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朝鲜人对于大明而言都是异族。

    既然是异族,要让所有人对大明死心踏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人心难测,随着地方的叛乱而起,谁又能保证一旦叛乱不及时平定,那些原本观望的人是不是也会生出些其他心思来。

    同时李大骐也借此点明朝鲜人不可信,至少不可全信,这更让原本打算想把军队交给周柏平定叛乱的汪文有些担心。一旦汉城的兵力抽调,那么他在汉城的保障又会如何?

    假如前脚明军主力刚走,后脚汉城这也闹了起来,汪文又拿什么来压制?要知道汉城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一旦丢了汉城就等于大明在朝鲜的优势丧失,要再回到之前的局面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想到这,汪文的脸色异常难看,难道必须要暂时终止辽东战略,把已经在平壤北方的部队撤回来先解决朝鲜的内乱不成?但这么做,大明那边怎么交代?又如何向朱怡成交代?何况就算他肯定,作为大明在朝鲜的最高官员黄滔涣恐怕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正当汪文左右为难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古泉开口道:“汪大人,诸位大人。李大人刚才说朝鲜内因,卑职再讲讲外因。”

    “外因?”众人疑惑地向古泉望去。

    古泉点头道:“通事处同锦衣卫得知此事后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此事还有些蹊跷,按理黄大人离开汉城之前做了多手准备,不仅消除了汉城内外的大部分隐患,我朝更是在朝鲜颁布了移民令,这些对于稳固朝鲜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就算黄大人如今已离开汉城,地方也绝不可能如此快的反叛,所以我等觉得其中除了有不满我大明的地方势力外,极有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猛然,汪文脑海中一道电芒闪过,他瞬间就明白了古泉的意思。

    “满清?”

    “正是!”古泉神色凝重道:“大人您想,朝鲜内乱,以我大明在朝鲜的军力如要彻底平定其实不算什么难事,只需黄大人那边的大军回师,这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惧。在我大明铁军之下,一切都将粉身碎骨,可是这样一来朝廷定下的辽东战略就再也无法执行了,至少也会因此拖延。”

    “对啊!我怎没想到这!”周柏一拍脑袋道:“就算黄大人回师,要平定叛乱就算不难,可起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做完这些,恐怕也将是夏末了。辽东之地入冬极早,秋季短促,一过就是严寒,等到了那时候再出兵辽东根本就不切实际。而且我朝鲜军不动,山海关那边的友军单独出关,就等于原来的计划无法实施。”

    “古大人的意思是,这所谓的朝鲜地方叛乱是满清搞出来的?”顾文波瞪大着眼睛问:“古大人可有实据在手?”

    “没有!”古泉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如此短的时间如何来的实据,再者此事仅凭推论就基本可得出这个结论。我想不出朝鲜地方在这时候发生叛乱背后没有推手,而这推手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再说了……。”

    说到这,古泉看了眼顾文波道:“如今所谓的真凭实据又有意义么?”

    顾文波一愣,接着就苦笑道:“的确如此,我倒是想岔了,如今还需什么真凭实据呢。”

    汪文一张脸阴的厉害,这件事眼下极为棘手,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

    无论是李大骐还是古泉的话,都让他明白了现在所面临的困局,但越是在这时候汪文越是要稳住阵脚,千万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现在,汪文手中有近五千兵力,这些兵力基本都在汉城一带,再加上整编后的朝鲜军队,两部加起来大约二万余人。

    这支军队说少不少,可要说多也不多。朝鲜如今地方叛乱,波及几地,更重要的是现在汪文必须先稳定住汉城周边,同时又保证北方的后勤渠道,所以真正能拿出来的兵力恐怕近半都不到。

    以这不到万人的部队,而且其中大多数又是朝鲜兵,汪文没有丝毫把握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想到这他深深皱起了眉,一时间难以决断。

    不过,再怎么难,作为汉城留守,他必须尽快决策,这点汪文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在考虑片刻后,汪文下达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宣布汉城进入军事管制,由锦衣卫和通事处彻查汉城可能同叛乱分子有关人员,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以平息汉城因地方叛乱导致的不稳,以确保大明对朝鲜的统治。

