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六道:“大哥啊,之前在劫道的时候,是你自己说出来你就会三招,现在你刚说完是因为铁器不够,又说是从一开始就想做个假的”
程无节眼睛骤然睁大:“我说了吗?”
小九点头:“大哥,你这样的都不用逼供,跟你聊会天,你就把什么都招了。”
程无节越发尴尬起来。
他一摆手:“这不重要。”
李叱点头道:“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你接着说就是。”
程无节刚刚见李叱随随便便的,把他那个真的八十八斤重的大锤拿着玩,哪里还敢对李叱有什么轻视。
他继续说道:“那先生就教了我一个法子,用竹条做出来一个框架,然后用棉花把里边填满,再用红薯粉,面粉,玉米粉这些东西,混合之后糊在表面,蒸熟了以后再风干,风干之后再上色”
余九龄好奇的问:“加那么多东西是为什么?”
程无节道:“红薯粉发粘,面粉成型,玉米粉颗粒大,大颗粒就像是铁器表面粗糙一样。”
小六看了小九一眼:“你看,就是这样。”
小九道:“我刚不是说了吗,咱大哥这样的,根本就不用对他逼供,他自己什么都说了。”
程无节又瞪了他们俩一眼。
李叱对这大锤好奇,但更对那个教程无节的先生好奇。
他问:“那位指点你武艺,又教你制作这假锤的先生,你可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李叱想着这样的人,若是能请到自己身边的话,也是一件大好事。
如今冀州这边逐渐安稳,李叱的队伍不断扩大,所以人手就越发显得紧张。
如今唐匹敌为他物色来不少贤才,但还是不够用。
听程无节说,此人武艺必然了得,又懂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是博学之人。
程无节摇头道:“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问他,他只说自己姓轩辕。”
“轩辕?”
李叱在脑海里仔仔细细的搜索了一下,确实没有关于这个姓氏的印象。
程无节道:“那可真是一位神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这三绝招就是他教的,我性子愚笨,多了也学不会,他留下三天本想教我一套武功,奈何我就只能记住三招,后边的记住了,前边又忘了”
李叱心说这也是很神奇的事,就记三招,多了记不住?
那程无节的脑子,能有核桃那么大?
存的东西就那么多,多了就往外挤。
程无节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不是记不住,是记得住但是用出来就乱了,脑子和手配合不好,所以那轩辕先生说,干脆就练这三招,还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李叱问道:“那位轩辕先生去了何处你可知道?我想请他到冀州来帮我。”
程无节摇头:“那是神仙般的人物,在我们这住了几天,也不是因为要教我,而是因为他喜欢吃小仙湖里的金线鱼。”
程无节道:“他住了三天后就走了,骑猪走的,你就说神奇不神奇?”
程无节赞叹道:“我这辈子都没有想到过,有闲云野鹤一般的世外高人会骑猪,我这辈子也没有想到过,有人会骑猪都骑的那么帅气潇洒。”
李叱的眼睛睁大了。
心说果他妈然!
这天下,除了李先生之外还能有谁这般不羁。
至于程无节说那人姓轩辕,那根本就不用在意,李先生姓过的多了,他那样不羁之人,连不羁都可能姓过。
“他骑的是不是一头大野猪?”
“是啊,宁王殿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也看到了?!”
“是不是还跟着一群野猪?”
“对啊!”
程无节道:“殿下是如何得知的?也见过轩辕先生?”
李叱道:“我掐指一算。”
程无节顿时敬佩起来:“那轩辕先生是神人,宁王殿下也是神人。”
李叱笑着摇了摇头,若是别人有这般才华,定要想办法去请来帮他。
可是李先生就算了,请不动。
李先生不止一次说过,他无心这些事,只想找个地方自在住着,无人打扰。
若是能请的动的话,李叱上次去云隐山的时候,想尽办法也会请啊。
“我开玩笑的。”
李叱对程无节说道:“我是轩辕先生的弟子,曾经在他门下求学,所以你一说,我便知道了。”
程无节的眼睛再次睁大,大的好像鸡蛋那么大。
“轩辕先生真神人也!”
程无节激动的说道:“轩辕先生离开之前就说过,有一日,他的弟子可能会找我,还说若是找上来,让我辅佐他的弟子。”
李叱这次也吃了一惊。
这确实就显得很神异了。
李先生是如何算到他会来的?
李先生骑猪去云隐山的时候,已经是数年前,那时候李叱还只是一家车马行的当家。
难道那时候李先生就已经算到,李叱早晚都会争雄天下?
又会算到,李叱会求贤若渴,所以找到程无节?
想来想去,李叱的脑子里千回百转。
足足半刻之后,李叱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那根本不是什么神机妙算啊。
是随意放炮啊,嘴炮。
李先生就是随随便便那么一说,说中了就中了,说不中他也不在乎。
而且李先生用的是可能两个字,又没有说必然。
这种手段,恰恰就是长眉道人带着他行走江湖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话术。
所谓话术就是,怎么说都对,怎么说都有理。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想着纵然不是李先生神机妙算,也这也是天意了。
中了就是神机妙算,不中就是天道无定。
他看向程无节问道:“那你愿意跟我吗?”
程无节立刻点头:“愿意!信轩辕,不会错!”
李叱:“”
程无节忽然想到一件事,他问李叱:“宁王殿下,那我算不算你师弟?”
第六百二十七章 且战且退
李叱看向程无节问道:“李不,是轩辕先生在离开之前,还和你说过什么没有?”
