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微笑着问道:“宣化兄,你怕了?”说着,将他马背上的水袋递给他。
    方俨,表字宣化。
    方俨喝着清凉的水,感觉太阳没有那么烈,叹道:“妹夫,我这一年来在清平堡天天听那帮兵油子扯淡,鞑靼人的骑兵来去如风,骑射无双。我们这一千人,而且基本都是步兵,这不是去送死吗?”
    张昭笑一笑,将水袋放到马背上,说道:“你已经进到战区中了,想跑也跑不了。多想无益,回去吧。”
    方俨的心态他大致上了解。其实就是进入战场后,患得患失,对未知的恐惧等等。这是战前的一种紧张心理。等惨烈的厮杀来临后就会消失。
    其实,新军卫的士卒们有不少人也有这样的心理。他经常和士卒混在一起,非常清楚。毕竟,新军卫的士卒们是第一次上战场。反倒是秦兵团的那500余人神态自若。听说他们榆林镇的百姓,都是以当兵为生。
    方俨愣了愣,他没想到张昭这样“安慰”他,他还以为张昭要讲大道理呢,无奈的一笑,掉头回去。
    这时,斥候战新军卫已经赢下来,过来向张昭汇报。
    …
    …
    傍晚的暮色徐徐的落下来。小盐池附近的三座堡垒,根本不足以容纳三个千户的鞑靼骑兵,更别提还有众多的“收获”。
    整个小盐池边上铺满着帐篷。还有些随军的牛羊。这是鞑靼人的“后勤辎重”。
    一里外的一个小土坡后,两名穿着土布军装的斥候正趴着,观察着这里的军情。
    正是李逍遥和林同两人。
    当日林同本来是要被留在大同城外整训的,但他坚决要求上前线杀鞑子。考虑到斥候队缺人,将他补充进去。
    李逍遥则是因为跟着许澴伟在大同府的卫所中招募到一批骑兵,所以被委任为斥候。他和林同两人年纪相仿。一个健谈,一个沉默,反倒是成了朋友。
    李逍遥其实是在跟着林同学习,昨日关于小盐池有三个千户的情报就是他传叫同伴传回去的。而他们俩则是冒险摸到这里来。
    “王八蛋…”
    有些恍惚的李逍遥听到林同忽而猛的捶一下山坡上的土,连忙看向小盐池旁的营地中。只见一名鞑靼人手里拿着刀,拉着一名妇人往营帐里走。
    他身后的一群百姓乱糟糟的,哭嚎声隐隐传来,显然有人被这鞑子杀掉,而妻子被抢。
    李逍遥只觉得胸口一股热血涌起来。他所敬爱的兄长王武、许澴伟每日教他做人的道理:身为一名华夏军人,就应当保护妇孺免受伤害,让这片土地变得和平。
    而现在他看到什么?
    “逍遥,你要干什么?”林同短眉毛凝成一团,将要热血上头的李逍遥给拉住,低声喝道:“如果主力晚上不到,咱们俩豁出性命去宰了那狗鞑子!”
    李逍遥嘴唇咬出血,从喉咙里蹦出一个字,“好!”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
    …
    蒙元被明太祖、明成祖横扫之后,分为两大部落:瓦刺和鞑靼。两部在这百余年来主导着草原。
    到明弘治年间,鞑靼人势力增强,将瓦刺人赶到金山一带,也就是唐朝时西突厥的草原上。整个明朝的九边,实际上面对的全部是鞑靼人。其部实力之盛,可见一斑。
    鞑靼部的达延汗,也就是明朝说的小王子,废除太师制度,恢复蒙元旧制,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将鞑靼人的编制改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
    火筛是蒙郭勒津部的首领,是小王子的下属。但此人多有战功,时常担任方面大将入寇明朝。在明朝亦是很有名气,在官方中常和小王子并称。
    此刻,在小盐池边的三座城堡中分别是火筛下辖的三个千户。午后时分,三名千户正聚在小盐池城中,斥候来报,有一支约千余人的明军正往小盐池而来。
    一名千户仰头喝着马奶酒,胡须上全是酒渍,哈哈笑道:“他们是来找死!博尔哈,我们三个千户点起兵马,在天黑前将这个千户灭掉。小盐池这里囤积着咱们这次南下的‘收获’,不容有失。”

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
    小盐池城中的三个千户商议完毕,点兵出击的命令随后下达。驻扎在这里的鞑靼骑兵迅速动员起来。
