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臣明白,微臣明白。”太医吓得不行,用着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也不去管这太医,汪文接着又向看守的侍卫交代了几句,随后转身就对身后的崔锡恒道:“走,现在应该是拜访一下东山君了。”
李焞这身子骨活不了几年,这点黄滔涣心里早就有数,所以在拿下汉城,解决掉朝鲜李氏主宗后,黄滔涣就开始安排起朝鲜国王的继承人问题。
为此,早在两个月前黄滔涣就从李氏王朝的偏支里找了一个傀儡,而这个傀儡今年才一岁半,是一个还没断奶的娃娃,并把这个娃娃封为东山君,以作为朝鲜国主世子。
现在,这位名义上的世子东山君就住在景福宫的另一边,由奶妈抚养着,同时大明派人看管。
眼下,李焞随时随地会撒手归西,所以东山君的法统地位就是作为替代李焞最好的办法了。
汪文同崔锡恒转而来到东山君的住处,探访了下刚吃完奶刚刚睡下的东山君。看着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娃娃,汪文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对崔锡恒道:“大王时日无多,你是领议政,有些准备要马上做起来,一旦大王有事,东山君立即继位,这千万不能出任何岔子。”
“臣明白,请大人放心,臣定会安排妥当。”崔锡恒连连点头,如今他早就和大明捆绑在了一起,汪文话中的意思他很清楚,更明白只要做好了这件事,对于自己也是有极有好处的。
第一千六十四章 地方叛乱
太医用了各种法子究竟未能救回李焞,昏迷了十多时辰后,李焞终于撒手归西,当消息传来,汪文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他倒不是为了李焞之死而感慨,也不是因为李焞死后代表着朝鲜李氏将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而感慨,只是为了李焞死的不是时候,死的稍早了些。
可生老病死,这是世间所有人都逃不过去的规律,哪怕这人是帝王同样如此。李焞死后仅半个时辰,还在吃奶的东山君就在景福宫正式继位,成为了新的朝鲜王,从标志着大明正式开始取代李氏在朝鲜的统治,所有人心里也清楚,这位东山君只不过是一个最终的过渡罢了。
不得不说,黄滔涣等人对于朝鲜的处置还是比较妥当的,而且东山君的继位从法理来讲也是无可非议。但就在东山君继位后不久,仅仅过了不到五日的时间,朝鲜各处就开始暗流涌动,一些不好的言论开始流传。
所谓的李焞被大明谋害的传言开始散布,还有东山君是傀儡的说法也越来越甚,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下,这些传言散布的极快,不出几日就在朝鲜各地流传开来,那些依旧心怀李氏,又或者不满大明控制朝鲜的群体由此而聚集起来,甚至在一些稍偏僻的地方,还出现了义军打出所谓恢复朝鲜正统,驱除大明的口号。
“这些地方官是干什么吃的?为何不弹压?”收到急报的汪文怒火上涌,冲着急急赶来的几位朝鲜大臣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喝骂。
崔锡恒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他的几位同僚也是脸色难堪之极,站在哪里一言不发。
“大人,其实并非地方不想处置,而是地方无能力处置。”看看左右,心里暗骂这些同僚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他们不说可以,但他崔锡恒作为领议政却是逃不掉的,无奈之下崔锡恒只能硬着头皮解释。
李焞死后,东山君继位,汉城附近倒是没什么影响,就连南方的南港那边也很正常,至于北方,也就是平壤一带,民间也未有太大反应,而现在闹事的地方分别是靠近朝鲜东北区域、东部区域和中部偏僻区域的几处。
这些地方虽然也被大明所控制,可大明毕竟在朝鲜的根基不深,再加上大明的兵力在朝鲜布置基本在平壤、汉城、南港一线,由于大明刚刚控制朝鲜不久,手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对整个朝鲜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些地方基本是以朝鲜本地官员来进行管理罢了。
