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案子朱怡成让曾逸书去查,可关系到军机处的大案,蒋瑾包括其他军机大臣必须要先从自己身边自查,以搞清楚军机处的人员牵扯此案有多深。
几日后,军机处的自查有了结果,两位军机行走和三个普通官员的确牵涉此案,但这些人的牵涉并不深,仅仅只是因为受贿的原因意图瞒天过海,为太仓的官员进行遮掩而已。
为避免打草惊蛇,军机处暂时没有对这些人进行关押收监,而是采取了限制行动让其戴罪立功的举措。
这得到了朱怡成的同意,接下来曾逸书就带着锦衣卫前往山西、陕西两地,巡查那边太仓情况。孙嘉淦去直隶、河南视察,就连何显祖也被派往山东、江苏等地,以搞清楚太仓的真实情况。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半个月不到,各地消息传来,蒋瑾看后是胆战心惊,他绝对没想到地方上和太仓的官员居然如此大胆,利用管理太仓的职权私下倒卖粮食,以次充好,造成了巨大亏空。
仅仅只是山西和陕西两地,太仓中将近一半的储粮不翼而飞,就算剩下的储量中新粮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几年前的旧粮。
朱怡成设置太仓是为了在地方储备粮食,以调整市场,并备于国家需求。太仓的储粮是有规矩的,每年新进粮食多少,替换旧粮多少这些规矩都是定下来的,朝廷拨款收购粮食储存花费了极大的资金、人力,而现在太仓居然变成了如此模样,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这些蛀虫用手中的权利上下勾结,倾吞了大量粮食和采购粮食的资金,其数额已近百万之巨。此外,太仓每年的维护经费也有许多不知去向,仅仅几年时间下来,这些钱款就是天文数字。
直隶、山东、江苏、徽州等地的情况稍好些,却也不容乐观,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这些地方的太仓恐怕也会和山西、陕西类同。
更令人愤怒地是,在其中不仅是太仓的官员,还牵涉到了不少地方官甚至巡察御史,也就是说由上至下,由点至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网,这些人相互勾结大肆倾吞,其严重性简直让人发指。
当初步结果由军机处上报朱怡成处,朱怡成看过后勃然大怒,一脚就把面前的几案给踢倒了。
皇帝发这样的火还是从来没有的,蒋瑾等军机大臣吓得脸如土色,连忙磕头请罪。
“好!好啊!朕的朝廷居然变的千疮百孔了,朕派出去监察地方的御史居然成了这些人的保护伞?就连朕的中枢也有他们的眼线,这些人的才干还真不能小看,简直比锦衣卫还锦衣卫!”
朱怡成怒极而笑,然现在锦衣卫的职能渐渐转为情报机构,但锦衣卫还依旧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能,可偏偏在这件事上却是毫无所知,简直是失职。
“皇爷,下一步如此处置还请皇爷示下。”蒋瑾硬着头皮开口询问。
“杀!全部杀!”朱怡成毫不迟疑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这些官员必须杀!他倒要看看砍了这些人的脑袋后还有谁敢继续伸手?
