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俨竖着耳朵听着堡中的几个军民扯淡。他比较关心战事。朝廷总算是派兵来增援。昔日在京城里,有父兄在顶门户,他是浪荡子,京城里的玩乐之地,他哪个没去过?如今,在这里也就这点乐趣。
方珍摇摇头,慢慢的踱步到堡里的仓库。他早已心如死灰。刚进仓库的大门,就听到仓库副使不满的道:“老方,你怎么回事?每日都是慢悠悠的样子。知不知道劳资现在很忙啊?快点,快点。今日新军卫要过境。咱们堡要给他们提供军粮和草料。你把账目记录好。中午要用。”
方珍五十多岁的人,曾经的正六品通判,给一个不入流的、四十多岁的仓库副使吼着,依旧平静,“好的。在下这就做账目。”慢慢的走到书桌旁,埋首在成堆的账目中。
时间过的飞快。到中午时,只见仓库副使跑进来,气喘吁吁的道:“老方,跟我走。新军卫的张指挥使要见你。”
“哦。”方珍还是那副慢吞吞的模样,跟着仓库副使到清平堡外去见新军卫的指挥使:张昭。这个名字,早随着朝廷的邸报传遍大明的两京十三省。
清平堡的大路上,一队队穿着红胖袄的士卒背着行囊、扛着燧发枪,排成整齐的队列走过。一名容貌俊朗的青年骑在一匹雄壮的白马上,严把总正在他马前回话。
严把总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新军卫的指挥使是正三品,而守堡的把总是正六品。这里面的差距太大。“张指挥稍等。下官已经派人去叫方氏父子。”
张昭微笑着拱手道:“多谢。”骑在马上是他作为一个卫指挥使该摆的姿态。他若是给一个把总礼遇,传出去别人只怕会以为他心虚,进而轻视他。这是人情世故。
张昭应一声,偏头正好看到方珍跟着一名小吏出来。他的容貌和方晶相似。翻身下马,躬身一礼,道:“可是顺天府通判方老大人当面?我有晶儿给你的家信。”
方珍有点懵。晶儿?家信?呆呆的接过张昭递来的书信。等看到那熟悉的字体,还有信笺中提及的家中往事,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直接扫到落款,果然是他女儿方晶写来的。再返回去看前面的内容,看到妻子去世,家中零落,眼睛发红。
方珍嗓子有点哽咽,看向张昭,道:“多谢张指挥给我带来家信。你和小女…”
张昭道:“晶儿是我的妾室。小婿见过老泰山。军情紧急,老泰山有疑问的话,等会路上再说。”说着,对严把总道:“我征调方氏父子到新军卫中效力。你这里出具一份文书吧。”
严把总自是满口答应,“小事。小事。”将文书写就,盖印后交给张昭。
方珍和赶来的两个儿子方储、方俨在路旁看着这一幕。换言之,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了流放。
方珍忽而掩面,转过身,哭起来。在清平堡这里被责骂他没哭,刚知道妻子死去他没哭,得知女儿为妾室他没哭,而此时,这种种情绪叠加起来,他再也忍不住。
仓库副使讪讪的道:“老方,你哭什么?恭喜你要离开清平堡,还有女婿照拂。这是大好事啊。往日,嗨,往日,总之多有得罪还望你海涵。”
严把总几人略尴尬。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张昭率部抵达定边县。七天的时间,新军卫行进约400余里。
…
…
保国公朱晖抵达榆林镇,消息自然是发到京师中。
六月二十四日,皇宫,乾清宫暖阁中。
弘治皇帝刚处理完政事,西南闹事,揉揉眉心,略作休息。萧敬将京营大军的行踪报上来。弘治皇帝凝神听着,道:“有点慢。保国公还是不错的,老成持重。”
他说的是保国公朱晖将新军卫当做后卫使用的事。
萧敬刚接到密信,想一想,要是天子知道新军卫正为大军先锋即将和蒙古骑兵接触,天子会怎么想呢?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进入战区
“砰砰!”
