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那是在向着我呢。”
李叱道:“回头我踢她,替你要公道。”
余九龄道:“当家的,咱能不吹牛皮吗?要吹也行,吹个力所能及的不好吗?”
李叱:“”
余九龄还是嘿嘿笑:“我真没事,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不傻。”
李叱道:“回头你大哥要筹建一支新的队伍,就是专门负责保护燕先生他们安全的,要从战兵队伍里选人,这支队伍以后也交给你。”
余九龄:“我不干,我就在你亲兵营里,我哪儿也不去。”
李叱:“那边是挂名,但你最大。”
余九龄想了想:“这倒是可以干,给双…飞工钱吗?”
李叱:“你说的是份还是飞。”
余九龄哈哈大笑。
李叱道:“你的工钱涨三倍。”
余九龄:“我凑!”
他看着李叱咧着嘴大笑:“三倍了?”
李叱:“三倍,还有就是你余公子以后去青楼的消费,可以挂账。”
余九龄眼睛都睁大了:“我去?!”
李叱:“固定的啊,只能选一家。”
余九龄:“哈哈哈哈哈当家的万岁万岁万万岁,但是还是折现吧,当家的,这个我就不领了,你折现给我银子呗。”
李叱:“这都不像是你了。”
余九龄深呼吸,然后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那天,我从亲兵营回家的时候已经后半夜,我进门的时候看到,我婆娘抱着孩子坐在那睡着了,桌子上是给我留着的饭菜,她就坐着摇摇晃晃的,像是随时都要倒下去似的,可她没有倒下去,是因为怀里抱着孩子呢”
余九龄看向李叱:“就那时候,那会儿,我就想着,余九龄啊,你真他娘的是个混蛋,真的,大混蛋。”
李叱抬起手在余九龄肩膀上拍了拍:“我明白了。”
余九龄又使劲儿的吐出一口气:“男人啊,都已经成亲生子了,不能再那么肆意妄为了。”
李叱伸手搂着余九龄的肩膀,俩人往前走。
李叱道:“你也知道我很抠门,折现这种事我一般干不出来,所以你就死心吧。”
余九龄:“噫”
李叱道:“不过咱们可以换个宅子,当初选宅子的时候,你选了一个又老又小的,那时候你对我说,当家的,我没啥功劳,咱们不能让人说闲话,九妹以后咱就不用去怕别人说闲话这种事,谁说,你就告诉他,这是我兄弟送我的,不是宁王送的。”
余九龄猛的怔住。
第二天,燕先生召集了在豫州城内所有五品以
上官员议事。
节度使府的大堂里,坐满了人,全都等着燕先生开口。
燕先生还没有说正事,是因为宁王还没到。
他和官员们闲聊,屋子里不是传出一阵阵笑声,就在这时候,李叱从外边迈步进来,所有人立刻起身,整齐的俯身拜倒:“拜见主公。”
李叱笑道:“都起来吧,好好坐着。”
众人起身之后,李叱坐在燕先生身边:“先生说,我听着。”
燕先生随即把昨日发生的事先说了一遍,众人听了之后,心中都有些震动。
燕先生道:“主公说,不能让咱们委屈了,要为咱们安排专职的人员伺候,可我觉得不妥,天下还没有打下来呢,现在大家就想着怎么享受了,那将来百姓们吃的苦,一定还要比楚朝廷给的苦更多。”
他看向众人:“所以大家可以怪我,主公给大家谋的福利,是我给挡回去的。”
众人连忙回应了几句。
李叱起身:“先生,我来说吧。”
燕先生俯身,然后回到座位那边坐下来。
李叱笑了笑道:“刚才燕先生说,余九龄余将军给他安排的厨师,准备的小厨房,他都给拒绝了。”
“那我现在再说一句,我又给重新安排好了,你们暂时都没有这样的待遇,不只是你们,连我都算上,只有燕先生有这样的待遇。”
燕先生脸色都变了,想阻止李叱继续说,可哪里还能阻止的了。
李叱道:“你们都知道燕先生每天如何操劳吗?”
