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日不落-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呢,围绕着农合产生的一系列的设施,有效地在促进经济运行和发展。如统购统销政策下出现的,府县级别的农产公司、国家级别的大明粮食公司,打掉了原本的私有粮商,由国家全面掌控粮食这种战略性资源。于是,国家获得了剩余农产品,等于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同时稳定的粮食供应,一方面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调配,缓解灾年和调解城乡粮食问题。
    加上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必不可少的供销社系统,大明直接将有产的新农民阶级转化成了需要消费、并且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更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品必须消费掉有需求,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提升技术。
    越深入学习,周从文就越觉得,农合这东西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天才顶层设计。当然有了天才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必须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大明当初是靠着自己复下乡,外加国子监系统培养的青年干部们下乡来完成的,强制力和管理力都具备,才最终初步实现。
    到如今,大明开始挑战更深入更广泛的农合化了。

357 一五计划(下)
    周从文看着报纸,发现在第十几版的犄角旮旯里有着一条并不显眼的报道,《大明宗室确认及身份说明》。
    “咦,这是要恢复大明宗室的的身份吗?”周从文颇为好奇,但是站在他对面的朱雍榕却是身子一震。
    周从文将这报道看了一遍,这才笑道:“原来是仅恢复一个世袭的名头,无封无俸,全无好处,以后仅仅是要承担宗室的礼仪义务,但是却没啥真正地位了。说是能找到各王爷直系子孙的,这就追认了,找不到直系的,也不再找什么继位人了。宗室以后,非皇家直系,不会再封任何一个爵位了。”
    周从文自己评价道:“皇上对于自己本家的这些亲戚,真的也是不太优容,皇家的这些皇子皇孙们,经历了这场变乱,死伤无数,活下来的也不多了,想不到竟然也没有延续太子颐养宗室的传统,而是彻底撒手不管了啊。”
    周从文撇着这篇报道最后看到了名单,在比较开头的地方就看到了一个名字:“诶,朱雍榕,朱兄这不就是你的名字?”
    朱雍榕一把抢过报纸,自己看了个清楚,果然在自己的名字之前看到了“岷王”两个字,看罢他不由苦笑:“居然真的有。”
    周从文稍稍变色,道:“岷王殿下?”
    朱雍榕将报纸还给了周从文,笑道:“这个虚名有什么意思,还是叫朱兄便好,都不顶事的。”
    周从文经历了新思想的洗礼,这个时候也有点平等观念了,对于什么王侯将相脖子也不会软,他笑了笑,说道:“最起码也是我朝的王爷了,而且还是世袭,能穿五爪龙袍的。”
    两人说这话,这会儿朱雍榕的老仆老陈和他的英格兰员工史东都激动地跑来图书馆找他。
    “大喜啊,老爷,哦不,是王爷!朝廷承认了您的亲王身份了!”
    史东更是兴奋不已:“老板,哈哈哈,我史东果然要转运了!您现在可是这个庞大帝国的亲王了,太厉害了,我们如果去一趟欧洲,一定能够受到最隆重的接待,而且大赚特赚。”
    朱雍榕反而没有外人那么兴奋的感觉,他挥挥手,摇头道:“皇上当年就说了,宗室这个东西其实已经废了,现在只不过是给我们这些人一个虚名,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全是负担。多少都要为皇帝去承担一些礼仪上的事情,行为举止还要接受司礼监的监督,出了差错就直接夺爵了。之前我还真的考虑过去欧洲走走看看,可这现在我要出门,估计就得朝廷批准了。”
    朱雍榕跟周从文打了一声招呼,拱拱手说声抱歉,就带着两个家人回去了。尽管是一个虚名,但是官方的认证还是要领的,他朱雍榕毕竟是要代表岷王世系的。
    周从文看了一眼匆匆离去的朱雍榕,摇了摇头轻笑了一下。
    ——分割线——
    顺天府,白明修这两三天也感受到了些许疲惫。共和院大议果然是工作密度非常大、强度也不低的活动,不得不说现在的参议们大部分都是唯唯诺诺,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来旅游的。不过,里面也有一些少数较真的参议,真的非常当回事,围绕着一些议题,反复跟理政院负责方进行攻防。
    倒是,这些争议比较大的议题,大多都是非经济议题,比如说简体字的推广,比如说义务教育、国家补贴,甚至还包括军队建设之类。倒是经济议题上,也许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部分参议们都不明所以,所以也就放过去了。