这几年,朝廷忙于战事和国家发展,原本以为福建案后官员会被血淋淋额人头给吓住,从而收敛。可谁想这些人的贪婪远远超过了自己想象,朱怡成并不是个残暴的君主,更不是视人命如草芥的皇帝,但在现在,他已经下了决心必须要对贪腐零容忍。
自己给了官员丰厚的俸禄和待遇,其目的就是要养廉,可谁想养廉养廉却反而成了养贪,假如不是自己一直亲力亲为,对于政务异常熟悉,在岳钟琪的奏折中简单的几句话中看到了问题,同时又经过对比资料察觉到了不对劲,这才揭开此事。
试问,如果当时朱怡成没有留意,又或者换了一个怠政的皇帝话,那么这个盖子根本就不会被揭开。等到那时候,一旦国家发生大事,而太仓却拿不出粮食的话,其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蒋瑾和几人对视了一眼,神色有些迟疑。
朱怡成要全部杀光这些人,对于蒋瑾他们看来这些人的确有取死之道,但是一下子全部杀光似乎有些过了,毕竟这些人中罪有大有小,而且一旦这些人一扫而空,那么无论是太仓还是地方政务必然会受到影响。
为此,蒋瑾硬着头皮向朱怡成说明了此事,原本想朱怡成会稍网开一面,处决首犯,放过从犯,但谁想到朱怡成这一次态度异常坚决,他情愿因为此事影响到西北备战,甚至推迟出兵时间也绝不姑息。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决心
山西,太原。
曾逸书略有焦虑的在堂中走来走去,下首坐着山西左布政使李琪和右布政使潘自勖,这两位是山西的地方长官,同样满面愁容。
山西太仓出了这么大的事,虽然地方不管太仓,可由于太仓内部同地方勾结倒卖储粮,以次充好,地方上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当曾逸书来到山西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封了太仓,兜底一查,之前掩盖所不为人知的东西全部都暴露了出来,随后曾逸书直接由锦衣卫出面捉拿涉案人员,根本就没让地方插手,三下五除二就查了个彻彻底底。
这也亏得曾逸书来时准备充分,再加上原本太仓设置就是曾逸书一手负责的,对于太仓极为了解。
而在曾逸书在山西动手的同时,他的副手在陕西也同样发动,两边涉案人员一个都没跑,全部抓了起来。
其他省份的情况曾逸书还不清楚,可山西、陕西两地太仓涉案人员就超过了两百多人,这些人中官职最高的是监督林士新和曹世纶,监督一职是负责太仓的一省最高官员,其官职为四品,太仓作为朝廷重地,监督一职权利不小,而且这个职位升官也快,只要安安稳稳做上两任,到时候调任地方为左右参政轻而易举。
但谁能想到两地的监督居然监守自盗,而且其手段如出一辙。除去这两人外,其余各级官员包括吏员同样不少,再加上地方上的官员同他们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网络,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中堂,您觉得朝廷对于此事会如何处置?”看着曾逸书走来走去,右布政使潘自勖有些沉不住气开口询问。
这件事他虽然没有参与,可然是有责任的。
请罪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可现在朝廷如此处置的消息还没下来,两人正忐忑不安。
曾逸书摇了摇头,却没说话。
他清楚这件事小不了,恐怕朝廷会严厉处置。但最终如何处置,曾逸书也不清楚,而现在他就在等待朝廷的消息。
潘自勖张了张嘴,正要继续说什么,突然就停得外面依稀传来马蹄声,堂中三人同时一愣,曾逸书毫不迟疑地领头就向外走去,李琪和潘自勖紧随其后。
“铁崖公,您怎么来了?”
原本以为来的只是普通钦差,谁想到曾逸书见到来人顿时吓了一跳,来的居然是原首席军机大臣,左都御史,现刑部尚书史贻直。
史贻直下了马,风尘仆仆的一张脸铁青,他微微向曾逸书点了点头,随后扫了一眼站在后面的李琪和潘自勖,随后什么话都没说径直朝里走。
曾逸书等人连忙跟着回到堂中,史贻直在堂上站定,就取出一道圣旨。
“圣旨!”
“臣曾逸书(臣李琪……臣潘自勖……),叩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史贻直读起了圣旨,圣旨的内容起头无非就是格式套文,随后说道了关于太仓案件,而后面的内容让曾逸书等人汗流浃背,朱怡成在圣旨中直接痛骂这些蛀虫,字句带着掩饰不住的杀气,圣旨最后朱怡成更是杀意滔天,对于地方官员严厉处罚,负有连带责任的左右布政使降二级留任,罚俸三年,而其他牵涉在此案中主要犯人无需等到秋后在地方直接明正典刑。
其主犯弃市,没收家产,其族男子流放,女子入教坊司。从犯处死,按情节轻重没收家产,其族三代不能为官……。
等全部念完后,史贻直收起了圣旨,冷冷看着跪在面前的三人:“曾大人,还不接旨?”
“臣接旨……。”曾逸书被圣旨中的内容惊呆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才连忙应道。
把圣旨递给了曾逸书,史贻直的神色才缓和了下来:“曾大人,皇爷的意思是从严、从重、从快!”