那些官员全都点头,谁不知道燕先生做事有多拼。
李叱道:“既然都知道,那我就继续说燕先生是第一个,不是唯一一个,谁如燕先生这样为民做事,满目皆为民生,把百姓们的事放在最前边,我也这样安排,别说安排一个小厨房一个厨师伺候着”
李叱看向众人:“谁能做到如此,我李叱去伺候都行!”
他缓了一下后继续说道:“今日这话就放在这,以后不管是豫州城里还是各地方上的官员,考核的第一要求是看百姓们的日子,在不做违反乱纪之事的条件下,哪里的人生活改善的最多,哪里日子越来越好,我就尽全力的去奖赏谁,到时候你们来跟我提条件都行,只要我能给的出的,什么都行。”
他回头看向燕先生:“但是,今日我要宣布的第二件事,是要罚燕先生俸禄一年。”
燕先生都懵了一下。
李叱道:“如果以后各级官员,也学着燕先生的样子,忙起来每天饭都吃不上,那我也罚,罚哭你们,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
李叱道:“事情要干,饭要吃,身体要好好的,大家将来还要一起看看呢,看我们干出来的天下民生是什么样子,看我们干出来的中原霸业是什么样子。”
一群人俯身应了,可是每个人心里一点反感都没有,还有些开心。
李叱笑道:“我刚才来晚了,你们可知道为何来晚了?”
不等众人说话,李叱继续说道:“燕先生召集你们来,难得的人这么齐全,那今天索性就给大家放半日的假,我刚才让人在后院架起来几十口锅,还买了很多菜和肉,大家今天就都亲自动手,谁拿手做什么菜就做 一道出来,大家做菜大家吃,但我不管酒啊。”
一下子,众人的反应就千奇百怪。
李叱把袖口挽起来:“走,今天主菜我来做,大家跟我到后院。”
“是!”
这些官员们啊,突然就兴奋了起来,而燕先生,看着李叱,眼睛里有些潮湿。
这是他的学生啊。
李叱回头看向燕先生,在他的眼神里,燕先生看到了李叱是在说,我就算想尽办法也要让你不一样,因为你是我的燕先生啊。
第一千零四十章 人精
到了二月末的时候,从荆州又传来战报,天命军十几万人的队伍被围堵在庭阳北边几十里外的地方,原本可以逼迫天命军投降,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时候谢家的家主谢怀远再次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率领那支天命军的人名为杨丁方,是杨玄机手下大将军之一,领兵多年,极有威望。
杨玄机帐下,有四个大将军,被称之为天命军四杰。
其中资历威望最浅的是安暖,打仗最凶的也是他,每个人都应认清自己,安暖便是因为认的清所以才会打仗那么拼命。
四杰之中,除了他之外的三个,原本都是大楚的府兵将军出身,而且都曾独领一卫兵马。
他唯有用战功来服人,才能保证自己在杨玄机手下立足,可打仗凶这种事,从来都是双刃剑。
因为太凶,他在战场上杀出来赫赫威名。
也因为太凶,在被宁军两边夹击之后,他还觉得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下令对攻。
他判断宁军兵力并不是很多,放弃了对谢秀那十五万荆州军的攻势,转身朝着背后和侧翼的宁军杀过去,试图从宁军这边打开缺口突围。
夏侯琢当时的想法是这个安暖,一直都这么勇敢吗?
那一场厮杀,安暖损失四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宁军击杀。
大概还有四万余人投降,一万人左右下落不明,安暖侥幸逃了出去,身边只有几百人。
他逃到了杨丁方这边,没敢回京州去见杨玄机。
杨丁方的听闻之后立刻就下令退兵,他深知被围堵在荆州之内有多凶险。
怎么都不会想到,宁军的动作居然那么快,一场大战之后还能昼夜兼程的急行军赶路,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在数百里外完成了封堵。
杨丁方的十五万人就成了一支孤军,左边是夏侯琢的宁军,右边是谢秀的荆州军,正前方则是庭阳。
谢家在庭阳那么多年经营,根深蒂固,且他们的祖宅那么多年来不断扩建,修造的如同堡垒。
有山势可借,城墙高大,谢家的私兵数量不少,还能雇佣青壮百姓,所以想在顷刻之间打下庭阳也非易事。
原本这困局,足以让杨丁方害怕,也足以让谢怀远清醒过来。
可是这个时候,谢怀远的那股子轴劲儿上来了。
如果他此时向宁王的军队投降,那他的面子上有多不好看?
