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留情,直接处罚了一批,打板子的打板子,夺职的夺职,甚至有两个百户军官因为出言顶撞张伯行直接被他当场砍了脑袋。

    劝降信发出后石沉大海,等了一日见苏州城内依旧未有回音,朱怡成也不客气,当即下令全军开始攻城。

    苏州之战一开始就进入激烈状态,士气如虹的明军如排山倒海般向苏州城涌去,张伯行也摆出了死守的架势,不仅派出各级信任官员担任军中监军以督促清军和组织的兵勇防守,甚至亲自提剑上了城头,同明军展开殊死拼杀。

    一时间,城上城下,杀声震天,火炮、火铳、羽箭、飞石……在空中来回,血肉模糊的尸体不时从城头向下跌落,其中有明军的,也有清军的……。

    “杀!杀反贼!”张伯行在城头亲自砍死了一个重伤登城的明军,喘着粗气挥舞着手中宝剑如颠狂一般大呼。当明军这波攻势终于退去,看着如潮水一般退下的明军张伯行更是大笑不止,在他看来这些反贼也不过如此,这苏州还是可以守得住的。

    “大人!不好了大人!”就在此时,一个官员连滚带爬跑了过来,远远见到张伯行就高声呼道:“东门……东门被打开了……。”

    “什么!东门如何会开?”听到这话,张伯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身子摇晃了下,紧接着厉声喝问。

    “姚游击,是姚游击下令打开的城门,他投贼了啊!”来人哭喊道。

    “张典史呢?他不是也在东门督战么?为何不阻止?”

    “姚游击趁张典史不备先一刀把他砍了,这才带人打开的东门,如今反贼已从东门入城了!”

    “如此叛逆,贪生怕死,居然投贼……。”张伯行气得浑身发抖,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又有一人跑来报告说西门也被开了,而且打开西门的居然是总兵钱大昌,不过相比姚游击,钱大昌至少没把和他在一起的苏州知府等文官杀了,不过这些人都被钱大昌带兵控制住,随后下令其部打开了西门。

    不仅如此,钱大昌还以总兵名义下令城中各部放弃抵抗,投降明军,当听到这如五雷轰顶的消息时,张伯行哪里还站得住?整个人脸色铁青摇摇欲坠。

    “大人……现在如何是好?”旁人连忙扶住张伯行,张伯行深吸了口气,用力一把推开旁人,用手中的剑勉强驻立着。这时候,从东门、西门还有其他几门传来一阵阵喊杀声,远远望去,城外的明军已从这几门蜂拥而至,本插在城头的军旗也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刚换上的明军日月旗。

    “城破了……城破了……。”本就士气不高的清军见到这情况哪里还有反抗的欲望?各部清军顿时乱成了一团,有的当即弃械投降,有的如同没头的苍蝇到处乱串,还有不少清军更是拼命向城内跑,边跑边脱下军服企图躲入城中假冒百姓以保全性命……。

    就连张伯行所在的地方,守城的清军也惶恐之极,一些离的比较远的清军面面相觑后同时拔腿就跑,哪里还顾得上守城?眼看着大势已去,张伯行嘴唇颤抖,想怒骂却似乎有什么东西死死塞住了他嗓子眼,想召集手下兵员反击夺回城门,但此时已晚,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攻进城的明军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不仅如此,刚刚退下的明军又发起了对这边的攻城,这一次城头守军根本就没了丝毫勇气,初一接触就崩溃而逃,看着一个个凶狠的明军不断登上城头,挥舞着手中刀剑如切菜砍瓜一般追杀清军,张伯行忍不住闭上了眼。

    “完了……一切都完了……。”无尽的悲哀从张伯行心头涌起,苏州马上就要失陷了,他张伯行绝对不能做反贼的俘虏,他是大明的忠臣,是闻名天下的清官啊!

