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9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不确定这位世子殿下是在逗他,故意为之,还是真的已经不打算去见陛下了。

    都说宁军的人傲气,看似荒唐的在这玩了二十天,实则是人家就铁了心不想和你谈。

    意思是既然你不当回事,那我就更不当回事了。

    “世子殿下,如此说来,宁王倒是倒是颇为严厉啊。”

    李叱道:“不不不,他不严厉,他就是有些脸皮厚,有事情就罚钱,没事情就搞事情罚钱此话可不能外传,不可再与别人说。”

    他进了门之后说道:“所以我还是尽快收拾东西回去的好,不然指不定会被他扣掉多少俸禄。”

    于文礼道:“可世子殿下来大兴城,不是还有宁王委派的事情没办好吗,若不办好就回去,也会被宁王责罚吧。”

    李叱道:“所以确实得急着赶回去,不然事没办好还回去的晚了,两样并罚,太惨太惨。”

    于文礼道:“其实世子殿下也不用那么心急,若殿下明日就可进宫见到陛下的话,总是比直接回去的好。”

    李叱连忙摇头:“不了不了,不去了,你替我告诉陛下,就说我下回还来呢,这次就不多打扰了。”

    于文礼此时心里真的是吃不准,他判断这世子一是故意戏弄自己,二是确实还在生气就不想谈了。

    “世子。”

    于文礼道:“陛下曾经说过,这次世子来,总是要去太庙看看的,毕竟”

    他看向夏侯琢,后边的话没有说出口,因为他不知道夏侯琢对自己身份有没有抵触。

    “不去了不去了。”

    李叱道:“劳烦于大人回去的时候帮我说一声,明天我们出城之后,请把我们的兵器归还。”

    于文礼道:“世子,我记得上次说过,陛下那边余怒未消,所以世子要想出城,陛下八成是不许,不如世子进宫和陛下说一声,世子与陛下是同族,论辈分还是陛下堂弟,哪有什么说不开的事”

    李叱想着也差不多了,于是道:“容我考虑一下,明日一早我出城之前再说。”

    于文礼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又闲聊了几句,还留下来陪李叱他们吃了午饭,然后就赶回世元宫复命去了。

    下午李叱坐在院子里看着余九龄在那爬树,他打了个哈欠:“困了,睡会儿去。”

    高希宁:“你去吧。”

    李叱:“一起呗。”

    高希宁起身:“走啊。”

    李叱:“开玩笑的,你还当真”

    正说着,就看到于文礼一路小跑着过来,脸上都是堆起来的虚假笑意。

    “好消息啊好消息。”

    于文礼一边跑一边说道:“世子殿下,好消息啊。”

    李叱笑着问道:“是我的好消息,还是于大人的好消息?”

    于文礼:“世子的好消息啊。”

    李叱道:“宁王打进来了?”

    于文礼险些被这句话放一个跟头。

    他讪讪的笑了笑道:“刚刚我得知,陛下要去城东弘愿寺进香为百姓祈福,世子现在动身,正好能在弘愿寺里遇到陛下。”

    李叱轻轻叹了口气:“不想去。”

    于文礼:“为何?”

    李叱道:“进香是不是得花钱?”

    于文礼苦笑道:“世子殿下就不要消遣我了,我也是一番好意,还请世子殿下体谅。”

    李叱道:“于大人这是哪里话不过既然于大人觉得是我不好,那我就改正,你希望我去,我就去一趟。”

    于文礼立刻高兴起来:“好好好,那我这就去安排,让世子可以在弘愿寺里见到陛下。”

    李叱:“如有花销,你们出。”

    于文礼:“”

    不久之后,于文礼就再次赶回世元宫,将此事告知皇帝。

    皇帝杨竞听完之后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里着实郁闷。

    这便是实力说话,宁王李叱的人知道他们势大,而朝廷势微,所以故意消遣,这也算是被那夏侯琢羞辱了一翻。

    更气的在于,夏侯琢骨子里流的可是杨家的血,怎么能如此态度。

    他看向于文礼道:“你且去准备吧,朕稍后就会动身。”

