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8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叱看向高希宁:“这是占人情的事吗?”

    高希宁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只是单纯占便宜的事。”

    李叱道:“对咯。”

    曹猎:“”

    两个人吃过饭之后,就真的抹抹嘴走了,一点客气的样子都没有。

    曹猎心说,这个天下都再也找不出另外一个和李叱那么般配的女人,这个天下也再也找不出另外一个和高希宁般配的男人。

    他们俩要是不在一起的话,连外人都有一种天理难容的感觉。

    宁军按照秩序登船,曹猎远远的看到高希宁把神雕和狗子也带上了,由此可见,他们这次真的要在荆州停留好一阵子了。

    曹猎一边看着一边想着,好像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不知不觉间,连荆州也马上就彻彻底底成为李叱的了。

    这次李叱到荆州带着谢怀楠,谢家的事就不可能那么善摆干休。

    摆平了谢家,再把荆州上上下下的大楚旧官犁一遍荆州要是不血流成河才怪呢。

    想到这曹猎就在心里念了一声无量天尊,死道友不死贫道果然令人开心。

    这次登船的队伍大概能有两万人,其中有数千廷尉军黑骑,从水路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大概走二十几天的时间就能在距离庭阳不到二百里的地方登陆。

    那个时候,夏侯琢和谢秀两个人的宁军,已经完成了对天命军杨丁方所部的合围。

    曹猎朝着已经登船的李叱挥手,在看到李叱也挥手的那一刻,曹猎心里猛的就恍惚了一下。

    在李叱登船南下的那一刻,曹猎想到,挥挥手,这是李叱庞大布局中第二个阶段的结束吗?

    第一阶段是冀州,第二阶段是豫州,接下来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了吧,不是某一个大州之内的事,而是整个江南。

    就在这时候,余九龄跑到曹猎面前,笑着递给曹猎一张纸:“当家的给你打的借条,这几十艘大船,当家的说得用至少一年。”

    “我凑!”

    曹猎的眼睛都睁大了,一开始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只说是运兵到荆州。

    几十艘大船,一年的时间,损失惨重啊。

    况且,李叱那样的人说一年,怎么可能就真的是一年,曹猎有一种这几十艘大船可能再也要回不来的预感。

    余九龄把借条塞在曹猎手里:“拿着吧,好歹是有个念想。”

    他笑着对曹猎说道:“当家的说了,不会白借你的。”

    曹猎问:“你信吗?”

    余九龄道:“我信啊,当家的是什么人,说不是白借你的就肯定不是白借,搞不好是白拿。”

    曹猎:“”

    余九龄叹道:“我就佩服我们当家的,那一言九鼎的样子。”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不然呢

    高希宁很少坐船,所以觉得新鲜有趣,大部分时候都会站在甲板上看着外边,那几个小姑娘在叽叽喳喳议论风景的时候,才是真实年纪的体现。

    李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盯着地图看,荆州地图,地图在别人眼中只是一张图,在他眼中则是山河大川天下万物。

    这次南下,是宁军能否打开江南通道的极重要的一战,成功的话,非但可以跨步江南,还可能让杨玄机陷入被动。

    余九龄看起来倒是很清闲,大部分时间都在幸灾乐祸,因为他在看到神雕吐之前,他是真的不知道猪也会晕船。

    狗子还好,一路飞行,飞累了就回到船上休息,然后也看着神雕那个难受的样子。

    余九龄蹲在神雕边上,手里端着一碗米饭,米饭上盖了一层热菜。

    “你吃不吃啊。”

    余九龄问神雕:“你看,只有我对你好,你难受成这样,只有我问问你还吃不吃得下。”

    神雕侧头看了看余九龄,发出略显虚弱的哼哼的声音。

    根据余九龄的理解,这哼哼两声的意思大概是扶我起来,我还能吃。

    所以余九龄就起来了,端着米饭到一边自己吃去了。

    神雕看着那个家伙,此时心里想着的大概是虽然我是学着狗的样子长大的,但我终究不是狗,而你是真的狗。

    这次南下二十几天的路程都会在水路上走,一开始会觉得新奇有趣,时间长了之后又会觉得憋闷。

    总是会想着,要不然到陆地上去走走吧。

    人就是这样复杂且矫情,坐船省力,然后想着下船走走,走路费力,就想着要是能坐船多好。

    等到神雕刚刚勉强适应了这行程的时候,哎你说巧不巧,快到了。

    李叱再次打开地图看,距离目的地还有大概两天左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地方已经在宁军的控制范围之内。

