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官职都是正六品,但是资历上来说侍读更深。
    杨廷和曾深受弘治早年间的阁臣丘濬的好评。
    其二,同为东宫侍讲,杨廷和侍奉太子朱厚照读书的时间更长。关系更为亲密。杨大佬日后可是连刘瑾都不鸟的。就在于自弘治八年开始打下的基础。
    梁储道:“和鞑靼使臣第一天谈判就出纰漏,朝堂诸公只怕心中会有意见。然而,我观张昭之意,竟是要严惩鞑靼使团。此议,恐怕难以通过。”
    杨廷和时年四十三岁,他去年丁祖母忧返京,继续参与大明会典的编撰工作。于朝堂之事,理会的不多。他的容貌、风姿自然是不及状元梁储,容长脸,大眼,白皙微胖。
    杨廷和微微沉吟着道:“今日宫中肯定会有一番争论。鞑靼使臣当街杀人,实在是目无法纪、狂勃至极。张昭未必肯忍这一口气,亦是自救。”
    梁储点点头。
    两人随意的交谈,交换看法。他们都是天下最顶尖的聪明人,几句话就把这件事的利害点出来。
    首先,鞑靼使臣当街杀人,张昭要负责。他负责谈判的。而且,邀请鞑靼使臣来京,进行互市谈判,本来就是由他而起。
    其次,张昭要怎么负责?看张昭的举动,他是准备让杀人者抵命。关键在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大明不会去打破这个潜规则!而杀掉鞑靼使臣的人,这互市还谈不谈?
    最后,张昭出现“失误”,盯着他的那些人会跳出来攻讦他。
    这是国朝的惯例了。想想看,那个宰辅没有被弹劾过?张昭这个当朝第一红人,不知道多少人盯着的!
    而张昭不久前借着天子之威征收“赎买卫所土地”的银子,把武勋集团、太监集团都给得罪光。这一次不会有人帮他说话。局势于他而言不大妙!
    …
    …
    巡城御史李道立带着五城兵马司的军士将鞑靼使团围住后,张昭得到消息后,立即进宫求见弘治皇帝。
    很快,他就给一名小太监领着到乾清宫的东暖阁中。
    西暖阁兼着卧室和客厅。弘治皇帝此时正在不断的召见重臣进来,人数略多,西暖阁中站不下。其实,此时该得到消息的人基本都得到消息。
    小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的干儿子,冲着张昭乐呵呵的一笑。有点“张牙舞爪”的样子。“张伯爷,这边请!”
    张昭根本没理会这小太监的“嘲讽”,他也知道他最近得罪的人有些多,迈步走进东暖阁中。一屋子绯袍大员,文左武右,正中穿着黄色龙袍而坐的就是弘治皇帝。
    “臣张昭参见陛下。”
    “平身!”弘治皇帝伸手示意,略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的爱将:他挺倒霉的!
    大明开国至今,北虏又不是第一次来派使团来朝贡。但并没有闹到在京中杀人的地步。这却偏偏给张昭碰到。张昭负责互市谈判,接待使团的事务由礼部、鸿胪寺配合。
    如今出了乱子,当然是追究第一责任人:张昭。
    张昭第一时间的应对,虽然没有傻到调新军营进京拿人,但请五城兵马司抓捕鞑靼使团,表态过于急切,留下被攻讦的漏洞。
    弘治皇帝心里很清楚,张昭最近风头正盛,正被一些官员盯着。
    张昭在御前也不好去看具体那些文武官员在场。他刚才用眼角余光去扫了一眼:三名阁臣,吏部尚书马文升、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都在。
    张昭收敛思绪,径直禀报道:“陛下,鞑靼使团当街纵马杀人,臣已经派人通知巡城御史,将驿馆围住。臣请陛下下旨,将杀人者明正典刑。”
    弘治皇帝还未回答,礼部尚书张升出列,怒斥道:“张昭,你负责和鞑靼的互市谈判,搞出问题来,反而要天子出面为你解决。这是何道理?鞑靼使团在京中,杀之有何困难?但杀人后,互市还谈不谈?这个责任难道要天子担吗?”
    说着,面向弘治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弹劾新秦伯张昭欺瞒君上,其心可诛!”
