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样的对手,朱一贵怎么能没有兴趣?而这一次到新明,他就能直接同这种强大的对手直接接触,如果有机会的话甚至还能亲领前线和对方作战,这不是朱一贵梦寐以求的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一贵对于新明无比期待,同时又通过关系特意把旧部调入他的部下,其中不仅包括他在江北的旧部如黄殿这样的得力手下,还想起了当年的老兄弟,这才有现在吴外调至他手下的原因。
提前离开大明,这也是朱一贵所考虑到的。当然因为季节的原因,他现在暂时无法直接前往新明,不过不代表他不能先去朝鲜和日本走上一走。
这也是朱一贵向朱怡成所建议的,由于如今朝鲜和辽东那边暗中勾结,大明内部已有了出兵朝鲜的想法,正因为如此朱一贵主动请缨,提出自己跑一趟济州岛,以协助五军都督府、总参谋部对当地驻军进行战前视察。
除去这,他还会顺道去一下日本,以大明使者的名义见一见日本德川幕府。做完这两件事后,朱一贵会抵达北海道,在北海道呆上些时日,随后在开春后顺着暖流继续北上,然后绕过北方海峡前往遥远的新明。
在朱一贵看来,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不仅能让他提前做好至新明的准备,同样也可以借此机会在皇帝面前立些功劳。至于什么封爵,朱一贵虽然看重,但是这爵位怎么封权利都在皇帝手中。
只要把事做好了,皇帝自然会考虑高封一级,而封爵时候自己在不在京师倒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像他这样的将领领兵在外,不可能特意因为封爵一事丢下军队直接跑到京师去参加典礼,别说他了,就连马功成这样的将帅估计到那时候依旧在山西驻军准备攻击蒙古,所以朱一贵对此丝毫不担忧。
“朱帅,济州马上到了。”
由天津北上前往济州岛路途并不远,船行仅仅一日后舰长就敲开了朱一贵的舱门,提醒马上就要抵达济州。
朱一贵穿上他的军服,外面披上大氅,随后起身出了舱室,当他站在舰桥上眺望着前方时,济州大岛已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并且随着船行越来越近,岛上的景色也越发清晰。
第一千三十章 幸运的人们
济州,也就是朝鲜的济州牧。
当年明军在海上击败清军水师,随后南下同葡萄牙大战,最终以战胜者姿态控制住了东海、南海各处海域,之后又东渡日本,以强行姿态令德川幕府打开国门,然后又占北海道,至此大明海军已基本控制了近海的全部区域,把北至朝鲜,东至日本,南至南海纳入其势力范围。
由于朝鲜之前跟着满清屁股后面,对于在南方复国的大明丝毫不在意,所以当大明击败满清,尤其是在天津登陆直取下北京城后,朝鲜上下顿时惊恐不已。
至此,朝鲜在恍然醒悟,急忙派使臣至南京,当时的朱怡成也不客气,严厉训斥朝鲜后,又直接向朝鲜索要了济州牧,并且在朝鲜设朝鲜大臣一职,以宗主国身份驻兵朝鲜。
如果朝鲜上下乖乖听话,按朱怡成的想法也就是狠狠敲打他一番,对于朝鲜大明暂没有太大兴趣。但谁想到朝鲜在割让济州牧,被迫开放南部地区后,朝鲜国内的政治斗争反而越发强烈起来,争斗中的几派出于各自原因,开始暗中同辽东的满清残余势力勾结,甚至还不断向辽东移民,以联手对抗大明。
这样一来,朝鲜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朱怡成,对于这个国家朱怡成再无半点好感,如今大明内部已形成统一意见,在结束西南战争之后,大明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朝鲜,决定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朝鲜,然后从山海关和朝鲜两个方向向辽东进去,彻底收复关外失地。
两个多时辰后,朱一贵的坐舰靠上了济州港,如今的济州港早就是大明的军港,在此大明东海舰队的分舰队驻扎在此,此外整个济州还有二万多大明精锐海陆两军驻扎。
前来码头迎接朱一贵的是大明驻朝鲜参赞大臣汪文和大明驻朝鲜军方总指挥张鲣。
汪文此人朱一贵并没怎么打过交道,毕竟汪文原本是鸿胪寺少卿,此外他还有着通事处的背景。朱一贵一直都在军方圈子里打转,对于文官那边认识的不多,再加上汪文一直都在朝鲜,所以两人直到今日才是第一次见面。
至于张鲣就不同了,这可是军中的一位老将。当年张鲣在满清时就是福建水师的游击将军,宁波战败后被俘,随后同庄岩等人投了朱怡成。
