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矿工的伤亡率非常高。
看看西方列强是怎么在非洲开金矿的?都是用奴隶。还有美国是怎么修铁路的?都是华工们的血泪。他废除卫所是要增加大明的国力,而不是要让他们过的更差,或者把这部分人口给消耗掉。
董朗就叹口气,不再说这个难题。其实,钢铁厂要发展,钢铁工人也很急缺。但这个问题急不来。他准备过段时间就回京,让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委培一批钢铁工人。
又聊了一会开平中屯卫的事情,董朗先离开,他要去安排下午前往矿区查看的事宜。
张昭打算去矿区实地看一看。诚然,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煤炭并不能带来社会效率的提升。但是,铁器的产量、质量,依旧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张昭想要继续大规模生产燧发枪,钢铁的产量必须要保证。打造刀剑、盔甲,铁器要保证。另外,他想要假设铁轨,改变交通,这也离不开钢铁。
永平府唐山这里是目前正在运作的炼铁产业区,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基地。同时,辽东都司下的鞍山还等着他去开发呢。
王承裕把要去午休的张昭喊住,笑眯眯的道:“子尚,这一路过来你保密不肯说。现在分别在即,你总该给我透漏点底吧?”
张昭下午去看矿区。王承裕下午会继续往永平府城而去。那里有东胜左卫等着他去勘察。
“你到底打算怎么剿灭朵颜三卫。到底怎么个方略?第一步、第二步怎么走。另外,你真的打算靠屯田来积攒钱粮?那你得积攒到什么时候去?”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
张昭给王承裕喊回来,苦笑一声。今天不说点东西估计老泰山是不会放他走,道:“泰山大人,我在天子面前的承诺是不费朝廷的钱粮。但我没打算通过屯田去积攒。”
那是扯谈和糊弄朝堂上反对者的话。否则,这个国策那里那么容易通过?
正是因为刘大夏等人以为他最少要三到五年才能发起对朵颜三卫的进攻,才肯通过。
朝廷之中,不愿意打仗的文臣一大把。当然,国库里没钱粮确实也打不起。
王承裕一拍桌子,来了兴趣,笑道:“我就说。那你准备怎么筹措钱粮?”
张昭吐出两个字,“海贸。”
屯毛的田。靠屯田的税收,他何年何月才能积攒到北上剿灭朵颜三卫的钱粮?
张昭这两个字是两层意思。第一,通过海贸赚钱。第二,通过海贸运粮来永平府这里。
这两层意思,不管那一层,都是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
目前,明朝还处在明面上禁海的状态。但是东南沿海的海贸生意红火的如同金银在流淌。张昭没打算去那边搀和一手。但是在天津卫搞码头,往高丽、东瀛去做生意,一样利润丰厚。
另外,大连、秦皇岛,这都是很优质的港口啊!都在他目前的管辖范围内。
至于说张昭卖什么。
国泰商行的核心产品还是有不少的。玻璃、美酒、刀剑、布匹。再加上国内常见出口品:丝绸、瓷器。去高丽、东瀛可以换回药材、金银等物。
王承裕一代名儒,智商是不差的,当即就领悟过来,恍然的道:“怪不得。”
张昭道:“泰山大人,不是我不肯说,而是说不得。钱粮到位之后,如何解决朵颜三卫。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我们要将永平府这里打造成反击的基地。”
…
打开明王朝的地图就可以发现,朵颜三卫占据着大宁都司旧地,在秦汉时设置的是辽西郡。
即今承德、赤峰、朝阳、阜新、通辽这几市的区域。
在地形图上看,就是明长城和大兴安岭之间夹着的这片区域。这里最主要的河流就是辽河。
所以,此时弘治十五年,明王朝和朵颜三卫分别对应着的主要边关隘口分别蓟州镇的“古北口”,同样属于蓟州镇但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永平府的“喜峰口”。
这两个关口是不是很熟悉?明末之时,满清常常从这里入关抢掠啊!因为可以绕过防守严密的辽锦防线。
而张昭的想法就是要从喜峰口北上,顺着洪武年间运粮到大宁城的路线出塞。
这里出塞对着的是朵颜卫的地盘。
因辽河河套一带地形复杂。属于朵颜三卫的泰宁卫、福余卫并没有贴近明长城,而是在松嫩平原中放牧。即今赤峰、通辽、白城一线。
前文说过辽东都司的范围,大致是今辽东省。所以远在松花江边上的福余卫要抢掠的话,都是进来抢女真人。
而在通辽附近的泰宁卫就会顺着松嫩平原过来,往铁岭、沈阳方向攻击。这里属于辽河平原。明王朝在这里修建了长城。
所以,整个蓟州镇和辽东镇的地形决定的,张昭会把反击基地放在永平府,准备从喜峰口出塞。
如果从铁岭卫,沈阳中卫出塞,补给线拉得太长。距离京师和港口太远啊。要知道边镇苦寒,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补给。现在还是手工业时代。
辽东镇日后会是重工业基地。但在这个时候,矿产资源又不能拿来吃,铁路又没修建,农业开发又不够。
张昭需要先把辽东这边的经济、人口提起来。通过屯田、开垦实现粮食上的自足,才有可能从沈阳、铁岭卫一线打出去。
…
王承裕这段时间没少看辽东镇的地图,大致上知道张昭的意思。虽然对军事不懂,但他相信张昭的判断,点点头,“那第二步呢?”
