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名尹应诺道:“晚生省得。只是,有一事不明还请前辈赐教。既然定国公府和新秦伯注定要对抗,为何徐公子今日要去和新秦伯和谈?”
    男人有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
    孟先生是河北布政司的举人。会试结束后,他并不着急返回家乡。会试三年一次,他不可能提前三年去准备。因而在定国公府留下来当谋主。
    张名尹是金陵国子监毕业的监生。他和顾耀诚一起来京中会试不中。不同于顾耀诚,他家中并无余财。所以在京中谋到这份主编的差事。
    昨晚下来,张主编已经和孟先生叙过读书人的年齿。尊称其为“前辈”,自称“晚生”。
    孟先生笑一笑,吃着肉馅的煎饼,慢慢的道:“和之前美食镇推动那两户百姓闹事的目的一样,为了激怒他而已。”
    这是早就定好的策略。不断的刺激张昭,令他愤怒,打乱其做事的节奏,继而犯错。
    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的性情能有多沉稳?
    张名尹略微有点明白,笑笑,咬一口炸得金黄的油条。酥软、油香的味道席卷口腔。
    想想看,一边和张昭“和谈”,一边大肆的挖真理报的“墙角”。他这个主编等会就要去和真理报的一个版面主编密谈,将其挖到论道报来做事。
    这事做的真恶心人啊。张昭要知道,不得气疯才怪。
    …
    …
    下午时分,张昭准时的抵达东城的白云楼。这栋酒楼距离大名鼎鼎的教坊司不远。旁边是贡院、文思院。
    都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名妓也算是“文化人”啊。这年头不懂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棋琴书画那能号称名妓?
    徐光祚大手笔的将白云楼二楼包场。
    张昭坐着马车到白云楼门口,丁赞等随从安排着马车。他带着王武等亲卫在小二的带领下到二楼包厢中。徐光祚早已经等候着,礼数做得很到位,迎上来,抱拳道:“在下见过张伯爷。请!”
    徐光祚二十六岁的年纪,这么奉承着张昭确实非常给面子。
    张昭不动神色的笑一笑,伸手道:“请!”
    包厢的面积颇大,从前厅进去,里间里摆着桌椅、字画、香炉、冰块等。装饰典雅,幽静。
    两名衣衫单薄的妙龄美人正等在里间中。一人穿着青衫长裙,丰腴妖娆,一人穿着白裙,体态修长,沉静雅秀。两人见张昭进来,齐齐屈身行礼,“奴家见过伯爷。”
    娇嫩的声音,婉转动听。
    张昭便看徐光祚一眼。
    徐光祚笑呵呵的道:“采薇、夭桃两位姑娘是教坊司里最当红的两位姑娘,闻名京中。在下邀请她们来陪酒。”
    张昭便明白过来。这两位是京中青楼里的头牌。单看容貌和身材就已是难得一见的大美人。不过,他今天来的目的不是喝花酒,挥手道:“不用了。直接说正事。”
    徐光祚脸上的笑容略微顿了一下,让两名神情微微错愕的名妓离开包厢,吩咐小二上了酒菜,举杯道:“在下先敬张伯爷一杯。今日请伯爷过来,是想商议我们两家和解的事宜。”
    张昭坐在黄梨木靠背椅中,并没有喝这杯酒,而是玩味的一笑,道:“徐世孙指的是那些事的和解?”
    徐光祚面不改色的道:“当然是所有的事情。伯爷圣眷正浓,定国公府无意和伯爷为敌。”
    张昭拿着酒杯,似笑非笑的道:“哦?那定国公府侵占京中燕山左卫近一千亩良田,是不是该给朝廷交钱啊?试行改革卫所司的大门一直敞开着。”
    张昭在“改革”中退一步,也是兑现之前在西北的政z承诺。京中、天津卫两地权贵侵占卫所的土地,可以用银子以市价向朝廷赎买。
    这笔银子不是直接交给户部,而是先交到试行改革卫所司中。
    徐光祚一听张昭要这样的“诚意”,很光棍的道:“张伯爷,八千两银子我们府里哪里拿得出来?还请宽限些时日。”
    张昭把酒杯用力的放在酒桌上,“砰”的一声响,起身道:“那你来和我说个屁?”说着,脸带怒色的拂袖而去。
    徐光祚当即就有点懵。
    这他么的不按剧本来啊。张昭竟然一杯酒都不肯喝,直接离开。他自问刚才的对答并没有刺激到张昭吧?
