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张昭身侧的陈康,看着两人相互指责的丑态,心里极其的痛快!少爷待他不薄,他也将自己视为张家的一份子。这两人“图谋”张家,现在爽吗?
张昭神情讥诮。胡小旗的“业务”精熟。他看得出来,刘大户和方差役两人的意志已经被摧毁。现在放出去,只有劫后余生的念头,而不敢去闹事!
“都滚吧。另外,刘大户你家在河边的一百亩地归我了。”
张昭说话,锦衣卫校尉都让开。方差役连滚带爬的冲进雨中。早等在街巷外的家人将他接走。
刘大户看张昭一眼,嘴唇动动,终归是不敢反驳,失魂落魄的离开。他在锦衣卫的拷打之下,家中浮财散尽。现在更是被张昭一口吞掉百亩地。
土地是他的命根子。他想要兼并张昭家二十亩地,结果却被反兼并。这让他如死了爹娘一样。
…
…
张昭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掉这件事的手尾,和胡小旗闲扯几句,当即告辞。
当日,丁管事提前恭喜他发财,以为锦衣卫会将榨出的好处分一份给他。胡小旗没提,张昭自然也不会提。而实际上就算胡小旗愿意给,张昭也不会收下。
原因的核心两个字:名声!
还是那句话,穿越者谁会缺钱?他要发财并不需要通过和锦衣卫“合作”谋夺他人的家产。明朝锦衣卫的名声那可是臭大街。他哪里会愿意和他们绑在一起?
胡小旗通过拷打,榨取到多少好处都归他自己。张昭不会要一分一毫。
而张昭最后要刘大户一百亩的地,则是要镇住暗中觊觎的那些食腐动物,作出榜样。否则,得罪他的成本未免太低。
当然,这是他借助锦衣卫的势拿到的。还是会影响到一些他的名声。但是,借势和合伙是两回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些许名声上的影响他顾不上。他首先要保证的是震慑!
…
…
马车在雨夜中驶过石板。此时已是深夜十点许。张昭带着长随陈康在钱宁推荐的宣武门外的南城客栈中住宿。
南城客栈占地面积宽阔,毗邻崇福寺,环境幽雅。有点类似于别墅群般的布局。张昭要了厢房三间,让店小二送来夜宵,一壶温热的黄酒。
陈康机灵的给张昭斟酒。这些天营养跟上,他不再偏瘦。问道:“少爷,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
张昭抿着温软的黄酒,笑道:“你说呢?”做个手势,“坐下来吃点宵夜。”
他知道陈康的意思:刘大户、方差役当着南口村村民的面被带走,青龙乡中震动。今晚这样的处理,能否消弭这件事给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他当日和好友董朗在客满楼中闲聊,说起如果他来处理这件事:第一,保住刘、方二人的命。第二,要保证刘、方二人不再闹。为什么这样就可以?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这就和后世里热搜榜一样,过段时间就有新的舆论爆点给覆盖掉。等热度过了,自然没关注度。
刘、方二人露面后,乡中的舆论自然会减弱。他做事没过线。接下来,再只需等待即可。
当然,要说完全的消除负面影响,这不可能。只是说把负面影响压到最低。但这便足够了。
陈康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少爷,我是觉得处罚的轻了。刘大户家里两百亩地,你只要了他一半呢。再一个,他不安好心,居然打小姐的主意。少爷,你上次不还说要给小姐找一个丫鬟吗?干脆的把刘大户的女儿弄来。”
张昭摆摆手,“锦衣卫把刘大户都榨干,我要把他两百亩地都吞掉,他回去就得自己抹脖子。逼死他,对我有什么好处?放个仇人贴身伺候我得多大的心?丫鬟我回头再去买吧。”
按照明代的世情,父债女偿很正常。但抢别人妻女的事,他干不出来。这道德底线实在太低。
婉儿是十足十的小美人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越来越美丽。他很早就知道,这会引来别人的窥测。对景的时候,他自会要李户书好看。
陈康笑一笑,陪着和张昭闲话几句,回房间去睡觉。
张昭喝着黄酒,回想着此行的得失。
…
…
张昭被日后的反派大佬钱宁从青龙镇请到京城来,心底一直都有淡淡的不适感。
这种感觉并非是钱宁带来的压迫。钱宁现在还是个混得不如意的锦衣卫校尉。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身在“险境”。
这是他的身份带来的感觉。一个童生,在锦衣卫面前是毫无抵抗力的。他不习惯将自己的生死、荣誉寄希望在别人的一念之间。他习惯自己掌控。
如果他此时是一个生员,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网:老师、同年、同乡,他肯定不会有这种感触。
第二,不安全感。
和锦衣卫这种暴力机关接触,必然会带来不安全感。张昭想的是,假设日后他得罪强权者,会不会也如同刘、方二人这样被锦衣卫直接带走?
