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困难的不是在战场上击败清军,不是攻占大大小小的城镇,而是管理这些地方,并且真正地将其这个国家从陈旧的封建农业国,转变为思想开化的现代工业国。”
狮姐看着思考中的白明修,露出了笑容,说道:“这些事可以慢慢考虑了,殿下本来不就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吗?现在夺下了琼州府,该考虑怎么进取广州府了。”
白明修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过对于拿下广州城,我没有什么担心的。现在倒是应该派人去联络晋王和延平王了。”
他自之前李定国击败吴三桂,占领昆明得到了相关的系统任务信息后,并不清楚李定国那边究竟现在是怎么一个局面,而郑成功那一边,虽然之前在占领巴达维亚之后,派了原本郑成功手下的一个探子回台岛,但是此时也没有收到什么音信。
趁着这个时机,白明修准备勾连两大王,特别是郑家那一边,郑家其实兵力雄厚,而且隐隐割据一方,白明修在未来可不希望仍有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军阀存在,所以他需要跟郑成功会个面。
至于李定国,他是非常确定这位晋王是忠于明室的,他并不恋栈兵权,所以白明修当时提出改组大明复的时候,李定国也是一力支持的,也正是因为此,白明修才能放心将大明复的主力留给李定国。
至于海南这边,白明修则没打算放任自流,而是准备好好治理一番。他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开始逐一州县进行收取,并且清肃各州县的清军势力。海南的清军都是汉人绿营,几乎没有什么八旗,在遇上明军的时候,都是很干脆的投降的。而在海南还残留的一些南明反清义士,在遇到大明复之后也都一并加入。
白明修根本就没有多长时间,就完全能控制了海南全境。对于大明势力的回归,海南无分汉人还是黎峒都是非常高兴的。海南黎族一直都对清政府的统治不满,尤其是他们有自己的发饰习俗,剃发令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愤慨,不断地反抗。而明朝对海南黎族的政策还是比较优容的,尤其是明代海南社会发展迅速,农业水利建设变多,商贸也逐渐兴盛,在中期之前,无论汉黎都是比较认同大明的。
白明修在之前给李定国写的“复土三策”,是专门用于夺回地区的安定的。策一治安,保境安民,积极回复治安,保障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他们创造安全感;策二清算,投靠清廷并坐下歹势的士绅和汉奸,乃至为害乡里的土豪恶霸,一并打击,没收财物;策三恢复生产,引导各界别农工商继续自己的生产生活,分配田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给无地无家的流民,并招募劳力,以雇佣的形式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的建设。
现在白明修就把复土三策用在了海南,他能够使用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大明复里的,好在这些东西在思想学习的时候就反复灌输了,所以军队人员执行这些东西,还是既有贯彻力,又不会产生特别大偏差的。
而与此同时,南明太子朱慈煊从海外领兵攻占琼州府的事情,也像插上翅膀一样开始在大陆上轰传,加上之前李定国占领整个云南,清廷好像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082 郑成功
一点惊雷已经让似乎平静的大地再度开始酝酿着暴风雨,平静中蛰伏的人们也在等待着自己的时机。
金门岛上,郑成功面容严肃,再三地询问下属:“消息属实吗?”
下属道:“从多个消息来源都已经确认了,攻破琼州府的正是太子殿下。现在南方各省都在传言,二百余年前郑和遗部在海外之地澳洲立国,今闻大明国殇,重归大明,奉太子殿下为主。得澳洲人之助,太子和晋王于缅甸败吴三桂,晋王又攻破昆明,亲手将大汉奸吴三桂勒死在篦子坡。太子则携陛下远航澳洲,陛下在澳洲设熙天府为陪都,太子监国则领澳洲精兵远航回中国,一战定琼州。现在天下人心思变,义士们都在翘首以盼大明复归。”
另一下属则拿出一张信笺交给郑成功,说道:“这便是太子殿下书就的檄文《告天下书》,此时已经轰传多省。”
郑成功郑重接过那信笺,一字一句地看下去,却惊奇地发现,这所谓的檄文,并不是辞藻华丽、骈四俪六,反倒是半文半白,寻常老百姓也能看懂。
“……满清鞑子窃据神州国器,由南至北不知已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江阴乃至四川,清军的暴行犹未停止!去我峨冠博带,易作金钱鼠尾,毁我民族,断我脊梁,汉家男儿如何能屈服?今日降清,难道是有气节和风骨的君子们想要给蛮夷做奴才吗?天下四海,唯有中华屹立不倒,今日矫外夷做中华,事以君臣,实为图私利而忘大道,至万民于不顾。今日朱家小儿慈煊,不能忘祖宗教训,不能忘中华风骨,为正天下心,为图百姓利,使中华傲立于天下,兴威德广四海,起兵于澳洲,愿杀尽鞑虏,救世、救国、救民、救天下!”