    他并非是草包,和张昭“和解”,主意是孟先生出的。执行则是靠他自己。来之前,他已经在脑海里反反复复的想过,如何和张昭谈话、扯淡。
    但现在来看,张昭完全没有“和解”的意思啊!
    “他么的!等明年这时候,看你还能不能这么嚣张!”
    徐光祚脸色阴沉着,恨恨的骂了几句宣泄情绪。都是要脸的人,被张昭当面发作,这滋味不好受。
    更关键的是,他今天本来是要准备“坑”张昭一把的。想想看,在酒楼里说的好好的,张昭回去就发现真理报社被挖墙角,是不是要气疯?
    结果…
    …
    …
    丁赞备好马车。张昭坐马车离开白云酒楼,去往城东的试行改革卫所司。王承裕已经从天津卫回来。
    王武骑马带着亲卫们护卫在马车前后,在车窗边问道:“相公,姓徐的孙子找你谈什么?”
    张昭这时那里有怒气?他刚才也就是装装样子,笑道:“能谈什么?他估计想要使坏,和我虚与委蛇,把我稳住。我懒得和他鬼扯。”
    他一听徐光祚说所有的事情都想要和解,就知道徐光祚在扯淡。
    你要说在报纸上不打笔仗,这是有点可能的。
    定国公府是不是因为他没有追查弘治皇帝为何敲打他,所以觉得他消息比较闭塞?简直是搞笑。他怎么不知道京中一帮勋贵不肯交赎买土地的银子就是定国公府在牵头?
    把张国舅那傻逼顶在前面,就可以遮掩?
    王武失笑着摇头,“这姓徐的孙子眼高手低。”
    一行人刚到试行改革卫所司,真理报的王掌柜早等候在这里。请安后,气愤的道:“少爷,论道报高薪挖走我们三个主编,七八个编辑,还有二十几个记者。他们他们太嚣张了!少爷,请你给真理报社做主啊。”
    明帝国的崛起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
    王掌柜过来禀报,张昭听完就猜的出来前因后果。徐光祚做的事情确实很恶心人。
    在试行改革卫所司中,和王承裕闲扯时,他说起这事时,气愤倒不见得多气愤,心里的想法倒是坚定几分。
    王承裕年近四十,去天津卫操办废除卫所事宜,累的够呛。此刻脸上还带着疲倦的神色,鬓角斑白。他穿着件深蓝色的直裰,头戴黑色的四方平定巾,看看正拿着茶杯喝茶脸色平静的女婿,关心的问道:“子尚,你没事吧?”
    张昭正推敲着方案,闻言回过神,反问道:“泰山大人,什么没事?”
    王承裕颇有些无语,道:“我是问你对定国公府的挑衅,恼怒不恼怒?他家位在上公,不是谋反的大罪,根本不能拿他们怎么办。你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让圣上对你印象不佳。那就得不偿失。”
    王承裕一代名儒,却又知道变通。像他这种把书读活的人,看问题还是很透彻的。
    他所担心的,正是孟先生为徐光祚所谋划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定国公这一支是中山王传下来的。真正的与国同休。不管张昭如何愤怒,都很难把定国公府如何。而张昭闹得太凶,会在弘治皇帝那里失分。大把的人盯着他的!国朝第一带兵大将这个位置,多少人眼馋?
    张昭就笑起来,把茶杯随手搁在桌几上,道:“心里肯定是有点不爽。不过,我没掉到他坑里去,要说怒发冲冠那太假。我确实不能把定国公府怎么样,但是可以把他们的路堵死。”
    王承裕惊讶的道:“哦?还有这个说法。”
    张昭有蒋太监的消息渠道,道:“泰山大人,定国公府自宣宗皇帝之后就已经没落。这都几十年没有翻身。他一个没钱没皇帝信任的国公能有多少的日子过?
    我和泰山大人主导废除卫所,让定国公府看到希望,他联络京中的一帮大小勋贵,想让此事推行不下去。届时,他就有人望,有利益关联,不就趁势而起?
    所以,我根本没有必要盯着这些小事。泰山大人应该看过十几天前的报纸,美食镇闹事的就是定国公府在背后指挥。我只需要把废除卫所在京中试点的第二步完成。定国公府还有什么资本跳?”
