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月抹着泪痕,她也是又气又急。这时有了主心骨,道:“是,少爷。”
    张昭安排好,又和头版的主编汤玄策沟通一翻,安排大小事务,给留下的编辑、记者涨薪。然后,带着大量的稿件回家中。
    明帝国的崛起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
    傍晚时,天色依旧亮着。小安镇张府中,张昭的书房中,一只只的蜡烛被点亮。书桌、笔筒、镇纸、书橱都被照的明晃晃的。
    张昭的书房向来是和客厅、卧室打通,空间不缺。让仆妇们抬了两张大案进来充当书桌。再将带回来的稿件全部都放在上面。
    张昭把婉儿、方晶、两个丫鬟都叫来,把当前的情况一说,再问问冯夕夕、宁瑶的语文水平,都还过得去,能识文断字。被叫来的慕容雨也愿意帮忙。
    随后,张昭分派任务,“真理报的头版是由汤玄策负责。这一块都是时政要闻。稿子都是约好的。我等会写一篇社论。基本上就把版面定下来。
    剩下还有七个版面。第六版惯例是刊登从六科抄来的奏章节选。第七版和第八版是商业广告。絮雪明天可以定下来。如果填不满版面,按照惯例给自家的生意打广告。
    那么,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确定剩下四个版面的内容。分别涉及时政、社会新闻、杂谈、骂人、通俗小说等几个类别。
    絮雪前几天大概定下了一小半的内容,剩下的内容要从这些稿件中挑。我们按照版面来分。时政两个版面,各类社会新闻、杂谈、游记、散文一个版面。文人间的骂战、通俗小说一个版面。
    絮雪作为主编,和我一起负责最终的定稿。婉儿、晶儿,夕夕、宁潇、慕容大家你们几个负责初步的筛选,并稿件的类别分出来。就分两类:时政,其他。
    秋月、瑶琴,你们两个把第二关,把你们认为水平低的稿子丢掉。难以决断的送到我和絮雪这里来。絮雪,你负责时政,我负责另外两个版面。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大约就一千多篇文章。挑几十篇文章,还是很容易的。我们不是要保证挑选出最好的文章,而是挑选能填充报纸,合格的文章就行。
    开始吧。要吃什么叫厨房送上来,先垫下肚子。等会我们吃点夜宵庆祝。”
    张昭先帮婉儿她们初步审稿,一个个的教。一篇篇文章,合格的分两类。不合格的丢弃每个人身旁的一个箩筐里。一篇文章,不管长短,看个开头几百字就定下来。
    这场面很有点批改作文的架势。
    “少爷,你看看这篇通讯。”慕容雨喊一声,将张昭叫过去。她坐在临窗长案的最左侧,面前有一堆稿件。
    张昭拿过文章一扫:本报消息,惊闻城西有一六旬老妇投井…
    心里禁不住一笑。这种震惊体后世可是常见的。其实更进一步的写法应该是这样的:六旬老妇惨遭杀害,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反正怎么震惊怎么来。
    “慕容大家,这个要了。我改一下,直接采用。”张昭走到书桌前,这里现在给王絮雪坐着。她正在审稿。张昭拿起毛笔,红色的朱砂墨盒回来,刷刷几笔给改了。
    慕容雨看着张昭把一片短讯给改成“震惊体”,略有些羞涩的道:“不敢当少爷‘大家’之称。”
    张昭一边写字,一边很自然的说道:“有技艺的人,总是要受到尊重的啊。你要是晚出生个五百年,估计是红透全国的女神。哪里会在我这里?”
    慕容雨这样要容貌有容貌,要身材有身材的大美人,又会弹奏古琴,放在后世那种网络时代,绝对能:论京中试行废除卫所土地赎买之阻力。
    定国公府中。孟先生一边喝着面汤,吃着肉包子,一边接过徐光祚递来的报纸。
    徐光祚看看送来餐具转身离去丰盈的绿裙美妇,见她容光焕发,知道其中的缘由,笑呵呵的道:“
    孟先生,张昭这是气急败坏啊,亲自上阵对付我们。呵呵。这两天真理报那边乱成一团糟。他们只能往国子监里挖人,还有社会招聘。我看他们的编辑团队,短时间内难堪大用。”
    他几天前和张昭在白云楼见面,被张昭唰了,但挖人这事还是让张昭跳脚啊!
