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张昭的动作,明显是在慢悠悠的备战。整训蓟州军不得数月才能完成吗?
    但谁都没想到张昭竟然有借整训之机,将精兵调到两处塞关隘的打算。这是打算在近日出兵啊!
    张哲宇留着大胡子,大眼、塌鼻子,形象很粗犷,昂然的应道:“怎么没有?大帅,末将愿率麾下五千精兵为大军前锋。”
    张昭就笑起来,起身斟酒,勉励道:“将军悍勇,军心可用,且饮一杯。”
    蓟州镇的地形,从古北口、喜峰口出塞都是山区。新军营的阵型根本派不开,排枪战术打起来是送死,只能用散兵战术。他没打算在这里用新军营。
    英国人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就因地形不利却坚持排枪战术而吃过大亏,一次是在布尔战争中,一次在和尼泊尔廓尔喀雇佣兵作战中。
    所以,张昭的想法是让蓟州军打开山中的通道。以新军营在合适的地形作战。
    张昭也不点破张哲宇的大话。一个参将手下有五千精兵那还了得?下发命令:“我给你们三人五日的时间,各选出精兵三千,枕戈以待。等我命令出塞为大军前锋。
    江将军,你配合他们。以整训的名义调动军队、物资、驻防地点。”
    江懿、李秀、孟平江、张哲宇齐齐躬身行礼,“末将领命。”

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
   
    九月初六,天阴。遵化县。
    刑部侍郎樊莹在汪知县的陪同下,站在城东韩府门外。
    这几天的时间,他已经代表朝廷审讯清楚。
    所有涉及“勾结朵颜卫攻打古北口”之事的人员都将押解往京师问斩。罪名是:叛国。
    这个罪名看起来略有些重,但是从长城点燃烽火,半夜惊扰天子的角度来说,仅仅只是处决首恶,而将从犯三族流放辽东。这是相当轻的。
    但不管怎么说,都足以警示后来者。
    汪知县看着还着庭院中还没有出来的韩良鸣一家,看看阴沉的天色,说道:“老大人,要不要下官去催一催?”韩良鸣正在书房中和家人道别。
    别觉得汪知县不近人情,而是相比于已经没落的本地缙绅,他更需要在意刑部樊侍郎的态度。
    他治下出这么大的事情,虽然没有被治罪,焉知朝堂诸公对他没有看法?
    老侍郎樊莹摇摇头,“不必了。”他昨晚和韩良鸣谈过。
    韩良鸣是举人。都是圣人门徒。有些事情,他愿意给韩举人留个体面。
    汪知县便不再说话。
    这时,韩家的内院中忽而传来一阵阵痛哭声。
    片刻后,韩家大郎韩梁脚步匆匆的出来,眼睛红红的,跪地汇报道:“老大人,我爹自尽了。”
    樊莹点点头,道:“那就启程吧。”带着遵化县的衙役和奉旨保护他的锦衣卫押送“人犯”进京。
    另有,衙役押送韩家族人往辽东铁岭卫而去。
    韩梁带着两名长随站在韩府门口。一个个走出韩府的成员,都会和韩梁道别。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上演。
    小妹韩芷韵哭着道:“大哥,你一定要来辽东找我们。”
    韩家二郎和大哥拥抱一记,哭着转身离开。
    韩梁的眼泪在秋风中渐渐的干了。随后,偌大的韩府变得空荡荡的。昔日族人们居住的两条街也变得空荡荡的。就剩下他和两名长随站在这里。
    “走了。”韩梁硬邦邦的说一句,走了两步,又禁不住回头看着他记忆中的故土,潸然泪下,带着长随出塞,帮大明“诱敌”。
    遵化县的城墙上,本来应该远在古北口后的新军营一团指挥官吴臣正注目着远去的韩梁。
    数名穿着土布军装的新军营军官簇拥着他。
    一名青年军官道:“希望他不会走错路吧。”带着仇恨出塞,很有可能会投靠朵颜卫。
    被吴臣留在身边做参谋的赵辰道:“那他就是脑子不清醒。相公这样都放他出塞,会怕他投靠异族?”
    吴臣笑笑,收起手上的望远镜,道:“走吧!”
