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来自后世,并不禁王小娘子天天出门。王絮雪基本上每天都要来真理报社坐镇、审稿。
    真理报发行这一个月,借助着种种关于政务的讨论,顺利的打开销路,占领市场。
    听六科的官员说,最近在六科里抄邸报的书手都变少。还抄什么?真理报后面的版面都是有的。人家三天一期,往衙门里免费送一份,其余的要卖。但是我大明官员,岂会差这两文钱?
    王承裕老大人是户科都给事中。虽然被圣旨调派出去做事,但官职还在这里。六科的传闻,他是不会缺的。而王絮雪自然就会知道。王承裕也是有长随的嘛!
    自家小姐问一问,他们难道会不说衙门里的传闻?
    而真理报销售章啊!”
    秋月附声道:“我这里也是。”
    她们两个都能教张泰平四书五经,识字审稿这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夫君直接去和宫中和天子说啊。”
    瑶琴笑吟吟的道:“小姐,照我说,少爷八成是想他自己顺利的从国子监毕业吧!我觉得他说的什么义务教育有点唬人。”
    秋月道:“嗯,就算在京中开办几所学堂,都容纳不了那么多监生的!监生们可是每年都要源源不断的从天下各地调来。”
    明朝至今,天下到底有多少个秀才,这真不好说。虽然秀才同样是三年一考。但是秀才名额多啊!而且,秀才考中举人的是少数。基数都会累积下来的。
    得,和张昭关系亲密的丫鬟都不看好国子监改革。
    王絮雪也给说的头疼。她倒是想坚持原则,支持张昭。但,实在是心里没底。
    不知道夫君拿什么去说服天子同意啊!
    …
    …
    仲夏的上午,西苑之中景色优美。湖光荡漾,树木茂密。
    张昭是不相信弘治皇帝大上午在西苑纳凉的鬼话,等到广寒殿外,就听到遥遥传来的昆曲声。
    这年头,京师是政z中心。经济中心在江南。而时尚的中心在苏州。昆曲就是其代表性的产物。
    张昭略等一会,就听得一层层的声音接力而来,“宣新秦伯张昭觐见。”
    “宣新秦伯张昭觐见。”
    皇帝就是皇帝,该有的排场不会少。
    张昭低着头,往广寒殿中走去。心里却是一磕碜。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来意。而此时宣扬帝王之威,只怕已经有想拒绝国子监改革的想法。
    弘治皇帝在广寒殿正殿中。只不过正在欣赏戏曲、歌舞。他面前放着数张近期的真理报。一边看报,一边看歌舞,很惬意、放松。
    “张爱卿,近前来说话。”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子监改革(下)
    广寒殿正殿里设有白玉丹陛,丹陛之下有青铜雕琢的猛兽。处处彰显帝王尊严。
    弘治皇帝的御座就在丹陛上。面前搁着一张高度刚刚好的长案,上面放着报纸。
    司礼监太监陈宽、萧敬两人此刻都在这里。另有数名小太监在丹陛下侍立。
    大殿中,衣衫单薄的宫娥或者歌姬们穿着各色长裙翩翩起舞。殿旁,一组三十多人的乐队班子正在奏乐。
    明朝皇帝虽然穷,养一班歌姬和乐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萧敬穿着绯袍,看着绕过跳舞的歌姬们走过来的张昭,心中感慨难言。
    其一,十八岁的绯袍伯爵,当真是国朝第一武将。天子对张昭不可谓没有施以厚恩啊。
    其二,张昭最近有点飘飘然。以为有天子宠信,可以为所欲为。身为一个武将,竟然想干涉朝政。张昭试图通过真理报造势,继而上书朝廷,再来游说天子,最终达成目的。
    但是,这何其的犯忌讳?
    边境开互市,这是张昭打出来的机会,所以税务司的人选,张昭可以说话。
    卫所废除,本来就是涉及军队,张昭屡屡推动其向前走,本质还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这和他通过李阁老把兵部的火器工匠给掏空是一个道理。这些,天子都是能容忍的。
    然而,国子监的事,是你一个武将能置喙的吗?说的严重点,这可以看着是张昭在政z上生出了野心。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想要涉足朝政,你想干什么?
