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好事,可能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件事,一想到这些,徐绩激动到好像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扩张。
片刻后徐绩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不能失态,千万不能失态。
“臣。。。。。。”
他刚一开口,李叱又先说话了。
李叱道:“冀州那边现在的情况,和越州那边现在的情况,都足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你有大才,你有治世的大才。”
李叱回到书桌那边坐下来,示意徐绩坐下来说话。
徐绩是小心翼翼又紧张兮兮的欠着屁股坐下来,心里已经慌的有些受不了了。
李叱缓缓说道:“大典之事等得,可天下民生之事等不得,如今这天下百废待兴,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是要多出几分力。”
李叱看向徐绩说道:“我才到长安,已经有不少人在我面前提过你。”
听到这句话,徐绩的紧张更重了,因为这句话可以是好话,也可以不是什么好话。
但李叱的下一句话,就让徐绩刚刚悬起来的心又放了下去。
李叱道:“你有宰相之才,这本不需要他们来告诉我,难道他们能比我还要了解你?”
李叱起身,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说道:“所以我想着,大典之后,你就要把宰相的职责肩负起来,这样。。。。。。天下是什么样子,你需要多看看,我给你两年时间,你每年抽出来一些时间到各地去走走看看,两年内,你把你所见所闻以及你想到的治世之法,要详细的写出来拿给我看。”
徐绩扑通一声又跪在地上了,一个劲儿的磕头谢恩。
“臣必不负陛下重望,臣万死不辞。。。。。。”
李叱笑着说道:“起来吧,跟我出去走走,我带你看看这长安城。。。。。。”
徐绩连忙起身:“臣遵旨。”
两个人一前一后出了御书房,又一遍闲聊着一边走出了未央宫。
走在这长安城的大街上,李叱一边走一边给徐绩介绍,看起来有些兴奋。
走了一会儿后,李叱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脚步一停。
他看向徐绩问道:“你是从南边回来的,我听闻,江南诸地,多有时间大户,乡绅学子,希望还是定都在大兴城,甚至有人说,若是把都城定在北方,他们就不答应,可有这事?”
徐绩正因为宰相这事兴奋着,每一个毛孔都兴奋着,突然听到李叱说起这些,像是一盆水浇在了他头上似的。
只片刻,徐绩俯身道:“陛下,没有的事。”
他弯着腰在那,语气格外严肃认真的说道:“臣从江南来,所以臣最明白江南百姓的心意,百姓们对定都长安一事没有任何看法,有些看法的,也只是些许还心存幻想的世家大户。”
他直起身子看了李叱一眼,又迅速把头低下去:“臣可以代表江南绝大部分百姓说一句,是绝对支持陛下定都长安的。”
李叱笑了笑后问道:“那你呢,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徐绩连忙道:“臣万分支持陛下定都长安,这世上,再无一个地方可以能与长安相比了,那些人鼠目寸光看不到未来,陛下却高瞻远瞩一眼万年。”
“陛下,这些事都是小事,臣愿意为陛下分忧,臣可以保证,反对定都长安的人极少,只需稍稍敲打,便不会再有人乱说话。”
李叱笑着点头:“你已是我选定的宰相,这些事当然交给你来处理,定都长安的原因我已经说过许多次了,也不想再多解释,毕竟现在还不理解我的,应该都是装作想不通。”
徐绩立刻接话道:“他们假装想不通,臣会让他们再好好想一想,务必好好想一想。”
李叱哈哈大笑:“说的没错,想不通就多想想,这事你酌情去办吧。”
徐绩马上俯身道:“陛下放心,臣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他当然可以办的妥妥当当,因为这事和他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叱一边走一边说道:“那些人不愿意来,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见过长安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请他们来看看。”
徐绩道:“臣遵旨。”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后说道:“只是辛苦了你。”
徐绩受宠若惊,心里开心的要飞起来一样,此时不表忠心等待何时?