    诸如黄宗羲这样的参议,在思想上就是推崇农商并举的,理政院在一五计划中所属的各种建设行动,都得到了参议们的支持。
    也有一部分参议质疑了现在大明的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拉起了一大堆国企的行动,他们说的无非就是“国不与民争利”这样的内容。不过类似的辩论,白明修在后世的网络上见得多了。诸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但是辐射影响强,这些都是比较重中短利益的私营资本所无法照顾的。更何况,大明现在进行的工业化,跟传统的不与民争利也不是一种形式。
    “……一五计划中,预计兴建和巩固五百家大型国有企业,行业涉及钢铁、化工、煤矿、机械、铁路、火车、造船、远洋贸易等,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是重工业企业。整体的工业化主导思想是——国有资本重点发展重工业,强壮国家骨骼;引导小型私有资本进入轻工业等民生领域,有效提高社会消费品供应,丰富国家血肉。前者注重技术、质量,后者重视灵活、便民。”唐北庐在跟共和院进行一五计划工业化报告的时候是这样形容的。
    “经济领域大明将明确——工业立国、贸易立国、移民立国的思想,夯实我国工业化基础和保证发展势头,同时促进国内商业活动的繁荣与密切,并大力向海外销售大明产品。”
    有参议就质疑:“我大明乃天朝上邦,富有四海,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何必与海外蛮夷贸易?”
    这个话题白明修倒是自己跳出来回答了:“我大明乃世上第一强国,人口最多,历史绵延最久,也确实富裕丰饶,可是随着科技发展,随着时代进步,我们总会发现有些东西我们是缺乏的,比如金属之物,前代仅能用金银铜铁一类,可如今不仅锡铝等物用的越来越多,其他如铬、钛等一些金属也都出现。而就算是现有之物,我国就缺少铜矿,现在我大明的铜矿,已经非常依赖从缅甸、澳洲输入。橡胶这类热带物种,我们也靠从南洋的宣慰司输入。这还只是原料方面,而市场更是如此。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市场越大,产业越大、发展越快越好。”
    白明修总结道:“正是因为我们世代拥有华夏这块宝地,所以不假外求,才会很容易沦落到王朝更替、兴衰轮回这样的圈子中。如果我们视野向外,去探寻更大的空间,始终进步,始终让人民安居乐业,便不可能有这轮回诅咒了。所以,贸易立国、向外扩展生存空间,是我大明今后能昌盛下去的必要条件!”

358 漠北拉锯?
    大明汉地已经准备迎来新的曙光,去建设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船新的时代。
    而塞外大漠,却仍旧是战云密布,血流漂杵。
    费扬古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他年轻英俊的脸上最近都散发着疲惫。他终究还是太年轻,虽然充满了一些成就大事的优良素质,可是真正到了关口上的时候,还是有些把持不住。
    “李定国,吾与你势不两立!”费扬古紧紧握着马鞭,看着眼前被炮击打得已经七零八落的营地,眼中喷火。
    这个是镶白旗的一部大营,镶白旗俘虏了不少蒙古奴隶,派了一部分人在此进行放牧。本来听闻明军进入漠北之后,费扬古要求各部进行频繁地机动,以躲避明军骑兵。可是现在是开春了,绿草的芽已经长出来了,是牲口们渡过一个冬天要快速回复生长的时期。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旗部都需要带着牲畜去水草丰美的地方进行放牧。哪怕再游牧也没有办法的,李定国的军队里有熟悉大草原的人,带着李定国的大军专门挑那些优良的牧场,十有都是能够找到新满洲部某个旗的甲喇的。
    自李定国袭击正红旗本帐,造成了正红旗比较大损失之后,明军骑兵又相继袭击了三个满清甲喇和镶蓝旗的本帐。只能说李定国的攻击是有克制的,他是有能力完全灭掉满清的旗帐,但他没有选择这么做,反而是进行一番破坏之后便离开了。清军根本不敢追击,只能默默地承受损失。
    费扬古在大怒之下集结他的新军准备对付李定国,可是新军是集结起来了,但是他们却一时也难以捕捉到李定国大军的动向。反倒是李定国的骑兵像是真正的草原之主,神出鬼没。
    “承麟,你怎么看?”费扬古问了策马在自己身侧的爱将,由于承麟多次表现出色,已经越发赢得了费扬古的信任。除了自己的发小戴鹏,也就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戴鹏,再加上出身于新军洋务派的文和,这些人算是费扬古最为借重和信赖的人了。
    承麟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寡言,但是每逢讲话,都能说到点子上。而且他逢战必勇,且有勇有谋,让人感觉十分可靠。
    “大帅,李定国此举,其实目的很明白。”
    “什么目的?”