朝鲜一国号称三千里江山,放在整个大明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大明在朝鲜的力量而言却无法做到完全控制。就算是黄滔涣在汉城大举屠刀,杀得人头滚滚,可这也只仅限于汉城一地罢了,对于上述所说的这些地方却是鞭长莫及。
再加上朝鲜一向地方势力庞大,就算是李氏当政时期也无法避免地方的压力和反对,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只是以平衡的方式来处置问题。而现在就是如此,朝鲜地方州府原本就和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加上地方的兵力又不强,地方官员表面上虽然归顺于大明,却对于大明和朝鲜李氏之间又有着微妙的想法,在地方闹出这种事后,地方官员一来没有能力处置,二来从感情上也是倾向于这些言论的,这才会有现在的情况发生。
“大人,依下官看,此事还得大明出兵平定才是,如放任地方如此,恐怕会酿成大祸。”崔锡恒最后如此总结道,他的话音刚落,之前几个没说话的家伙顿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建议由大明出兵平定地方乱局。
听到这,汪文心中恼怒异常。大明出兵平定地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眼下,大明的兵力主力已去了北方,接下来就是执行攻击辽东的战略部署。而在汉城,汪文的手中兵力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这些人压制汉城包括周边的几个州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拿这些兵力去平定地方却是远远不足。
再说了,就算不了汪文有这个能力,他也绝对不能这么做,一旦抽调全部兵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汉城就空虚了。汉城是朝鲜的王都,更是朝鲜中枢所在,假如大明把控制汉城的兵力调至地方,那不就等于放弃了汉城?
一旦到那时候,万一有一些人跳将出来,打着所谓清君侧又或者恢复李氏的旗号攻入汉城,他汪文又拿什么来压制?
可不动汉城的部队,汪文又能调动哪里的部队呢?难道说要向平壤那边求助?想到这,汪文立即就否决了这个想法,平壤那边的部队也是绝对不能动的,辽东战略决策已定,总不能在这时候调回兵马去平定朝鲜地方吧?假如朝鲜的明军无法按计划出兵,那影响的是整个辽东战场,这样导致的后果别说是汪文,就连黄滔涣也是承受不起的。
可是任其不管?汪文也不能这么做。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鲜地方的这些苗头必须尽快压制下去,要不会给大明在朝鲜的统治带来极大危害。
原本,朝鲜国中对于大明取李氏而代之的反对声音就不小,一旦大明不尽快出手解决问题,那么朝鲜地方势力必然会以为大明没有能力控制朝鲜,以朝鲜人得寸进尺的性格,天晓得他们接下来会如何干?
再者,还得说到辽东战略部署,辽东之战是大明今年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朝鲜作为辽东之战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朝鲜乱了,对于之后的计划展开会有什么影响也是不言而喻。
所以无论如何,地方这些乱局必须解决,可面对现实,汪文又不由得两难起来。
“如果朱帅在的话就好了……。”突然间,汪文居然想起了朱一贵,这位打仗一向不按常理出牌,靠着手上几千人就横冲直撞,直接由南港打到汉城,用十日时间就解决朝鲜问题的大明名将。
假如朱一贵在,汪文就无需如此困惑,也许把手中的军力拨出一半交给他,再加上那些或许可堪用的朝鲜人,以朱一贵的能力一定可以平定朝鲜地方之乱。
但是朱一贵眼下早就不在朝鲜,算算时间他应该从北海道启程前往新明了。想到这,汪文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
“地方之乱必须平定,崔大人!”