程无节道:“没有,我问先生何时再来,他说小仙湖的金线鱼滋味也就那样,所以不会再来了。”
他叹道:“连吃了三天,顿顿都吃的很开心,走的时候却说滋味也就那样。”
李叱笑了笑。
李先生连吃三天,让自己觉得吃烦了,吃够了,再也不想吃了,以后自然也就真的不会再来了。
从李叱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到现在为止,李先生都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苟得住的人。
李先生的苟,甚至充满了强迫性。
这种强迫让人觉得有些不理解,可是理解了几分后就会觉得心疼。
比如这小仙湖的鱼。
他可能也是听闻这金线鱼好吃,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味,所以就想来。
对于李先生那样的人,这个世界上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吸引他。
而吃,肯定是还能吸引李先生的东西之一。
他强迫自己苟住的表现就在于此。
他喜欢美味,想吃,所以他来了。
用连吃三天的方式,一下子吃够,甚至吃恶心,以后就再也不会来了。
为什么不来了?
因为李先生那样的人,大概觉得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危险。
这就和他藏身在四页书院的书林楼里一样的道理,他能躲就躲能藏就藏。
李叱想着李先生那样的人,也不知道遇到过多危险的事,才会有让他如此刻骨铭心的怕。
归根结底,李叱猜着,李先生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而以李先生的本事却要整天东躲西藏,这个要害他的人,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李叱心里生出来一股豪情。
他能有今时今日之成就,其实和李先生有莫大关系,所以他想着,待我以后天下无敌,我来保护李先生。
就把李先生接到身边来,守着他,且看看谁能害了他。
程无节见宁王在发呆,等了一会儿后问道:“宁王殿下,咱们现在就要回冀州吗?”
李叱摇头:“不回冀州,继续往西北。”
他笑了笑道:“去打仗!”
程无节听到这三个字眼睛都亮了,他立刻就兴奋起来。
“带我,殿下带上我去打仗。”
他说完后又看向身后的兄弟们喊道:“宁王殿下说要带咱们去打仗!”
那二三十个兄弟站起来,茫然的看向他这边。
很快,这种茫然就变成了疑虑,不安,甚至是抗拒。
“大哥我们不想去打仗。”
其中一个汉子走到程无节面前,有些歉疚的说道:“你喜欢玩,我们就陪你玩,大家笑话我们是好客军都没关系,因为笑话里并无恶意,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不是什么山贼。”
“可是大哥,去战场就不是闹着玩了,是会死人的你的祖上是大将军,我们的祖上都是你祖上的手下,所以”
程无节脸色变了变,本想发脾气,可是很快就又释然。
他笑了笑道:“没关系,你们留在家里好好过日子,我不在你们身边,你们也能踏实下来,这一年多来,你们陪着我胡闹,也是辛苦。”
“大哥,我跟你去。”
小六嘿嘿笑了笑:“我孤儿,我家里没啥惦记的。”
“大哥,我也去。”
小九道:“我和小六一样,我俩从小就无父无母,是大哥你照顾我俩,你在哪儿我俩就在哪儿。”
李叱问程无节道:“你答应我之前,也应该先回家里去商量一下”
小六看向李叱:“宁王殿下,你不知道,我大哥他家里也只他一个”
李叱一怔。
他看向程无节,还没有开口说话,程无节苦笑道:“这有啥的这样的世道,殿下你随便走进一个村子去看看,孤儿有多少,寡妇有多少,孤苦老人又有多少”
李叱点头道:“我知道。”
余九龄叹了口气,看向程无节道:“宁王也是孤儿,我也是,小张真人也是”
澹台压境心里一震。
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此时余九龄说起来他才发现,四个人中,只有他不是孤儿。
“这是什么狗屁的世道!”
余九龄啐了一口。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话。
“你们还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家在哪儿,宁王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小张真人也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
余九龄骂道:“从这往前算二十年,叛乱,黑武南下,灾荒大楚的国运已经他娘的罩不住这中原大地了。”
程无节吓了一跳:“可不许瞎说,被朝廷知道了要掉脑袋”
说完后反应过来,在冀州,宁王不就是最大的那个了吗。
他又尴尬了。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后说道:“孤儿没什么可怕的,可怕是以后还会有更多我们这样的人,有些事其实想想更可怕,我们是孤儿我们活着,要么是因为运气好要么是因为有点本事,可是那些运气不好也没什么本事的孤儿呢?”
他看向程无节道:“我们可能做不到让天下没有孤儿,谁也做不到,但我们就尽力的去做,让天下少一些不幸。”
“好!”
程无节大声说道:“就跟着宁王你干了,就为了以后孩子们都有爹娘在身边护着!”
“干了!”
小六和小九也跟着挥舞双臂。
程无节他们说起来,这洞阁县遇到的各种灾荒,战乱,越说越难受。
“先钓个鱼吧。”
澹台压境可能觉得这气氛着实有些压抑,于是把话题岔开。
他看向小六和小九之前钓鱼的地方:“你们的鱼竿都没了。”
三月末。
安阳。
罗家军强渡南平江之战,惨烈但顺利。
渡江之战中,至少有将近两万人战死在南平江上,尸体多到几乎能把江面都覆盖起来。
顺着江水往下游冲,尸体随处可见。
整个江面上一片狼藉,碎裂的船,泡的发白的尸体,还有啃食着尸体的鱼。
整整一天,罗家军攻上了南平江南岸。
在南岸的阵地上,武亲王的大军又死守了一夜半天。
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因为压力实在太大而退了下去。
不退的时候还好,这一退,就把后背暴露给了罗家军。
因为这渡江之战被武亲王的队伍打的太狠,死伤太多,罗家军上下都带着一股凶狠杀气。
追在武亲王的队伍后边,一口气追出去几十里。
武亲王的大军在距离南平江四十里的地方重新设置防线,在这,早就已经挖好了大量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