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种-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楷笑道:“汉高祖用兵的确不如韩信,也不如项羽,但秦末楚汉之世,可还有第三人能在用兵之道上胜过汉高祖吗?汉高祖自斩白蛇起义之后,身经数十战,直到年过六旬,仍然亲率六军征讨英布并将之擒杀!
    可见汉高祖用兵虽不如韩信、项羽,但也堪称善战。如果汉高祖自己不善征战,不懂用兵,又如何能用好韩信这样的兵仙之将?而本朝所行之科举取士之道亦是如此,凡是能成为考官者,全都是科举出身之员。岂有自身目不识丁,而能从万千字之中取出进士之人?”
    说着话,赵楷又瞅了眼坐在陈记身边的王府长史秦桧,“秦长史,你不仅中过进士,而且还中过词学兼茂科当知孤之所言非虚吧?”
    “大王所言极是,”秦桧苦笑道,“不曾通读四书五经,又怎么能看出谁的章好,谁的章不好?不懂用兵打仗,又怎么知道谁是孙武、吴起、韩信这样的名将,谁是赵括那等只会纸上谈兵的蠢材?”
    “长史说的不错,”赵楷点点头,又道,“孤王所欲效仿之唐太宗亦是用兵如神之君!本朝开国之初的太祖、太宗二帝,即便在君临天下之后,都曾御驾亲征。而如今入寇我国的金贼皇帝和诸王,全都能临阵带兵。孤王如今只有三千虎贲,论起实力远远不如金国任何一位带兵的大王,如何还能逃避临阵讨贼之事?”
    赵楷说的似乎是废话,但只要了解宋朝的政体,就知道“大王亲领戎事、临阵讨贼”的意义有多大了。
    因为宋朝现在的体制是君王通过两府宰相发号施令。而宋朝的军权一向是非常分散的,不仅把军队拆得很细,使之不相统属,而且很少会派出拥有全权的主帅。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战场上会有一群带兵的太尉,一群将将的安抚,还有几个负责后勤的转运相公,再加几个监军的内侍,以及一群脑袋上了保险的官太守。其中太尉们负责带兵混日子,安抚们躲在城堡里面负责瞎指挥,转运相公管着军饷军粮,而州府军县的守臣们则管着民兵和民伕。而在这么一大群人上面,是没有一个能指挥全局的主帅存在的。即便有个什么宣帅,也只能指挥几个太尉,其他的安抚、转运、太守、监军,是不会听指挥的。而且这个宣帅的军法,也绝对用不到一个八品九品的官身上。
    所以在宋朝的这套近乎胡闹一般的军事体制下,想要在对抗强敌的时候打得像样一点,君王临阵几乎是必须的。
    可是君王一旦经常临阵,就必然依靠武人而不是官谁敢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在战场上转悠?这不是在作死吗?
    赵楷一边说话,一边偷偷打量了一番陈记和秦桧,陈记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而秦桧却是一张深以为然的面孔难道这个汉奸秦桧是真正赞同自己的?赵楷想想也觉得怀疑,秦桧一定是伪装的!
    不过即便秦桧是装的,现在也不能揭穿他,因为赵楷非常需要秦桧的支持在赵楷这个小集团中,现在就只有秦桧、陈记和他本人一共仨进士。而秦桧比赵楷早三年中进士,比陈记早六年高中,资格最老,而且在加入赵楷集团前已经当上了左司谏,那可是高级言官!在一帮脑筋还没转变过来的宋朝武夫眼中,秦桧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陈司马,”赵楷知道自己还得说服陈记,于是又对他道,“你现在觉得孤王应不应该临阵讨贼?”
    “大王应该临阵,”陈记瞄了一眼秦桧,只好违心的改变自己的意见,“不过刀剑无眼,大王还需小心。”
    赵楷点点头,笑道:“孤乃天选之王,岂是凡兵可伤的?而且要在战阵之上保全自己,消灭敌人,光靠一个小心也不够吧?还得好生整顿兵马,以便孤王可以如臂使指!”
    “大王所言极是,”陈记顿时明白了赵楷的意思,“臣建议大王先在陈桥驿整编各部,而后再北上抗金!”
    赵楷又点点头,然后笑吟吟地看着屋子里的一群武官,“诸将以为如何?”

第二十三章 ??金人你们快去河北找郓王吧!(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臣等愿遵大王号令!”