    不得不说,张升这个切入点找的是非常准确的。站在弘治皇帝身后、刚刚引张昭进来的小太监张忠恨不得出列来一句:“奴婢附议。”
    张昭刚刚无视带来的小太监,是因为脑海里在想事情。他这一路都在反复的推敲,这时毫无滞碍的反唇相讥,“那按照张尚书的意思是要把鞑靼人当祖宗供起来!”
    接着,厉声道:“煌煌大明富有天下,威加四海。鞑靼使者在我朝京师当街杀人,难道还不严惩?站在我大明的土地上,就要守大明的律法!张尚书,你畏惧鞑靼,连骨头就软到这个地步?”
    张升当即给气的七窍生烟。这不是他养气功夫不行。而是“软骨头”这三个字骂人诛心啊!这要是挂在他头上,他日后能被人唾沫星子淹死。怒道:“放屁!老夫何曾说不严惩鞑靼人?”
    张昭讥讽的看着张升,“那不知道张尚书的严惩是严到什么程度?在下提一句‘杀人抵命’张尚书就说我其心当诛。”
    此刻,不少蠢蠢欲动的人都把心事按捺下来。在场有一个算一个,谁敢说一句“软话”,就等着被人骂死吧。
    首辅刘健皱着眉头,终结两人的争吵,“就事论事!”
    今天这个房间中,像英国公、成国公等人可以看戏。他作为执政的阁臣却不能。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拿出解决办法来。

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
    明朝自胡惟庸之后,便不再设丞。明太祖更是明令子孙不准设丞相。敢言设丞相者,杀无赦。然而,明太祖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他的子孙不可能都如他一般勤政。权力下放是必然。
    所以,经过这百余年的发展,阁臣基本等同于是没有头衔的宰辅。首辅等同于宰相。
    是以,首辅老大人刘健开口之后,张昭和礼部尚书张升立即停止相互哔哔。当面拒绝首辅,这很需要勇气的。
    张昭不理会张升,当即立断的道:“下官的意见,杀人者要处死,互市谈判继续。”
    兵部尚书刘大夏时年六十六岁,须发斑白,身穿正二品的绯袍,腰板挺的很直,不满的开口道:“张昭,不要信口开河。你真以为鞑靼人是野人吗?他们有蒙元的传承。你杀其随从,还想着继续谈判?”
    目前只知道是鞑靼使者图鲁的随从纵马撞杀了货郎。具体是谁并不清楚。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使者,都不可能在随自己出使的随从被杀后还继续谈判的。
    人有脸皮,国家有国家的尊严。鞑靼人并非是一股没有组织的强盗,他们有他们的典籍、制度。
    刘大夏和李东阳互为乡党,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和张昭关系好。他之前还配合着扣押新军营的物资。只是因舆论反转的太快,这个小矛盾并没有公开。
    主张战略防御、闭关自守的刘大夏,对鼓吹战略进攻,最终扫平漠北的张昭没有一丁点的好感。
    张昭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刘大夏并无尊敬之情。他不知道野史中的传闻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烧毁郑和海图的刘大夏那绝对是他的敌人!
    一个拒绝海洋的兵部尚书,并且将前人耗费无数心血、人命探索出来的海图、宝船图纸付之一炬,这种兵部尚书、名臣还是赶紧滚蛋为好。
    张昭拱手一礼,慨然的道:“刘尚书,弘治十四年在西北大胜斩敌两万余的,是大明!胜利者总要有点特权。而如果鞑靼人不想谈互市,那就不谈!
