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9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进来,看到食盒,仨老头儿就笑了,吵架都吵饿了,正好饭来了。

    再一看到高希宁取出来红包,三个老头儿对视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出去!”

    高希宁:“这这是何故?”

    高院长道:“我还不了解你?你可是我养大的,你主动往外拿红包这种事,绝对不能给你任何机会。”

    长眉道人一脸严肃的说道:“你爷爷了解你,我了解丢丢儿那家伙,让你拿出来三个红包已经是殊为不易,让他同意那必有大坑。”

    老真人想了想,伸手:“把我那个给我,把他俩那个拿走,他们不会上当的。”

    高院长:“你这是愿意上当了?”

    老真人道:“主要是她俩也坑不了我什么。”

    他把红包接过来,塞进自己怀里,然后问:“说吧,我已经被你收买了,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了。”

    高希宁扭捏起来,一看她这个样子,高院长顿时就更慌了,自己这粗枝大叶的孙女居然扭捏起来,显然要说的事不好办。

    “这个”

    高希宁深吸一口气,然后抬起头勇敢的说道:“前阵子三位老人家不是个我说,让我去劝劝李叱,先把大婚的是办了”

    仨老头儿一听这话,顿时明白过来。

    高院长和长眉道人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同时伸手把那大红包拿过来。

    长眉道人一边打开看,一边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这事你有什么可难为情的,之前我们找你的时候就定了。”

    高希宁一喜。

    高院长也打开红包看了看,看表情似乎是还对里边的金额不大满意。

    他咳嗽了一声:“这事,你不来找我们,我们也是要找你的,你看你,都是一家人,还给什么红包。”

    长眉道人点头:“就是,本就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客套。”

    他看向高院长:“你说?”

    高院长道:“你是叱儿的师父,你说吧。”

    长眉道人坐直了身子,看着高希宁认真的说道:“你爷爷说的没错,你不来找我们,我们也是要找你的,之前和你说的时候,是因为担心北境战事,所以现在仗都打完了,所以当然不能算数了。”

    他见高希宁那喜悦的脸色逐渐暗淡下来,连忙又说了一句:“当然这是你爷爷的意思,不是我的,我只是转述他的想法。”

    高希宁问:“那师父你是怎么想的?”

    长眉道人肃然道:“我和你爷爷想的一样。”

    高希宁:“?????”

    老张真人叹道:“此事因我而起,不能难为两个孩子,这样”

    老张真人看向高希宁道:“按规矩,你再给我一个红包,我帮你们把这个局给破了。”

    高希宁眼睛骤然睁大:“真的?”

    老张真人点头:“我是龙虎山真人,怎么能说假话骗小孩子呢?”

    高希宁又取出来一个银锭放在老张真人手里:“请真人破解。”

    老张真人把银子收好,然后盘膝坐定,嘴里念念有词。

    片刻之后,他看向高希宁,而高希宁则紧张的问道:“破解了?”

    老张真人一摊手:“哎呀,失败了,不过我还想再试一次。”

    高希宁一转身就出去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要重用

    感觉好像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冀州城了,又感觉好像才刚刚离开不久。

    因为心里有无比的熟悉感,又有了几分如当初第一次来冀州时候的兴奋,所以李叱心情颇为复杂。

    对于李叱来说,冀州城的意义实在不寻常,这里是他人生的转折。

    师父带他十年艰辛,换来了在冀州城里的一身院服。

    他远远的看到冀州城,就想起来那时候在来冀州城的半路上,他问师父咱们去哪儿,师父说去冀州,他问去冀州做什么,师父说买你的命。

    那时候他还说,自己的命多好买啊,卤肉酱鸭烤猪蹄,都是他的命。

    恍惚中,竟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距离冀州城还有十几里的时候,路边就已经有不少百姓在等着。

    看到宁军队伍过来,百姓们全都欢呼起来,那不是谁强迫他们来的,而是自发前来。

    当他们看到宁王大旗出现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的崇敬和兴奋都那么真切热烈。

    李叱从马背上跳下来,剩下的这十几里路,他要一路走回去。

    百姓们高呼着宁王万岁,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心中有无数话语,可到了嘴边最终就变成了这四个字。