    几个武夫倒是非常干脆,异口同声的表示遵令。现在可不是汴梁沦陷、二帝北狩后的混乱时期,大宋王朝的声威犹存。所以身为大宋皇位有力竞争者之一的赵楷,当然有足够的威望压制住黄无忌、向克、何灌、何蓟、何藓、刘锜、马旺等七个武人。特别是陈记、秦桧这两个在武人们就高一等的官都完全支持了赵楷,他们这些低官一等的武人哪里还敢提出不同意见?
    至于王晓德、白思德这两个内侍,更是任由赵楷摆弄了。
    看到底下的“七武将”、“两官”、“两内侍”都一致听命了,刚刚睡了一觉,现在精神抖擞的赵楷就有点飘飘然了当天选之人的感觉可就是好啊!
    “很好!”赵楷看了看手下的十一个小弟,又扭头看了看兄弟赵植,以及在一边旁听的妹子赵多富、妻子朱凤英和小妾潘采莲,也将他们的表情收入了眼底。赵植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好像马上要给赵佶的人抓回去赐死一样!
    赵多富则是一脸狐疑的看着自己,大概在琢磨岳飞是谁?
    朱凤英的眉心拧成了团,小嘴儿撅着,好像对赵楷的行为非常不满不好好篡位当官家,居然出城抗金!
    而潘采莲则是含情脉脉的看着赵楷,看来她是无条件支持赵楷的。
    “既然诸君都和孤王同心,那孤王就要在陈桥驿这里重编部下的2400余兵马了!”赵楷一字一顿,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孤王的兵马虽然只有2400余人,但是来路却有四个,一是皇城司;二是胜捷军;三是三衙军;四是天驷监的厢兵。来路不一,各自的身份也不一样。有些是亲从官,有些是亲事官,有些是禁军骑兵,有些是禁军上兵,有些是厢兵。因此原来的待遇也不一样,有高有低。如此即不利于团结,也不方便指挥。
    所以孤王决定,要将陈桥驿这里的2400余兵马打散后混编为孤王直属的天策军!”
    赵楷又把宋版李世民的概念拿出来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有不少人还挺吃这一套估计是下面也觉得赵家天子怂得不像话了,所以也梦想着能有个李世民一般有种的官家吧?
    赵楷顿了顿,又道:“今后孤王麾下不再有亲从官、亲事官、禁军、厢兵,只有天策卫士!天策卫士中无官者,将分天策骑士和天策军士,骑士者,马兵也,凡能骑善战者,皆隶天策骑士。军士者,步军和马伕兵也。其中天策骑士所得钱粮比之禁军马兵加倍,天策军士的钱粮也比禁军上兵加倍!
    此外,孤王还会从原任为亲事官的天策卫士中选出300近卫,待遇一如骑士。
    而2400天策卫士将会分为八个将,其中骑兵将5个,步军将1个,马伕将1个,近卫将1个。骑兵将、步军将、马伕将、近卫将所辖卫士都为300人,等孤王接管河北诸军及诸州府军县后,再逐步增加到3000人。”
    根据宋朝的将兵法,一将之兵并没有定数,少的一两千也可,多的四五千也有。而300人编为一将,显然是有点往大了吹牛的意思。不过考虑到赵楷很快就要总领河北兵马,应该也能找到足够的兵将把空缺的编制给填上,所这个牛也许真能实现。
    而赵楷将手中的一将之兵拆成八个将,又打散原有的体系重新编组,然后分别交给八人统领,同时还给手底下人加了遍军饷,当然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嫡系武装的控制了。
    这些手段看着平平无奇,但却非常的实在,而且也是赵楷目前可以做到的。
    聚集在陈桥驿的2400人可是他的老本,如果不能牢牢抓住,什么宏图大志都是空的。
    所以赵楷根本等不及到河北,一出了东京开封府,就在陈桥驿进行整军了。
    赵楷接着就开始给手下封官了,“5个骑兵将的正将,将由向克、黄无忌、何蓟、何藓、刘锜出任。1个步军将的正将由何老将军出任。马伕将则由马旺主持。而孤王的亲卫将则由王大官任正将。”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已经站起身准备行礼领命的八人,点点头道:“诸位,孤现在只能给你们300人的一个正将,但等以后到了河北,你们早晚都是统领、统制、都统制,乃至一州一府之太守!”
    他顿了顿,继续给手底下人画大饼,“宋金之战可有的打了,以金贼之强,以我朝兵马之弱,没有几十年的交兵,根本打不出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朝中那些妄想用300万岁兵买一个平安的人,实在是痴心妄想。”
    说到这里,赵楷忽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天下可有的好乱了,咱们君臣的仗也有的好打了你们跟着孤,还怕打不出一个开国,不,是中兴功臣吗?”