    “仔细说说杨丁方这个人。”

    李叱看向谢怀南。

    谢怀南道:“杨丁方是朝廷的府兵将军,最早的时候,就是他带兵驻守蜀州,是蜀州节度使帐下大将,投靠杨玄机之后,此人被重用。”

    谢怀南脑子里像是有一本人物图谱似的,似乎只要是有一些分量的人,问他,他都能给出回答。

    此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而且心思缜密,这也是他能在谢家成为掌帆之人的原因之一。

    记忆力好的人有许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优点发挥出来,也不是每个人有优势还勤奋。

    谢怀南记住那么多人,是为了在做判断的时候,不会因为完全不了解对方而产生误判。

    “杨丁方这个人,领兵风格沉稳,很多人都说过他不管是行事还是为人,都处处在学武亲王,且学到了七八分模样。”

    谢怀南道:“在蜀州的时候,杨丁方的书房里挂了很多幅字,都是武亲王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被他写下来挂在书房里,武亲王领兵作战的每一次战例,他都会仔细揣摩。”

    说到这,谢怀南看向李叱道:“从出蜀州到进京州,杨丁方是杨玄机手下诸多将军中,唯一一个还不曾有过任何败绩的人。”

    李叱问:“杨玄机那边的不败将军,就他一个?”

    谢怀南道:“是。”

    李叱淡淡道:“咱们这边就多的是。”

    谢怀南先是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不败的战

    绩放在别处确实可以吹嘘,可是在宁军这边着实没有什么可吹嘘的。

    不败而已,随随便便就能点出来不少。

    谢怀南其实知道,李叱问杨丁方,更想问是谢家的是,只是需要一个开头。

    所以谢怀南不等李叱问,主动说道:“我大哥谢怀远既然铁了心要站在杨玄机那边,这次对杨丁方的支持必然不遗余力,谢家在庭阳经营数百年,不管是粮草物资还是钱,都可以让杨丁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最不好的局面是,谢怀远会让杨丁方进入庭阳谢家祖宅,那里围着山有一圈城墙,格外坚固,城防武器比起豫州来也不差多少,山坡上有许多堡垒,可居高临下压制,易守难攻。”

    谢怀南道:“若是谢怀远和杨丁方固守待援,不容易打。”

    李叱道:“他们没有援。”

    谢怀南又一怔。

    虽然他也能推测出来,此时宁王殿下亲自到了荆州,就是因为杨玄机那边可能自顾不暇。

    但这并非定数,万一杨玄机大军放弃京州回援,宁王这边的兵力,难以和杨玄机的大军抗衡。

    如果杨玄机真的回来了,合围庭阳的宁军,反而就成了被人两面夹击。

    可是他看的出来,宁王殿下说他们没有援兵这句话的时候,无比的自信,所以他就忍不住去想,到底这自信因何而来?

    想来想去,唯一的答案就是大将军唐匹敌。

    可是他又想不到,远在苏州的大将军,到底能做些什么,以至于在京州的杨玄机都不能回援。

    与此同时,大楚都城,大兴城。

    世元宫,东书房。

    皇帝杨竞坐在书桌后边,手里拿着一份军报。

    这是刚刚呈递上来的消息,也是因为这个消息,让皇帝的心里震撼不已,难以平复。

    武亲王杨迹句已经回到大兴城,今天才进的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片刻就被皇帝接到了宫里。

    “王叔。”

    皇帝把军报递给武亲王:“这个唐匹敌,怎能如此厉害?”

