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种-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等于在向全天下宣布赵桓是君,赵楷是臣而且“节制河东”和“有功将士转官晋升”这两件事儿,都是赵楷自己向朝廷提出的!
    只是那时候,大宋的官家还是赵佶
    童贯当然知道赵桓的心思,不过他也不能当面和赵桓顶,只好说点场面话儿:“太子殿下,老臣相信郓王殿下是深明大义的,一定不会拒绝殿下的好意老臣可以走一趟河东!”
    赵桓点点头,又道:“好,那就有劳童大官了!”
    求一波收藏,求一波推荐票!

第136章 ?来吧,我们共天下
    宣和八年,五月上旬,河东,太原府。
    数十名乌帽长衣的轻骑,飞也似的卷过汾河东岸的土地,直奔太原府外廓的南关城门而去。这些乌帽长衣的轻骑,都是赳赳武夫,人人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儿,显然还不知道发生在大宋近畿地方的剧变!
    这些人都是河东地面上的宋朝武人,为首的是一个极其长大的汉子,长脸、黑皮,双眸炯炯有神,穿了一袭耀眼夺目的红色丝绸长衣,腰间挎着一把唐式的直刀,极是威武。
    这红衣大汉年约四旬,姓张名俊,表字伯英,凤翔府成纪县人士!没错,就是历史上位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
    他原来也被派到河东抵抗金兵了,而且来的比赵楷还早,不过却没有取得什么胜利,和其他几路入援河东的兵马一起,被金国大将银术可所部打得一败再败。
    就在他以为金兵无敌、河东没救的时候,一个很可能疯了的大宋亲王忽然带兵到了河东,而且还一举扭转了河东的形势!
    在这个疯王驱逐了金贼,成为了太原之主后,河东各处的宋军兵头,都无一例外的接到了这位“自领河东”的大宋郓王的劄子——让他们去太原府参见!
    劄子这种公文形式有三种用途,除了在朝堂上奏事时用一下,其余两种用途都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公文。譬如诸路帅司指挥所属部下时就用劄子。
    而赵楷用劄子召河东诸将来见,就等于将其置于臣属的地位。明显有违大宋的法度如果大宋朝廷还能管得了河东的话,御史就能拿这事儿弹劾赵楷了。
    不过张俊却不敢不去太原府,那么厉害的金兵,都被这位大宋河北兵马元帅、郓王赵楷给打退了!这就是硬道理啊!张俊怎么敢不服?不服要挨打的!
    而且张俊还得到消息,说是平定军和太原府的宋军,全部被赵楷收编进了什么天策军!连张孝纯和王禀这样的朝廷高官,也都投靠了郓王赵楷,一个当了河东转运使,一个当了什么天策军的右都统制。
    天爷啊!转运使这样的官职,郓王赵楷都可以一言而定了吗?这个郓王想干什么?难道想要黄袍加身当官家了吗?
    不行啊必须要去投靠!
    这是从龙之功啊!
    所以张俊在得到了赵楷的劄子后,二话不说,就领着自己的两个心腹部将杨沂中和田存中,又带上几十名亲卫骑兵,一起往太原府而来了。
    一行人刚刚接近城关,就远远的听见了走调走得厉害的歌声。
    “你们谁听见了?好像有人唱歌!”