这篇檄文前后有八百余言,郑成功看得不由胸腔中热血激荡,猛地一拍,喝道:“好一个救世、救国、救民、救天下,这位太子殿下,端的是惊人气魄。”
在不久之前,他安插在巴达维亚的探子林秀带了一艘大船回到了厦门,说这艘大船是太子送给他郑成功的礼物。郑成功一眼就认出了这艘船是荷兰人建造的大船。郑成功带领郑家,虽然兵广船多,但是郑成功深切地认识到,他们的船体量小,在技术上相比欧洲人还差不少。
之前他与荷兰人在台湾海峡鏖战,虽然他的舰队船只多,有三百多艘,荷兰人仅有12艘舰船,但是最终他也只击沉了荷兰人一艘船,己方却损失也不小。他的舰队里,大船少火炮也少。
待得知太子殿下的舰队比荷兰人的舰队还要厉害,甚至连荷兰人在亚洲的老巢巴达维亚都攻打下来了,郑成功更是动容。
抗清之事原本已经让他意志消沉,尤其他的父亲郑芝龙在去年冬天也被满清处死,让他大为悲痛。可李定国占据缅甸云南,太子外有澳洲之助,现在甚至还夺取了琼州,进一步威胁华南,让郑成功大为振奋。
更让郑成功觉得充满神秘的是,在太子写给他的亲笔信中,太子还非常细致地关怀了他,说他延平王是大明柱石,一定要保重身体,严加防范自己的安全,尤其是饮食的健康,特别是防备别人下毒。
虽然郑成功摸不到头脑,但是对于这位太子还是很有好感的。他自然不知道,白明修当年看野史,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跟乳母偷情,甚至还背着郑成功要纳乳母为妾,重视人伦的郑成功要处死郑经,但是郑成功的心腹没下手,后来郑成功得病,前几天还没事,然后突然就病情加重而死,外界怀疑是有人给他投毒了。
白明修那个时候就猜测,如果真的是有人下毒,那一定就是郑经了。担心继承不到权力的郑经,命人给郑成功偷偷下毒,最终害死了郑成功。
不过此时郑成功尚未发现他儿子郑经的逆举,一门心思放在反清复明的大计上。
一日后,从琼州来的船也抵达了金门,再次为郑成功带来了太子殿下的亲笔信。
郑成功阅信之后,更是振奋。
他对自己的胞弟郑世袭道:“太子殿下带领澳洲精兵,有大炮数百,要在海上攻取广州,邀我郑家发兵会师。太子殿下还希望与我见一面,共商大事。”
郑世袭却更多是迟疑:“兄长,这近日来到处都在传太子殿下的消息,传得神乎其神。他夺了琼州并算不上什么,可广州可是尚可喜的老窝。”
郑成功道:“晋王在云南,清廷畏恐,调了大兵前往,尚可喜也领兵去了,现在广州正是防守空虚之际。”
郑世袭又道:“这位太子行事非常人,兄长不可不防啊。毕竟兄长也算是割据一方,如太子殿下对您猜忌,只怕……”
郑成功却脸色严肃地一摆手:“休要多言,吾为国奔走,为明室效力,太子殿下的檄文中说得好,这天下亡了,就要怪太多的聪明人为自己打算,图私利而无公义,我郑森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魂,太子殿下待我以诚,安能不报以忠义?”