    贸易顺差,商税这都可以补充国库的收入。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
    钱没了可以再想办法赚。但是规矩要立起来。大明当以此案向天下万国警示:在大明的国土之上,要恪守大明律。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皇明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俱是大明之臣妾。臣妾之属,在大明杀人而不杀之,不知其可也。在下也是个读书人,也是要脸的。”
    尼玛!刘大夏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老夫不要脸么?压着心里的火气,冷冷的瞥张昭一眼,将这小子在心中打入另册。
    张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基本上今天准备攻讦他的人都准备罢手。张昭要脸,他们不要脸么?大明不要脸么?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还得接着处理,善后。
    很多重臣心中都知道:任由鞑靼人杀人而不处罚,难以向各方面交差。大家只是在犹豫不能继续互市谈判,这有点可惜。而张昭的意见:鞑靼人不谈拉倒。
    谢迁走出来,说道:“张昭,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需要你在这里说大话。事情是在你手中出错,便由你来处置。杀人者要偿命,谈判也要继续。”
    不要以为讲几句大道理,出了纰漏的事就能摆平。甩锅这种事,内阁里的三位大佬都熟练的很。谢迁直接就是不讲道理,把锅让张昭背着再说。
    李东阳笑呵呵的出列,“陛下,臣附议。”
    马文升看着张昭笑起来,对弘治皇帝躬身行礼,“老臣附议。”谢公尤侃侃。论胡搅蛮缠的功夫,国朝还是这位第一。你张昭不是挺能的吗?好,请继续你的表演。
    刘健也表态道:“此议可行。”
    弘治皇帝觉得谢先生有点强人所难,但这最基本的逻辑,事情是在你手上出错的,你负责善后,这有问题?同时,他心里也想让张昭试试。万一成了呢?毕竟当初张昭对互市的贸易顺差和商税描绘的前景很动人。
    “可。”
    …
    …
    东暖阁这里“散会”后,弘治皇帝也没有留张昭单独说话。其余各人心情不一。
    像成国公朱辅心情就不甚美丽。谢阁老的意思,张昭要是事情没办好,再追究责任。但是,这个责任相比于“鞑靼使臣杀人”、“兵围驿馆”的罪名就小的多。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脸色没什么表情,心里在骂娘。这个御前会议的结果,意味着他下次见到张昭,最好还是要给个笑脸。
    文臣们如张升、刘大夏臭着脸离开。张昭骂人,他们能给好脸色?不出意外,回头小道消息会漫天飞。
    李东阳喊住要走出宫殿的张昭,“子尚,随我走两步。”带着张昭顺着人流往文渊阁而去,“子尚,刘东山清修刚介,中实坦易。都是为国事,勿要心中介怀。”
    刘东山就是刘大夏。其人号东山。
    张昭心道:真是因为没有私怨,只是在国事上看法不同,所以才难以化解啊。想归想,他并没有表现出来,拱手道:“阁老教诲,学生省得。”
    李东阳看似刚才并没有帮他说话。但其实还是支持他的。李东阳让巡城御史李道立带兵把鞑靼使臣的驿馆围起来,这就是支持。张昭心里有数。
    李东阳身量中等,其貌不扬。笑一笑,说道:“和鞑靼的谈判,尽量谈下来。小王子不愿意谈,鄂尔多斯万户、永谢布万户未必就不愿意谈。”
    张昭道:“学生尽力而为。”
    和李东阳叙话完,李东阳回内阁处理政务。张昭从东华门出皇城,带着亲卫们,先到棋盘街后的六部衙门汇合焦芳、王华,一起往南城而去。
    …
    …
    南城,崇福寺旁礼部的驿馆中。一行二十余人的鞑靼使团上下正陷入紧张、焦躁中。
    怕是肯定有点怕的。新军卫指挥使张昭在草原上凶名赫赫!这个名字,在鞑靼六个万户部的贵族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更多的是焦躁。
    驿馆的正房大院中,小王子(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咬着牙,听到外面给明廷的军士包围起来,许进不许出,低声吼道:“明人想干什么?”

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
    “济农…”博尔哈从外面打听消息回来,躬身行礼道:“外面的明人是为街头被撞死的货郎而来。主事的是一位御史,他正在等明廷的决议。”
    就像明朝官员很难理解鞑靼的部落编制,图鲁为首的鞑靼使团同样很难理解明朝的官制。
    一个正七品的御史带军士将他们围困在驿馆中,他们根本搞不懂这种操作。亦不知道其背后的含义。
    察哈尔部的千户合丹愤然的道:“不就是撞死一个贱民吗?要赔偿就赔偿。明人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干什么?把我们当做罪犯一样看押吗?”
    博尔哈难得理这个蠢货。没错,直属于大汗的察哈尔部贵族在草原上确实可以横着走,高人一等。但这里是明廷。搞清楚地方。
    博尔哈再次行礼,说出自己的判断:“济农,这里不是草原。当街杀人,我们并不占理。我们要做好交出扎尔台的准备。明廷的皇帝和大臣们正在商议。而主事的张昭是一个强硬派。”
    图鲁压住心中的焦躁,道:“我知道。扎尔台那混蛋马技真是差。但是,博尔哈首领,交出扎尔台,这件事就会结束吗?我们能否平安的回到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