“陛下,臣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为陛下分忧,也会陛下出力,臣的命是陛下的!”
李叱抬起手在徐绩的肩膀上拍了拍:“我一直觉得你行,在我心中你也确实是宰相最合适的人选,只要你能明白是非,多多自省,不自误,不自轻,将来或许真的会成为一代名相。。。。。。这些话,你切记切记。”
此时的徐绩激动到几乎压不住内心的澎湃了,只能是跪倒下来,深深的重重的叩首来谢恩。
这个时候的谢恩,是发自肺腑的,真心的谢恩。
李叱看着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心里轻轻的说了一句。。。。。。
但愿你听懂了。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登门拜访
关于宁王因为徐绩被绊了一下,而下令把未央宫大殿门槛儿砍掉的事,很快就传播了出去。
一时之间,仅仅因为这一件事,徐绩就成了这长安城里最光彩夺目的那个,风头无两。
而回到自己暂时的住处,徐绩也是激动的按捺不住,把书房的门关上,谁也不准进来,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盖上被子,又哭又笑。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在宁王心中竟然那么重要。
也没有想到,这自己哭哭谋求,位置准备数年的大事,才到长安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得到了。
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何必要劳心费力的去筹谋那么多?
门外,他的亲信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却始终不敢打扰。
因为这砍掉门槛儿的事,整个长安城里一下子就沸沸扬扬起来,不少人迅速赶来登门求见。
可是徐绩这边闭门不见,来自中原各地的大人们倒是待遇公平,谁也说不上什么。
很快就又有人说,徐绩才得主公重用就如此的猖狂,实在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然而这些话,别说当着宁王的面不敢说,当着徐绩的面他们也不敢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徐绩已经被钦点为大宁帝国第一任宰相的事也传开了。
这事从各地赶来的官员都在议论,有的人开始想偏门,见不到徐绩,就试图见一见宁王身边的重臣,探探口风。
所以徐绩这边大门紧闭,不少人就转头去求见那些大将军们,比如夏侯琢,比如澹台压境,比如余九龄。
未央宫。
李叱和夏侯他们正在吃饭,这长安城里的纷纷乱象就源源不断的传到李叱耳朵里。
“看看吧。”
李叱笑着说道:“这和楚国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众人都沉默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些愤懑。
是啊,这和楚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此刻,他们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李叱明明之前还说不想设立宰相专权的制度,现在又站出来明确了徐绩这个人选。
只是随随便便的放出去一些信号,这些当官的门心就都野了。
他们排着队去求见徐绩,难道还是去给徐绩讲道理的?还是去劝说徐绩让他好自为之的?
他们都是去拍马屁的啊。
这种场面,在过往的时候谁都见过,且比比皆是,这不就是楚国朝廷崩坏时候的样子吗?
可这是新朝还没有真正建立的时候啊,才刚开始,就又到了要天下大乱的时候了?