数万京营的精锐士卒顶着仲夏下午的烈日,沿着长城内一线行军。无数的脚步落在大地上,发出整齐的响声。
靖边的清平堡的严把总在时隔四日后再一次的看到西进的大军。他奉命提供粮草。
清平堡的城墙上几名戍卒在扯淡。
“哟呵。京营这帮孙子终于肯去宁夏镇了。你们看旗帜,帅旗都在。这应该是主力。”
“屁话,数万大军不是主力,前几日过去的新军卫一千人是主力啊?套虏四月初来抢掠,这都过去两个月早就抢饱往北撤了。”
“这不是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新军卫作为前锋与大军主力的位置有点远?差四天的路程,将近两百余里。”
几人正说着话,忽而远处一匹快马自宁夏镇方向奔驰而来,打断众人的交谈。显然,是前面有消息传来。
信使很快被带到保国公朱晖的面前。
保国公朱晖在马上读着新军卫传来的军报:新军卫所部于六月二十四上午抵达定边县。属下率部西出小盐池,届时北上灵州,打通和宁夏城的联系。
朱晖随手将军报递给身边的张安,对信使道:“本官已经知晓。同意新军卫的计划。”
等信使离开,张安将军报递给旁边的吏员,说道:“新军卫七天行程400余里。这个速度确实够快啊。”
朱晖骑在马上,身上穿着铠甲,微微眯着眼睛,看着道路中行进的明军,道:“大军在外随时可能遇敌,不可冒进。按既定的行程前进。”
前方敌情不明,张昭一头扎进去。他才懒得管。他每日的行军速度就是40里。
张安心里有数,脸上带着笑,和众人一起领命,“是,大帅。”
…
…
新军卫从定边南面二十里的三山堡往西正式进入战场。一千余人的队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力四个连队,由庞大郎率领。另一部分是500余人的秦兵团,暂时归王武领兵。王武是军中第一高手,只有他可以压得住这帮还未整训的骄兵悍将。
警卫排簇拥着张昭和辎重连在后面。
这两个多月以来,隶属于定边的三山堡并没有陷落。
新军卫路过时取了一些高粱、井水。三山堡守备给张昭介绍情况,“张指挥,套虏的骑兵在这段时间来来回回,堡中都可以看到。据我的经验,套虏已经在北撤。”
大军到傍晚时往西前进了二十里,一个鞑靼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在这片被毁坏的农田平原中开始扎营。这时的营寨自然不能像在榆林镇内行军时简单,而是切切实实的布置好壕沟、鹿角、拒马、望楼、暗哨。
此时军中的斥候已经洒出去。许澴伟、李逍遥、林同等人在斥候中,只留20名骑兵替换。
第二天早晨,有陆续归队的斥候带来四面八方的消息、
“大人,往西六十里外的小盐池附近有一支鞑靼人的军队,不少被掠夺的百姓被关押在那里。看旗帜大约有三个千户。”
“北面的花马池鞑靼人有重兵防守。哨探严密。我们三支斥候小队(计15人)都死光,就我一人回来。”
“大人,南面的清平关空无一人,都被那帮畜生杀光。兄弟们往环县去探去了。”
“西南方向安边所一带有套虏,但哨探比较松。预估人数不多。”
张昭在军营前,听着斥候们将消息送回来,摊开地图,对周边的形势有所了解。
“大家都说说,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张昭看向军营外的平原、丘陵。这一带的地形属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放眼看去,只有苍茫的黄色。风沙阵阵,荒无人烟。这里是战事区,百姓早就离开或者死亡。
只有各种堡垒、卫所还顽强的钉在这里。而鞑靼人十万铁骑过后,这些卫所、堡垒都被打破,或者空无一人。
庞大郎光着膀子,一身古铜色的皮肤,很剽悍的中年汉子。指着地图道:“少爷,打吧!北虏现在是撤退的态势。小盐池那里最多五千人。更南面的韦州、灵州再算一万。萌城方向哨探少,再算五千。两三万鞑靼人,而且没有聚拢在一起,咱们新军卫完全却可以打赢。”
林文宁自加入新军卫以来就没轻松过,导致他现在马脸上的皱纹都增多,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如同老农,振奋的道:“相公,可以打!新军卫扬名立万就在这一场。不就是六十里路?给将士们讲清楚,干死那帮鞑子!”
庞大郎是从军事的角度去说的,林文宁则是为建功立业!他功业之心不熄!
王武比两人要年轻的多,他才十九岁。慨然的道:“相公,百姓被鞑子俘掠,正在小盐池。我们新军卫的宗旨就是保家卫国。没有理由不去救!”