    军报上说,唐匹敌攻入苏州之后,攻城略地的速度,几乎和行军的速度相当。

    也就是说,人家是一路走一路占领,就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

    当然,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真的没有遇到多大抵抗,二是多大抵抗在唐匹敌面前都不算是什么抵抗。

    如果是前者,可以把唐匹敌攻入苏州的战局胜利归结于运气,如果是后者的话,那这个唐匹敌有多可怕已经显而易见。

    武亲王看过之后,把战报放在桌子上,微微颔首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唐匹敌的领兵之才,近些年来,臣所见到的年轻人中,当为第一。”

    皇帝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如此人才,若是能得朝廷所用,那该多好。”

    武亲王道:“他若真能为朝廷所用,臣觉得,会是第二个徐驱虏。”

    这句话让皇帝心里微微一震。

    大楚的第二个徐驱虏,这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如果当初没有大将军徐驱虏那般无敌,大楚可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完了,西域入侵,草原反叛,黑武南下,内乱不断,朝廷又已崩坏,若非徐驱虏横空出世,大楚岌岌可危。

    武亲王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如果唐匹敌这样的年轻人能为朝廷所用的话,或许能像是当年的徐驱虏一样,为大楚续命百年。

    当然,武亲王这句话里的意思也可能是如此惊才绝艳的年轻人,为朝廷做事的话,大概下场也是徐驱虏那样,一杯毒酒赐死了事。

    想到这里,皇帝就又叹了口气。

    武亲王没有再说什么,并无解释,哪怕看到皇帝此时的反应,他也不想解释。

    因为他话里的意思,就是皇帝以为的那个意思。

    有句话武亲王其实还克制住了,如果没克制住的话,此时皇帝应该更难堪才对。

    武亲王想说的是,如果臣不是姓杨,如果臣不是陛下的王叔,可能臣早在多年前,也被一杯毒酒赐死了。

    这不是玩笑,是事实。

    如果武亲王不是姓杨,如果他手里没有打皇鞭,如果老皇帝不是对他真的有些怕,那老皇帝一定会让刘崇信给他端来一杯毒酒。

    “现在”

    皇帝只好把话题避开。

    他问武亲王道:“大贼李兄虎已经不得不退兵会苏州,此时局面,是否对咱们有利?”

    他说话的时候,刻意把咱们两个字加重了些。

    武亲王俯身道:“回陛下,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朝廷有利,但实则是对宁王李叱有利。”

    皇帝微微一怔,又是这个李叱。

    武亲王道:“唐匹敌拿下大半个苏州,迫使李兄虎回援,李兄虎兵多,唐匹敌想直接吞了李兄虎不容易,但李兄虎想要打赢他也极难,所以在苏州,会是僵持之局。”

    “如此一来,京州之内,臣就有和杨玄机一战之力,杨玄机不得不全力应付,就无暇顾及其他,李叱就会趁机拿下荆州,进而威胁梁州,将蜀州彻底割断。”

    武亲王看向皇帝:“打到最后,苏州那边,唐匹敌拖住了李兄虎,京州这边,臣和杨玄机打的各自消耗,李叱却可趁势夺取更多地方。”

    听到这,皇帝心里的怒意已经冒了出来。

    他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李叱刚刚冒头的时候,就让武亲王带兵去把李叱按下去。

    此时再想按,已经按不住了。

    “王叔,可有对策?”

    皇帝问。

    武亲王摇头:“没有。”

    李叱这般布局,用的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明谋,都在面上摆着呢,只是人家看的更长远,布局更稳妥。

    等到你觉得可以走这一步的时候,才看到李叱已经走了好几步。

    这个局面已经形成,就无法破局,只能是这样发展下去。

    “那”

    皇帝看向武亲王,眼神里有些压制不住的期望:“若王叔与那唐匹敌交手的话,可有必胜把握?”

    武亲王沉默良久,回答:“五五之数。”

    这四个字,像是压坏了皇帝心境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皇帝一时之间,连话都说不出。

    五五之数。

    那只是对一个唐匹敌,但李叱不止有一个唐匹敌,传闻李叱帐下的将军们,皆有不败之名。

    所以,李叱才不可能答应什么割地而治,如果此时占优势的是皇帝,皇帝也不可能答应。

    “陛下。”

    武亲王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