山海关总兵之邀,为崇祯先帝报仇,这总是事实吧?至于其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萧永藻平静地回道。

    “那我问你!”科道官顿时大怒,厉声喝斥道:“其他的暂且不论,仅先皇考其皇族之死又如何说?难道这也能解释?”

    听到这句话,萧永藻索性闭上了眼,缓缓道:“自然是当年康熙爷受人蒙蔽所犯下之大错,毕竟当年康熙爷曾经下旨天下,求寻前明后人,以用天下供养,但世人贪图富贵,冒认者不计其数。之前之事,朝中以为也是如此,臣子未仔细核查上报,康熙爷大怒之下这才遭人所骗,做下如此错事来。之后,终究真相大白,康熙爷是痛心疾首,夜不能眠,每日为之后悔不已,也正是如此,这才有后来的郁郁而终……。”

 第九百八十一章 避实就虚

    这世上有人睁着眼说瞎话,而今天萧永藻却是闭着眼胡言乱语,而且是在这种场合之下。

    他的话音刚落,在场一片哗然,不仅是刚才的科道官,就连几个平日里老成持重的朝臣也忍不住出声喝斥,直言对方简直就是黑白颠倒,胡言乱语。

    面对一片声讨,查慎行顿时有些按捺不住了,正要出言反驳几句,可还没等他开口,萧永藻却睁开眼睛向他看了一眼,目光中带着几分锐利。查慎行瞬间就想起了之前萧永藻的交代,心中凌然不再说话,默默站在那边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般一言不发。

    朝堂上熙熙攘攘一片,可萧永藻和查慎行却装着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任凭众人喝骂不止,这种只骂不还口的架势还真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过了片刻后,众人也觉得这样骂下去没什么效果,骂声倒是渐渐停止了下来,刚才喧嚷的朝堂上反而出现了奇异的宁静。

    等到周围静下来,萧永藻这才睁开眼睛,然后上前一步朝着宝座的朱怡成行礼道:“陛下,今日臣等前来不为其他,只为奉我主之命上表,以微臣之见,些许小节只是旁枝,主要的还是正事要紧,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呵呵……哈哈……哈哈哈!”听到这番话,朱怡成顿时大笑起来,他嘴角含着笑,打量着这位“老朋友”。

    “多年不见,萧公不仅风采依旧,甚至更甚往日啊!”

    “谢陛下夸奖,臣荣幸之至。”萧永藻似乎练就了铁面皮,金脸罩神功,对于朱怡成的话丝毫不以为然,反而顺杆子往上爬。

    朱怡成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冷声问道:“满清那边其他的暂且不论,朕只问一事。”

    “陛下请说。”

    “建兴去其帝号,满清向我大明称臣,除此之外就无其他?”

    “自然是有的。”萧永藻眼都不眨一下当即道:“我主去帝号后自当为王,大明天子可册封我主,以为藩属。作为臣子,我主当世镇边境,为大明天下永固出力,如此一来,大明江山再无外忧,坐拥中原之地国泰民安,创太平盛世。而大明于我,君臣之位绵绵以续,大明为主,我主为臣,大明我兄,我主为弟,双方永止兵戈,以安民生,乃大明之福,乃天下人之福也……!”

    “好!好一个大明之福,天下人之福!”

    朱怡成哈哈大笑,但这笑声却没有丝毫快愉之感,反而听上去冷冰冰地,他朝着左右一看,立即史贻直就站了出来。

    “贵主打的好算盘!”史贻直一开口就毫不客气,直截了当道:“如今我大明兵锋锐利,满清江河西下已是苟延喘息之境,此时此刻贵主还意图以此举妄图弄巧,难道当我大明上下无人?”

    “大人此话说的,我主诚意如此,如何又是弄巧?大人这话以己度人实在是过了。”萧永藻淡淡回道。

    史贻直冷哼一声,当即道:“所谓什么帝号,原本就是伪号,至于去还是不去,我大明天子一言可决,如何又要贵主自去?至于为臣,这也只是口头而已,又有何实质可言?如贵主真有意求降,当主动献出云南、辽东、河套之地,自搏来京,以求我大明天子宽恕。如此,我大明或可网开一面,念其之诚,再行安置。但需要知晓,如何安置,乃是我大明之事,哪里有求降之人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道理!”

    “史中堂说的有理!”史贻直的话说完,早就按捺不住的何显祖就跳了出来,当即义正词严道:“区区北酋,已是将死之身,居然还大言不惭?今日如此,以此等表书觐见圣上,分明就是瞧不起我大明,实犯下欺君之罪。陛下!臣以为,满清上下居心叵测,意图以此欺瞒天下,臣提议立即把此二人拿下,打入天牢!”

    “臣附意!”

    “臣也附意!”

    何显祖的一番话顿时让朝中众人慷慨激昂,一个个站出来声讨对方,更有几个人甚至已经摩拳擦掌,只需朱怡成一开口,他们就冲上前去制服这两个极不顺眼的老家伙。

    “你们要干什么?难道所谓大明号称天下正统就是如此的么?古之由来,两国交战都不杀使臣,何况我等带着诚意出使大明,难不成大明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副样子顿时把查慎行给吓了一跳,他连忙反喝,可后面一句话顿时把他内心中的惶恐表露无疑,就连他自己把话说出口也是马上察觉,神色中显得尴尬起来。

    反道是萧永藻依旧平静,站在那边不慌不忙,看了看众人后笑道:“刚才史大人所言倒不是没有道理,至于云南之地,只需陛下答应我主之求,之后自然会交由大明,而辽东之地也未尝不可,我主旧部可令其北返,归还前明国土,不过至于河套之地,这倒是有些为难,毕竟天下皆知,此地原本就不属于前明,而且眼下我主也未尽占,仅只是拥有甘肃之境罢了,至于蒙古各部更不是我主可以一言决之的。但既然已为大明之臣,来前我主也说了,只要大明有所求,无不可的道理,但还需等我主平定河套全境后再把此地交于大明,如何?”

    萧永藻避重就轻,半句不提所谓自搏来京请罪的话。不过他的这些回答倒是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认可,尤其是说能够直接交回云南,并且退之辽东以北的两事,让有些人心动了。

    自大明复国以来,虽然大明日渐越盛,可是连年战争,其朝廷耗资也是极大。假如不是大明以开海贸,兴工商为基,国库得以能够支持下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