张昭就笑,竖起两个手指头,道:“第二步就是向外开拓,屯田,诱使朵颜卫主力来攻击。朝廷并没有赋予我主动攻击朵颜三卫的权限。我在准备好之后,上报朝廷才能率军出塞。但是,边境冲突、反守反击这是被允许的。”
“第三步,把朵颜卫打残之后,我就会奏请朝廷出兵。从古北口、喜峰口两路夹击,沿宽城卫、会州卫、富裕卫,直抵大宁都司旧地。在此筑城、屯粮。然后横扫整个松嫩平原,灭掉泰宁卫、福余卫。”
王承裕看着神采飞扬的张昭,提出问题,“这只是军事上的胜利。你给朝廷承诺要新增二十万户在籍的百姓。这如何解决?”
张昭道:“泰山大人,富饶的松嫩平原在手,二十万户百姓算什么难事?届时还请泰山大人巡抚辽东,负责此事。”
王承裕无语,道:“那按照你的计划,我们根本无需移民辽东都司啊。北直隶卫所数百万人口先安置在永平府?然后,往大宁都司那边迁移?”
张昭摇摇头,“不是。永平府根本吃不下几百万人口的。必须要移民辽东。大明想要长久的占据大明都司旧地,也就是元中都、松嫩平原一线,辽东这里必须要变得富饶、强大。如此才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所谓元中都,就是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大名鼎鼎啊!曾风靡全国的《还珠格格》主拍摄地就是这里。我大清的皇帝年年会往这里跑。
这一带是高原地区。京师的物资、兵力想要增援松嫩平原非常困难。届时,鞑靼人越过大兴安岭麻烦就大了。破坏总比建设容易。所以,当年宣德皇帝打赢之后,也没把这里收回来。
但是,握有辽东的话。就可以很好的支援松嫩平原。
王承裕想一想地图,沉吟半响,道:“子尚,不只这些把?”
张昭笑道:“泰山大人,奴儿干都司如此辽阔,其中不乏膏腴之地。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我既然总督辽东镇,奴儿干都司的土地自然要收回来。”
东北平原,是由三大平原组成的。即辽河平原(辽东)、松嫩平原(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都在这块区域)、三江平原(佳木斯、共青城)。
另外,宣德皇帝在大明全盛时期采取收缩的策略,放弃了安南布政司,废止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虽然废除,但下面的卫所都还存在。这些卫所都归辽东都司管。换言之,都隶属于辽东总兵。也就是说,现在归张昭管。
他凭什么不要这些地?