    “赶我们离开漠北。”承麟淡淡道。
    费扬古惊奇:“赶我们走?”
    “不错,漠北用兵,对于南明而言,花费巨大,而且此时朱慈煊已经登基称帝,完成了夺取中原的目标,所以下面的行动,他不会再如之前那样的战争一样,不计成本。所以这一次出征漠北,他只派出了李定国的骑兵,兵力并不会太多。末将以为,李定国之所以游击而不赶尽杀绝,是想要告诉我们,他不是不能灭杀我满清,而是放我们一条生路,让我们离开漠北,不要占据这个战略要地,给他南明添麻烦。”
    费扬古听后,印堂上的青筋忍不住地跳动起来,看得出这个年轻大帅还是很生气的。
    作为军师和行政人员的文和听了承麟的解释,也不由点头,说道:“承麟大人的说法,恐怕是真的了。”
    费扬古怒不可遏,说道:“这李定国,真是欺人太甚,以为我的大军,真的奈何他不得吗?”
    承麟是有自己的用心的,他作出非常为费扬古打算的样子,说道:“大帅,也许我大军确实能够击败李定国的大军,但是我军要承受多少损失呢?八旗的种子还能剩下多少呢?大帅想要东山再起,基业在欧陆,于南明身侧,总是难以闪转腾挪的。勾践能卧薪尝胆,忍耐别人给他的耻辱,才最终能够复仇成功。今日大帅需时常记得,身上背的并不是个人的一时之意气,还有我大清我满洲族人的未来啊。”
    费扬古听了承麟这番话,大为感动,说道:“承麟,多谢你的规劝了,是我太感情用事,差点坏了大事。”
    他想了一想,又道:“不过,就这般离开漠北,未免太给李定国和朱慈煊便宜,首先我们要将草原上的蒙古诸部全部吸收,带往欧罗巴,其次,必须使南明付出一定代价,让他们失去继续追击我们的想法。”
    文和也说道:“李定国的大军近日也分头行动了,吃掉李定国大军的一部,能大涨我军士气,更能让李定国知难而退。”
    费扬古道:“没错,文和先生,劳你继续收拢蒙古诸部的人丁和物资,我们要踏上向西的路,不能缺少这些。另外,我们不与李定国决战,但必须跟他保持战斗,让汉人知道,漠北也是会让他们流血的地方。我吃不掉李定国全部,但只要拖住他在漠北,对于南明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承麟听了费扬古的决断,心中也是感慨。这费扬古也果然不是寻常人,虽然他已经用了法子鼓动费扬古赶紧离开,但是费扬古终究不会甘心在被李定国这样收拾了一顿,灰头土脸地撤走。只要漠北的战事延续,对于南明的损害比对于他满清更大。他可以让八旗大部离开漠北、漠西,直接进入中亚乃至东欧。可是他也打算留下一部新军,让被奴役的蒙古人带着牛羊供养他们。这样一来,留驻的清军能够相对自持,但是对南明而言,就必须不断向草原输血。
    承麟也知道,就算是留下一部新军,费扬古也不可能长久地经营漠北,因为新军是一支近代化的部队,是需要武器弹药的,而费扬古虽然有大量的储备,但是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兵工厂之前,是不可能制造新的物资来供应的,所以留驻新军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了无根之萍。
    “也许对大明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