    第二道命令,由周柏领军,扫荡汉城以东的几处州县,杀一儆百压制地方,避免地方叛乱扩大化。

    第三道命令,立即把此事告知前线的黄滔涣,让其做好可能变化的准备,同时向京师报告朝鲜乱局,征求中枢意见。

    做完这些后,汪文让众人立即行事,不可耽误片刻。随后他写了两封信急急发出,等信发出后,汪文密切关注局势变化,同时防备那些朝鲜人的举动,心里焦虑异常。

    同汪文想象的差不多,黄滔涣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回复,告知汪文前线军队绝对不可能回师,朝鲜地方的叛乱交由汪文处置,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尽快平定内乱,以确保辽东战略的顺利进行。

    看着黄滔涣发回来的意见,汪文心中苦涩,这汉城留守不好干呀,想到这他更是对这些反复无常的朝鲜人恨得咬牙切齿。可就算如此,眼下他也必须坚持下去,以顾全大局。

    汪文向本土的奏折以极快的速度发回,当军机处得知朝鲜的这个消息时已是第九日了。

    接到朝鲜送来的消息,正在着手同满清进行谈判的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大吃一惊,急忙招来其余军机大臣商议,可众人对处理意见不同,发生了一番争吵,为此史贻直无奈只能急急入宫,求见朱怡成。

    朱怡成接过朝鲜送来的急报,翻开后仔细看完,随后抬头看了眼坐在下首史贻直:“军机处对此有何处置?”

    史贻直脸色有些难看,迟疑道:“此事重大,军机处各军机大臣的意见不统一,暂未能确立处置方案,臣恐皇爷担忧,先来汇报如此军情。”

    听到这个回答,朱怡成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这史贻直怎么回事?军机处连个方案都拿不出来就直接跑来自己这?难道是打算把锅甩到他这个皇帝身上不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要军机处干嘛?当初设置军机处就是为了给皇帝进行参赞军机所用的,他这个皇帝只是进行总掌,以决策人的身份来对军机处拿出的方案和处置办法进行确认或否决。

    而现在,史贻直直接跑来问他的意见?这不等于军机处什么事都不干,成了传声筒不成?

    想到这,朱怡成对史贻直极是失望,要知道当年廖焕之在的时候虽然左右逢源,可毕竟也是干实事的,从来没有这样甩锅。

 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宫

    “史卿的看法呢?”朱怡成心里虽对史贻直失望,但却没表露出来,继续开口问道。

    其实前面朱怡成问史贻直军机处的方案时,史贻直心里就知道自己今日来得匆忙了,至少应该等军机处拿出初步方案后再来见朱怡成。不过,他这么做也是无奈,因为对于这件事军机处的意见不统一,为了这个事大家还吵了一架。

    面对朱怡成的询问,史贻直凝了凝神,这才开口道:“回皇爷,臣以为应令平壤的部队回撤,先平定朝鲜内乱为上。毕竟我大明刚拿下朝鲜,朝鲜内部不稳并不意外,但如此跳梁小丑,想来平定也是容易的很,以我大明在朝鲜的兵力,只需挥师而过,内乱自平。”

    “这倒是一个办法。”朱怡成笑了笑,问道:“依你看,如此做的话需要多少时日。”

    “这……。”史贻直迟疑了下道:“臣对于军事不通,来前向庄大人咨询了下,依庄大人的说法由平壤调兵再前往地方平叛,前后恐怕需要三四月的时间,如地方有变,或许耗费时日更久些……。”

    朱怡成微微皱起眉头,史贻直回答问题把庄岩抬出来,这分明就是推卸责任,作为首席军机大臣非但没有担当,而且还在君前问讯中首先考虑到自保。如此,再加上之前史贻直的所为,说句实话现在朱怡成对这位首席军机心中已是极度不满。

    更关键的是,按照史贻直的想法,由平壤回军出兵平定朝鲜内乱,那么辽东战略又如何?难道辽东就不打了么?