    “好像还有不少人一起在唱歌呢!声音是城门里面发出来的”
    张俊也听见这歌声了,歌声非常整齐,一听就知道是花了些气力练习过的。
    他勒着战马,伸着脖子往太原南关城门看去。看见的是一堵护门墙。
    太原府城可以在金兵的围攻下坚持那么久,城防无疑是极为坚固的,平定军城拥有的羊马墙、护门墙、女儿墙、外壕里壕、外廓里城等等,太原府城当然都有。而且太原府城还拥有不少平定军城所没有的防御设施,比如马面(就是从城墙上突出的小型堡垒)、鹊台(就是城墙上加筑的小型堡垒)等等。
    所以站在太原南关城门外的官道上是看不见城门的,只能看见一堵高大的护门墙和一圈五尺高的羊马墙。
    但是那些高声歌唱的人并没有让张俊等太久,就排着队伍,从护城墙后面绕了出来,然后通过一处羊马墙上的缺口和壕沟之中用夯土填出来的通道,浩浩荡荡的出了城——先是十几名开路的骑兵,然后才是队列整齐的步军。
    张俊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发现行在前面开路的都是无甲的轻骑兵,也和自己一般打扮,乌帽长衣,腰里挂着直刀和箭囊,身后斜挎着一杆长枪,枪尖磨得锃亮,太阳光射在上面,泛出令人胆寒的光芒。
    而跟在后面的步军,则是头戴范阳笠,身穿红色戎衣,扛着长枪或长柄的刀斧,人人都带着步弓或神臂弓,另外还背着个看着就很大的包袱,看着就挺沉的。
    这些步军数量不少,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源源不断的从太原南关城门的护门墙后绕了出来。他们不仅队列严整,而且还一边前行,一边慷慨高歌,士气高昂得都快溢出来了。
    而他们所唱的歌谣,似乎是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宣和难,犹未克。壮士恨,何时灭”
    唱着《满江红》这些兵将出城之后就沿着官道以快步走的速度南行,而在这些步兵之前开路的轻骑,则气势汹汹的迎着张俊等人就来了。当先一个留着络腮胡子,满脸都是横肉的汉子看见张俊和他的手下挡在前面,就张开喉咙大喝了一声:“天策大兵出行,闲杂人等速速避让!”
    张俊在十年前就得了官身,现在已经是横行郎了,在宋朝的武官当中也属中上了,什么时候被一个骑兵这样喝斥过?跟着他一起的杨沂中、田师中更是爆脾气,眼看着就要上去理论。可是眼前这群跳跃着向前的轻骑,却给张俊一种非常危险的感觉——这些人搞不好杀过“真金贼”啊!
    想到这儿,向来行事豪横的张俊就轻轻一牵缰绳,引动胯下的战马闪到了路边,杨沂中、田师中等人瞧见自己老大都怂了,也不敢再发作,只好跟着避让。
    一行人就在太原府城外廓的南关城门外面,立马观看着大队的所谓天策兵浩浩荡荡的通过。
    在官道两侧避让天策兵的还不止张俊等人,另有一些行商、樵夫或是挑着蔬菜鸡鸭的农夫,早就已经避在路边了。
    当浩浩荡荡的而过的天策兵唱完了一曲《满江红》,开始“一二一”的数数时,这些太原府当地行商、樵夫、农人就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
    “怎么天天都有那么多兵出城?昨天这个时候就有大兵出城,今天怎么又有大兵出城?”
    “岂止是昨天、今天,前天、大前天、大大前天一直从四月下旬开始,就天天有大兵出城了!”
    “天天都有?这位天策上将军到底有多少兵?”
    “八十万啊!听说有八十万大军!”
    “胡说,哪儿来的八十万?太原府城才多大?怎么装得下?”
    “没那么多兵的话,怎天天都几万几万的往外跑?”
    “嘿嘿,那是因为这些兵到晚上都会回来他们是辰时出、戌时归的。”
    “天天都这样?”
    “天天都这样错不了,南关大街上做买卖的人都知道!”
    “他们出城干什么?那么大的太阳,不晒吗?”
    “出城当然是练兵了!”
    “真的假的?一天连六七个时辰的兵?他们这些兵拿多少军饷?至于那么卖力吗?”
    “军饷?人家可不止有军饷还有,还有共天下呢!”
    “共天下?什么叫共天下?”
    “这个额也不是很清楚,就听人说天策府在太原府和汾州检地清田,准备将无主的土地都收归官有,然后划给什么天策军府,再由军府授田给天策兵充什么职分田”
    “这个额也听说了!因为这事儿,太原府城内的士子还闹了事儿,结果让天策府的骑兵一顿好揍,还打死了几个!”
    “小声儿点!这事儿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啊!”
    不可说也说了!
    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三人伸着耳朵可都听见了,所以他们仨都是一脸的愕然。
    赵楷这是要干什么呀?
    练个兵居然从辰时练到戌时,还天天练!
    这也就罢了,你多发点军饷,下面当兵的自然肯吃苦。可你怎么还要“检”了士大夫的土地分给当兵的?这是什么路数?你就算要搞营田弓箭手,那也该授给官有的荒地啊,哪有夺民田(其实是士田)养兵的?这是要和天下士大夫为难吗?