    丢掉手中宝剑,张伯行登上城楼,不顾城楼下依旧的厮杀,他先整整衣冠,随后朝着北方郑重其事地行三拜九叩大礼,起身后,默默走到窗边,眺望着远方,也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随后只见他猛然向外一跃,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张伯行如同折翼的鸿燕,从城楼跳下……。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张伯行的尸体重重摔在城下,而在这时候,明军已占住了这片城头,带队的把总拔下城头代表张伯行的巡抚大旗,用力向城下一掷,那大旗飘荡荡地恰好落在城下张伯行的尸体边,随后把早就准备好的日月大旗插了上去,当旗帜在风中飘扬的时候,四周如雷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第一百七十六章 稳固(继续求票)

    拿下苏州,江南全入朱怡成之手,现在他可以完全腾出手来派军南下支援温州了。可当赶往温州的前锋还未抵达前线,蓝理和年羹尧的部队已经主动撤军,泰顺之战前后经历四十七日,就此结束。

    泰顺一战,马功成和杨勖部队损失并不小,整体伤亡高达六成,如不是杨勖精于守城指挥有方,再加上澎湖水师牵制住了蓝延珍的联合水师,马功行在温州不断派兵支援和替换前线有生力量,尤其是邬思道及时又向温州支援了三千人的生力军,要不然这泰顺就差一点儿被攻破了。

    此战,杨勖坚守泰顺,把蓝理和年羹尧部挡了足足四十七日,令清军在城下寸步未进,更为明军能顺利拿下杭州、南京、常州和苏州立下大功。因为他善守,此战后被军中誉以“铜墙铁壁”之美称。

    早在南京被攻下的消息传到温州,蓝理和年羹尧大惊之下就有了退意。南京失守,常州、苏州两座孤城更不可守,明军占领江苏全境已不可避免。蓝理是老行武的人,不会看不出现在的局势,至于年羹尧就更不用说了,丢了南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面对怎么都攻不下的泰顺,两人勉强又打了几天就主动放弃,带领大军主动撤回福建,依托福建山地险要进行驻防,以免明军拿下江苏后调头南下来攻。此外,蓝延珍的水师也全部撤回厦门、南澳两地,以防台湾的澎湖水师异动。

    不能不说,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非常正确,他们前脚撤回福建没多久,常州和苏州两城失陷的消息也传了过来,而且北方的明军已彻底解决了江苏清军,并派兵南下支援温州。

    自朱怡成从宁波出兵到最终拿下苏州,前后经历两个半月,不仅地盘扩大了一倍还多,而且还拿下了南京、杭州、苏州这样的大城,更控制住了长江口至南京到太平府(今马鞍山)一带的水路。

    由于明军大胜,导致长江中上游的清军压力顿时大增,正对袁奇部进行攻击的清军为防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直抵九江,从而两部汇合,清军不得不减弱的攻势,针对明军水师可能攻击的区域进行布防。

    同时在江北,因为明军占领南京后清军更怕明军直接渡江趁胜北击,不得不把在河南的大军向江北调动,联同山东绿营从通州(南通)——泰州——扬州——滁州一线布置江防。

    如此一来,袁奇和祝建才两部压力顿时大减,逐渐稳住阵脚,同清军形成了僵持状态。

    占据了江南、浙江和台湾三地后,明军的攻势也缓了下来。说实话,虽此战收获大大超出了预期,使得朱怡成势力大增,但拿下这么多地盘不免也有些“消化不良”。

    如今,朱怡成的总兵力已超过了十万,可这十多万人要控制如此大的区域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比如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松江、台州、温州、丽水等这些重要城市有重兵驻扎外,其余各小州县的控制力并不强,再加上此次战役共俘虏清军(含团练兵勇)五万多人,另有三万多的地方义军需要整编,再加上所占各城市的实际控制也需要人手和时间去处置,所以当得知蓝理和年羹尧主动撤军后,朱怡成只是下令继续就地驻防,并未让部队向福建进行攻击。

    “恭喜监国!”回到南京不久,邬思道带着六部人员总算赶到了南京,一见朱怡成后邬思道就笑着行礼恭贺。

    “邬先生你可来了,你如果再不来孤得焦头烂额了。”见到邬思道,朱怡成是欣喜万分,仗打完了,可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是千头万绪,虽然有廖焕之进行协助,但这一次拿下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另外还有之前说的俘虏和义军整编工作,再加上其他各项事务,朱怡成这几日是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