京城地区权贵多如狗!
他和婉儿的安全,恐怕不是建立在《大明律》上,而是建立在他的权势上!
所以,他得尽快的往上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力量。
今年秋的这个生员,他必须拿下来。
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
七月末的夜雨淅淅沥沥,带着阵阵寒意。
宣北坊内的小巷中,一辆马车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方差役瘫软在马车内的塌椅中,浑身颤抖着。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死里逃生”后的激动。
马车中,一名约二十岁许的娇艳少…妇抱着他痛哭,“二弟,你受苦了。这天杀的小贼!你别怕,明天我就去找你姐夫,好好整治他,为你这出一口恶气。”
这美艳的少…妇穿着青色的对襟褂子,身段凸凹有致。此刻,呼天抢地,神情悲愤。她显然很宠弟弟。
他姐姐给县中的林典史做妾。他平日里在衙门中混得如鱼得水。但一个典史在锦衣卫面前算什么。方差役想着这七天的遭遇,无力的道:“姐,不要…”他不敢追究。
…
…
方差役的马车往北而去。宛平县县衙在京城的北面。他姐姐的住处在北城外的厢中。另外一辆装载着刘大户的马车则是冒雨西行,回青龙乡中。
刘大户简单的收拾过,换过一身富贵长衫,坐在宽敞的马车中,大口的喝着蜜水。
来接刘大户的是他的弟弟刘公进,看看哥哥狼狈的模样,忍不住叹口气,“唉。”家里给锦衣卫的那个小旗敲诈走200两银子,浮财散尽,伤筋动骨。
刘大户将碗用力的搁在案几上,厉声道:“你叹什么气?我要是知道张昭那小子有锦衣卫的门道,怎么可能鬼迷心窍听方显的鬼话去夺张家的地。”
刘公进一阵无语。大哥,貌似是你先起的意,被张昭吓唬后才叫方差役帮你打听消息,然后你们俩再合谋。
想归想,刘公进显然不打算说出来。
刘大户再愤愤的骂道:“劳资每年都要给林典史孝敬,还要喂饱这姓方的狗东西,你知道他刚才在里面怎么出卖我的吗?他唆使张昭抢玉儿去做婢女。混蛋!”
刘公进愕然的张张嘴,问道:“那张昭怎么说?”玉儿是大哥的独女,非常受宠爱,姿容闻名十里八乡。
刘大户臭着脸道:“没说。张昭要我将河边一百亩地给他。”说着,瞥刘公进一眼,道:“张昭这小子势大,这地不给也得给。但是,你别背着我搞花样。我这个人纵然在乡里名声很差,但不会卖女儿去求饶。”
刘公进被说着心思,尴尬的笑一笑。
现在,他们和四老爷闹翻,不重新找个靠山如何在乡中立足?貌似张昭就很合适啊!