之后,大明组建大明海军的前身——大明水师,张鲣作为清军水师将领出身得到了重用,在之后的东海、台湾、南海几场大海战中,张鲣更是立下大功。当明军攻击福建、广东战役时,那时候的张鲣已独领一军,从大明军中的资历来讲比朱一贵还甚几分。
不过这些年来,张鲣一直在东海和台湾两地打转,从而错过了不少机会。要不然以他的功劳和资历就算比不上如今坐镇新明的潘梦园,但也至少能平起平坐。
可是张鲣仅仅只是东海舰队指挥官,军衔为上将,却没有封疆一地的权势。直到不久前朝廷下令调张鲣由东海舰队转驻朝鲜,直领大明驻朝鲜海军分舰队和陆军精锐,张鲣闻讯后顿时狂喜,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几人在码头见面,相互寒喧了几句,由于冬天济州风大,作为东主的汪文早就备好了马车,载上众人入了济州城。
济州城是济州的首府,为朝鲜国所建,不过朝鲜因为国力有限,再加上济州对于朝鲜而言远离本土,并不算什么好地方,当时大明接收济州时整个济州城是破破烂烂,和叫花村没什么区别。
这些年来大明在济州用心经营,更因为济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又处于朝鲜——日本——北海道——新明这条航线上,从而使得济州通过海贸获利,原来的济州城也开始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此外济州产马,原本就是朝鲜国的养马之地,虽然济州马相比一些好马来说稍有不如,但对于缺马的大明而言却是难得的马匹来源之地。
这些年,大明在济州大力养马,在其中获利同样丰厚,同时也为大明提供了不少合格的战马资源。
眼下整个济州拥有人口二十余万,除去原本就生活在济州的朝鲜人外,这二十万人中大明人就占了八成有余。
其中军队,也就是海军、陆军方面在二万出头,地方治安军队在一千人上下,再加上这些年不断移民的工匠、农夫、渔民、手工业者和养马人等等,还有其家眷和一些来往此处的商人,再加上原来的朝鲜人,从而组成了现在整个济州的人口结构。
大明在济州的统治从一开始就没碰到什么麻烦,甚至可以说很是顺利。毕竟华夏中央之国对于朝鲜的意义不同,而且在普通朝鲜人看来,为朝鲜人倒不如身为大明人更让他们无比向往。
要知道在许多朝鲜人眼里,中华大地才是正统,朝鲜只是小国而已。一个大明人和一个朝鲜人,前者是一等一的,而后者自然就是二等。所以当个一等人还是二等人,这个选择自然不难回答。
再加上大明在济州的经营非但没有剥削地方,反而给地方带来了极大发展,使得普通朝鲜人这几年下来日子要比以前远好过许多,甚至还有些懂得大明官话,头脑灵活的家伙还因为借着大明的机会发了财,这更让当地的朝鲜人对大明拥戴不已。
可以说现在济州的朝鲜人中,已经有很少人说自己是朝鲜人了,而是自认为大明的子民。这些人面对到济州贸易的那些日本人,西洋人等等,就算是最穷的渔民都是昂首挺胸,为自己明人的身份自豪不已。
住处汪文早就准备好了,位于城内的一处大宅,这宅子是北方一户豪商的,此人在大明进入济州时就敏锐看到了济州的地理便利,从而早早在此经营。
几年下来,靠着大明的背景,这豪商发达了,不仅在老家置了产业,就连在济州也建了几处豪宅,而这一次得知朝廷有重臣前来,这家伙顿时屁颠颠的主动提出把自己在城里最好的宅子让出来,汪文也不客气,直接就把这地方用来招待朱一贵。
第一千三十一章 半岛乱局
“偏野之地,此处比不得京师,还请朱帅千万不要在意。”
进了宅中,汪文领着大家到了前堂依此坐下,作为客人的朱一贵被他让到主位,但朱一贵却推却不坐,笑着说道他是客人,那里有坐主位的道理,而汪文又道朱一贵身有钦命,自当坐主位,何况此处眼下是朱一贵下塌之地,理所当然是主而非客。
就连着张鲣也在一旁笑眯眯地劝朱一贵入坐主位,实在推辞不去,朱一贵无奈只能应了他们,等坐下后有人上了茶,汪文又极是客气地如此说道。
“汪大人说的哪里话,我朱一贵是军汉出身,平日也常在军营,此地比起军营不知要好多少,哪里有住不惯的道理。”
听朱一贵如此说,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汪文也就此放下了心。
虽然现在的汪文也已是三品高官,而且还有通事处的背景,但是比起朱一贵依旧大有不如。
官衔暂时不提,要知道朱一贵眼下可是总镇,武官一品的级别。而且更重要的是朱一贵身上有着爵位,再加上朱一贵那不清不楚的皇室背景,朝廷已经授旨让朱一贵去新明担任提督新明全军之职,从这些来看朱一贵哪里是他一个普通三品文官可比的?