老三谢怀南极力劝说之下他都没有答应,此时若自己主动去投靠,他觉得羞耻,家里人也会说他闲话。
况且,他也不认为杨玄机会输。
他思考了许久之后,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去见谢秀,让谢秀重新投靠杨玄机,只要此时和杨丁方联手灭了夏侯琢的宁军,杨玄机必会对谢家重新重视起来。
第二,他派人给杨丁方送信,保证谢家会为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物资,他甚至愿意请杨丁方的队伍进入庭阳之内,等待援军。
这两个安排之后,谢怀远在这条路上,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
杨丁方所部,得谢家大批粮草物资的支援,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在庭阳以北设立防线。
连谢秀都没有想到,家主居然冥顽不灵到了这个地步。
他将送信的使者痛斥一顿,然后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使者带回去,劝说家族不要再执迷不悟。
然而谢怀远才不在乎,他坚信未来的皇帝,必是有众多大家族支持的杨玄机无疑。
他也坚信谢怀南错了,如果按照谢怀南和谢秀的选择,谢家将来必然万劫不复。
这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选择的方向完全不一样。
更何况,谢家中,绝大部分人觉得这次是谢怀远判断对了。
其实说的浅白一些,荆州的人,已经见识过了天命军的战力,杨玄机击败谢秀之后夺取荆州,让包括谢家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感慨天命军的强大无敌。
他们没有见过宁军,也对传闻中宁军不败持怀疑态度。
豫州城。
李叱得到了夏侯琢的战报之后,算计了一下时间。
现在已经二月末,再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要春暖,杨玄机不敢再从京州分太多人马出去,但他若已经派人赶回蜀州求援的话,最迟在四月中就能赶到。
所以如果在一个月之内不能灭了杨丁方那十几万天命军,这支队伍就会成为祸害。
他们有谢家不遗余力的支持,粮草上不会有问题,原本的孤军,就成了钉入荆州的一根楔子,扎在那让人头疼。
“怎么打?”
燕先生看了李叱一眼。
李叱沉思片刻后说道:“再等半个月左右。”
燕先生有些疑惑:“拖的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李叱道:“我得等个消息,如果半个月内这消息都没有来,那我就亲自南下汇合夏侯,在庭阳把杨丁方那十五万人吃下去。”
坐在一边的谢怀南俯身道:“主公,此事我想回去试试能不能找个办法。”
李叱道:“你侄儿谢秀十五万大军摆在那,你大哥都不为所动,你只身回去又能如何,你安心就是了,谢家那边怎么选那是你大哥的事,与你无关,你不用多想。”
谢怀南俯身一拜,心里却还是忐忑不安。
他大哥的顽固不化,坏了他的所有设计。
与此同时,豫州城,一家商行在豫州城水门里边大概不到二里远的地方,有他们的仓库。
这家商行名为采悦,做的是绸缎生意,货物经常在豫州码头上进出。
采悦商行不是谢家的产业,最起码在明面上和谢家看不到任何关联。
但采悦商行的东家潘光美在年少时候就与谢怀远熟识,只是后来,潘家的生意多仰仗曹家,和谢家走的就远了。
已经过去那么久,少年都已经到了中年,很少再有人知道潘光美和谢怀远的关系。
潘光美在宁军占领豫州城之后,态度也颇为积极,所以生意没有受到影响。
因此也就没有人能想到,谢怀德是从采悦商行的船上下来的,带着大批人手,以商行生意上朋友的身份进入豫州。
他们这样的人要想做出假身份来,轻而易举,正常的登记备案进入豫州,也不会被人怀疑。
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