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里糊涂的会晤

    当德川家继以为朱一贵还在长崎乐不思蜀的时候,谁想第二天就突然接到朱一贵已经到了江户的消息。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德川家继诧异莫名,就连一向自认为足智多谋的间部诠房也搞不清楚这朱一贵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他们见到匆匆赶来的井上正岑,直接询问大明天使是否在长崎出了什么事,又或者其他原因惹恼了对方,为何好好的突然就到江户了呢?

    “殿下,大人,臣也不知。”井上正岑皱着眉道:“朱提督在长崎并未遇见什么不快之事,这点臣能保证。而且随船前来时,臣也问了朱提督为何突然要这么急来江户,朱提督只是告诉臣说了在长崎呆腻了,想到江户看看,顺便拜访一下殿下,至于其他的却什么都没说。”

    井上正岑的话更让德川家继他们纳闷了,作为大明赫赫有名的将领,又是皇族身份,这朱一贵行事却怎么如此古怪?仿佛有些随心所欲一般。想到这,德川家继同间部诠房对视了一眼,一时间两人脸色微微一变,似乎想到了什么。

    “殿下,朱提督已经登陆江户,臣来前朱提督让臣向殿下表示问候,并希望能尽快觐见殿下……。”井上正岑继续说道,当然这话是比较委婉的,朱一贵自然不会这样降低自己的身份。

    就算是德川幕府是日本的真正统治者又如何?对于大明而言日本仅仅只是属国,以朱一贵在军中的身份再加他隐隐约约皇族的背景,最多也就是让井上正岑给德川家继带个话,告诉对方他朱一贵来了,要和德川家继见上一面罢了。

    当然了,作为幕府的臣子,井上正岑自然要把这些话艺术加工一下,免得将军听了不高兴。反正意思就是那个意思,话带到就行,何必纠结细节呢?

    朱一贵从长崎到江户仅用了一日时间,如今正是第二日的中午时分。

    朱一贵这样迫不及待地要见德川家继,更让德川家继和间部诠房有所警惕,再加上他们刚才所想的那些,更怀疑朱一贵是有深意和目的的,假如拒绝见面,又或者拖延见面时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给幕府带来被动。

    想到这,德川家继答应了朱一贵的见面请求,让井上正岑去安排。等井上正岑走后,德川家继就同间部诠房对此事商讨了起来,可讨论来讨论去,他们也没讨论出个结果,只是觉得朱一贵此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地方大名并敲打幕府,至于其他就想不出来了。

    一个多时辰后,穿戴着大明官服的朱一贵被引入了将军御所,见到了当代将军德川家继。德川家继以主人的身份由间部诠房陪同,在御所亲自招待了朱一贵。

    朱一贵在将军御所呆了大概一个半时辰,直到太阳快落山时这才离去。总得来讲,这次会晤是在双方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作为大明的高级将领和使者同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家继,在对于两国之间的关系、贸易、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合作和目前状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基本达成一致。

    同时,朱一贵还代表大明皇帝关切地问候了德川将军的健康和个人问题,在得知德川将军马上就要成婚的时候,对此表示真挚的祝福和问候。

    此外,大明方面对日本的政局表示一定的关心,希望各地大名能够团结在以德川家继为核心的周围,为日本国的强盛繁荣做出努力。而德川将军也表示,作为幕府一定会为稳定日本作出贡献,依托大明,跟进大明的脚步,两国之间保持世代友好……。

    直到朱一贵离开,有些晕呼呼的德川家继到结束都没搞明白朱一贵的真正来意,更不清楚朱一贵对于幕府的态度是好是坏。而朱一贵说的那些话究竟是代表着他的意思又或者代表着大明皇帝的意思。

    别说他了,就连间部诠房也有些迷糊。在朱一贵来前,他们对朱一贵的此行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测,可最终在见过面后又觉得这所有的猜测似乎又不靠谱。一时间,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着小眼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不过有一点却让他们心里松了口气,那就是朱一贵在见面时明确表示,朝鲜是朝鲜,日本是日本,这个态度让他们总算放了心。