除此之外,这一次朱一贵到济州更是带着圣命,相当于钦差大臣的级别,别说他一个驻朝鲜参赞大臣了,就连驻朝鲜大臣黄滔涣也不能不给几分面子。
再加上汪文之前从未和朱一贵打过交道,更不知道这位鸭王的脾气性格,所以见面后一直客气小心。没想到,朱一贵不仅没有丝毫架子,而且做人也很是让人舒服,非但没至高无上,反而一副和颜悦色,甚至还会和老朋友一般开几句玩笑,这让汪文彻底放心了。
“朱帅,原本您来应该是由黄大人来迎,但如今黄大人不在济州,所以才由在下同张帅代之。”汪文略有歉意地说道,同时取出黄滔涣特意从朝鲜本土送来的一份书信递上,说这是黄滔涣得知朱一贵要来却无法脱身特意写的,信用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
朱一贵接过信看了几眼,随后合上点点头:“黄大人在朝鲜有要务在身,我自然是知道的,何况此次前来主要是替皇爷看一下济州的情况,同时再同诸位交代几句,并非正式领着钦命,自然也不必遵那些规矩。”
说到这,朱一贵起身,先是朝着西南京师方向施了个礼,随后转身对汪文和张鲣道:“皇爷让我问几句话,汪文,张鲣!”
听到这,两人连忙站起,让左右先退了出去,随后朝着朱一贵行礼。朱一贵替朱怡成先受了一礼,随后开口道:“汪文,皇爷让我问,朝鲜国内局势如何?”
“回皇爷。”汪文说道:“朝鲜国君已无法理事,如今名义上是王世子代政,但实际上朝政已落入朝臣手中。眼下朝鲜国中老论、少论两派依旧争夺不休,如不是顾虑其国主依在,恐怕就要直接打起来了。”
“满清之前在朝鲜国内如今支持的是那一派?”
“回皇爷,满清那一派都不支持。”汪文说道:“眼下满清注重的只是朝鲜的粮食和人口两处罢了,这两年满清通过拉拢两派中坚,为其提供粮食和人口,以填补辽东之缺。臣在三月前上书言道,仅两年中朝鲜就向辽东输送人口高达十余万口,各色粮食过百万石,如今随着朝鲜政局越演越烈,这数字依旧不断上升……。”
讲到这,汪文没有继续说下去,其实朝鲜国中现在的这种情况完全是大明故意纵容的。早在之前汪文因为朝鲜内部局势原因受驻朝鲜大臣黄滔涣之命前往京师汇报此事。
但之后朱怡成非但没有直接让黄滔涣想办法稳定朝鲜内部局势,反而让其坐视不理,甚至暗中推波助澜,这才有了现在朝鲜几如水火的局面。
眼下,整个朝鲜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之上一般。朝鲜国王李焞身体每况愈下,已完全无法再理政事了。在前年的时候李焞就让王世子协政,可王世子此人性格懦弱,再加上其母之死给予他很大打击,精神也早就出了问题,眼下国主病重,代持政的王世子又庸庸无为。朝堂之上老论少论两派水火不相容,老论派提议要废储再立,少论派死保世子为正统,同时攻击老论派当年在同大明交涉中割地之辱,以其攻击老论派的政治决策。
双方你来我往,闹得不可开交。如果李焞身体健康还能主政的话,以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