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锅头生意日进斗金,但京西诸多食腐动物们自此都熄灭心思。否则,董家就是前车之鉴。
可以预见张昭、董朗都将成为京西的巨富、新兴的商业新贵。
二楼的某座雅间中,一名年龄约二三十岁许的中年男子,衣衫华贵,怡然自得的自斟自饮。其长随在外间观察后,进来汇报道:“老爷,人都走了。”
若是朱厚照、刘瑾或者长宁伯周彧在此,一定会认出此人的身份:张皇后的弟弟、国朝的寿宁侯张鹤龄。此人曾和长宁伯周彧争利,聚众相斗,令京中震骇。
此时,他应该在妙峰山中主持张皇后委托的打醮仪式。但他偏偏就在此处。
张鹤龄喝着酒,道:“好好查查这个张昭的事。这门生意岂能让姓周的独占?”
长随犹豫了下,说道:“老爷,他是太子看重的人。是不是…”
张鹤龄哂笑道:“狗屁。他刚才要是当场答应,天子为太子的脸面说不定会给他一个东宫小官。他既然没答应,天子会同意他进东宫参赞军务?”
当今天子贤明,虽然心忧北虏,但实际上更爱文士。
“是,老爷。”
…
…
太子朱厚照一行骑马往妙峰山方向而去。近百名护卫骑士簇拥着朱厚照,声势浩大。
刘瑾骑马在朱厚照身侧。其实,他很明白张昭的“策略”。等十几天院试后,天子早就关注到。即便太子有心,恐怕也无法征召张昭至东宫。
他倒是看走眼!此子很有心机啊!
谁能拒绝当今太子、未来的天子的招揽?张昭何能例外?他这是以退为进。他并不想被太子征召到东宫,而是想被皇帝派遣到东宫。这样名正言顺。
他如何要警惕这个小书生啊!
朱厚照骑着马,眺望着京西山中的秋景,神情闷闷不乐。
他心里虽然释然,张昭要去考院试而拒绝他。但他兴冲冲的出宫来青龙镇,偏偏又听到张昭阐述预备役,正想要继续详谈却不能,不免有些郁闷。
张永、谷大用几人见朱厚照的神情不乐,他们是急太子之所急,凑在一起相互商量几句。这事还得靠刘公公。
刘瑾受众人委托,打马上前,谄笑道:“小爷可是担心张昭不来东宫?天下那有这样的读书人?小爷只需坦诚的给皇爷提一提,问题就不大。”
太子正看重张昭,有些话,他现在不能说。但将来嘛。
朱厚照心情稍微好一些,赞许的道:“老刘,你有心了。”
…
…
客满楼之行的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且不提董家众人如丧考妣,张昭、陈康、董朗一行十几人离开时,都是满面春风,谈笑风生。几名仆人挑着银子跟随。
董朗派遣随从去布店中请父亲董叙前来相聚。陪张昭往其住处小院而去,笑着竖起大拇指,道:“子尚兄,你今天是力挽狂澜啊!哦,最后你怎么…”
陈康亦是竖起耳朵。
张昭微笑着打断道:“元明,有些话可以猜测,但不要说出来。走吧,我们回住处好好吃顿午饭。”说着话,回到青龙镇主街后的一进小院中。
稍后董父过来。张昭吩咐整治酒席。和董叙、董朗三人在厅中吃酒。陈康、张泰平并董家父子的长随在旁服侍。其余各人都在东厢房的厨房中用饭。
董朗酒到杯干,带着微微的醉意,说道:“爹,子尚兄给我们营造出这么好的局面,是时候和大伯他们分家了。”董家生意的资金链已断。
董叙没回答,而是敬张昭一杯酒,道:“让贤侄费心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自然明白张昭为什么要先拿董家的银子,再用政治手段清理。
第一,董家的账房、伙计和知行商行交汇在一起。想要白酒生意不受影响,必须要削弱董家。
第二,这同时也是在整治董家,杀鸡儆猴!京西的食腐动物们,你敢伸手抢我的生意,那就要有被剁手的觉悟。
第三,张昭必定是有扶他们父子接管董家的想法。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他心存感激。
张昭就是一笑,姜还是老的辣啊,一口饮尽,说道:“董伯父客气。元明,为何要分家呢?取而代之不好吗?”