郑世袭见无法说服自己的哥哥,也只能叹了一口气,认同了郑成功的。
郑成功立即调集了一百艘战舰,兵员一万余人,从福建沿海出发,向南航行去琼州,与白明修的大明复会师。
当年郑成功与张煌言也曾在江南兴兵二十万,攻破南京,动摇清军,可是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因素失败了,站在船头郑成功不由深思。
“这也许是大明最后的一次机会了,不知道这位太子殿下会不会让人失望呢?”郑成功思考道。
巨舟船头劈开波浪,在大海上郑成功已经闯荡了好多年。进入陆地是他从来不熟悉也不擅长的事情,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做出这样的尝试。
083 读书人治国论
白明修在海口的日子过得不错,原本他还准备了清军跨海来袭,自己用大明复的飞剪舰队直接将他们全部击沉在海上,但实际上虽然琼州府陷落于大明之手一事,已经传到了大陆上,但是清廷并没有很快做出反应。
据白明修占领琼州府已经有数周的时间,南明已经彻底控制了整个海南岛,岛上的清军也基本上被清肃了,白明修在执行了复土三策之后,海南地面逐渐平静,而且又开始繁荣起来。
收纳南明反抗人士、投诚清军以及海南本地丁口,白明修在海口又开设了一处大明复的训练中心,总数有一千余人在此接受复的武装训练以及思想改造。同时,白明修还张榜招揽贤士,不问出身纳人才,经过选拔的人才也被他送进新开的琼州府干部学校进行深造。
包括之前在南沙群岛投靠白明修的周慎思也正在这处干部学校学习,干部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澳洲的官员,白明修此次是整体将他的南明理政院也带到了海南,因为接下来他会占据更多的省份,需要有更具体细致的施政问题。
海口干部学校中甚至是有现任内阁官员授课的,不过这也就是当前才有这个可能了。毕竟现在琼州府人口不过四十万,大部分都是农民,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内阁成员们也能抽出一点点时间来,身体力行地教导一下未来大明的新官员干部们。
周慎思穿着一件书生长衫,有点辛苦地擦了擦脑袋上的汗珠。他们所在的书塾是以前琼州府的府学,现在用作了干部学校。周慎思以为自己投靠太子殿下,当即就能获得任用,却没想到他居然被扔进了现在这个所谓的干部学校。在进入干部学校的第一天,周慎思就领了一厚摞的教材,还被学校的教员告知在一段时期学习之后,他们还要进行分科。
周慎思手中拿着一只铅笔,有些绞尽脑汁地在计算着面前的题目,嘴里念念叨叨地道:“这到底是什么劳什子的学校,不教圣人之学,不给学生解经讲义,却要让学生搞这些术数,题目还都这样难。”
他虽然这样说,但实际上他性子是不甘于落后的,此时并不是上课的时间,周慎思自己在学校的自习室在额外加练题目。
只是他刚才的牢骚却被一个人听见了,这人走进了自习室,表情如常。
周慎思看清了来人,大惊不已,连忙起身想要作揖,但是想起了学校里教导的新礼仪,连忙向来人鞠躬:“阁揆大人。”
来人正是现任理政院总理大臣唐北庐,他随白明修北归,也顺便在海口的干部学校当一下老师。
唐北庐摆摆手,说道:“无需多礼,在学校里称呼我做校长便可。”
在周慎思的眼中,大明朝廷让太子殿下给改的已经有些奇奇怪怪了,比如很多东西都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名词,而以前的一些称呼也都给改掉了。这海口干部学校,在他眼中其实就是国子监了,是专门为圣朝培养官员的。可是他进了学校之后第一堂课,总理大臣唐北庐就告诉所有人,这里培养的是干部而不是官员,大明朝廷需要的是为民请命的干吏能臣,是有操守和气节的干部。所以,他们所有人第一要务就是要会搞好干群关系,能够听到民声民怨,更能苦民所苦、忧民所忧。
于是这位周慎思眼中的当朝宰相和国子监祭酒,当天要求所有的干部学员,走到琼州城的大街上,走到乡村田野,去用良好地态度问老百姓,他们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忧心什么。
那一天有人自持身份,认为读书人不该与贱民为伍,唐北庐当即请这位学员离开了。
当时唐北庐说了一句话,让周慎思之后每每都会想起:“认为自己人高一等的,在大明做不了干部,因为太子殿下有言,入我国者,无论出身,人人平等,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