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啊,二哥现在一分银子都不会给他(刘大户)。”
    婉儿穿着件五成新的浅粉色长裙,身段窈窕,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娇花。白净的瓜子脸上还带着泪痕,杏眼清澈如水,信服的点头,轻声道:“嗯。”
    刘大户嚣张、霸道,还不是被二哥打发走?她心中很佩服。相信二哥的话。
    二哥自镇中回来,带回卖染料配方的十五两银子、米面。后面还有三十两的尾款。足够在中秋节前偿还借刘大户的外债。学堂的事情,二哥说他会处理。
    此刻,她浑身有说不出的轻松感。
    张昭就笑一笑,指指婉儿的小脸,说道:“那把眼泪擦掉,哭成小花猫可不漂亮了。”
    婉儿顿时不好意思,俏脸微红,娇美青涩,道:“二哥,那我去洗下脸。”起身回自己的房间里梳妆。
    …
    …
    入夜时分,张家门前的空地处,老吴等几个雇工敞着短衫,围坐着吃晚饭。张昭让今晚加餐,下午老吴去村里买了口猪,菜肴丰盛,另有酒水。在地里忙碌一整天的雇工们欢呼、感激。
    张昭家作为小地主都难得吃一顿肉,何况雇工们?如何能不心生感激呢?
    前院的厨房中,几名妇人正帮张昭做美食,她们轮流着吃晚饭。这时已不算忙碌。
    主厨的是周大娘。她今年四十多岁,中等身量,性情温和,脸上总带着笑,和吴春时是两口子,同样在张家打长工二十多年。
    张昭在一旁指挥,“再等等。再等等。”铁锅里的肉酱在周大娘的勺子下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张昭对美食还是很有追求。当年《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美食节目他都看过不只一遍。网文中的美食文,他亦是非常喜爱。他正在做京味杂酱面。
    婉儿穿着淡雅的粉白色对襟长衫,更显得身姿婀娜,容颜娇美。明丽的杏眼时而看看锅里的肉酱,时而落在张昭身上,白净俏丽的瓜子脸上带着笑容。
    自父亲死后她管理家务以来,还从未有如此轻松的时刻。没有债务,没有烦恼。二哥似乎和以往不同了。
    婉儿抿嘴一笑,俏丽的少女如同夏日的荷花浅浅绽放,自有一种风情。她看着认真指挥、目不转睛的张昭,亲近的道:“二哥,看你馋的!”
    张昭头都没回,笑道:“婉儿,民以食为天。周大娘,好了,好了。盛出来,浇到面上。”
    指挥着周大娘做好三碗香气弥漫的杂酱面,张昭和婉儿一起端着面回到后院的堂屋中。
    堂屋里点着油灯。苦艾的味道驱散着蚊虫。弟弟虎子正在桌边吃饭,埋头对付着碗中的红烧肉,大块朵颐。这碗红烧肉也是张昭指挥周大娘烧出来的。
    婉儿将炸酱面放在虎子面前,禁不住道:“唉,虎子,你少吃点红烧肉。别晚上积食又要很难受。”
    虎子埋头大口吃肉,嘟囔的道:“姐,我胃口好的很。”红烧肉当前,姐姐历年的“积威”对他而言已经失效。
    婉儿杏眼一瞪,拿出管家娘子的款儿,说道:“那也不许多吃。”
    张昭看着两个小人儿斗嘴,微微一笑。坐下来,拿起筷子拌着面,香气四溢,再夹一块红烧肉到碗里。咬一口,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松软入味,油而不腻,如同豆腐般嫩。满嘴的香味顺着味蕾散开。
    满足啊!
    “二哥,你也不管管虎子?”婉儿无法制止虎子,微微撅嘴,嗔恼的道。神态动人。
    张昭回过神,看向油灯下的婉儿、弟弟。婉儿娇美明丽,弟弟虎头虎脑,禁不住一笑。有时候,幸福便是如此简单不是?有肉吃,照料好婉儿、弟弟。
    只是,想要保持住这一切,他还需要继续往前走!走的更高!
    譬如,婉儿才十四岁便是这般美丽,十足十的小美人。再过两年,张家有女初长成,只怕会引来各种觊觎。明朝可不是后世,权贵们强抢民女不算稀奇事。
    …
    …
    正吃着,吴春时穿着短褂,满脸带着酒后的通红,拿着一只酒碗从门外进来,微微摇晃的上前道:“
    少爷,我老吴来敬你一杯。少爷今天厉害!从今以后,少爷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嗨,老东家两口子要在世,看到少爷这么有出息该是多么高兴啊!”