腹黑一点说,武艺高超但年轻的王武被张昭洗的最厉害,三观都给张昭改造。但这样的年轻的军人拥有着对国家,对人民的使命感,拥有着临敌时高昂的斗志,有什么不好呢?
张昭点点头,决断道:“我们去打小盐池。此战要救出被俘虏的百姓,要打出我们新军卫的威名!要让鞑靼人闻风丧胆。传令下去,全军拔营前行,攻打小盐池。”
六十里的距离,在新军卫步兵一天的行程内。但是张昭肯定不会全力行军。只要在天黑前抵近即可。战斗将会是第二天的事。
而且,六十里这么近的距离,鞑靼人只要有哨探出来,必定可以查探到他们。这要靠新军卫的斥候游弋在主力四周,为列阵作战赢得时间。
…
…
一队队的士卒整队而行。辎重营携带弹药、粮食、饮水、药材等物资用骡马拉着大车,辅以人力推拉,走在新军卫的最中间位置。这是战时的状态。
前几日刚刚来新军卫中的方氏父子三人就在辎重营中。
“爹,大哥,这不对啊。妹夫这一千人的队伍就去打小盐池。周围有多少鞑靼骑兵?这不是送死吗?”
方俨走在板车附近,担忧的说道。
方珍叹口气,“唉…”小儿子的“妹夫”这个词让他觉得有点刺耳。他的女儿竟然成了别人的妾室。这让他心中一时难以接受。小妾的性命、前途,就是夫人一句话的事。他堂堂两榜进士啊!但又不得不接受。女儿都成了张昭的人。他还能如何?
卖相甚佳的方储没吭声。
旁边的车夫笑着接道:“怎么不知道周围有多少鞑子?庞千户不是传令下来了吗?最多不过三万人。怕什么?”
“三万人还不多?我的娘。我去问问妹夫。”方俨往前面去找张昭,问情况。
张昭亦在整个队伍的正中间。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恶多端
小盐池,位于今盐池县境内。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用来产盐的。在盐池旁修筑有三座城堡,分别是:盐池城、惠安堡、熙宁堡。
注意,这座盐池城不是正主。真正意义上的盐池城指的是明长城的的关卡:花马池的新地址上所修建的大城,驻扎着一个参将,兵力五千余人。
惯例是将这座城池叫做小盐池城。
其实,从地图上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在这个“几”字形的豁口,也就是明长城被打破之后,整个套虏抢掠的区域是大约是两个市共十个县的范围。
往西是灵州,往南是韦州、固原、环县。以及隶属宁夏镇、固原镇下属的各个堡垒、城池、卫所。整个区域东西百余里,南北4百余里。这就是整个战场。
新军卫现在就是在由东面的定边县往西横着切过去。
张昭骑在白马上,跟跟着主力部队行走,看着眼前的平原地形,心道:“光顾着烧玻璃赚钱,应当把望远镜给弄出来。特别是日后在草原上作战,一个望远镜足以提前发现敌人。回京师后,要去一趟玻璃工厂。”
这时,方俨从后面过来,打个招呼,低声道:“妹夫,你真的要去打小盐池?听说有三万鞑靼骑兵在我们四周。”
话音刚落,就看见地平线处数名鞑靼骑兵奔驰而来。很明显,新军卫在前面警戒的斥候已经被击杀。
张昭看到许澴伟已经率领斥候迎出去,翻身下马。他这些天军务繁忙,和方氏父子聊的不多,只是将京中他知道的情况都告知。具体的事,都是方晶在给父兄的信中说的。
对方氏父子,他略有个印象。他的便宜老丈人,老方,是两榜进士,心里还是很骄傲的,对他这个“武夫”兼女婿,略微有点不大看得上眼。
而大舅子方储比较沉默。这或许和他的妻子背着他改嫁有关。张昭和方晶认识时,她家里就只剩下她母亲和谭大娘。
小舅子方俨二十来岁,面黄肌瘦,虽然在清平堡种了一年的地,磨去性格中的浮华。但还是有着年轻人的一面,是最早在心里接纳他的人。
张昭微笑着问道:“宣化兄,你怕了?”说着,将他马背上的水袋递给他。
方俨,表字宣化。
方俨喝着清凉的水,感觉太阳没有那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