“下官在!”崔锡恒连忙应道。
“你是领议政,朝鲜地方叛乱横生,如今当以国主之令让地方官员尽快平定此事。”
“下官明白,下官立即拟旨传于各道各州和府县,令其立即平息叛乱。”崔锡恒回答道,可说到这他又停住了,抬头看了看汪文迟疑道:“不过大人也知道地方的情况,仅以中枢下令恐怕起不到太多用处。”
汪文不客气地冷哼一声:“地方怀有二心,本官自然是知道的。至于派兵镇压,本官自有其他打算,你只需做好你自己的事就是了。此外,如今朝鲜地方虽有乱相,但诸位需知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卵击石,必粉身碎骨!新王初继大位,尔等乃朝鲜重臣,当知忠于新王,忠于大明!在此时此刻,无论做什么事可千万得想清楚了,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汪文的话令在场所有人心中暗惧,顿时这些人连连向汪文表着忠心,说什么自己必然会和大明,和新王在一起,同心协力平定地方叛乱,以拨乱反正。
凌厉的目光扫过众人,汪文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结果他不意外,毕竟这些官员早就上了大明的船,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已经沾上了自己人甚至李氏王族的鲜血。就算他们要做二五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现在再转身投靠那些反对大明的势力,对方十有八九也不可能接纳。
汪文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提醒这些人,告诫他们自己的处境,让他们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
说完这些,汪文挥手就让他们退去。等崔锡恒等人离开后,汪文急忙把部署招来议事,赶来的部署中有驻汉城的明军将领,也有在汉城的驻朝鲜大臣属官,同时还有大明在朝鲜的锦衣卫和通事处的负责人。
除去锦衣卫和通事处已提前得知了消息,其他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件事。当这些人匆匆赶来,入座后汪文告知他们这些情况后,他们惊讶之余第一个反应就是必须立即压制住这种乱局。
“大人,朝鲜如今绝对不能乱,一旦地方乱了,黄大人那边无法保证,您可别忘了,再过些时日,朝廷定下的辽东之战就要开始了。”大明驻朝鲜大臣的属官,参议顾文波第一个说道。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所有人的意见都是必须立即压制住朝鲜地方叛乱,以稳定朝鲜局势。
“这些跳梁小丑,何足道哉!”参将周柏更是站起身来,直接对汪文道:“还请大人让末将领兵,直接扫平朝鲜地方,末将保证无需多日就拿这些人的人头让心怀叵测的朝鲜人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第一千六十五章 甩锅
周柏是明军中的一员猛将,他的参将之位也是靠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打出来的,对于周柏的能力汪文自然是相信的,不过周柏毕竟不是朱一贵,让周柏领兵平定叛乱汪文心中还是有些顾虑,一时间有些迟疑。
盘算着得失,汪文凝神思索着,就在这时他看见锦衣卫和通事处的两位表情有些迟疑,当即询问他们有什么看法。
李大骐是锦衣卫驻朝鲜千户,古泉是通事处驻朝鲜千户,两人从军职是平级的,而且都属于情报机构人员。
因为朝鲜比较复杂,之前朝鲜属于外藩,所以朝鲜的情报按理说属于通事处管辖。可同时大明在从朝鲜拿下济州之后,锦衣卫又向朝鲜派驻了人员,以协助驻朝鲜大臣的情报收集。
而现在,大明从表面上已控制住了朝鲜,这也造成了朝鲜比较特殊的局面,所以在朝鲜国中锦衣卫和通事处暂时联合组成了一个情报机构,考虑到大明对朝鲜的并吞计划,以后朝鲜为大明国土,所以之后朝鲜情报将由锦衣卫全权负责,暂时由李大骐作为主官,古泉为副手。
汪文问讯,李大骐同古泉对视了一眼,随后李大骐开口道:“汪大人,我等觉得此事比较蹊跷。之前朝鲜内政已基本稳定,按理说不会发生如此事。而如今新国主刚登位,地方就发生叛乱,这时间也掐的太准了。”
“李大人的意思是汉城有乱党的同谋?”顾文波连忙急问。
李大骐点点头:“同谋是一定的,恐怕还不止一个。虽然黄大人在汉城时处置了不少人,但谁又能保证朝鲜国中没有对我大明有异心者,其他的不说,仅仅是在朝中,那些投靠我大明的朝鲜臣子全都是真心的么?就算他们同我大明站在一起,但他们的家属、朋友呢?何况汉城这么多人,我等也不可能一个个查实谁才是真正的同谋,可仅以时间来推算,必然有人第一时间就把消息给传了出去,要不绝不会如何巧合。”
李大骐的话让众人表示赞同,可赞同归赞同却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要知道这种事锦衣卫是最拿手的,可就连李大骐也明确指出要彻底查实是基本不可能的,毕竟朝鲜不是大明,除了他们在座的诸人外,其余朝鲜人对于大明而言都是异族。
既然是异族,要让所有人对大明死心踏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