燕先生叹了口气后说道:“楚国官场风气,余毒未尽,流害仍存。。。。。。”
他看向李叱道:“陛下,这事。。。。。。臣之前看的不准,看的不透,臣有错。”
高院长本来也是反对李叱在宰相这事上试探徐绩的,可此时也一样说不出什么来。
李叱坐在那语气平缓的说道:“不是你们看的不透,看的不准,而是你们觉得现在不一样了,有新气象了。。。。。。”
他停顿片刻后微微摇头:“新气象是在你们身上,不是在所有人身上,他们脑子里想的还都是怎么走捷径,怎么走偏门。”
说到这,李叱起身,在屋子里一边踱步一边说话。
“想想吧,如今能来这长安城里的各地大员,基本上都是见过楚国官场是什么风气的人,且深受影响。”
“他们脑子里想的那些东西已经固定住了,不是你劝几句就能恍然大悟的,他们其实什么都懂,什么都悟,只是觉得还是捷径要好走一些。”
“不要说你们,就算是我,把所有都召集起来,耐心的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唯唯诺诺,可心里未必是认可的。”
“当他们看到靠溜须拍马巴结权贵就有成功的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这希望,毕竟要比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办事要来的容易来的快。”
李叱回头看向燕先生他们:“我曾经说过,这一代人是劝不动的,靠劝没有丝毫用处,只能是让他们看到下场,让他们怕,他们只要真的怕了,怕着度过余生,那么接下来的下一代人才是真正的改变。”
燕先生起身道:“此事,陛下决断,我等必全力支持。”
李叱道:“倒也不需要你们站出来当着他们的面表态,只是装作视而不见就好。”
说到这,李叱看向大殿外边,有不少人在等着呢,虽然离着远,可未央宫里灯火通明,哪怕是站在远处的人也能看到。
“看看吧。”
李叱指了指大殿外边:“你们家里进宫来报信的人,也开始排队了。”
燕先生他们下意识的往外看,心里都不由自主的惶恐起来。
是啊,那些去求见徐绩的人吃了闭门羹,紧跟着就要来找他们了。
李叱忽然笑了笑,看向余九龄说道:“九妹,给你个好差事。”
余九龄立刻起身道:“陛下吩咐。”
李叱道:“你回家去吧,不管是谁来拜访你,照见不误,不管给你送什么好处,照收不误,今日你收了多少银子都无妨。”
余九龄:“臣不敢。”
李叱笑道:“拿了他们的银子,把账目记下来就好,将来还能用到。”
余九龄苦笑道:“那臣就更不敢了。”
李叱道:“所得的银子,你和归元术去商量一下,看看有多少,然后统计一下在长安城里新开的铺面有多少,以户部的名义给所有新开的商铺送去一个红包,就说是朝廷给他们开业道贺了,这笔银子哪怕一家商户只分到一两,他们也是开心的。”
“好嘞!”
余九龄立刻就笑了:“臣现在就去收银子。”
李叱笑着点了点头。
他的话说到这,其实不只是明面上的意思,燕先生和高院长他们,立刻就从李叱的话里听出来第二层意思。
李叱提到了户部,归元术。。。。。。这就是关键词。
所以他们猜着,大宁的第一任户部尚书大人,八成就是归元术了。
再想想看,归元术这个人去做户部尚书,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他在楚国朝廷里原本是大理寺卿,后来到了李叱手下,先是接管了谍卫军,然后是军机司。
那些官场上的猫腻,哪有什么是能蒙蔽他那双眼睛的。
大宁初建,户部的事可谓是重中之重,户部的钱粮用度有归元术在,也就不可能出什么问题。
下边那些当官的就算是想如前朝大楚时候一样去送礼巴结,去克扣,去造假,想想归元术的履历,他们大概也就要收起来九分胆子了。
所以李叱都已经给了提醒,燕先生他们当然要接住这话茬。
燕先生随即俯身道:“陛下,归元术为人中正严肃,能力超群,既然是以户部的名义给长安城新开商户送红包,臣以为,不如提前把户部的官员也都定下来,归元术足可胜任户部尚书。。。。。。”
说到这燕先生看了李叱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若是商户们知道,这笔银子是由陛下亲自批准,由户部尚书亲自勘发,他们会更开心一些。”
李叱点头:“我刚要和你们商量这件事,先生倒是先提了。。。。。。归元术做户部尚书是合格的,也是合适的,思前想后,比他合格还合适的人也确实不多,那就按照先生的意思这样安排吧。”
说到这,李叱往外看了一眼,然后轻叹一声:“他们是真的按捺不住啊。”
众人听到这句话,心里也都有些感慨。
与此同时,徐绩的府里。
在自己书房里发泄出来了那激动,那兴奋,哭够了也笑够了,徐绩总算是平静下来。
他打开门招了招手,门外候着的亲信秦象连忙过来。
徐绩回到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