    这下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他们仨可犯难了!
    谁都知道大宋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赵楷居然想把共天下的人给换了!这可不是天家兄弟之间争皇位了,而是重开了一个新朝
    就在三个人沉默着陷入思索的时候,出城训练的天策大兵已经全部从太原南关城外的官道上通过了。张俊看见眼前再没队列严整的步军通过,这才干笑了几声,对左右道:“走入城去吧!去看看郓王殿下想如何和俺们这些厮杀汉共天下!”
    转眼就27号啦,再过4天,2021年1月1日元旦这天,罗罗的这本新书就要上架啦!
    罗罗这本书写得不易啊!光是在上传后就几废存稿,就想把最好的写出来献给大家,总之罗罗已经竭尽全力了,现在只求首订,只求月票!

第137章???来,听孤家讲道理
    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赵楷设在太原府城子城内的帅府当中,这几天是人一拨拨的前来,都是从河东各处前来投靠的英雄豪杰。
    这些人中,有些就和张俊一样,原本就是大宋的官军将领,如府州折家出身的折彦质,知晋宁军事的徐徽言,还有太原路兵马都监、晋宁军统制孙昂,河东察访使张灏,河东制置副使解潜,制置使司都统制张思政等人,都已经先后接到了所谓天策上将军府的召见的劄子,也都无一例外的奉命前来太原了!
    而另一些则是河东本地豪强,比如隆德府上党县的在乡武官王彦就散尽家财,拉起了两三千人的队伍,在赵楷攻入太原后就跑来投奔了。
    还有一个名震河东的大盗,名叫王善的,也领着好三两千人从太行山里钻了出来,一并投了赵楷。
    另外,在赵楷的天策上将军府在河东所能控制的属地,包括太原府、汾州、忻州、宪州、宁化军、代州大部(代州还有半数地盘被金贼控制),以及平定军等处,现在已经开始实行清田检地。
    在赵楷的一再督促之下,大批原属于真定府和河北帅司的官吏跟着刘韐到了河东,和张孝纯手底下的河东官吏一起,开始上述地盘上登记“无主之地”,同时查清有主之田——有主无主都得整明白!无主之地和原本的官地都要划归天策府或河东营田司,等待分配。
    而有主之地则要地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所以在检地的过程中,又“检出了”一批豪杰,也都加入了赵楷的天策军。
    在河东检地真能“检出”豪杰吗?
    那是当然的!
    至少在宋朝的河东北部,豪杰之士还是蛮多的!
    而之所以会这样,当然和宋朝科举制度的不完善和河东地方长期处于抗辽以及对夏的前线有关。
    了解宋朝科举制度的人都知道,宋朝是没有秀才、举人这两级功名的。虽然也有秀才、举人的说法,但那不是官方承认的功名。前者是民间自己说说的,读书人都可以称秀才。而后者则是通过地方解试的一次性考试资格,宋朝的科举大致上就是地方解试和中央会试两级。过了解试就有参加朝廷组织的会试的资格,可以称为举人。不过这个举人到考完会试就没了,考上了就是进士,考不上回家继续苦读这样的举人,当然没有什么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了。
    宋朝科举取士不分地域,也没有南北榜。全国各地的士子凑在一起考,考不考得上,全凭文章好坏(理论上),公平倒是公平但是如陕西、河东、河北这样地处前沿,经济又不怎么发达的地方,那就非常吃亏了。每次会试下来,取士的倒数三名差不多就在这三家和广南东西两路中找一找了。
    而在科举路子上吃亏的河东、陕西、河北,在军功路子上却占了不少便宜他们这边靠近前线嘛,当兵打仗的机会多,立功升官形成将门的机会自然也多。所以在河东、河北、陕西这三处,还是保留了相当多的尚武好战的风气。
    另外,赵楷的天策上将军府所控制的河东州府军,全都被金贼蹂躏过,其中太原府、汾州、忻州、宪州、宁化军、代州等处,还让金贼蹂躏了几个月,大量的城池被打破,大量的人口不是被杀被掠走就是自行逃亡!
    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当然是大量荒芜,所以出了太原城,举目四望,那真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