董朗给这话弄的微楞。他一门心思和董家决裂,哪里还想带着这帮蠢货一起玩呢?
董叙道:“贤侄,我等会回去就和我大哥谈谈。我多嘴一句你别见怪,你这银子要赶紧运走,千万别在镇中过夜。”
张昭接受董叙的好意,笑道:“谢伯父提醒。我饭后就回村中。”
他的基本盘在南口村中。
…
…
一顿饭吃的尽兴而散。张昭带着随从,雇佣好马车,在午后的时光中返回南口村。
因饮酒过量,张昭坐在奢华的马车中,看着车窗外远处的枯黄、苍翠相染的山峦,微微沉吟着。陈康给张昭倒着浓茶。
从京中来青龙镇是一种心情,此时离开又是一种心情。蒋府二管家通知他在青龙镇中待命,等待贵人召见。他当时还以为是刘瑾要见他,没想到是太子!
和董家的这场交锋,变故频出。先是长宁伯突然出现,接着是太子朱厚照冒出来。但他的收获亦是巨大的。
这个收获,并不是指空手套白狼赚董家两千两银子,或者取得董家的主导权。也不是有长宁伯做靠山,他可以安心的扩大再生产,大规模酿造二锅头赚钱。
而是说,他在政治上的收益!在明朝始终要记住一点,资本屈从于权力。他虽然拒绝了朱厚照的邀请,但有这条线在,他的未来路线已经非常清晰!
陈康将茶水冲泡好,请教道:“少爷,你为何要拒绝太子殿下的邀请呢?”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何要拒绝呢?
张昭喝着茶,笑着道:“伯宁,和皇权打交道,最好是帝师,其次是谋主。最下乘的才是宠臣。我朝帝王的宠臣们,最终的结局都不大好。”
陈康点点头。
张昭笑一笑,不再多说。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通过弘治皇帝的“考核”,取得和朱厚照接触的资格。弘治皇帝肯定不会任命他为朱厚照的老师。但他会做到!
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
京西的官道,沿途过永定河,青龙镇,再往西便进入晋地。
青龙镇便是依托于官道附近建立。其主街道后便是董家村的地界。
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时许,董家村中如常。村民们有的修修水渠,有的喂喂猪草,有的串门闲聊,有的在村口晒太阳。九月底已是深秋。马上便是冬日。这个时节,京西地区的村民们基本都闲下来。大部分青壮有徭役服徭役,或者干副业。
董家村和其他村落不同,这里因董氏商行的存在,经商或者在商行中做事的子弟较多。这个时节,村中基本都是剩下些妇人。
村东南,董叙家中。董母在家迎来几位不速之客。
董鼎的妻子董朗的大伯母带着妯娌、媒婆过来给董朗说媒。至于,大伯母为何如此“殷勤意”其内情不言自明。
董鼎逼迫董叙、董朗父子压张昭转让三成股份,今日在镇中的客满楼成交。再加上董朗手中的两成股份,可以控制“知行商行”!当然要加强联系。
董叙常年在董氏商行中担任掌柜,就算话语权不多,终究是嫡支。家中是三进的四合院,陈设颇具文雅之气。董母在后院的小花厅中招待着妯娌、媒婆三人。
大伯母时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穿金戴银,姿容一般。她是原京西仓库副使的女儿。说道:“妹妹,当年小朗和李户书家里结亲未成,搞的这孩子总是郁郁的。我如今寻的一门好亲事,特来和妹妹说说看。”
说着,目视媒婆。
那媒婆穿的彩衣,打着胭脂粉,拿着手帕,娇笑道:“这小娘子才十七岁,说起来夫人定是知道。便是李户书的妻兄,卢沟巡检司繁副使的女儿…”
接着,媒婆不断的夸奖繁小娘子的美貌,家中的权势、财物。
董母却是气的袖子中的手紧紧的抓住手帕。她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妇人。这繁小娘子美是美,但据闻风评不佳,和卢沟镇中的一名杀猪屠户有染。这种女子如何是良配?