    孟先生没表态,再拿起一份最新的论道报翻看,赞道:“看来挖人还是有效果的。报上的文风就有改善。”说着,把报纸一怕,“既然张昭想打口水仗,那就打!”
    徐光祚给孟先生表扬的心中一喜。毕竟之前他爷爷没有答应报纸免费发行,他还担心孟先生不高兴。现在看来并没有。请教道:“孟先生,朝廷有法令出来,咱们不交银子赎买土地,终究是不占理。这笔仗怎么打?”
    孟先生微微一笑,道:“卫所要废除,这是肯定的。但是卫所土地不一定要赎买啊!交给五军都督府惯例不好吗?把舆论的节奏往这个方向带。”
    “哈哈。”徐光祚畅快的一笑。
    土地交给五军都督府管理,那和之前的卫所有多大的区别?最终还不是私下里给他们瓜分掉?这个主意好啊!
    他似乎已经看到张昭过几天焦头烂额的表情。
    明帝国的崛起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请独奏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西苑殿宇的琉璃瓦上。湖水和岸边郁郁葱葱的柳树、灌木都是静悄悄的。
    距离湖边不远的含元殿中,弘治皇帝难得的闲下来,没有处理朝政,招待着英国公张懋,驸马都尉崔元两人喝茶。
    司礼监太监陈宽、东厂太监王岳亦都在殿中。
    弘治皇帝拿着茶盅,慢慢的品着茶。手边的茶几上搁着两份今天的报纸。他温和的道:“两位爱卿怎么看真理报和论道报上争吵的事啊?”
    英国公张懋六十出头的年纪,执掌国朝兵权数十年,早就是人老成精。真理报和论道报的争论,他当然早看过。
    张昭亲自署名,在真理报上发表社论文章,详细的论述卫所土地归属国家所有的性质,指责权贵们侵占土地,却不肯赎买土地的种种弊端。
    但其实,这种名义上的东西并不重要。关键是张昭要把赎买土地的银子归到户部管理的国库中。这简直是没有立场!那有一个武勋和文官们沆瀣一气的?
    你难道还指望着文官们将来念你的好?太天真!
    成化年间,成化天子的宠臣李孜省,私下里在天子面前举荐了多少文官?都有奏章为证。汪直飞扬跋扈之时,先后又为多少大臣说情。他的下场呢?
    下诏狱,不胜搒掠,瘐死。
    忧谗畏讥,病死的。你敢信么?被灭口才是真的吧!
    而定国公府控制的论道报则是认为卫所土地归属五军都督府所有。应当由五军都督府来制定赎买的办法,和使用这笔银子。附和者很多。最近论道报销量大涨。
    他为勋贵之首,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当然是更喜欢这个提议。但是,在御前他并不想表露出来。谁知道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张懋不紧不慢的道:“陛下,臣在其位谋其政。这心里更倾向于论道报的观点,将赎买土地的银子交给五军都督府来管。不过,张昭说的也有理。
    太祖高皇帝定鼎时,分配土地给卫所,为的是养兵,稳定地方。如今卫所都被革除,这地自然还应交给朝廷来分配。是以,赎买土地的银子交给户部道理上也说得通。
    陛下明见万理。圣心独断。臣等自当奉诏。”
    驸马都尉崔元心里暗骂一句“老狐狸”,在弘治皇帝温和的目光看过来时,作为弘治皇帝的妹夫兼“画友”,面露“苦笑”的道:“陛下,臣于政务一窍不通。臣虽与张昭交好,但还是看不懂他的意图。陛下圣心独断,臣无有不从。”
    弘治皇帝禁不住笑着摇头,“你们啊…”他其实也就私下闲聊时问问。真要做政务咨询,他当然是去问内阁的意见。而他内心里其实偏向张昭。
    论道报的那些人当他是傻子么?