    王承裕捻须沉吟,赞许的点点头,“嗯。你这个思路是对的。赎买土地的事情能完成是最好。只是,定国公府手里还是有一个论道报。”
    他的性格,做事情就想要做到最好。虽然张昭给他解释过,赎买土地这件事做不做,其实都不影响改革的成果。因为,会有国泰商行作为国企兜底,保障转为民籍的卫所士卒生存。但是,他还是希望把赎买土地之事落实下去。
    这是为朝廷增加赋税。这是一名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张昭胸有成竹的道:“论道报不是问题。等几日我会把真理报改为一天一期。他们跟不上这个节奏。”
    大明皇家银行要印刷银票,需要研制印刷机器。而这机器研究出来,同样可以运用在印刷报纸上。劳动效率提升,那他就可以实现一日一期。并扩大报纸的销售量。
    王承裕懂张昭的意思,报纸一日一期,论道报亏不起。他见张昭已经想好,不再废话,问起他关心的话题,“子尚,你打算如何让那帮勋贵和太监掏钱赎买土地?京师这里的地价我调查过。上好的地,要八两二钱银子一亩。他们之中最少的都有占一千多亩地。要他们拿近万两银子出来,这根本不可能。”
    张昭说的道理很对。但是,他不大看好张昭能办成。数一数,都是那些人在“欠费”?
    英国公、成国公、长宁伯府、司礼监…
    这一个个的名字都代表着权势、力量。他为人清正,之前都听张昭的劝告,先不碰这一块,把天津卫那边的卫所革除掉再说。
    张昭微微的停顿片刻,道:“泰山大人,我们先在报纸上把声势炒起来。”
    …
    …
    张昭和王承裕商议定,带着外面已经急得跳脚,如同热窝上的蚂蚁的王掌柜去真理报社。
    真理报三个主编跳槽,而且是带着手下的编辑、记者离开。真理报社中现在乱成一锅粥。大后天要出版的报纸内容还没排版。样报在后天的晚上就要交给印刷厂。
    “少爷,论道报的张名尹实在太过分。我…”
    精美、清凉的马车中,王掌柜给张昭汇报着情况,语无伦次,几次想要破口大骂论道报那帮孙子,最终又不得不忍住。
    张昭笑一笑,安慰道:“老王,不要着急。编辑没有了可以再去招嘛。你回头和汤玄策聊一聊,从国子监里再招募一批监生过来。另外,看来咱们自己的人才培养要加快啊!”
    王掌柜愁眉苦脸的道:“少爷,国子监的监生现在出不了国子监啊。”
    张昭推行的国子监改革失败。国子监祭酒董恢自然听到风声,严控门禁。
    张昭指点道:“花钱在国子监打点一下就行啊。另外,县学、府学里的老秀才有没有愿意过来报社做事的?还要长期给我们供稿的读书人里面有没有意愿来的?下一期打个招聘广告,把条件写上去,问题应该不大。”
    王掌柜这才稍稍安心。
    张昭道:“我记得报社成立是签订了契约的吧?像他们这种临时跳槽的人,给报社造成了损失,该陪多少就要陪,一分都不能少。你派人和论道报去协商。不行就去大兴县衙里递状子。”
    王掌柜顿时挺起胸膛,道:“好!”他早就憋的慌。这要什么都不做,他今晚别想睡。幸好少爷不怂。只是,要点银子这惩罚太低。这要是在西北瑞昌号里,二爷能带人把这帮跳槽的孙子打残。
    张昭并不知道自己的报社掌柜是个暴力人物。事情交代清楚,马车也抵达真理报社。张昭让王掌柜去安抚人心,他径直往里面去见王絮雪。
    报社里专属于王絮雪的小院中,王絮雪见张昭到来,忍不住扑到他怀里哭泣起来,“夫君…,呜呜…”
    十七岁的小娘子,被当前的情况搞懵圈了。她清晨出门还充满着阳光、干劲,结果下午一堆主编就跳槽,整个真理报的架子都垮掉。她在这份报纸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张昭拍拍小娘子的背,安抚道:“这哭什么?我在这里。没有人手再招就是。”吩咐道:“秋月,把要审的稿子都装起来,带回家去审。找婉儿她们帮忙。”
    报社的稿件,不可能是当天投递,当天就要见报。下一期的报纸刊登什么内容都是有提前量的。除非是有突发的新闻。
    秋月抹着泪痕,她也是又气又急。这时有了主心骨,道:“是,少爷。”
    张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