    韩家提出来愿意帮助大明诱敌,张昭在卫举人说情时予以同意。这件事由参谋们记下来,最后交给一团来执行。吴臣专程来跑了一趟。
    很明显,不管朵颜卫在遵化有没有间谍,张昭都要将消息传到朵颜卫中去:不日大明就将进攻朵颜卫,报复上次的袭扰。
    …
    …
    与此同时,遵化县城中的一座民居的角楼中。两名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同样远远的目睹着韩府的变故。
    其中一人在遵化县城东小有名气的酒馆老板孙掌柜。他世居在遵化。谁也想不到他另外一重身份。
    “灭里大人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你把消息传回去,整个部落都被惊动。合撒儿首领大发雷霆,正召集部落里的那颜们议事。我们朵颜部才两万余人,怎么挡的住明人?”
    孙掌柜揉着脸,哑着嗓子道:“合撒儿首领要么往东北走,和泰宁卫、福余卫汇合。要么往西北去大草原上,投奔哈喇慎部。哈喇慎的博尔哈首领不是在大汗面前很受重视吗?”
    自总督三镇军务的张大帅将韩家连根拔起之后,并明言朝廷要报复朵颜三卫。他整日里都惶惶不可终日。
    昔日,他投靠朵颜卫,这个身份带给他财富、荣耀。而现在,一旦有人揭发他,结果可想而知。张大帅已经将韩家立为标杆。里通外敌者,死!
    来人叹道:“察乌尔王子认为应当组织猎手死守朵颜城。咱们朵颜部两万余人不管去同源的其余两万,还是去姻亲喇慎部最终都会被吞并。没有牧场的部落,哪有不被吞并的?早知道就不该听明人的话啊!”
    孙掌柜长长的叹口气,“你尽快把这里的消息带回去吧。不用去军中打听了,蓟镇总兵阮兴极其麾下都被清洗完毕。剩下的,没人敢再和我们有牵扯。”
    来人惊讶的道:“怎么会如此?”
    孙掌柜道:“张大帅主持的清洗。以他的身份、地位,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摧枯拉朽!他是先完成军中清洗,再来抄掉韩家。此人是大明第一大将。麾下新军营精锐无双。”
    来人道:“那我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商路不也断掉?”
    孙掌柜嘿嘿的冷笑一声,“那也未必。张大帅要重建大宁都司,商路肯定会再次通畅。只是,那时朵颜城都是明人的。明军主帅正在整顿蓟州镇兵马,第一场雪之前肯定会进攻。”
    来人默然,道:“我会把消息带回去的。”
    …
    …
    张昭在蓟州镇的整训,很快就传遍整个北直隶。这么大的动作,谁不关注呢?
    张昭一视同仁,将蓟镇军中的客军同样转为义务兵,提高他们的待遇。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对张昭死心塌地。张昭在离开三屯营之前向他透漏过,他将会是一个出塞的将领。
    在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中,有一股朵颜卫盘踞在今兴隆县的位置放牧,孟平江的任务就是清理掉这批朵颜卫的军事力量。让古北口、喜峰口的两路大军能够通过山道保持联络。
    但是,张昭在废除卫所和整训蓟镇军的过程中,刻意的遗忘掉了一批人:原永平府内的一批卫所军官。
    这批人没有在长城上戍边,窝在卫所里种地,靠着世袭的卫所官职欺压军户,张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没把他们祖传的卫所官职收回去就算是手下留情。
    九月上旬,张昭在永平府将闹事,殴打改革司李副使的开平中屯卫曹指挥使等人处罚,投到铁矿中去挖矿。缓解矿工不足的困境。至此,整个永平府的反对力量立即消失。
    废除卫所的工作变得很顺利。
    而随着国泰商行的粮船抵达天津卫码头,随着开平中屯卫的水泥厂、砖厂建立。基建商行的筑路队抵达开平中屯卫。
    在顺天府,在永平府,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了。京师中的大小报纸正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这场战争。
    据闻,朵颜卫的骑兵正在燕山中汇聚。
    张昭于九月初八的下午返回京师。他不得不返回。九月初五在京中开售的战争债券销售失败。
    他还没有募集到足够的、可以支撑第一阶段作战的军费。
   

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
    京城东面通往天津卫的官道已经铺上水泥路。这是工部的政绩。于弘治十四年冬提供水泥,征发徭役完成的。
    深秋的下午阳光不见丝毫的暖和。骑马实在是个苦差使。