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
王承裕当天下午就带着试行改革卫所司的官吏二十人往永平府城而去。
说是官吏二十人,其实是一名副使,十九名吏员。
试行改革卫所司仿照的是市舶提举司的架构。设正使一人,副使两人,吏目一人。
副使姓李,从七品,由吏部选官而来。吏员基本都是王承裕在国子监中招募的毕业监生。
毕业监生们虽然具备会试资格,但如今不是国朝初年,监生们的水平在会试中根本不够看。监生们是奔着毕业监生可以做官这个资格来的。
但是,在大明朝想要做官,需要到吏部选官。就算是进士们都是这个待遇。而没门路,选个毛线。
是以,每年大批的毕业监生被充实到朝廷各衙门中打杂。监生最“热门”的去处便是行人司。主要任务是陪着朝廷命官出差,又苦又累。监生大概是大明官场上最苦逼的品种。
试行改革卫所司虽然苦,且是一个临时机构。但还是吸引到大批的毕业监生前来效力。
张昭在视察过唐山境内的铁矿和煤矿之后,于第二天清晨带着他的卫队离开开平中屯卫,往北向喜峰口而去。
蓟州镇总兵驻扎在三屯营,距离喜峰口数十里。三屯营在他这一路过去的行程中。
董朗和几名铁矿上的管事,还有开平中屯卫的曹指挥使、指挥使同知、佥事等人在官道边相送。
铁矿的价值自不必说。能在开平中屯卫这里占一座矿山的主儿,最少是永平府当地缙绅。
而这里荒凉,东家们肯定都不在。也赶不及。只能是这些管事们来送张昭。
“走吧。”
董朗和得力的助手,老步打一声招呼,往自家的矿山而去。
老步三十三岁的年纪,皮肤粗糙,看着像块黑炭一样。他是董朗从京西煤窑中招募来的管事。拥有丰富的管人经验。
走在已经被矿车碾压的面目全非的黄土官道上,老步看看后面不远处说笑的几家铁矿的管事,低声道:“掌柜的,咱们的铁矿储量太小,在这里不占优势,你有没有向张伯爷提出来,把他们这几家的矿山给吃掉?”
董朗微微一笑,“老步,这事我心里有数。”
董朗这边在说话时,曹指挥使和几名同僚一起回到卫所小镇中。镇子口一些没有去种地、衣不遮体的老人、小孩看着他们。眼中带着希望。
昨天下午,京中来的大人物派亲卫一家一户发了一斤粟米。
曹指挥使挥手驱散道:“都散了,散了。张大帅走了。”
看着卫所中老弱失望的表情,跟在曹指挥使的刘同知嘿嘿一笑,这才对吗?搞的好像来了个救星似的。和同僚说道:“张大帅过来视察,只说要把咱们开平中屯卫建设成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却丝毫不提废除卫所的方案。”
“就是啊。谁知道他怎么想的?关于土地的事情,一句话都不给。”
“要是像顺天府、天津卫那样,允许我们赎买土地就好了。像宁夏镇那样把土地收回去,允许入股也行。就怕像平凉府那样直接分土地就完蛋。”
这些卫所的“大人物”议论着走进小镇中那象征着权力的卫指挥使府中时,镇口的老人、小孩们那希望的眼神,如同星星之火,慢慢的熄灭。
京师来的张大帅给他们留下吃一两天饱饭的希望,又这样没有任何改变的离开。
但,真的如此吗?
张昭在当天下午抵达三屯营,和蓟州镇总兵阮兴见面。
营门外,阮兴带着一帮身穿铁盔甲,头戴避雷针款式红缨头盔的武将们恭候多时。
他带着众将躬身行礼参拜后,热络的道:“大帅,卑职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将大帅盼来。请大帅入营!”
张昭身上挂着总督宣府、辽东、蓟州三镇军务的差事,这在明代就是妥妥的“大帅”。
“请。”张昭骑在马上受众将一礼,此时反而是翻身下马,步行着由蓟州镇的众将簇拥着他进入大营中。这其中的分寸他拿捏的很准。
蓟州镇是九边重镇。明王朝被北方游牧民族三次打到京城之下,有两次就是从蓟州镇突破。
第一次,嘉靖年间,鞑靼俺答汗从古北口入。第二次,崇祯年间,满清皇太极自喜峰口入。这次事变导致袁崇焕被杀。土木堡那次直接从大同打进来。
在大宁都司没有放弃之前,蓟州镇并非前线。其兵马战力历来就很差。在戚继光戚少保总理蓟、辽兵事之前,蓟州镇兵马一直都是难堪大用。
此时,蓟州镇设总兵官一人,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十人,游击将军六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七人。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
总兵力十余万。
张昭没有召诸将前来。诸将自然不敢擅离职守。汇聚在这里的都是蓟州镇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