    或许,这四个字,就是他们对宁王爱戴的最好的概括。

    还是那么熟悉的城池,还是那么熟悉的街道,还是那么熟悉的花草树木。

    李叱进了冀州城之后,有一种去任何地方都没有的感觉回家。

    他和师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就在冀州城里。

    那个李叱费尽心思攒钱买下来的小院,曾是他们最安全也最温暖的避风港。

    风餐露宿十几年,突然有了自己的家,哪怕寒夜里连点炉火的钱都没有,可是心中那种温暖,依然让他们无惧严冬。

    回到冀州,李叱见了冀州上下官员之后,就和师父他们去了那个小院。

    如今这里虽然空着,可是每日都会有人来打扫一遍,李叱问过,说是冀州节度使徐绩许大人的吩咐。

    不得不说,徐绩是个有心人。

    在台阶上坐下来,李叱长长的吐出一口气,那种感觉就是你在外边辛苦了一整天,回到家里,在自家那把也许并不怎么舒服还有些老旧的椅子上坐下来一样。

    长长的吐出这一口气,也只能是在家中才会释放出来的疲倦和满足。

    神雕在院子里兴奋的转来转去,跑到这边,抬起头寻找狗子的所在,然后叫几声,大概意思是你看,这个坑是我拱的。

    跑到那边又兴奋的叫几声,是在像狗子炫耀,这个也是我拱的。

    都过去这么久了,这坑还在,如此坚挺,不愧是我拱出来的。

    狗子依然那种冷冷淡淡的样子,还带着些对自家傻儿子的无奈。

    在北疆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

    黑武南苑大将军业夫烈养着一头大雕,是黑武特有的白头雕,体型格外巨大。

    那时候夏侯琢手下人还问他,宁王养的那只鹰,是不是也如此巨大。

    当时夏侯琢还说,宁王的那只鹰,也就和白头雕脑袋差不多大,夏侯琢的那个手下还略微有些失望。

    可是不久之后,李叱他们率军赶到北山关,当狗子看到那只白头雕在天空盘旋的时候,一声啼鸣就直飞冲天。

    它振翅而起的那一刻,那般巨大的白头雕就明显慌了一下,在高空转了个圈后往回飞。

    狗子追上去,飞到那白头雕的头顶,远远的看起来,确实就和白头雕的脑袋差不多大。

    然而那白头雕吓得不断的闪转腾挪,在半空中不停的急速转弯,甚至旋转翻飞来躲避狗子。

    因为那白头雕很清楚,它抓不住那只隼,却能被这只隼把他脑壳挠开。

    虽然最终让那只白头雕脱身逃走,可是自此之后,不管业夫烈怎么下令,怎么驱使,那只白头雕都没有再敢往北山关方向飞过。

    尤其是,当狗子飞上天空盘旋的时候,那只巨大凶猛的白头雕,竟是飞都不敢飞了。

    当时,这件事给北山关的守军士兵们巨大鼓舞,都说那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看起来要弱小一些的隼,就是宁军的象征,而那巨大的白头雕就是黑武人的象征。

    所以宁军士兵们,每次看到狗子飞起来的时候,都会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

    士兵们不知道的是,那只白头雕第一次和狗子缠斗的时候,就被狗子抓瞎了一只眼睛。

    所以才会怕到这个地步。

    白头雕确实巨大且霸道,可是远没有狗子灵活,也没有狗子凶狠。

    小院里。

    李叱看着神雕又在拱地,想着以后是不是给他打造一个铁鼻子套。

    余九龄坐在李叱旁边,看李叱眼神一直盯着神雕,于是问道:“当家的你想什么呢?”

    李叱道:“神雕这鼻子拱地,也不知道疼不疼,现在还这么冷,地都是冻着的,那么硬,它居然不在乎?若是给它那大鼻子搞个套,会不会好些。”

    余九龄看着那猪鼻子,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然后自言自语了一句:“搞个套?”

    然后他连连摇头:“当家的我觉得不妥当。”

    李叱问:“为何?”