    离开将军御所,朱一贵回头向身后的御所看了一眼,嘴角挂起了一丝不经意的笑容。

    这一次到日本,朱一贵不按常理出牌,无论是在长崎又或者突然抵达江户,其行踪和举动令人捉摸不定。

    其实,这都是朱一贵的刻意为之,虽然大明在日本有着信息渠道,其中通事处的番子早就在大明逼迫日本开港后就进入了日本,并陆续把日本各处的情报送往大明本土。

    但是相比朝鲜,日本是有着不同的。

    日本国的政治结构比朝鲜更为复杂,而且德川幕府控制地方的力度也超过朝鲜。再加上天皇和将军的特殊关系,另外还有日本国民的民族性不同等因素,此外大明在日本并没有驻军,这也使得日本虽然是大明属国,却依旧保持着独立性和自主权。

    所以朱一贵在接到朱怡成的命令,让他尽快离开朝鲜,先去日本然后转北海道,之后再前往新明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让朱一贵到了日本后考察一下日本国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一下日本地方和幕府等各阶级对于大明的态度尤其是日本幕府的真实状况。

    对于这个任务,如果是普通的了解恐怕耗时极长,毕竟作为大明使者,朱一贵等人在日本很是醒目,而且一旦直接询问又或者暗中调查,肯定会引起日本方面的警惕。

    由于日本和朝鲜的不同,这样做还会带来幕府包括地方大名的判断错误,万一那些脑洞大开的日本人胡思乱想误会了什么,从而导致政局的变化,对于大明而言反而是件坏事。

    朱一贵号称鸭王,领兵作战向来天马行空。如果说整个大明军中谁的领兵打仗的能力最强,朱一贵肯定排不到第一,但是如果说大明军中谁打仗时计谋百出,往往能在意料之外用奇谋制胜的话,那么朱一贵当仁不让。

    而这一次到日本朱一贵在路上就琢磨好了,他打算不按常理出牌,用这种方式来到达目的。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朱一贵基本达到了目的,他先用贪财好色的假象麻痹地方大名和日本商人,然后通过他们的贿赂来了解日本地方和商界的情况,同时以此来给幕府造成错觉。

    随后,朱一贵又在幕府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间就到了江户,在对方没反应过来时候要求求见德川家继,然后用那些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又没太多实际的东西来试探幕府的真实反应,以获得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切进行的颇为顺利,所以等朱一贵从幕府出来后心里基本就有了底。而他所得知的这些,朱一贵会写成秘奏送往京师,以供朱怡成参谋。至于日本国的其他事,朱一贵就没那么多兴趣去深入了,毕竟他接下来的任务是去新明,而在大海的另一头,土地广阔的新明才是他未来真正大展身手的地方。

    朱一贵在江户没呆多久,前后也仅仅只是三日而已。

    之后,朱一贵婉言谢绝德川家继的挽留,由江户登舰直接北上朝着北海道而去。而当见着朱一贵那些船离开江户,渐渐消失在海面后,送行的井上正岑双手拢在袖中,迎着码头的寒风,眯着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换届

    永业十年,二月十五。

    正月过去半月后,大明迎来了中枢的变动,廖焕之、董大山、王东、王樊这四位军机大臣到任离职,而他们的离职不仅标志着朱怡成在复兴大明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已全部退出军机,同时也为未来军机大臣的任期作出了表率。

    由于军机处换届之事,早在朱怡成还都北京时就已经着手做准备了,而在大半年前,军机处就开始了交接工作,所以虽然军机处换届是一件大事,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波澜,一切井井有条。

    廖焕之等人到任离职后,首席军机大臣由史贻直接替,其余军机大臣的排名分别为:蒋瑾、庄岩、马功成、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

    至此,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以满足军机处日益繁忙的工作需求。此外,这个排名也有些耐人寻味,其中史贻直虽为首席军机大臣,但当初因为史贻直是军机处成立后不久以替代邬思道入的军机,所以史贻直在军机处的任职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说最多两年不到,大概永业十一年年底,史贻直的军机大臣任期就会到了。

