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这个共和院大议还得需要个几年培养,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原本的精神和意义。”白明修心态倒是不错,他搞出这么个东西,真的不是为了走形式,而是想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有效地吸取民间关注和需要改善的东西。
理政院工作报告结束之后,再讲的就是下一年度理政院的工作计划和预算了。共和院是没有权力去审批和通过预算的,所以对于理政院的财年预算,他们就是看看,顺带提提意见。
而真正让白明修无比重视的,其实是大明的“一五计划”。
基本上摆在每一个参议案头的,是快要赶上字典那么厚的一份计划书,包罗万象,零零总总。
黄宗羲在接到这东西时,都感觉震惊不已,他甚至听到了那个刘献芝在抱怨:“我的老天爷,这东西怎么能看得完?”
只听台上的唐北庐发言道:“……一五计划,是我大明发展社会和经济的重要纲领,是使大明超越历代王朝,带领华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伟大尝试。在一五计划中,我们涵盖了几乎大明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农工商的生产,到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的大型工业企业的设置和扩张,引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和发展,补充大明国民经济范畴,乃至全面普及教育、和全民扫盲,全国范围内建立居民可使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设施,建立全国基本的养老和照顾残障的系统,继续发展大明特色文化,和将大明的影响力进一步向全世界发扬。从前的王朝们,不具备如今大明的实力和组织力,所以他们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大明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大明将利用自己无与伦比的实力,努力打造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职,商者有其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安定、祥和与富强的国度!”
355 一五计划(上)
共和院大议的召开,几乎在各府县都非常受关注。这是大明在治政方面的新尝试,而且体现了大明皇帝朱慈煊真正以民为本、爱民如子的心态,虽然百姓们对于多出来的共和院尚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但是共和院大议上要披露的各种信息,对于骨子里就非常关心时事的国人,还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早在光复皇帝登基的时候,他就亲自在《大明日报》上发文《什么是大明应该完成的任务》,中写道:“……我们完成了复国,将鞑虏赶出了中原,报了上百万同胞生灵涂炭的血仇。但是这只不过是作为大明皇室子孙,作为守护华夏文明的代表应该做的事情。当朕坐在顺天府太平宫之中,一个人进行思考的时候,都不曾敢忘,光复中华绝不是朕作为大明皇帝的功绩,而是功绩的基础和开始。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如何建设我们的国家,惠及黎民众生,让大明强大繁荣,不再出现外族凌辱,乃至杜绝王朝兴替引发的动乱这样的事情。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只要人民安居乐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能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一波又一波白明修进行的舆论准备,马恩和王夫之这一批启蒙思想家不断地锤炼着新的思想,这些都给白明修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姓们,乃至传统的知识分子都开始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南明能够复国,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便能够有更充分的后勤补给,有强大的武器装备。而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就是发达的科技,这一切来源于知识的学习传播,也来源于产业的实践。
方法论一旦明确之后,凭借着大明庞大的文人阶层,很快地就能跟上形势。
近几日的报纸,基本上一送到报摊,就会被蜂拥而来的民众抢购。甚至许多人都不怎么认识字,但是报纸几文钱一份也很便宜,也不知道谁开始传的,这种大事的报纸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以后传世了,是能卖钱的。加上现在家家户户的小孩基本都要去上学了,就算自己看不懂,家里也有人能看得懂了。
上海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周从文看着外面报摊被疯抢的样子,也是摇摇头。他现在是不自己买报了,因为图书馆是各类报纸都要订的,他是直接在图书管里看报。
今日的《大明日报》是加厚的,印制了大量有关一五计划的内容。周从文对此很感兴趣,赶忙摊开报纸来细细研读。
“小周,在呢。”这时候一个衣着颇为华贵的青年走了过来,拍了拍周从文面前的桌面。
周从文一看来人,说道:“朱先生,你借的那两本关于机械的书,快要到日子了,可是要来还书?”