    张昭带着亲卫连,奔驰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红色苍龙旗迎风猎猎而响。
    新军营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其核心就是:以我为主。
    张昭并不准备搞奇袭。
    但是,该有的“惑敌”之策还是会用的。
    借助于整训蓟镇军的大动作,古北口守将李秀,调任喜峰口的参将张哲宇,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都在三日之内,选好三千精兵,枕戈待命。
    张昭在开平中屯卫检查种种物资积蓄时,颇感满意。
    董朗办事还是可以的。
    准备工作完成,他准备秘密调动新军营主力出京。此时,却传来战争债券发行失败的消息。
    这真是只差临门一脚,突遭变故。
    …
    …
    京师在入秋之后越发的繁华。新增的人口、商业区、物资主要集中在城东。
    从朝阳门至通州四十里路的这片区域中,大批的建筑拔地而起。
    而东城警察局的设立,京师大清扫行动的展开,迅速的降低各种违反犯罪的案件。这一措施更是加速人口往城东流入。人口的流入又进一步加速东城这片区域的繁荣。
    以美食镇为中心点,往东两里便是一座可容纳五万人的大球场,预计在弘治十七年底完工。
    从美食镇的东南角,往东南方向一里是新开张的京师纺织厂。其出产的棉布,在京师、北直隶非常畅销。倒不是质量多么好,而是价格便宜。
    在八月份在大球场的北面,直线距离五里左右,新增一栋占地二十亩的水泥砖墙建筑。名叫大明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往西的区域,是美食镇的高档住宅区。
    京师中的高档住宅区其实就是四合小院。但比住在筒子楼狭窄的单间中的工人们强太多。
    证券交易所三楼的办公室中,在午后时分浸润着菊花的香味。
    卢员外和陈夕凤两人愁眉不展。
    这是九月初五战争证券发行失败后,两人的第三次见面。主持此事的卢奉卢员外压力非常大。他不得不频频的和新秦伯张昭的妾室陈夕凤见面,商议对策。
    陈夕凤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管理美食镇上。发行战争债券是一个新生事物。她固然是商业才华出众,但依旧难以把握其中的门道。
    卢员外拉上陈夕凤,主要还是存着万一张昭怪罪下来,让陈掌柜帮忙顶着的想法。
    “陈掌柜,伯爷大概什么时候回京?”
    陈夕凤穿着葱绿的长袄,秀发盘起美妇发髻,带着金凤金簪。白皙的鹅蛋脸上带着郁闷的神情,如葱般的手指拨着小算盘,道:“这我哪里知道?再等等吧。”
    “唉…”
    卢员外长叹一口气,愁眉苦脸。这可是很重大的任务。伯爷将事情交给他,他却没干好。会不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呢?
    这时,陈夕凤的侍女柳二姐从门外进来,白嫩的俏脸上带着欢喜的笑容,“小姐,少爷回来了。他派人来通知你回府里。”
    窗明几亮的办公室中,气氛忽而变得轻松起来。
    …
    …
    张昭下午回京,洗去征尘。自八月中旬立京去追查古北口被朵颜卫攻打的事宜,他将近二十天不在家中。
    第二天上午,张昭带着陈夕凤坐马车前往大明皇家银行的总店中和卢奉见面。
    大明皇家银行是基于晋商卢奉在京中经营的银号发展起来的,在得到张昭的支持后,卢奉将银行的总好设在崇文门大街外的商业区中。
    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这间总号还是不够气派,面积也不够大。而且南城这里固然有锦衣卫巡查,但在安全性上感觉还是不如东城。
    张昭下车,带着陈夕凤、两个俏丫鬟一起往银号中走去。
    店面中有几个客户正在窗口处办理着业务。
    早就下楼来迎接着的卢奉赔笑着道:“伯爷,近来京师的经济发展不错。虽然咱们这里只开一百两、五十两的银票。但来办理存钱业务的商户还是不少。”
    存款有利息的。
    张昭微微颔首,笑道:“不够明亮、气派啊!迟早要换到更大的地方去。”
    卢奉道:“那我在城东拿一块地?”
    张昭摆摆手,含笑道:“我随口一说,你们自己把握。不过,金库、银库最终得选个安全的地方建造。嗯。放到城北新军营那边去。”
    随口闲聊着,穿过大堂,到后面的庭院中。有侍女上了茶。
    张昭坐在主位上,喝着茶,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说说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