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需要孤可让人把册取来……。”

    “这先不急。”邬思道摆摆手,又问:“两江总督噶礼、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江宁八旗参领费尔勒,还有一并俘虏的五品以上满人文武现都在何处?”

    “这些人俘虏后都关押在原两江总督衙门大牢里,怎么?邬先生当年游幕时认识他们?”朱怡成开玩笑道。

    邬思道听到这话顿时大笑起来:“邬某当年只是一介草民,可未有做过这些大人物的幕友。不过监国,第三件事就是这些八旗官员和家眷,也许很快就有客人会自己找来,所以请监国早做应对。”

 第一百七十七章 劳动改造

    邬思道带人赶到南京,在他和廖焕之的协助下各项政务逐步梳理后大为改观,虽说人手还是有很大缺口,但至少能够保持政府整体运转。再者,科举一事也开始筹备,如果一切顺利两月后在南京正式举行科举。之所以间隔两月时间,这主要还是考虑到让参加科举的士子一个准备和缓冲,同样朱怡成这也要做些安排。

    对于科举的内容,从隋朝开科举制度产生到如今,应该说科举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了,无论是各个环节都已是极至。这些,朱怡成并没去做什么改变,毕竟科举的形式和内容已在举子心目中根深蒂固,老祖宗朱元璋创立的八股虽然有其弊端,可作为科举的重要一环它依旧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别的不说,仅从清承明后,科举一应内容依旧如故就能看得出来。清廷的统治者们可不是白痴,如果对他们没有好处对付怎么会依旧延续呢?再说,就连后世也是应试教育为王,擅自去改变这些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使自己站到所有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去。

    统治者考虑问题的想法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如果是以前的朱怡成,在网上和网友对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进行批判的话肯定能头头是道说出一大通来,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革,比如说解放天性、促进科学、百家争鸣等等一阵嗨聊。

    但如今,朱怡成所想的就深远的多,作为统治者他首先要考虑科举的目的是什么,科举的目的其实是一种手段,一种把士绅阶级和统治者联系起来的纽带,同样也是给予最下层阶级,比如泥腿子们有朝一日能够改变命运的希望。至于其他,那只不过是术而已,只有搞清楚了科举制度的真正中心,才能彻底掌握这个统治者手中的工具。

    至于其他那些乱七八糟不切实际的想法,就算在后世应试教育制度中都未能体现,何况如今呢?

    但在举行科举的同时,适当地对科学方面进行一些倾斜,或者说增开些除进士科之外的科,以吸收那些除去传统科举以外的有用人才,这是可行的。而朱怡成在同手下商讨后对第一次科举恢复了明法和明算两科,同时再增加武举一科。

    这是一次对科举的尝试和试探,科举后再对明法和明算两科的学子安排其他上升通道,至于武举就更容易了,早在宁波时朱怡成设立总参谋部时期就着手组建武学,等有了武举士子,以后这些士子都会直接进入武学深造,然后再陆续进入总参谋部或各部队进行服役。

    对于武学,除武举士子外,原义军的各级军官也会陆续进入其中培训,同时朱怡成还开放了武举幼学,相当于后实清末的陆军小学、中学这类的机构,以吸引明军各级官员子弟入学。

    这些学生在幼学毕业后不仅可以进入军界或继续在大武学内深造,同样也可以为组建地方治安带来可靠的人手,从而逐渐替代传统的衙役等等,这也是朱怡成用这些方式来按照近代社会打造基层政府和警察力量的方式,以改变目前皇权不下乡的传统,牢牢控制住各级权利。

    封赏众臣后,朱怡成开始着手对俘虏清军的整编,绿营的整编还算顺利,对于这样的整编早在宁波时期明军就有了经验,只要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即可。不过八旗方面有些麻烦,实际上几场大战之后,真正的八旗兵俘虏人数并不多,就像朱怡成同邬思道所说的那样仅只有三千一百多人,八旗进行整编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情况,所以这三千一百多八旗兵依旧和八旗的三万家眷老少妇孺都安置在南京城南被特意划归出来的区域。