来人正是朱家宗室的朱雍榕,定居上海之后,朱雍榕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的江南皮革厂做的皮包、皮鞋之类,在北方乃至海外都销量很好。他也不是个安定的性子,想着在开拓一点什么生意。这个念头,基本上掌握一门什么手艺,工业化生产一下都能赚钱。朱雍榕觉得自己本事不大,前后在澳洲和上海的两次创业都成功了,并未让其自信自满,而是让朱雍榕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于是乎,朱雍榕隔三差五地便跑来上海市图书馆。这里有着几十万册各类图书,朱雍榕对于那些经史子集并不感兴趣,却对整理出来的工学、科学类的东西格外感兴趣。这些书籍有一半是白明修命人收集的中国古典科技著作,还有一半则是白明修从系统里搞出来的书了。这些书到不一定很超越时代,但是总结性很好,而且门类不少。
朱雍榕一来二去就跟这里的图书管理员周从文混熟了,有时候也央求周从文给他多宽限几天还书的时间。朱雍榕本来就忙,看书的时间也没那么多。
周从文说道:“朱先生,你也是个有钱人,雇个人给你抄书不便是了吗?”
朱雍榕笑道:“我听说广州那边有人在研究什么复印技术,倒是以后要是大量复制内容,就不难了。哈哈,我是会叫人帮我抄书的,但是还是自己拿着书本更加有感觉,手抄再装订的,看起来没感觉。”
朱雍榕看见周从文正在看报,问道:“怎么着,看报呢。说是顺天府正在开共和院大议,要公布‘一五计划’的内容,可是有了?”
“有了,今明后三天都将在报纸上简要公布呢,内容真是繁多,想一想理政院衮衮诸公,果真都是才学能耐之辈,单是要做如此庞大的计划,再付诸实践,便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
朱雍榕道:“那自然,瞧瞧咱们现在这位皇上,我就敢说,古往今来恐怕没有那位皇帝比得上咱们这位了。”
周从文道:“经济的内容,说是要经过审议,今日发的多是文教和杂项有关的。各府县和乡镇里公署要将义务教育放在头等大事要做了,报纸上说,当地入学率将直接关系到官员的考评,之前家中子女读书减税的措施算是完全固定下来,以后谁家学龄的孩子不念书,便要课重税了。”
朱雍榕皱眉道:“这也不算好事吧,这乡间农户的孩子,稍微长起来一点就要做劳动力了,这如果送去学堂,那等于家里少了个劳力。”
“也不尽然,现在各府县建立的中小学,寄宿制的话,都要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了,这反而是减轻了贫穷家庭的负担。再者,如今只强制规定学童必须上完三年初小、两年高小,七岁入学,那么高小毕业也就是12岁了,就算是农户不想让孩子继续念书,也是回家可以种田了。这样等于贫家少了一份养孩子的钱,等孩子大些,反而可以出力了。这报纸上写,要求成绩排在前30的小学毕业生,如果家境不足,可由府教育局资助继续念。”
朱雍榕惊奇:“那得朝廷花多少钱去养这些孩子啊!”