    于文礼连忙又赶往弘愿寺那边,倒是把他累的够呛。

    杨竞等于文礼走了之后,回头看向屏风后边:“你听到了吧,朕一会儿就要去见那夏侯琢了。”

    屏风后边,于培恩迈步走出,俯身说道:“陛下只管去,不管那夏侯琢提什么条件,陛下都答应了就是。”

    皇帝道:“朕却还是不能对你说的,毫无怀疑。”

    于培恩道:“陛下放心,我不会离开大兴城,只要此计成功,必能击败宁王李叱,到时候我还在陛下身边,若歌陵王没有遵守约定,陛下可直接斩我人头。”

    皇帝又看了于培恩一眼,然后转身往外走:“你也回去等着消息吧,朕会再派人召你。”

    于培恩俯身道:“遵旨。”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路两边

    弘愿寺在大兴城里很有名气,曾经香火旺盛,战乱后就变得冷清下来,大兴城里的百姓们连温饱都难,哪里还有余钱供奉香火。

    世家大户被杨竞几乎杀绝之后,这里就更少了人来往。

    皇帝杨竞其实也是第一次来这,他不信鬼神,只信人,也不对,他连人都不是很信。

    听闻皇帝陛下要来,弘愿寺里的人早早就等在门口迎接,还为皇帝准备了许多东西。

    哪怕大楚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可皇帝依然是皇帝,在大兴城里就是至尊。

    所以皇帝除了列祖列宗之外,不能随便去参拜谁,神都不行,世人皆拜皇帝,哪有皇帝拜谁的道理。

    他们还为皇帝准备了要讲解的东西,准备了参观的路线,等等等等许多事,哪怕时间仓促,他们也想把事情办好。

    可是皇帝显然没给他们机会,到了弘愿寺之后就只说了一句话。

    “朕直接去后院石塔下等着就是了,旁人无需跟着,于大人你一人随朕来。”

    满心欢喜的人们,一下子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都有些呆滞。

    而此时李叱在来的路上,他不急,他算计了时间,总得给于文礼回世元宫报信的时间,总得给楚皇先到弘愿寺装模作样的时间。

    明知道不会有什么危险,李叱还是没带高希宁,因为这世上还有万一这个词。

    老张真人说过,皇不见皇,见则两伤,除非一方弱一方强。

    这话不是没道理胡诌的,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古往今来。

    历史上,当世并立的两个帝国,双方的帝王从不见面也还好,只要见过的,哪怕原本两国和平相处,也会突然就出现矛盾打起来。

    若是两个废物君主相见也就罢了,若都是强势之人,那就别想什么再持续安宁。

    史上关于这种事的记载就不止一次,尤其是在诸国混乱时期。

    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当时楚立国之前的那次双雄会。

    当时楚国太祖皇帝已经攻占江南全境,赤河以南,全是楚境,而在赤河以北占据优势的,是另外一支反抗蒙帝国的义军首领,被称为高义王的谢东城。

    当时双方实力差不多,楚太祖觉得没有把握将其击败,高义王也觉得没有把握。

    双方约定在赤河以南的小城尉汀县相见,共商灭蒙大计。

    原本在见面之前,两个人多有书信来往,可谓意气相投,且惺惺相惜。

    在书信中,甚至以兄弟相称,两人在和别人提及对方的时候,都将对方引为知己。

    在双方各自作战的时候,两个人在信中还商量战术,以及对天下局势的看法。

    去的时候,两个人心里还都有些激动,也很期待,毕竟虽然未曾谋面却已经神交已久。

    见了面之后,两个人也相谈甚欢,甚至多次秉烛夜谈直至天明,两人对对方的学识见解都是赞不绝口。

    这次会面看似很成功,两个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可是回去之后,这两人就同时做了一个决定,灭蒙帝国之前,先攻对方。

    不见面的时候是知己,见过面后都确认,对方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结果这一战,几乎让当时已经要丧尽天下的蒙帝国硬生生又续命数年,两个人打的不可开交,最终是楚太祖险胜,却也元气大伤。

    高义王兵败之后被生擒,两个人再次见面,倍感唏嘘。当时楚太祖说,你若愿意的话,留在我帐下,我必重用。

    高义王笑着说你不要自欺欺人了,你留下我,你可能睡的安稳?