“臣明白,可是一下子杀了这么多人,太仓的运作……。”
“这个不必多虑。”史贻直摆手说道:“我来之时已从京中带了些人,可接替太仓运作,再加上地方也可抽调部分以填不足。”说到这,史贻直看了眼李琪和潘自勖:“两位大人此事需上心!”
“臣明白,臣定配合保证太仓运转。”两人抹着汗连忙回道,同时心里也暗松了口气。
虽然太仓案他们之前并不知晓,可毕竟这事出在山西本地,作为山西的地方政务最高级别的两位连带责任是难逃的。原本以为会因此倒霉,甚至丢官罢职,可谁想最终虽然处理极重,却也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意外之喜了。
圣旨宣完,史贻直的态度缓和了下,让李琪和潘自勖先去安排,等他们走后,史贻直同曾逸书分别坐下,这时候曾逸书这才询问为何他会出京。
“我不走这一趟不行呀。”史贻直摇头叹道:“此案居然连监察御史都牵连进去了,所以必须走这一趟。”
曾逸书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史贻直是科道大佬,当初他可是左都御史,可以说科道官都是他的下属,而监察御史有不少更是他的门下。
这一次太仓案牵涉颇广,从地方到科道又到军机处,这一连串地查出来结果触目惊心。
现在史贻直是刑部尚书,刑部管这事理所当然,再加上科道牵涉的原因,朱怡成考虑到这点才让史贻直以一部尚书的身份出这一趟差。
“此案皇爷震怒,有些事也无需瞒你,小朝会上皇爷甚至发了话,就算今年延误西北出兵也必须严惩。”
曾逸书点点头表示明白,虽然他对朱怡成如此强硬的处置手段有些看法,在他原本看来这个案主犯是死定了的,但是其他牵涉其中的一些从犯有的有取死之道,但有的却可以轻判,甚至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谁想到朱怡成如此决心,要杀一儆百,现在回头仔细想想这也正常,太仓案可不是小案,假如这个案子不严厉处理的话,那么必然会给天下人一个错觉,那么接下来的吏治就更难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谋划
秦州,也叫天水。
这个地方在汉时就是极有名的地区,更是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由中原去往西域有两个通道,其一是从山西向北过长城入蒙古,随后由蒙古向西绕过山脉折返西南进入。
这条路崎岖漫长,极不好走,而且气候变化也大。
至于另一条路就是从秦州向西北而出,过陇中直接就到兰州,然后再通过河西走廊直扑西域。
大明的西北战略部署采取了后一条路,也就是由秦州而出,但同时也没放弃蒙古向西南进攻的迂回。
不过蒙古那边只是偏师,由一部明军再加蒙古骑兵组成,主要起到牵制作用,主力依旧是在秦州。
眼下的秦州已成了一个大军营,准备的物资同样堆积如山,可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后方经关中运输而来,要知道一旦开打,这物资消耗极快,现在这些物资并不能支持太久。
“好!杀的好!这些蛀虫就是该杀!”林建章愤愤不平地说道,手中拿着刚刚从关中传来的消息,就在几日前太原和西安两地因为太仓案被砍头的官员高达两百多人。
行刑直接在城中,围观的百姓不计其数,当这些贪官一颗颗脑袋被砍下的时候,百姓欢腾不已,高呼万岁。
在一旁,岳钟琪微微点头,说句实话他对于朝廷的坚决很是意外,岳钟琪没有经历过当年福建案,所以他原本只以为此案虽然会大办,不过恐怕只会惩其首恶而已。
毕竟西北开战在即,太仓作为军粮的主要提供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动作大了恐怕会伤筋动骨,这不利于西北战事。
可岳钟琪万万没有想到朱怡成的会如此坚决,这极是让他意外。可同时,岳钟琪心中也佩服朱怡成的果断,所谓长痛不如短痛,用这种雷霆手段处置远比轻轻放下来得好,这不仅让天下人看到了朝廷的决心,也利于之后战事的后方稳妥。
西北战略是现在大明极其重要的一项军事行动,而且其变数极多,再加上西北地形复杂,地域广阔,明军一旦进入西北后勤保障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