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当然是大量荒芜,所以出了太原城,举目四望,那真是一片萧瑟啊!
不过也有一些强横之辈,可以在金兵的铁蹄下得以幸存。他们要么聚众筑堡而守,要么拉上一群亲族好友盘踞山间谷地。
不管以何种方式生存下来哪怕适当的给金贼一些粮秣布匹讨个饶(能讨饶说明他们不容易灭,要不然都抓去当奴隶岂不是更好?),那也算尽了一点保民之责。
对于这些人,赵楷就当是有拉拢价值的“豪杰”了。只要他们肯依照土地多少出点壮丁从军,就承认他们对于土地的占有,也会根据他们出丁的数量,照着营田弓箭手的标准给予免税、免役的优惠。
而一些出丁较多的“豪杰头目”,还从赵楷那里得了官职。他们这些日子都陆陆续续的带着子弟家丁来开封府参见郓王赵楷。见完之后还不能马上走,得轮着班的去太原子城内的帅府里听郓王殿下讲道理讲打天下、共天下的道理?
赵楷虽然乍一看有点疯,还有点莽,也许还有点二。但他怎么都是受D教育多年的新世纪青年,这一世又是精通儒家道理的“状元王”,所以他真的是很愿意和人好好讲道理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好好的听他讲理,而且还能讲得通道理。
滞留太原的这些日子,赵楷除了督促底下人推行清田检地和练兵整军,就是忙着和下面的文武官员们讲打天下和共天下的道理!
“张太尉,你可是西军赫赫有名的勇将,大王一听说你来了太原府,就立即着我去管驿宣你和杨太尉、田太尉一起去入见多半是和三位有一番推心置腹之言了!”
一边和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三人说话,一边领着他们行走在太原帅府内的,正是赵楷的司马陈记。
推心置腹?
张俊一听这话,心思就转动起来了是不是要我参加劝进啊?这事儿我可的积极一点!
陈记接着又吩咐道:“张太尉大王是咱们的主君,咱们是为人臣的。这主君管大略,人臣则管推行!即使心里不大赞成,也得帮着主君去做你可明白?”
张俊明白,张俊多机灵啊!怎么可能不明白?郓王黄袍加身那是篡位啊!一定是有人会反对的但是那些人当中肯定没有我!
想到这里,张俊拍了拍胸脯,“陈司马放心,下官一定听大王的!”
陈记轻轻点头,“那就好!”
说着话,陈记已经太原帅府,也就是原来的河东、河北宣抚使司衙门的后花园外站住了。
这处后花园的月亮门洞被赵楷的两个亲兵守着,而门内也不知发生了什么,正传出一阵阵叫好。
正在张俊、杨沂中、田师中都感到奇怪的时候,陈记已经在月亮门外大声通禀了。
“臣司马陈记,引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三位将军来见!”
然后就听见一个颇为宏亮的声音,“哈哈,张太尉来了走,咱们一块儿去迎他一下吧!”
陈记听了这话,忙扭过头,笑着对张俊道:“张太尉,大王来迎你了!”
到后花园门口迎接这也是迎接啊!
张俊的官职并不高,手里的实力也有限,想让赵楷出府迎接是不可能的,能有这样的待遇,已经说明他很受重视了。
张俊、杨沂中、田师中三人赶紧依着官职大小排列,然后又整了整衣衫,就看见一大群穿着箭衣的挎着刀剑的汉子,众星拱月一般护着一位魁梧长大,五官英挺,脸皮晒得有点黝黑的红袍男子,出现在门洞之内。
这红袍男子正是大宋河北、河东兵马大元帅(河东是自封的),天策上将军,郓王赵楷。
大家都是说罗罗不会断章,现在就两章连发,这总行了吧?
第138章 ??好男儿当出将入相(完成)
“臣副统制,右武郎张俊;臣正将,承节郎杨沂中;臣正将,承节郎田师中参见大王殿下!”
看着眼前三位好男儿一起向自己行礼,赵楷的心情当然大好。
张俊啊!
中兴四将好像也有他一个!
韩世忠、岳飞也已经归在赵楷旗下,现在又得了张俊还剩下一个姓刘,名什么赵楷记不清了,不过他对刘锜有点印象,所以就想当然的以为中兴四将就是韩世忠、岳飞、刘锜、张俊!