大伯母道:“妹妹,这门亲事结下来,咱们原儿和小朗是亲上加亲啊!将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董母应付着,或者转而问问繁小娘子的细节,但就是不肯松口同意这门婚事。
正说话间,大伯母带来的一名丫鬟急匆匆的进来,因心急径直说道:“夫人,大少爷回村里来叫族人拿锄头去镇中。怕是要械斗呢。”
“啊…”大伯母给吓一跳,顾不得再催逼董母答应婚事,在小花厅中起身,连走几步,忧心忡忡。她当然知道械斗的危险。她丈夫是董家的族长。
董母压力消失,坐在楠木椅中。
媒婆很尴尬的喝茶。这种时候,她还怎么说婚事呢?
片刻后,董朗家的一名小丫鬟快步进来,满脸笑容,声音清脆的道:“夫人,少爷派人回来传信:酒楼里谈判的局面非常好,不必担心!大老爷他们给张少爷两千两白银,股份却被长宁伯抢走交还给张少爷。”
董母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低声道:“阿弥陀佛。谢天谢地!”随即,仿佛又恍然醒悟这个举动在大伯母面前不妥。怎么,董鼎在张昭那里吃亏,你们反倒高兴?
董母道:“瞎说什么,还不快下去。”等小丫鬟笑盈盈的退下去,这才道:“姐姐,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说话你别介意。”心中,却是一阵舒畅!
大伯母气的脸色微白,起身就走。这主仆二人在做戏。她被人一把掌糊在脸上,那还坐得下去?
那媒婆看看大伯母,再看看董母。突然间明白,她似乎应该换一个主家才正确啊。
这两家的形势已经颠倒过来!
…
…
午后时分,董鼎神情木然的带着董家众执事返回董家村。十几名族中子弟跟随、簇拥着。
他之前发布的招集族人的“命令”自然是取消掉。难道他敢和京中权贵长宁伯械斗吗?这些权贵打死个把人,根本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
“爹,咱们就这么算了?”董原跟在董鼎身边,极其的不甘心。
董鼎回头看一眼几百米开往的青龙镇,想起酒楼中的一幕幕,一口老血吐出来。
“爹。”
“大伯。”
“族长。”
董家众人顿时一片慌乱,纷纷围着董鼎。董鼎是董家的主心骨啊。他如果出事,董家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呢?两千两银子啊!整整两千两银子!被张昭设计,轻而易举的吞掉。而这会让董家的种种产业遭受到灭顶之灾。
董鼎扶着次子董原的手臂,道:“我没事,都回去吧。我们去祠堂里商量。”只是,在他视线未及的地方,已有几名青年悄然的脱离队伍。
董鼎这艘破船将沉,他们为何还要跟着呢?去知行商行中讨口饭吃不好吗?董叙、董朗在里面有股份呢。
一行人往董家的祠堂而去。稍后,董鼎等十人进入议事厅商讨此时的情况。有执事地位的只有五人,其余都是子侄辈。
有人提议道:“大哥,不请三哥过来吗?这个局面,非他们出面不可啊。”此时,人心已经涣散。
董原不满的插话道:“请他过来坐什么?”
董二伯看大哥一眼,欲言又止。
议事厅的商议中时间徐徐的流走。现在的情况很明确的,缺乏流动资金。而且,整个青龙乡都知道他们和张昭交恶,谁会借银子给他们家呢?不管什么办法,没钱说个毛线!
正激烈的争论、商讨时,议事厅的大门忽而被打开。董鼎火气很大,喝道:“谁这么没规矩?”扭头看向门口。就见三弟董叙,带着儿子董朗走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看过来。董叙沉默几秒,径直道:“大哥,你把族长的位置、董氏商行的股份让出来吧!”短短的一句话,仿佛耗尽他的力气。
这是他的一次反抗!
董原见父亲目瞪口呆,正要帮腔,突然间发现议事厅中竟然一反常态,无人为他父亲发声。顿时呆呆的站着。仿佛看到某种东西正在坍塌!
董朗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容,自信的看着议事厅中的执事们,一一巡视着。一种奇异的感受在心底升起来。又有一种“挥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触!
原来这就是在昔日高高在上的仇人面前装逼的滋味!
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
至九月底,夜间渐渐的冷了。下午时,李户书如丧家之犬般回到县衙外县里吏员居住的巷子中。消息随即传开。
县衙,林典史居住的小院中,小厅中灯火通明。
“所以,情况就是这样?”林典史四十多岁的年纪,有一张马脸,皮肤微黑,其貌不扬。这时打着哈欠,问在县衙里当捕快的“小舅子”方贯。
方贯就是当日和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