    不过,这些人实在是太多,管理起来有不小难度,再加上八旗对明军的极度仇视,也给管理上带来了极大不安定因素。

    “城南有又人企图闹事?”看着刚送来的报告,朱怡成皱眉问。

    “回监国,这些八旗鞑子实在是太多了,臣下这些人是根本就看不过来啊。”此次被封赏升官的指挥使黄朝云不安地回答道,城南八旗集中营由黄朝云负责管理,但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八旗鞑子是多了些,以他一千多人的兵力要管辖三万多人的集中营,更重要的是这些还是极度敌视明军的八旗鞑子的确有些难度。

    仅仅一个多月,集中营那边就多次有人闹事,如果不是黄朝云带兵强压了下去,说不闹的更凶。

    “哼!这些家伙简直是敬酒不吃想吃罚酒啊!”朱怡成冷哼一声,这些八旗在自己手上,他倒没有直接把他们全部砍掉脑袋的想法,朱怡成又不是杀人如麻的屠夫,何况如今局势这些八旗也算是人质,有这么多的人质在手朱怡成还是有其他想法的,不过这不能代表他就能容忍这些八旗鞑子在集中营内闹事甚至企图逃跑。

    “把领头的全部给孤找出来,狠狠地杀上一批!”朱怡成带着冰冷的声音说道。

    听到此言,黄朝云顿时大喜,连忙领命,不过他又告诉朱怡成这集中营内人太多长久下去可不行,别说其他的,仅仅一日耗费粮食就是天文数字,要知道现在虽然浙江全部入明军之手,可由于之前的粮荒许多地方还在缺粮,宁波方面正日夜不断地想办法从南洋等地运粮过来进行救济呢,这些八旗鞑子居然白白吃明军的粮,。

    点点头,朱怡成也觉得如此白养着这帮人有些亏了,他想了想,突然想到后世的马鞍山也就是现在的太平府那边的矿山已经寻到,随着宁波那边的炼钢技术突飞猛进,矿石需求量大增,工部已上报要求尽快开挖矿山以满足要求。

    朱怡成顿时露出了笑容:“你回去后就把营中八旗青壮给我挑出来,然后把这些人全送去太平府那边,这些八旗子弟入关以来不思生产,一向以吸食我汉人民脂民膏而存,正好,那边的矿上现在缺人,让他们去那边好好劳动,好好改造。”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康熙的算盘

    江南丢失,清廷为之震动,再加上清廷在江南的数万大军一并被明军歼灭,使清廷不仅失去了江南一地,更令清廷手中的兵力严重不足。

    康熙一朝,全国总兵力大约在六十五万左右,不过这只是在册数量,实际数量应该比这数字更少些,大约是六十万上下的样子,如果去掉不能动用的边军,能调配的数量更少。自康熙四十七年袁奇在浙江起兵后至今,一年多的时间清廷前后损失总兵力就超过了十万,这对于常规军只有六十万的清廷来讲是极大的损失。

    为补充兵员,重建军镇,清廷在康熙四十七年年底就已开始加大征兵数量,可由于江南丢失和数万大军的损失,虽然清军有能力尽快从民间补充这些兵源,但从整体战斗力和武装程度来看,清军的实力随着江南战役的失败开始走下坡路了。

    更重要的是,江南一直以来就是清廷的赋税重地,尤其是江宁织造和苏州造司和杭州知造,这三府一向就是康熙的钱袋子,直接归属于内务府管辖。而今这三大织造随着整个江南丢失已不复存在,就连曹寅、李煦这样心腹中的心腹都落入了反贼之手,让康熙为之痛心不已。

    除康熙之外,还有一人更是恨朱怡成咬牙切齿,他就是康熙的皇子八阿哥。八阿哥在朝中名声很好,素有八贤王之称,可实际上八阿哥能够笼络那么多朝中官员一方面是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皇子地位,另外也是同他手中的大把银子分不开的。

    和其他皇子不同,八阿哥很早就着手把势力伸向了江南,可以说江南是八阿哥的基本盘,尤其是两江总督噶礼等人更是八阿哥在江南的代理人,每年他都能从江南获得数十万两收益,再加上通过官场和私下经营的产业,其获利总计已超百万,而现在一切都已随着江南丢失烟消云散,没了这大笔进项,他一个普通的皇子如何同太子还有其他兄弟争夺皇位?