现在这四人,都在赵楷的身边!
中兴四将齐聚,中兴大宋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即便四将还不足够,也不要紧。因为赵楷凭着自己天选之人特有的慧眼,还发觉出了另外几位可用之将。他们分别是黄无忌、向克、李孝忠、董金刚、何蓟、何藓,加上韩世忠、岳飞、刘锜、张俊这四个“中兴四将”,总共就是“中兴十将”了。
历史上赵构靠着中兴四将也维持了一个半壁江山,现在赵楷有了中兴十将,还怕不能直捣黄龙?
另外,赵楷自己也挺厉害的,精通“四大兵法”,自从出京带兵以来,就连战连捷,累败金贼,也够得上中兴诸将的水准了吧?
“张太尉、杨承节、田承节都平身吧!”赵楷一边说话,一边笑吟吟上前去,一把拉住张俊的右手,“张太尉之勇,孤王在开封府就听闻了,今日得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张俊一边被赵楷拉着走,一边听着有点过头的恭维话,心里都有点虚啊!
我到底做了什么?怎么连远在开封府的大王都知道了?可别是大王搞错了吧?
其实赵楷也不知道张俊到底干了什么?好像害死岳飞的人中有他一个不过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个事儿位列中兴四将吧?
这个时候赵楷已经把张俊拉近了后花园这是一所没有花的后花园,早在太原府解围前,为了缓解食物匮乏,张孝纯就让人把后花园的花花草草都拔了,然后改成了菜园子。不过也没种出多少菜,赵楷就把太原府的围给解了。
在赵楷搬进这里后,对种菜也没啥兴趣,于是就让人把菜都拔了,把这个园子变成了个骑马射箭的场所。不是给赵楷的亲兵们用的,而是赵楷自己专用,他有时候也会把身在太原的诸将和心腹谋臣叫来。大家一起骑马射箭、喝酒谈心也顺便和诸将们讲讲“打天下、共天下”的道理,再商量一下如何实行“共天下”。
“打天下、共天下”这事儿是赵楷认准了的他这个人比较轴,认准的事情就要坚决执行。而且他也从没把天下看成自家的产业,因为他知道宋朝的结局是什么?
所以他也能真诚的和愿意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英雄豪杰们分享!
当然了,他自己得多分一点,手下的人少分一点。
在他的心目中,未来的新大宋应该是一个“员工持股”的股份公司,而不是赵家天子一人独乐乐的“私人产业”。
陈记、张俊、杨沂中、田师中等人刚到的时候,赵楷正在和韩世忠、岳飞、刘锜、黄无忌、向克、李孝忠、董金刚、何蓟、何藓等人一起玩射箭。
张俊他们听见的欢呼,就是赵楷一箭射中了靶心!
把张俊拉近园子后,赵楷也没心思再玩射箭了,而是让府里的仆役准备酒菜。然后就领着大家去了园子里面的一个八角亭,在亭子里面,先分主从落座,又亲自将在场的诸将一一介绍给了张俊。
当赵楷介绍到岳飞的时候,还特意对张俊和众人说:“今日聚会诸人中,鹏举最为年幼,犹如孤家之弟,其为人又耿直刚烈,容易得罪于人,以后你们可要多多维护他。”
这话说的真有点肉麻了不过跟着赵楷比较久的人已经习惯了。这位大王好像就是岳飞的命中贵人,对岳飞真是太好了,一度还想把妹妹柔福帝姬嫁给岳飞。可惜岳飞已经有了老婆,而且也不打算离婚另娶,所以就只能作罢了。
而张俊的阅历多丰富啊,他之前就听说过岳飞在平定军之战中立下大功,现在又听赵楷说他“耿直刚烈,容易得罪于人”,就已经知道这岳飞多半是个不容易相处的猛人,而且后台还那么厉害,以后得离他远一点!
“张伯英,日前孤家和鹏举论及平天下之策,鹏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你以为如何?”
在酒菜一道道往上端的时候,赵楷就开始和张俊讲道理了,而且一开始就拿出岳飞的大道理哦,不是正坐在赵楷身边拿着只鲜嫩无比的肥鸡腿在嚼的岳飞,而是那位“岳武穆”。
所以他这话一出来,岳飞自己都呆住了——我说过吗?没有啊!你记错了吧?