    五军都督府能有什么赎买方案?银子什么时候能收得上来?而支持试行改革卫所司,现在就能收几十万两银子上来,送到户部里去,补充国用。
    现在的问题是,京中舆论的声势,明显是论道报上的观点更占上风。这里面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到底有哪些人要交钱,东厂已经将名单报上来。他心里有数。
    弘治皇帝不再谈论政务,说起戏班子的事,“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英国公上次你送到宫中的昆曲班子,唱腔确实一绝。朕都升起去江南走一遭的年头。”
    张懋笑呵呵的道:“陛下只是这么一说,外朝听到就是奏章如潮,弹劾臣进献声乐给陛下。”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正要再闲谈时。外头小太监进来汇报,“皇爷,新秦伯张昭求见。”
    弘治皇帝有些奇怪,对张懋、崔元两人笑道:“他还真是经不起念叨。刚刚还说起他。这会就自己来了。宣!”最后一句话是面前的小太监说的。
    …
    张昭有出入宫禁的腰牌。弘治皇帝只要还在京城中,他自然就能找到地方求见。
    这是弘治皇帝给他这个统兵大将的优待。
    张昭被小太监带着到含元殿后的小殿中。只见弘治皇帝正和英国公、崔元坐在小殿的轩窗边喝茶、闲谈。寂静的湖水反射着午后的阳光,波光粼粼。
    “臣参见陛下。”
    张昭按照惯例参见弘治皇帝后,直接说明来意,“臣有一事,斗胆请独奏于御前。”
    这话有点过份。因为英国公管的就是军事,难道张昭还有什么事情是他所不能听的吗?
    崔元偷偷的瞟张懋一眼,道:“陛下,臣请告退。”心中想,莫非是要说赎买土地的事?现如今京中的舆论对张昭要做的事不利,他来请求天子支援是应当的。
    英国公张懋不爽的瞪张昭一眼,起身道:“老臣到殿外等着。”但心中大致有所推断。
    弘治皇帝挥挥手,让殿中的太监们都退下去,坐在塌椅中,徐徐的道:“张爱卿,什么事情要独奏?”
    张昭躬身行礼道:“关于土地赎买的事情,臣想请陛下支持…”
    半个时辰后,张昭从含元殿中离开。两人谈了什么,就不得而知。而弘治皇帝的情绪明显变得很好。他重新将陈宽、王岳、张懋、崔元叫进来。
    “英国公,你看看这东西。这个张子尚搞的神神秘秘的。”弘治皇帝指指手边的一个圆锥长筒状的物品。
    小太监手拿着托盘,将物品递给张懋。
    张懋拿起来,按照弘治皇帝教的步骤,将圆锥形状尖的一侧对准右眼,顺着里面看过去,顿时惊讶的出声,“啊…”窗外远处的景色看得一清二楚。
    弘治皇帝笑道:“这是张昭进献的望远镜。在草原上,堪称军国利器啊!”
    张懋看完,将望远镜递给崔元,兴奋的道:“陛下,应当令张昭批量制造望远镜,配发到军中千户一级。这东西和鞑靼做战,必定会有奇效。”
    弘治皇帝爽朗的一笑,“此物是由国泰商行应张昭的要求研制的。所有权归国泰商行。军中要采购,需要让兵部付银子。”
    崔元把玩着望远镜,嘴里恭喜着弘治皇帝,夸奖着张昭尽忠为国。心里却是想:天子这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啊!既然望远镜要给我们看,那刚才为何要独奏?显然,张昭和天子说的不是这事。
    不仅仅是崔元心里这样想,旁边站着一脸人畜无害实际却是本朝大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心里同样是如此想的。
    欲盖弥彰。
    张昭到底要怎么操作土地赎买这件事?天子是什么态度?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
    张昭从西苑里出来,回家写了拜帖。第二天晚上,按照约定的时间到长宁伯周彧府中拜访。
    大明开国百年。京城的格局早就是东富西贵。长宁伯府位于西城的咸宜坊中。
    旁边不远处就是寿龄侯府。
    张昭和长宁伯周彧在幽静的小轩中密谈时,还能隐约听到寿龄侯府传来的呼喝声。
    勋贵嘛。晚上的娱乐活动不就是那么几种?敦伦、宴饮、聚赌、听戏等。
    “看样子,寿龄侯府里有喜事啊!”张昭坐在灯火通明小轩中,喝着产自武夷山的大红袍,嘴角带着笑容。
    小轩中挂着出自名家的字画,平添几分儒雅之气。长宁伯周彧一副老者模样,穿着深蓝色的绸缎长衫,坐在雕花的楠木桌几边。他身后站在一名身姿高挑、容颜美丽的少女。
    “寿龄侯的姐姐是皇后,他家有喜事不稀奇。指不定就是宫中给了赏赐。”长宁伯周彧的话里充满着奚落,“子尚也看他不顺眼?”
    张昭直言不讳,笑着道:“我要是看他顺眼才怪。他干了什么事,伯爷不会不知道吧?现在满京城的权贵都等着他顶住不交收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