    萧敬为人很正直,品性端正。他和张昭是政z盟友的关系。但是,他首先是天子的家奴。他对天子的忠心,是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的。
    是以,张昭根本就不知道今天面圣的任何消息。
    站在弘治皇帝左侧的陈宽,身穿绯袍,背微微佝偻着,嘴角微微带着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
    他知道张昭和萧敬私交好。但是如何?萧敬在皇爷面前,把张昭卖的彻彻底底。
    不知道现在是否会后悔当初拒绝他的好意。这人呐,不能在得意忘形,更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
    今天可有好戏看咯。而且皇爷这个态度一传出去,张昭在京中的日子就要难过了。那会有现在的风光?又是置办府邸,又是搞美食街赚银子。
    嚯嚯。
    …
    …
    从广寒殿正殿的门口走到丹陛下,大约二十米。张昭绕开跳舞的歌姬们,路程略长。
    在这短短的一段路程中,张昭脑海中光速运转。他被通传进殿时就觉得今天这场面有问题。这个时候岂敢不认真的去想?
    他在很早之前就有觉悟:伴君如伴虎。你不能因为弘治皇帝性格仁厚,不杀大臣,就觉得他好说话,可以轻视他。弘治皇帝照样可以一言决定他的荣辱。
    “微臣参见陛下。微臣特来向陛下请罪。”张昭身穿绯袍,躬身向弘治皇帝行礼。几十秒之内,他已经决定改变他来之前面见皇帝的游说计划。
    “哦?”弘治皇帝白胖胖的,身穿红色的龙袍常服,给张昭说的说的微微一笑,捻须道:“张爱卿说说,你有何罪?”
    张昭脑子里一边思索,一边恭敬的道:“臣在真理报上鼓吹国子监改革,实则是有自己的私心。臣不想在国子监坐监读书,且想快点拿到毕业监生的文凭。”
    张昭并不知道他哪里出错,引起弘治皇帝的不满。但是他求见弘治皇帝的目的,昨天上午在乾清宫外就说了。而弘治皇帝肯定是不满他推动国子监改革之事。
    那么,他如何来突破这个死局?突破口必然在国子监改革这件事上。所以,他上来先认错再说。
    而认错的技巧,千万不能和皇帝辨论说:陛下,我奉公为国啊!弘治皇帝并不需要一个手握重兵且驻扎在京城外能直接决定皇位的武将一心为公!
    这点“自污”的技巧,他在回京前就想明白。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他想通过国子监改革,为自己谋点福利,这是大错还是小错?
    以张昭此时的地位和圣眷来说,可以肯定的说:小错!
    弘治皇帝讶然的看着丹陛下恭恭敬敬的青年。他今天确实存着敲打张昭的念头。武官在政z上有野心不是什么好事。前朝的石亨就是如此。下场如何?
    他并不希望将来下旨处死张昭。所以,此刻的敲打并不打算留余地,而是要让张昭出一声冷汗,并将其在京中的权势给打压下去。锦衣卫报上来,张昭最近在京中风头很盛!
    所以,这并不是私下里的君臣谈话。而是有其他太监在场。广寒殿中的这一幕很快就会传遍京师。
    但是,弘治皇帝浸淫权术之道十五年,却没有料到张昭给他这样一个答案,他准备的几套“剧本”都没能用得上啊。
    …
    …
    张昭这干脆利落的认错劲,不仅仅是弘治皇帝感到惊讶,陈宽、萧敬两人同样惊讶。
    陈宽内心里“嚯嚯”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张昭今天很有可能会过关。
    当今天子号称贤明,容人,纳谏。但其实他们这些天天跟天子接触的臣子都知道,天子其实性格并不倔强、强势,属于比较好说服的那一类皇帝。
    那么,张昭有没有“把握”到天子的脉搏呢?这只有他自己知道。
    …
    …
    见张昭认识到是在国子监之事上犯了错误,弘治皇帝一肚子词都憋着,只能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道:“爱卿锐意革新是好的。但是,要先把手头的事做好。”
    张昭听懂了,瞬间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心里禁不住道:卧槽!