而张俊闻言后却心想:怪不得郓王会说他容易得罪人这话说的,一杆子打翻两船人啊!合着大宋的文官都贪,武将都怂,就你一人是好的?
不过张俊可不敢说岳飞的话不对这么说就得罪岳飞了,而且大王也有可能不高兴,这可真让人左右为难啊!
但是再怎么为难,也难不住张俊,他使劲琢磨了一会儿,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几圈,终于想到说词了。
“大王,臣以为大宋的臣子都是为国家办事,为皇家尽忠,何必分文武两资?自古不乏书生掌兵而成良将的,也不乏武将入而为相的。”张俊瞄了赵楷一眼,见对方若有所思,就知道自己成功的转移了话题。
他接着说:“书生掌兵者如三国季汉的诸葛亮就位列武庙十哲,可见其用兵治军之能。武将而为名相者也有汉之曹参、隋之杨素、唐之李卫公古时候出将入相,才是士大夫所求之功业之极啊!”
赵楷听得连连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在场唯一的文官陈记,笑问道:“忆之,你以为张伯英所言如何?”
陈记鼓掌笑道:“张太尉说得好啊!士大夫所求之极,当是出将入相!本朝使文武殊途,文不知兵,而武不入相,实乃一大失策也!”
“鹏举,你怎么看?”赵佶又把问题出给了岳飞,“你想不想有朝一日可以入而为相?”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让岳飞当岳相公!
岳飞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道:“大王,臣才疏学浅,不会当相公。”
赵楷笑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鹏举你已经从卒伍而成猛将,将来必有节制州部的机会,等你能治一州一府乃至一路了,就知道该怎么当宰相了!”
历史上的岳飞在30岁那年就出任了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其中的权知潭州就是“州部”之官了。在这之后,岳飞虽然没再兼任过州府,但是岳飞后来在京湖(京西、荆湖)任制帅、宣帅时,都兼任营田大使,是有一定的民政、财政权的。
当时京湖地方的情况那么乱,岳飞能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屯田经营,一点点的将形势安顿下来,怎么会没有入相的能力?
说实话,宋朝历史上那么多相公,文治能力不如岳飞的一定有不少!
赵楷的目光在亭子当中一扫,将在场十数人的表情都一一收入眼底,除了杨沂中、田师中不太了解之外,其他人应该都有出将入相的可能。
想到这里,赵楷对众人道:“出将入相当是诸君所求之事,如今天下已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诸君当勉励为之孤家一定不负诸君劳苦功高!”
第139章 ??童贯他怎么来代州了
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时正是三晋大地最炎热的时候,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六月(农历)的烈日发出光和热,没有一点遮挡的洒在了晋北的山林深谷之间,直晒得热气蒸腾,让人仿佛置身于火炉之间。不过天气再热,也没有刚刚出了忻口寨,正沿着滹沱河向雁门山进军的天策大军将士们的心头热。
在晋北的这一片山地之间,一条灰紫色的,由无数列队而行的壮士组成的长龙在滚滚向前。宋时军校之服多紫色,如果掉了色或是染得不大好,就会显出灰紫颜色。
而在这条灰紫色的长龙之前,还有数千穿着绯色裲裆衫的骑士,也列出了比较整齐的四列纵队,簇拥着一面白色的大将牙旗和一面火红色,刺着“天策上将军”五个黑色大字的认旗,浩浩荡荡的前行。
而在这面“天策上将军”认旗之下的,正是“疯王”赵楷。自从到了太原,赵楷就换了认旗,不再用“郓王赵楷”的认旗了,而是打出“天策上将军”旗。
与此同时,赵楷又开始逐步推进河东方面的军队整理和改编,扩编出了人数多达数万的天策军。
之前赵楷向平定军进发时,所率领的八千骑士(包括骑马步兵)的主力虽然来自原来的那个天策军,但是也塞入了来自其余各军的精华。实际上是一支“浓缩”的军队,人人有马,骑士众多,将校比例极高。差不多就是把麾下八成以上的能争惯战的勇士都带上了。
到了真定府后,刘韐、刘子羽父子又带着2000真定军的精锐(主要是器械兵)加入了赵楷的队伍,到了平定军后,又从季易季太尉手中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