    大家伙听着这话,又看着赵楷一副兴奋得意的表情,都有点无语了。这大宋江山是你家的吗?怎么要天下大乱了你还那么开心呢?
    东京城,艮岳。
    因为赵楷突然停留在陈桥驿不挪窝了,弄得他爹大宋官家赵佶很有一点心神不宁,吃饭不下,睡觉不香,连皇宫大内都没心情住下去了。在宣和八年正月初二这天,干脆搬到犹如人间仙境的艮岳居住了。
    不过到了艮岳之后,赵佶的心绪依旧不宁,一边盼着赵楷和金人谈判成功他还以为赵楷驻军陈桥驿是为了和金人和谈。他那么怂,当然希望赵楷能求饶成功。
    而另一边又舍不得自己的皇位了皇位是好皇位,不好的只是金人发兵来打他这个皇帝。如果金人不来,那当皇帝可比当太上皇快乐多了。可是他一想到赵楷卖国求饶成功后,肯定也靠着金人的支持回开封府逼宫,他的心情就郁闷到极点了。
    正月初四日这天一大早,又是一晚上没怎么睡着的赵佶刚刚洗漱完毕,胡乱用了一点早饭,还没来得及传旨召集宰相和重臣上艮岳议事,左右就有人来报领枢密院事蔡攸和同知枢密院事童贯求见,有要事报告。
    “要事?”赵佶马上露出复杂的表情,“快,快宣!”
    蔡攸和童贯马上就被内侍带到了赵佶寝宫外面的书房,看见两人进来,赵佶也不等他们行礼,就连声问道:“如何?是不是和谈有了消息?”
    “不是,”蔡攸道,“郓王殿下的兵马在昨天晚上就离开陈桥驿了!”
    “离开了?”赵佶呼吸都急促起来了,“往开封府来了?”
    “没有,”童贯说,“往滑州而去了,估计会直接穿过滑州进入开德府地面。”
    “这是去河北了?”赵佶想了想,“金人呢?金人的大军到哪里了?”
    “金人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相州境内,”童贯回答,“但是没有打相州城,而是往安利军而去,估计很快会开到黄河边上”
    “什么?已经谈崩了?”赵佶马上慌张了起来。
    童贯摇摇头,“也许根本没有谈”
    “那他在陈桥驿停留的三四日在干什么?”赵佶都急了,“童贯!你马上派赵良嗣去金人的军营,去和他们说,朕已经命令郓王全权处置和谈、和亲事宜,还给了郓王三百三十万财货和一个帝姬让他们去找郓王谈判!
    一定要告诉金人,郓王有钱!”

第二十四章 ??坑儿之爹,坑爹之子(加更求收藏!)
    还别说,这个赵佶还真是挺能急中生智的,居然想出了一个祸水北引之际。
    虽然赵楷手中的三百三十万财货和一个帝姬不见得能引走正在南下的全部金兵,但多少可以引走一些吧?东路金兵的人数就这么一点,去大名府找赵楷要三百三十万财货和赵多富了,能来东京开封府的兵不就少了?
    万一赵楷真是宋版李世民呢?把派去大名府的金兵一顿好打,攻打开封府的金兵许就会调往大名府找场子了。
    赵佶的旨意,童贯自然不敢不听,只好急急忙忙离开艮岳,然后一边安排心腹去给还在北上途中的赵楷报信;一边打发依附自己的那个人在大辽心在宋的倒霉蛋赵良嗣因为反对接纳张觉而被削夺官职去出使金营。
    而赵佶看见童贯已走,又对领枢密院事蔡攸道:“蔡卿,你向来都和郓王楷颇为亲近吧?”
    蔡攸听见这问题,顿时就扑通一下给赵佶跪了,结结巴巴道:“臣虽然和郓王殿下有些亲近,但那都是陛下的意思否则臣怎敢结交亲王?”
    大臣结交亲王在宋朝是大忌,也就是纲纪败坏的徽宗朝会有大臣结交郓王的事情发生,但是也仅限于郓王,别的亲王可没有大臣敢去亲近。而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大臣敢凑到郓王跟前,原因只有一个赵佶这个官家发了话,叫下面的臣子去和赵楷亲近。
    “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赵佶摆摆手,“朕只是想问,以你对郓王的了解,他会去向金人求和吗?”
    “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