    余九龄认真的说道:“你猜猪为什么喜欢拱地?”

    李叱着实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忽然间想到,若是李先生在的话,他应该会明白。

    但是又一想,九妹就是在养猪这方面得李先生真传的人,所以九妹肯定是知道的。

    他问:“你知道?”

    余九龄点头:“我当然知道啊咱们先做一个推论,如果猪鼻子拱地会不舒服,那它还拱不拱?”

    李叱:“应该是不拱了吧。”

    余九龄道:“所以就能以此得出推论,猪喜欢用鼻子拱地,是因为舒服。”

    李叱听到这就觉得不对劲起来,眼睛也微微眯了。

    余九龄继续说道:“它用鼻子拱地是舒服的事,你给它搞个套,那它还舒服吗?”

    李叱抬起手鼓掌:“有理有据。”

    余九龄道:“唉我这也是突然间就感同身受了,所以才会明白这些。”

    李叱没懂,确实是没懂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毕竟他不是余九龄那么不要脸的人。

    余九龄可得意了,终于有当家的都没听出来的东西,能不得意吗。

    可是坐在不远处正在喝茶闲聊的安仨老头听懂了,仨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都抬头看天。

    “不对啊”

    高院长忽然间醒悟过来,看向老张真人:“你是怎么懂的?”

    老张真人:“你说的懂,是懂什么?”

    高院长端起茶杯:“喝茶喝茶。”

    老张真人:“嗯,喝茶喝茶。”

    长眉道人看着天空,像是在想着什么,但应该不是想着什么好事,因为他的神情竟然渐渐猥琐起来。

    老张真人压低声音问他:“你到底在胡思乱想什么。”

    长眉道人也压低声音说道:“咱们不说其他,单纯学术上的讨论,你要是给神雕的鼻子上套一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变大了?”

    老张真人:“这你我过了那个岁数了。”

    长眉道人嗯了一声:“是啊早怎么就没想到呢。”

    周院长是人,是大儒,他坐在那,品茶,品茶,品茶,只是瞧着也不是很云淡风轻的样子。

    “军报。”

    夏侯琢从外边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从兖州送来的军报。

    唐青原送来消息,把最近兖州的情况汇报了一下。

    渤海人退兵之后,唐青原派人去侦查澹台压境走过的那条山路,已经被渤海人毁掉。

    原本路过的地方有一条深涧,两侧悬崖的距离最窄的地方,加速跑然后飞跳起来可以过去。

    就是此处,渤海人应该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他们那边的悬崖给撬开了一大块。

    这一下,无论如何也过不去了。

    这边过不去,但是山关那边被损坏,那边还能过去呢。

    唐青原在大量的俘虏中选出来一批人,给他们好处,安排他们装作溃逃走散的队伍回了渤海国。

    这些人要做的就一件事继续收买别人。

    被俘虏的渤海人中,不乏渤海高官,唐青原让他们回去,告诉他们如何做,还说宁军会全力支持他们。

    这些人回去之后,确实动了心思。

    渤海王石在勋进攻兖州的时候,家被澹台压境抄了,渤海王族被澹台压境一锅端。

    如今这些人还都在兖州被看管,这些人中,还包括石在勋的母亲和宗族长辈。

    被唐青原放回去的人,以石在勋穷兵黩武,不顾民众死活为由,暗中联合了不少人。

    其中有一个被唐青原放回去的人,在渤海国军中本就颇有些威望,此人名为李孝晚。

    他带着石在勋母亲的亲笔信,当然是唐青原逼着写出来的,意思是石在勋不配再做渤海国皇帝,太后决定废掉石在勋的王位,传给李孝晚。

    如果不是有这样的诱惑,李孝晚也不可能回去就敢贸然对抗石在勋。

    经过两个月的密谋之后,李孝晚在石在勋喝醉的时候,突然发难,一刀将石在勋砍了。

    他带人发动兵变,宣布了石在勋几十条罪状,又拿出来太后的亲笔信,说是连石在勋的母亲都站在他这边。

    兵变之后,李孝晚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