    对此,史贻直表示,既然辽东满清已主动投降,眼下军机处已在同对方接触,商议接收辽东事宜。所以说,辽东之地不费刀兵直接拿下的可能性极大,既然如此那么辽东战略根本就没必要存在,朝鲜驻军完全可以放弃之前的辽东计划,直接先处理朝鲜内部的乱局。

    对于这个判断,史贻直很是有信心,同时还主动向朱怡成汇报了下同辽东满清接触的细节,说到此时史贻直甚至神采飞扬,仿佛辽东已归大明一般。

    听到这,朱怡成心头的火差一点儿没压住,亏得他这些年养气功夫好,再随着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和年龄渐长,朱怡成的城府也越深,这才没有直接训斥史贻直。

    可就算这样,朱怡成的脸色依旧露出一丝不悦,静静地等史贻直把话说完后,朱怡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只是说了声朕知道了,随后就让史贻直先回军机处拿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再议。

    打发走了史贻直,朱怡成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抬手就把桌案上的奏折全部扫在了地上,随后起身一脚直接把一旁的矮凳踢翻。

    从来没有见朱怡成发过这样的火,站在不远处的小江子连忙把目光移向另一旁,装着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一般。

    生了一阵子的闷气,朱怡成重新坐回了位置,这时候小江子这才轻走轻脚地过来把歪倒在地上的矮凳扶起,然后又把散落一地的奏折重新收拾好。

    “小江子!”

    “奴婢在。”

    “你觉得史大人如何呀?”朱怡成幽幽问道。

    小江子顿时觉得全身汗毛直立,连忙跪倒在地磕头道:“皇爷,奴婢只是伺候皇爷的下人,只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对于其他奴婢一概不知,也不敢知……。”

    “哈哈!哈哈哈!”听着小江子诚惶诚恐的回答,朱怡成突然间就大笑起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还有些烦躁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你倒是知道何为本份,嗯,这个回答不错,朕很满意。”

    小江子松了口气,急忙笑答道:“奴婢不敢皇爷夸赞,奴婢只愿此身好好伺候皇爷。”

    “好啦,你小子那学来的马屁,说的简直乱七八糟的。”朱怡成笑骂了他一句,接着道:“今日之事你知道怎么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交代下去,绝不会有半字外泄。”

    “嗯,明白就好。”朱怡成点点头,随后想了想道:“去把武威侯找来,让他入宫见朕。”

    “武威侯?”小江子一愣,一时间没想起这武威侯是谁,不过他口中却连忙答应,起身后朝着外走,边走边琢磨着,直走到百米处后终于想起谁是武威侯了。

    要说起这武威侯来,当年也是风云天下的大人物,他就是当初占据中原,同满清、朱怡成、袁奇、高进、王致清等人齐名的祝建才。

    在中原时,祝建才自封为王,割据一方,很是威风了一些时日。只可惜祝建才虽是枭雄,却大局不强,再加上他为人过于无耻,几次为了自保出卖盟友,导致最后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可祝建才有一个好,那就是他能屈能伸,而且识实务。在中原大战之前,祝建才被满清打得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眼看着就要彻底覆灭,无奈之下祝建才一咬牙就直接投了大明,从而彻底结束了他为一方豪强的人生,从而成了大明的臣子。

    成为明臣后,朱怡成直接夺了他的军权,对此祝建才倒也不意外,毕竟作为曾经的一方大佬,大明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他所谓自封的王位,在投大明之时祝建才也早就自去了,至于他的武威侯之位,那是当初朱怡成在袁奇军中亲封的,所以这个爵位依旧给他保留。

    祝建才这些年并没在朝中担任实职,甚至就连之前的旧部也全部任凭朝廷处置,除了拥有一个空头侯爵爵位外,祝建才仅在五军都督府内挂了个参议的虚职,此外就是在京中花钱买了几个店铺,又给一家商行投了点钱当了股东,做起了富贵侯爷,。

    对祝建才如此知趣,朱怡成心中是很满意的,再者祝建才在义军中名声虽然不好,可他却从来没有坑过明军(不是不想坑,是没能力坑),而且祝建才对于推翻满清怎么说也算是有贡献,所以一直朱怡成也就这么养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