    皇帝果然是世界上最多疑的生物。
    所以,再过二十年,嘉靖朝开始的大臣们那水平都是一个赛一个的高。开局皇帝遛大臣,中后期大臣把皇帝当猴遛。
    张昭自问推动国子监改革并没有揽权的意图。国子监那一亩三分地他根本看不上。他只是需要大量且廉价的识字的文人,以此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
    至于说他为何选国子监作为在取得“在京师、天津卫试点废除卫所”成功后的突破口。
    根本原因还是报社缺人啊!只有汤玄策一个监生愿意在真理报长期任职。其余三名主编都是兼职。更别说雇佣来作为文字编辑的监生们。真理报对他们的约束更低。
    这帮监生很明显还没有遭受社会的毒打,摩擦。还憧憬着毕业后去当官。他要做的是打破这帮中老年文青的幻想!不是为了拯救他们,而是为了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
    国子监的改革,他自问这一块是没有动谁的蛋糕。所以,别看报纸上骂得凶,反对者众多,他对说服弘治皇帝还是有几分把握。
    搞定弘治皇帝,其实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内阁大佬们需要为这点鸡肋般的小事和皇帝对着干吗?大佬们都是很知情识趣的!你以为是御史言官那种愣头青吗?
    但是,张昭却万万没想到,弘治皇帝竟然觉得他在揽权,捞过界了,打算“提醒”下他。
    我日!

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
    想明白前因后果,以及皇帝心中的顾虑,张昭心里略微稳妥了些,躬身一礼,“沉痛”的认错,“臣遵旨。臣有罪。京中如今只有一家真理报执掌舆论,臣恳请陛下再令人组建一家报社。”
    张昭当年也是一个很善良、正直、有爱、有一说一的五好青年,但此刻一脸沉痛,略显浮夸的演技,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用出来。
    不演不行。
    朝堂就是一个舞台,而皇帝就是舞台中的大明星。他在皇帝面前,还想着保持“真我”本色,那是脑子进水。老板觉得你不错,那叫给你脸。你不能觉得自己在老板面前就是很红。
    弘治皇帝是怎么说的?“爱卿锐意革新是好的。但是,要先把手头的事做好。”
    听听。这话说的直白点,弘治皇帝觉得他有没有私心,这都是无所谓的事,也不会听他这种扯淡的请罪理由。而是要他认识到“别捞权”这一点。
    见张昭自请削减手中的“权力”,弘治皇帝口气便缓和了几分,毕竟张昭还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武将,道:“张爱卿的忠心,朕还是信的过的。”
    他倒是没怀疑过张昭的忠心。新军营中天天搞忠君爱国教育,张昭不可能举旗。但是,怎么用人,这十五年来他还是有些心得的。
    张昭刻意的苦笑道:“臣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意忘形。定国公之孙徐光祚最近在京中筹备报纸。陛下可令他加快筹备速度。”
    张昭没有情报系统。他手上握着军权,再去玩谍报,那真是嫌命长。而且,锦衣卫的老巢就在京中,他不认为他的谍报组织可以瞒得过锦衣卫。
    但是,这并不影响张昭知道徐光祚这准定国公最近在上跳下窜。京中很多消息一打听就知道的嘛。
    而且,张昭组建真理报社,手下的记者队伍本来就是打听消息的。京中搞印刷的就那么些人,徐光祚一招印刷工匠,他就知道。
    张昭这话,看似在自嘲,也看似在展示他消息灵通,或者说坚持己见。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试探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想一想,传递着他的态度,道:“也行。真理报在京中舆论场中一家独大于你而言并非好事。”说着,扭头吩咐陈宽,“回头叫人去定国公府传朕的口谕。”
    张昭心里顿时长长的松口气。看来弘治皇帝并没有对他起戒心,今天真的只是想敲打一下他。
    之前,他在西北大胜,王小娘子到韦州城中,夜访时担心他功高震主。他两条理由:第一,狡兔未死,他不会有事。鞑靼人还在,弘治皇帝不会把他如何。
    第二,他算是弘治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这并非扯淡。想想看,他的履历,哪一步不是在弘治皇帝的掌控中?哪一步不是弘治皇帝在助推?
    如今看来,这两条理由还在成立。圣眷还在。弘治皇帝要是执意只允许真理报独大,那只怕是在养猪,保不准那天就把他给咔嚓了,再来个抄家灭族。
    其实弘治皇帝未必就不知道他在试探,而其愿意给他这个明确的信首发
    …
    …
    司礼监掌印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