    提起亡故的父母,婉儿和虎子两人都有些黯然。
    张昭站起来,拍拍吴春时的肩膀,道:“老吴,今天高兴不说这个。”倒了杯酒,和吴春时碰了碰。
    听着吴春时这拙劣的表忠心话语,张昭知道其忠诚度正刷刷上升。像前些天看婉儿的眼色再答应他,以及昨天早晨在路上的质疑,都不会再发生。
    张昭之前都尊称吴春时这位家里的老长工为“吴叔”,改口叫“老吴”略显随意,却是表示接纳他的意思。
    周大娘端着一盘韭菜炒鸡蛋进来,数落道:“你这个老货,灌几口黄汤就乱说话。刚涨了工钱就来惹少爷不高兴。快出去。没得冲撞了小姐。”
    老吴尴尬的一笑,看得出来他和周大娘间的地位。
    张昭摆摆手,“周大娘,没事。老吴,我要找一个机灵点长随,你费点心思,尽快帮我定下来。”
    老吴高兴的应道,“好的,少爷。”捏着酒碗出去。心中的激荡自不必说。在青龙镇上,他问自己,他将来的定位是什么?现在他有答案。
    他这个人眼光不行。二十年来,儿时的好友都成为隔壁太监田庄的管事,管理着上百号人,他还在当长工。如今张昭有出息,他跟着少爷走,肯定会有一个前程!
    …
    …
    晚饭后,夜便渐渐的深了。夏夜的虫儿鸣叫更显寂静。婉儿、虎子各自去睡觉。正房中蜡烛亮着,张昭在书桌前写资料、计划,思考未来。
    对美食的追求,有银子后便容易解决!他脑袋里有太多的菜谱。
    锻炼身体的事情,明天开始。明代医疗条件比不上现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长随的事,交由吴春时去办,顺便考察下他的办事能力。会种地,不代表会是一个好管家。
    田园之乐,从来就不是他的志向!所以,在外出闯荡前,他需要安排好张家。为婉儿、虎子留下一个稳定、富足的环境,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
    在明朝,生产力不够发达。想要生活的舒适,基本得靠人力。所以他需要招募一些丫鬟、仆人。这需要一个管家来管理。至于花费,还是那句话,穿越者谁会被钱难倒?
    而解决掉得罪徐郎中的事情后,距离院试时间不远。他倾向于继续回明理书院读书。毕竟环境、老师都熟悉。余冠等几个嘴炮党,他并不放在心上。
    张昭在纸上写写画画,罗列、分级他要做的事。时间流逝,暑气渐退,皎洁的月光照在窗台上。

第十章 蒋家庄
    朝阳升起,美丽的晨光洒落在京西的小村落中。树林、小河、田野中仿佛染着金色的霞光。
    “呼呼…”
    张昭顺着南口村外的道路往家中跑去。这是他开始晨跑锻炼的第二天。制定计划便要执行,否则就是废纸而已。此时,他的身体还未适应晨跑。
    如果有卫星俯瞰图,可以看到南口村位于京西燕山山脉之下的丘陵地区。与隔壁的东刘村隔着一条小河。张昭每次都跑到河边,再折回村中。
    张昭一路跑回到家中。前院里正忙碌的几名仆妇打着招呼,农忙将近尾声,每日做饭炒菜、送茶水,都需要耗费她们的时间,“少爷,你回来啦!”
    “小姐正等着你吃早饭呢。”
    张昭微笑着一一点头回应,回后院里洗澡换衣服吃早餐。
    婉儿穿着件鹅黄色的长裙,明丽娇美,指挥着两名仆妇将卧室的木桶,张昭换洗的衣服拿出去。走出来,见张昭头发湿漉漉的,禁不住轻笑道:“二哥,你时时洗澡不嫌麻烦吗?”