    高义王对楚太祖说,莫要让我死的难看,我一生都自觉风流,死的丑陋是我不能接受之事。

    不可吊死,不可砍头,思来想去,你不如送我一杯毒酒,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饱餐一顿,若有绝佳美人,可伴我一夜。

    于是楚太祖派人准备丰盛饭菜,又找来当时城中最红的花魁陪酒。

    高义王一夜尽兴,然后饮了那杯毒酒,最终吐血而亡,临死之前交代身边人说,请你帮我把血迹擦一擦,让我看起来没有那么凄惨。

    楚太祖下令手下人为高义王净面更衣,以王公之礼厚葬。

    然后下令,把昨夜里陪了高义王一夜的那位花魁勒死,尸体随意丢弃在城外荒野。

    楚太祖后来曾说过,高义王比他坦荡,若高义王活着他确实睡不安稳。

    别说是高义王,就是陪了高义王一晚的那女子他都不能留,万一那女子有了身孕,便可能是祸端。

    所以后世之人才说,楚太祖才可称之为枭雄,行事足够狠厉,不留后患。

    李叱坐在马车上想起来这典故,忍不住笑了笑。

    老张真人说皇不见皇,王不见王,可此时情况却与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相同。

    楚皇再落魄,也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皇帝,李叱尚未称帝,所以称不上是皇见皇。

    与此同时,就在宜宾苑不远处的礼部大院里,特意空出来一个院子给于培恩等人住下。

    于培恩已经来了十几天,在李叱到大兴城后不久他就到了。

    楚皇不急着见李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先见了歌陵王韩飞豹的人。

    于培恩离开世元宫后回到礼部大院,进了门,负责保护他的雍州军将军齐莲山就连忙迎过来。

    “泰来先生,如何?”

    齐莲山问。

    于培恩云淡风轻的说道:“想说服楚皇并不难,只看一会儿楚皇见过宁王李叱的人后,心意上会不会有所改变。”

    他说的轻松,齐莲山却担心起来。

    “先生,若楚皇再被那宁王派来的人说动,先生岂不是白费了力气?”

    齐莲山道:“我听闻宁王派来的人是夏侯琢,此人也是杨氏皇族血统,怕是和那楚皇更亲近些。”

    于培恩笑道:“皇族之内的人,你可见过谁和谁真正亲近?”

    齐莲山一怔,仔细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皇族之内,亲兄弟之间都没有什么亲近可言,尚且明争暗斗,更何况是以前根本没见过面的堂兄弟。

    再者说,皇族的人对于血统看的极重,夏侯琢是羽亲王私生子,连族谱都进不去的人。

    “先生觉得,有几分把握?”

    齐莲山又问了一句。

    于培恩道:“至少七分。”

    他走到一边坐下来,手下人连忙为他上茶,还端上来几盘干果点心。

    于培恩道:“想要说服楚皇,其实只要让他坚信一件事即可。”

    齐莲山坐下来后语气诚恳的说道:“请先生赐教。”

    于培恩微笑着解释道:“若我一来,就说歌陵王势力远强于宁王李叱,那此事必无所成。”齐莲山听到这句话后仔细思考,片刻后明白过来,他对于培恩说道:“弱弱联手,才是楚皇愿意看到的局面。”

    于培恩点头:“是啊。。。。。。若我一再强调歌陵王比宁王强盛,那楚皇就会想,与歌陵王联手击败宁王之后,他还能怎么办?”

    “我却让楚皇相信,我们两方实力加起来,精诚合作,也就是勉强比宁王李叱强一些。”

    他笑了笑后继续说道:“如此一来,楚皇便会更愿意与歌陵王联手,先把宁王击败,至于以后,反正两家都是弱势的一方,再打起来,也难分胜负。”

    于培恩往后靠了靠:“宁王,才是楚皇的心腹大患。。。。。。”

    齐莲山思考了一会儿后问道:“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按照原计划动手?”

    按照他们之前的计划,为了让宁王李叱和楚皇杨竞不可能联盟,就必须在大兴城里把宁王的人除掉,而且要做的漂亮些,让宁王李叱认为,是楚皇下的手。

    只要宁王李叱的使臣死在大兴城里,双方还怎么可能结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