周从文道:“还不止呢,这一五计划里,还要求乡下以农合为单位,组织大扫盲运动,要让大明全民识文断字,甩掉文盲的帽子。”
356 一五计划(中)
“咱们皇上可真是大气魄,当年就听说他要人人识字,我当时只是听听,没有想到,这居然真的要实施起来了。”朱雍榕对此感慨道。
周从文跟朱雍榕在这边,加上这时候图书馆也不忙,所以也就聊上了。周从文指着报纸上的一行字说道:“这一条更是厉害,为了扫盲,理政院决定在保留现有字形写法的同时,推广使用简体字,逐渐将公署公文、报刊、学校书本等印刷物,转为简体字印刷的版本。”
朱雍榕不是什么老学究,并没有太强烈的抵触,此时只能击节赞叹道:“好大的一场布局,简体字在澳洲已然使用多时,很多时候都是简繁并行。在陛下攻下广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和学界开始放出风声,讲解简体字之事,当时还没有多少人在意,后来这风潮刮了起来,引起一部分文人的口诛笔伐,但是最终还是被进步派给压制了下去啊。”
周从文是钻研新学的,对于这些东西没有多少执念,也渐渐沾染了白明修身上的那种实用主义的务实精神,他又道:“连书写方式,都改成了从左往右横排的方式,虽然传统写法没有被禁,但一旦书报公文这些东西都改了,慢慢的人也不会再采用传统写法了。”
朱雍榕叹道:“这事,恐怕会引发大反弹啊。”
周从文对此却很是乐观,他道:“害怕那些文人不满吗?能讲出几个理由,不过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一类的东西么?再说,从‘辛丑’奋进以来,有些文人的嘴脸早已经被皇上给撕破了。投鞑子的、食古不化的、祸国殃民的,这个时候被治罪的治罪,被放逐的放逐,加上辛丑以来新学流传,许多进步派文人已经接受了种种新思想,大家对于变化都是欢迎的,有几个会真的抱住旧法不放,难不成还以为当朝光复皇帝会跟洪武皇帝一样,在朝堂上赏他们廷杖吃么?嘿,不尽然吧,这伙人现在连朝堂的门都进不去。新复社那群蠢货,更是因为牵扯了白莲教,而被全盘收押了。”
周从文有的时候看上去木讷寡言,整个人宽厚老实,但是内里这个人却有着极为战斗的一颗心,而且特别喜欢吐槽和讽刺。
朱雍榕听了周从文的话,也不由一笑,说道:“也许周兄你说的对。”
他也很清楚,当今朝廷和皇帝的权威,可以说是亘古仅见了。从未有一个皇帝,能够像是现在的白明修一样,虽然让渡了非常多的权柄,但是天下拥护之人无数。也许古时候不少皇帝也会受到生民爱戴,但是却没有哪个如同光复皇帝一样,被几乎全天下的农民如此顶礼膜拜。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分田分到农民心坎里当皇帝,他不占士绅阶层的队,反而是号称以民为本,诸多的措施遂行下来,几乎人人得利。加上他恢复汉室江山这样的伟大功绩,更让人对他崇拜不已。
最厉害的还莫过于,这位皇帝掌握着一支极其忠于他,又特别能干的行政、军政力量。他的旨意能够下达到基层,并且在基层有着良好的展开,这得益于他的新国子监体系,新培养出来的公务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忠诚都是可靠的。历代王朝的下层官员们的忠诚往往归于座师、党朋,很少有这样直接忠诚于皇帝的。这也让光复皇帝不管做什么事情,几乎都能做的成。
“还有呢,这个一五计划要求基本实现全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化,让农民拥有生产资料,让国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接入农村,更让基层组织健康有力,成为国家稳定的基石。”
朱雍榕评价道:“当朝诸政,唯农合一事,功者过半。”
周从文听到朱雍榕这样说,也是笑笑,他是出身于农村,自然清楚大明现在推广的农村合作社到底是多么强大和恐怖的一种基层组织。他现在学习马恩政治经济学,学得越深入,越觉得农业合作社这个东西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设计。
农合既保证了农民获得私产,拥有直接的生产资料的调配权,从地主士绅阶层中夺取生产资料,从而直接毁灭掉传统的地主阶级,改变封建经济的模式;并且,农合作为基层组织,连接了广大群众和政权,让这个古老国度第一次实现了对于全民数目字的经济管理。大明有多少人口,收多少赋税,这些一下子就清晰了。而通过基层组织,大明一下子衍生出了更多管理人民的方式,比如这一次的全民扫盲运动,就是从农合的层面展开的。
而再往上延伸一步,政府的有计划的经济模型也在农合的层面也可以顺利展开了,比如通过农合普及某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如现在江南、山东等地开始大面积地种植棉花,这就能够为工业提供原料。
同时呢,围绕着农合产生的一系列的设施,有效地在促进经济运行和发展。如统购统销政策下出现的,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