    家里新近在村中雇了两名妇人。她轻省许多。
    只是,近来家里伙食又好,又多雇人。她固然是信任二哥的,心里还是在想着量入为出。二哥骤然赚到银子,想要享乐倒也正常。她等几天再和二哥提。
    二哥自病好后变化很大。不仅仅是性格、能力,还有这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她都能感受到。当然,她感受最清晰的是:二哥就像是一棵树,为她遮蔽风雨。
    不像以前:父亲去世后,她如履薄冰,独自承担着家里所遇到的种种事情、困难。
    “习惯了。”张昭笑一笑,帮婉儿拉开椅子。现代人运动之后冲澡是常态。
    婉儿抿嘴一笑,娇美的少女风情如同清晨的微风沁人心脾。她将这归为二哥的变化之一。
    虎子一早就被婉儿叫起去上学。这会儿早餐就张昭和婉儿两人吃。周大娘很快将早餐送上来。
    今天的早餐是煎鸡蛋、大米粥、咸菜、煎饺。煎得金黄的鸡蛋两三口就是一个。用鸡汤做配料,猪肉白菜馅的煎饺味道鲜浓,口中生津。大米粥香甜。
    张昭一边喝粥,一边听和婉儿说话。神情平静、放松。其实,他心里还惦记着青龙镇中余夫子何时回来。这是当前的大事。他在南口村中是等待,而非休假。
    但他不会将情绪表露出来。免得婉儿担心。他的习惯是不让自己的情绪“污染”他人。一个男儿,面对问题要自己抗着,而非将情绪、压力转移给家人。
    刚吃过早饭,吴春时便进来,笑呵呵的汇报道:“少爷,我和蒋家庄的老丁联系过。他那里有几个合适的人选,要你亲自过去挑选。”
    吴春时口中的“老丁”是南口村北面蒋家庄中的管事。北面的田庄,多半都是京中的权贵所有。蒋家庄拥有300亩地,在十几年前便归一个姓蒋的太监。因而对外称做蒋家庄。
    吴春时和丁管事是儿时的好友。
    张昭道:“行啊!”
    他需要一个机灵点的长随去青龙镇常驻,去明理书院确定余夫子何时回来。前天他将事情委托给吴春时,今天就有信,速度算不错。
    …
    …
    张昭家外往北两里地许,便是蒋家庄。七月中旬,初秋时节。秋风吹拂着田野、树林。随处可见忙碌的农夫。
    张昭带着吴春时、一名二十多岁的粗壮青年,从村中小路横穿,往北去往蒋家庄。
    青年长的浓眉大眼,身体粗壮,依稀可见吴春时的影子。他是老吴的小儿子,名叫吴臣,今年二十二岁。在卢沟巡检司中当兵。昨天请假回来。
    吴臣趁着吴春时和相熟的村民点头说话时,上前两步到张昭身边,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张少爷,我爹想要我回来给你当长随。我可不想。你和我爹提一声。”
    张昭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陡然间,吴臣过来说这么段话,顿时感到莫名其妙。疑惑的看向吴臣。感情老吴还有这想法?
    估计等会在蒋家庄他看不上那几个人,老吴就打算把自己儿子推荐给他。这忠心过头了。
    吴臣心中不满父亲的安排,这年头百善孝为先,父命难为。他只得从张昭这里突破。讥讽道:“
    张少爷,你不会以为把刘老爷打发走,就没事了吧?他是刘家里的粮长。他可是看上你家的地。再过不久县里就要收秋税,看他怎么整你!你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跟你做长随有什么前途?”
    张昭看了吴臣一眼。呵呵。
    他当然知道事情没完。刘大户抢先冒头,性格必然是贪婪的。刘大户现在必然是去调查详情。但是,再过几天,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小朋友!
    届时,刘大户不来找他的麻烦,他也不会让刘大户好受。怎么,许你做初一,不许我做十五?
    张昭没和这愣头青计较,约盏茶的功夫的功夫抵达蒋家庄。
    …
    …
    蒋家庄的规模明显比南口村大,而且从土墙茅草顶的民居、路上遇到的村民的神情来看,比南口村要富裕些。
    这很正常。明朝的自耕农,和前代一样,都是属于被剥削的对象。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徭役、税赋。反倒是权贵的田庄有权势保护,被盘剥的要轻些。
    不然,明朝为何土地投献成风?有的自耕农将土地挂在文人名下。考中举人家里就可以免税、免徭役。有的自耕农则是挂在勋贵名下。如果遇到待人宽厚的主家,他们的日子还要好过些。
    蒋家庄显然就属于宽厚这一类。
    老吴将张昭带到庄子正中的主宅。
    蒋家庄中的主宅占地约有半亩,红砖黑瓦,五进五出。
    丁管事早早的和吴春时约好,在前院一处精美的花厅中招待张昭一行。厅外几个小厮侍立。寒暄见礼后,下人送来温茶。几人分宾主落座。
    丁管事约四十多岁,瘦高身材,身穿蓝布短衣,带着头巾。看起来颇为体面。因管理着数十人劳作,身上带着些许的威压。笑着道:“久闻张贤侄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