…
…
清晨时分,带着层层凉意的秋雨停歇。天空中晨曦展露。
张昭昨晚一觉睡到天亮,此时神清气爽。刘大户、方差役的事情妥善解决。他心情不错。早饭后,张昭在南城客栈借了纸笔,写了一封请假条,委托返回青龙镇的两名车夫带回去给董朗,请他帮忙向余夫子递请假条。
因张昭所卖的新式染料配方的缘故,董朗家的布店在青龙镇附近很知名。马车夫们不会找不到地方。
张昭并不打算在此时返回青龙镇明理书院。
他昨晚已经想的很明白,无论是从个人计划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安全的角度,他必须在今年拿下生员功名。而在明理书院苦读,是没有用的。
自乡中事情处理完,他到青龙镇上“潜心”读书数日。实话说,越认真读书越没信心。而且,余夫子私下里断言,今年明理书院的八个童生,没有一个有中秀才的水平。
换言之,按照正常的情况备考,他八成是考不中的!这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所以,他想顺路去拜访下顺天府府学的李教谕。事实上,若非钱宁昨晚来请,他等两天秋雨停歇后也会来京城一趟。
院试就在一两个月后。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提升,只能是考前突击训练八股文。
余夫子两榜进士出身,按理说时文水平很高。但是他都已经致仕,这都多少年没碰过时文?举人出身的李教谕在教学一线,只怕是反倒更厉害。
张昭想要找李教谕请教下八股文写作技巧。然后,不知道李教谕有没有押题?他想在靠前搞点“真题”来练习下。
大大小小的科举考试,规矩基本差不多:科举重首场,首场重首题。要是能押中第一道四书题,准备好出彩的答案,那还真有大概率能考中。
张昭不知道这能有多少用,但终归得试试。他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性格。
“走吧!”张昭带上这些天在明理书院中写的八股文卷,叫上长随陈康步出南城客栈。
陈康背着简单的行囊。十四岁的少年,这段时间营养跟上个头开始增长,但还是偏瘦。眼睛里很灵性。跟在张昭身后,说道:“少爷,我刚才打听过了。咱们往东走就是骡马市场。”
张昭一袭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身姿修长,容颜俊朗。很标准的明代书生装束,形象出众。拍板道:“那我们先去买两匹马吧。”
他们现在在南城。而顺天府府学在北城。他们需要横穿整个皇城。十几里路,来回一趟,如果是走过去再走回来,今天就不用办事了。
这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带上行李直接去北城投宿。原因很简单,昨天晚上在抵达京城时,张昭约钱宁这几日有空的话在南城客栈见个面。对这位未来的反派大佬,张昭很重视。
他要是轻而易举的断掉和钱宁的联系那才是不合理。
京师南城这几十年的太平年景下来,人口滋生,商贸繁华。清晨时分街道中行人不断。张昭、陈康一路顺着菜市大街东行,抵达京中的骡马市场。
刚进去就是一股喧杂的人浪。张昭先转一圈,向牙人们问问情况,货比三家,最终花费30两银子,买了两匹普通的黄马。
骏马在古代就和豪车一样。张昭现在哪里买得起?最好的马,当然是各种名马,其次就是战马,再其次就是用来运输、代步的骡马。其品种、来源不一。
有京师附近马户养的。有山东来的。还有辽东、蒙古、河套来的马。还有军中淘汰下来的马匹。
张昭买的是两匹京郊养的黄马。他和陈康两人虽然都没有受过专门的骑马训练,但是这种性情温驯被调…教好的马匹很容易骑乘,操作。
骑着马,往北进发。陈康骑在马上,将行囊挂在马背上,兴奋的道:“少爷,有马之后在青龙镇和家里来回可就方便的多啊!不过,养马很费银子。”
张昭看看自己的长随,淡然的一笑,“走吧!”
还是那句话,穿越者谁会被银子难倒?他的难题,还是在科举上啊!
第二十七章 考前准备(中)
张昭没从南面的宣武门进城,而是沿西绕行到城北,一路饱览弘治年间京城近郊的世情风光:市集成片,街巷纵横,人烟稠密。上午九时许,由安定门牵马入城。
一路到顺天府府学。张昭让长随陈康牵着马在门口等候。他正要入内寻找李教谕,正好一名青衫小吏急匆匆的走出来,上前道:“学生前来拜会李教谕,敢问该如何走?”
小吏看看张昭的装束,再看看张昭随行的两匹马,耐着性子道:“李老大人今日休沐,不在府学中。你往坊中他家里去寻他。”
张昭谢过,顺着小吏指点的路,往府学东的街巷而去。陈康牵着两匹黄马,机灵的道:“少爷,幸好我们出门前买了马。刚才那小吏要不是见我们有两匹马,未必肯这么好说话。”
张昭调侃道:“小康,想拍马屁可以直白点,我不介意。走吧。自古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陈康嘿嘿笑着挠头。
至于张昭是不是预见这一幕所以才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