    所以,当江南丢失的消息传来后,八阿哥是最为愤怒的,为此他几次求见康熙要求尽快南下收复江南。可康熙虽然对江南丢失一事恼怒异常,更是破天荒地踢翻了上书房的书桌,可不知道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康熙却没有马上调集兵力反攻江南,相反这件事却渐渐搁置了下来。

    上书房内,此时此刻康熙正在召见马齐、赫奕、耿额、揆叙和刚赶回京的隆科多几人。

    静静地听完隆科多的讲述,隆科多出京后带兵先是带兵平定了山西八卦教叛乱,紧接又对北直隶一带各路反叛教众进行了扫荡,就此黄河以北八卦教势力被隆科多基本扫平,地方上为之一清。其后,隆科多又带兵赶往河南,负责对盘据在那边的祝建才部进行清剿,可还未等他联合兵力发起全面进攻时,江南丢失的消息突然传来。

    为避免明军趁势渡江北击,康熙急忙下令各部在江北布防,从而导致祝建才就此逃过一劫,而今在河南和清军依旧形成僵持状态。至于在长江中游的袁奇部也是如此,整个战局就此迟缓下来。

    “皇上,江宁丢失后南贼如今势大,奴才手中兵力实在不足,还请皇上继续增兵以先确保江北安全。依奴才所见,只要能保证江北兵力充裕,那么奴才就有把握彻底先解决在河南的祝建才部。一旦祝建才部被灭,那么在武昌的袁奇也就孤掌难鸣,等灭此二贼后,即可掉头再同南贼决战!”

    隆科多最后建议道,他这一次出兵虽然立功不小,可关键还在于他所带的兵大多是骑兵。在北方平原,骑兵的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康熙还调了一部丰台大营的精锐给他指挥,有这些兵力在手足以使隆科多驰骋。

    可是,现在南京丢了,长江天险也全部落到明军手里,江北一线的防御尤其重要。一旦南方的明军以水师为先驱,随时可以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更能从薄弱处直接登陆突破。所以这种情况下,充裕的兵力是极其重要的,手上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兵员,想在上千里的江北设一条绝对可靠的防线根本是不可能的。

    “马齐!耿额!”

    “奴才在!”两人连忙起身。

    “隆科多所言你们如何看?”康熙眯着眼开口问,马齐心中暗暗叫苦,征兵哪里有这么简单,这都需要银子啊!可现在户部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银子来。没错,之前马齐,甚至包括太子都对户部欠款进行追讨过,也收回了不少,可是自康熙四十七年来天灾人祸不断,这银子就像是流水一般根本就留不住。

    何况,当杭州被明军拿下,明军大军又如此短的时间攻下江宁的消息传来后,户部欠款追讨更成了一纸空文,如今的局势危急,先不说太子之前就有意放松了口子使得追讨一事功亏一篑,而现在江南丢失的情况下,就算有钱还的官员也不可能把这银子白白拿出来,一旦这些银子被打了水花不就是大亏了么?

    “皇上,以兵部计算如今最少要募兵二十万至三十万,花费预计五百万两以上,这还不包括后续军饷、军械和粮草的支出。”耿额是兵部尚书,他可不管什么银子不银子的事,直截了当地开口说出了兵部的计划。

    听完耿额的回话,康熙把目光移向了马齐,此时马齐心中苦不堪言,五百万两?现在户部能有一百万两就谢天谢地了,他从哪里去找这四百万两的缺口来?这不是要了自己老命了么?

    可康熙问话他又不能不答,当即只能硬着头皮道:“奴才可先解决八十万两的银子,至于其他还需些时间筹集,兵部或可对兵员招募先进行,奴才尽力保证后续款项……。”

    说到这,马齐额头的汗水密密麻麻,众人瞧着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马相居然被银子逼成这副模样,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戚戚。

    “皇上,奴才倒是觉得如今江南丢失,户部收入缺口要想解决实在是困难,依奴才之见如今必须开源节流。至于节流,无非是收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以现在大局为重先把银子花到实处,至于开源嘛,奴才斗胆还请皇上下旨征税!”赫奕作为马齐一派的铁杆当即为马齐出言解围,同时转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