    听完朱怡成述苦,邬思道顿时大笑起来,胸有成竹地告诉朱怡成,他来之前已做了计划,等把计划细细向朱怡成讲解后,朱怡成顿时大喜,马上把同样焦头烂额的廖焕之找来,让他们两人尽快安置这些政务。

    “监国,政务之事先不急,不过现在有三件事需尽快安排,不知监国您是否有所考虑?”喊人去找廖焕之的时候,邬思道神色凝重地对朱怡成问。

    “三件事?还请先生赐教。”

    “其一,封赏众臣!”邬思道讲道:“此战我大明已动摇满清国本,尤其是南京应天府收复后,天下为之震动!监国为大明之主,当封赏众臣,并大赦以安民心,同时此举更能令天下归心于监国。”

    “此事孤已考虑了,正等先生来后再办。”朱怡成笑道。

    邬思道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其二,请监国尽快开科举,纳贤士,布告天下!”

    邬思道此言一出,朱怡成倒是一愣,对于科举什么他从来没有这个考虑,这也是他的后世教育思维所致,毕竟朱怡成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科举的重要性也不是很清楚,再加上之前在宁波只是一地方义军势力,也未有搞科举的资格,就算那时候宣布开科举在天下人眼里恐怕也就是个笑话,那怕他后来在宁波重登监国之位也是如此,地盘仅不到半省之地,四周都是强敌,何谈科举一事?

    但如今不同了,拿下江南、浙江再加台湾,拥兵十多万,此时此刻朱怡成已完全有了和清廷叫板的资本,而当初那些观望,认为朱怡成只不过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反贼的士绅和读书人如今也渐渐改变了态度。其他的不说,仅当南京拿下后,周边几个小城根本就是大军到后城开,许多地方官员甚至主动投降。这样的情况在义军刚刚起兵时是根本看不到的,这足以表明人心已随着朱怡成的势力庞大而产生了变化。

    这些,虽然朱怡成已朦胧感觉到,却并没有细想过,而现在邬思道一言点破顿时让他恍然大悟。没错,此时正是开科举的大好机会,只要科举一开,手上人才缺乏的情况必然大大缓解,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把地方乡绅和大多数读书人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这对于稳妥统治,安抚地方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先生一言点醒梦中人,孤谢过先生!”朱怡成起身郑重其事地向邬思道行礼道谢,邬思道腿脚不便来不及阻拦,只能勉强侧开身子以示不敢受礼。但从他满意的笑容来看,对于朱怡成如此能纳其言并且尊重自己的作风大为欣赏。

    “不知先生所说的第三件事是为何?”同邬思道商议了下如此开科举的细节后,朱怡成问道。

    “监国对目前局势如何看?”邬思道并未马上说第三件事,而是问起了现在局势。

    这局势是摆在面前的,拿下江南,再加长江天险,朱怡成其大势基本已成,而清军虽然依旧强大,但在短时间内对于明军已无法作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依朱怡成看来,清军暂时对明军主要会采取防御措施,同时从其他地方调集兵力先解决掉袁奇和祝建才部,等这两部被灭后,清军就再无内患之忧,就能集中力量掉头对付明军。

    至于明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现在的胜利果实,积蓄力量以备下一次战略。同时,明军也不能坐视袁奇和祝建才两部被灭,拿下南京后明军已占有长江之利,随时可沿江而上支援袁、祝二部,同时给予清军压力。

    当朱怡成把这些话一一说出后,邬思道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此次拿下南京城,再加上之前的杭州之战和后来的常州、苏州两城之战,我军俘虏的八旗大约有多少?”邬思道突然间又问起了关于八旗的事来。

    “南京城之前为清廷江宁八旗驻防之地,整个皇城内本有八旗士兵五千,再加其家眷老少妇孺不到三万,经几战后,八旗军力最终被俘虏者二千六百余人,再加上杭州和常州两地的八旗俘虏,一共是三千一百多人。”

    “也就是说如今监国手里有三万三千多满人?”

    “差不多这个数,具体的要需查册,自把这些八旗从皇城迁出后暂时放至城南区域划地安置,并已造册登记,如先生需要孤可让人把册取来……。”

    “这先不急。”邬思道摆摆手,又问:“两江总督噶礼、江宁织造曹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