    小王子(达延汗)将鞑靼分为左右六个万户,分别为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汗旗驻察哈尔万户。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济农驻鄂尔多斯万户。
    此时,抢掠两个月后还停留在花马池以南的都是右翼的部落。他们的驻地基本都是围着明长城的草原,距离较近。而左翼的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因归途较远,现在主力已经返回到河套的鄂尔多斯。
    驻留在小盐池的这三个千户,分别隶属于鄂尔多斯、永谢布两个万户。数日前,土默特和永谢布的三个千户已经押走一批抢掠的物资、人口。
    永谢布这个名字略显陌生,但是略作翻译就很出名,它还可以叫:博尔济吉特氏。就是“我大清”的孝庄出身的部落。其驻地正对着明朝九边的宣府镇。
    也就是原明朝的朵颜卫。所以,明成祖对某些人还是太宽容。
    不久前刚抢了一个妇人到帐篷里去的百夫长听到响彻城内外的号角声骂骂咧咧的提着裤子出来,大声呼喝着,召集手下的鞑靼骑兵,骑马往东面而去。
    小盐池旁被俘虏的明朝百姓营地中,在鞑靼人走后,哭泣声更大了一些。
    这里被虏来的百姓约有两三千人,男女老少都有。营地栅栏边,一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者蹲在地上,痛苦的看着这极其悲惨的一幕幕。
    被套虏掠走,这辈子就别想再回故土。去给套虏当奴隶,他这个年纪没几天就会累死。
    “掌柜的,咱们怎么办?”一名年轻的后生脸上带着被鞭子抽打的血痕,慢慢挪来。
    老者是三原王家(王恕)瑞昌号的一个掌柜,名叫王承叶,是王家的远支。陕西的商业,基本都是围绕着边境四镇的毛衣展开。主营茶叶、开中法换的盐引。
    他便是率商队五十余人,到宁夏镇中输送粮食换取盐引,结果返回的路途中被鞑靼人抓住。整个商队死的死,被送走的,就剩下七八个人。不久前,老三看不惯那鞑靼百户抢妇人被杀。
    王承叶忍着饥饿、干渴,劝道:“六子,别想了。鞑子没派几个人看守咱们,但是没有马跑不掉的。他们这又不知道要去哪里抢一把。唉…”
    后生憋屈的低下头,这种生的希望被打碎令他很绝望,哽咽的道:“三哥死的惨。他想照顾闻娘子来着。”
    王承叶摇头叹道:“唉…”
    …
    …
    土坡之后,隐蔽的观察着小盐池这边动向的李逍遥和林同听到号角声有些错愕。
    李逍遥咬着草根,摸着他的燧发枪,侧着身子看向营地,低声道:“林哥,鞑子要干什么?”
    林同身材粗壮,猫着腰,同样是头也不回的小声道:“看架势应该是咱们新军卫被发现了。这帮鞑子是主动出击。”
    李逍遥跃跃欲试,“林哥,咱们的机会来了。”
    林同冷静的看着正在不断汇聚在三座城堡东面平原的鞑靼骑兵,摇摇头,“不行。我们再等等。等到天黑再说。否则,我们就算能救出一些人,也没办法带着他们逃走。”
    李逍遥陷入沉默中。这个道理他知道,只是他不愿意接受。作为一个受到“新军卫教育”的军人,他要克制的看着自己的同胞们受苦,这种感觉,很不好!
    而且,刚才做恶的鞑靼百户跟着出征。搞不好此僚会跑掉。一想到这个,他内心更加的焦急。
    但是,他只能等。他们现在只要两个人。新军卫的兄弟们即将和这帮鞑子交手,然后才能过来。
    …
    …
    鞑靼的军事制度,继承自蒙元。千户是作战单位,并非是一千人。常常是一个部落被组成一个千户所,由世袭首领担任千户,接着再往后下封百户。到作战时,由他们组织牧民,随大军作战。
    一个千户里有多少战士,这完全是看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当日庞大郎估算小盐池城这里的骑兵人数上限是五千人。而非直接认为就是三千人。
    此刻,随着鄂尔多斯、永谢布两部的号角声响起,大约有4000余名骑兵在各自的十夫长、百户的带领下汇聚起来,组成雄壮的骑兵阵列。旌旗飘扬,骏马刨着马蹄。
    “勇士们,胆小的明军派了一支千人的队伍往小盐池而来,想要试探我们。我们想要安稳的把‘猎物’带回到草原,就只有杀光他们,让明人知难而退。长生天保佑我们!出发!”