    这样一来,史贻直在新组建的军机处中地位并没有像当初廖焕之那么稳固,他这个首席军机只是过渡而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他任期满,接替他为首席军机的自然是蒋瑾。

    至于蒋瑾,他在朝中无论资格、地位、功劳都是排名前列的,假如当初不是朱怡成刻意压制,也许蒋瑾早就入军机了。而现在,蒋瑾终于如愿以偿,再加上由工部分出的铁道部,使得蒋瑾手中的实权更重几分,再加上入了军机后他的地位又进一步,在朝中的影响力更大。

    庄岩、马功成两人代表着军方,前者一直是总参谋长,这些年朱怡成对总参谋部的看重是众人皆知的,虽然总参谋部从名义上来看仅仅只是参赞谋划的新设部门,但随着朱怡成不断扶持,总参谋部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隐隐有代替皇帝对对战争进行规划和决策的最高级军事机构。

    当然了,总参谋部的最终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上,这个部门只是皇帝控制军队和战争的机构而控制新改制的五军都督府,所以庄岩入军机也代表着朱怡成向天下表态,以确定总参谋部职权的含义。

    至于马功成,这是一位军方巨头,他在军方中的地位仅次于王东,同时又在五军都督府有着左都督的职衔。正是因为如此,王东到任离职后,由马功成接替王东是顺理成章的,并且也是在军机处加强军方的影响力。

    除去上面的几位,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的资格就要弱了不少。这三人中孙嘉淦和曾逸书是大明复国后科举为官,出身不能同廖焕之等从龙功臣相比。至于何显祖更是当年投降大明的满清官员,只不过因为琉球之事立下大功,为了安抚天下人心,并且拉拢那些由满清而来的文官,把他纳入军机大臣行列除了表彰他的功绩外,同样也是更多于出自政治考虑。

    所以,这些从各人在军机处的排名就能足以看出,他们三人是排在最后的,而且他们的本职也不是很高,在朝中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如前四人。这也是朱怡成考虑再三后把军机处由五人增补为七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朱怡成还准备了一个人以替代史贻直,而这人就是如今的新明总督潘梦园。不过因为潘梦园远在海外,眼下王东还未前往新明正式接替,所以按照时间来计算,等到潘梦园回到大明恐怕要在今年年底的时候了。等到那时候朱怡成会先给他一个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随后在令其军机行走,等史贻直到任后就让潘梦园接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军机处军方三人(总参谋部、陆军、海军),文臣四人的格局,而这个格局未来也会成为军机处的定例。

    至于到任的几位军机大臣离职后的安排,朱怡成自然也是妥善安置。其中廖焕之授太师,王东授太保,董大山授太傅,王樊授以少师。

    除此之外,廖焕之依旧留在朝中为臣,朱怡成还给了他一个参知政事的加衔。所谓的参知政事,这原本属于唐朝时宰相加衔,后来宋元时期改为平章政事,前明开国时期因为宰相的设置也存在过一些日子,后来朱元璋废除宰相和平章政事,同时改地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这个官位就不再使用。

    但现在,朱怡成从故纸堆里把这个官位重新捡了起来,以加衔赐给了廖焕之,换而言之就等于设置了一个皇帝私人政事顾问一般的职务,这个官位虽然不是实官,但官衔却为一品,以示亲近和荣耀。

    王东接替潘梦园去新明,董大山在军中职务依旧保留,同时又加左都督衔成为大明实际的陆军最高指挥官。

    至于王樊,因为他强烈要求告老还乡,这些年他身为军机大臣和户部尚书,为大明可以说是尽心竭力。虽然王樊在朝野外的名声不比其他几人响亮,而且平日为人也颇为低调,但是朝中重臣心里都清楚,王樊是朱怡成的心腹之人,而且也正是因为王樊卓越的理财能力,才使得大明在起初几年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并满足军事方面的巨额开支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的王樊看起来要比当初要老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