    鄂尔多斯部的千户伯亦难骑着马,仰头大笑着,胡须在风中飘着,带着麾下的鞑靼骑兵往东面四十里外的新军卫扑过去。
    另外一名鄂尔多斯部的千户和永谢布部的千户率领着麾下的人马紧随其后。
    四千余名骑兵在平原上奔驰,大地在震动。
    四十里路对骑兵而言,不过是一个小时的事情。更何况还有斥候队伍在平原中张开。
    张昭率领着新军卫于六月二十六日前行二十里,大约是在中午时,斥候就已经传来消息,位于小盐池的鞑靼骑兵往新军卫杀来。
    “真是嚣张啊!”
    张昭在中军中看着平原上斥候队伍追逐作战,轻声道。
    一旁的方俨心里无力吐槽,“大哥,你才是真的嚣张啊!以一千步卒去攻击鞑靼三个千户的骑兵,他们不出来才怪。”
    张昭下令道:“原地防御,准备作战。”
    新军卫以主力四个连队正面应敌。无须战壕什么的,各连队,在宽阔的平原上展开。
    秦兵团500余人放在后面,和辎重连的大车混合在一起,组成车墙防御。张昭主要是预防他们逃跑会冲乱主力连队的阵型。
    “噢噢…”
    新军卫这便刚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约片刻之后,就见鞑靼的斥候队伍约二十骑出现在地面线上,嘴里发出嗬嗬的怪叫。这是战前的恫吓。
    这些鞑靼人,有的人手里拿着绳索挥舞,有的拿着刀剑在嗷嗷叫。仿佛不知道畏惧为何物,极其嚣张的往新军卫的阵地冲来。
    “尼玛的!”正在阵地中休息的斥候队长许澴伟吐口唾沫,翻身上马,加速往阵地外迎着鞑靼骑兵冲过去。他心里憋着一股火!
    狗日的,来啊!
    今天才半天的时间,他就损失了二十名斥候。这些兄弟信任他,跟着他背井离乡从大同府来西北作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他如何不恨?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杀敌,一人如虎
    正在中军阵地处休息的斥候们,见队长许澴伟打马冲出去迎敌,跟着纷纷上马。十几名斥候打马向前。
    各阵地中的士卒、新兵、民夫、军官们都看着这一幕。敌方斥候前来,斥候迎战是惯常的选择。
    这个年代在平原上的斥候战并没有多少花样。不可能有特种作战那些名堂。
    双方的斥候高速的相向奔驰而来。轰隆隆的马蹄声在黄土高原的平地如密集的鼓点在响起。
    跟着辎重营中的方氏父子三人看着这一幕,神情震撼。他们在清平堡一年多,实际上根本就没见过鞑靼人的踪影。榆林镇的防御太稳固。鞑靼人根本不往这边来打秋风。
    此时,老方扶着大车的边沿,腿有点发软。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方储的脸上有一种解脱、认命的神情。方俨则是费力的吞口口水,猫着眼躲着,“我的乖乖。”
    鞑靼骑兵带队的十夫长见己方人数有优势,也没玩战术,嚎叫着指挥麾下的骑兵冲过去。
    “轰!”
    两支骑兵高速对冲,狠狠的撞在一起。瞬间,鲜血和残肢飞溅,人命消失。
    许澴伟勒住马头,调转方向。一次冲锋,他身边只剩下八人。而对面的鞑靼人也只剩下十四五人。
    死掉主人的战马在平原上停下来。在这一刻,战场的残酷彰显无遗。而军人的勇气和荣誉也在绽放。这就是战争!
    新军卫所有的人都明确的感受到战争已经来临。
    “嗬嗬。”鞑靼骑兵们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在新军卫阵地的侧面结阵,然后再一次的朝新军卫的斥候冲去。第一波对冲中他们取得了胜利。
    张泰平站在张昭身旁只感觉肾上腺激素在飙升。痛苦的闭上眼睛。从大同招募来的骑兵还是缺乏马背上作战的技巧。再对冲一次,新军卫的斥候队会全军覆没。而他们的战场距离新军卫的阵型超过百步,根本无法进行火力支援。
    六十名骑兵啊!六十条人命。就在这短短的两天之内死掉。他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的恐怖!
    “狗鞑子。”许澴伟红着眼睛,大吼一声,“斥候队,冲锋。”他堂堂七尺男儿,难道会转身逃跑?新军卫的兄弟们都在看着他们。
    新军卫的斥候们主动发起冲锋。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