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管事约四十多岁,瘦高身材,身穿蓝布短衣,带着头巾。看起来颇为体面。因管理着数十人劳作,身上带着些许的威压。笑着道:“久闻张贤侄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仪表出众,翩翩少年。
老吴都给我说过。我这里有几个人选,我叫进来先见一见。张贤侄看中哪个,就定下来。”
张昭心里有点吐槽的玉望。他只是想挑个长随跑跑腿,怎么搞得想挑选侍妾?微笑着点点头,拱手道:“丁管事费心了。我先谢过。”
丁管事微微一笑,拍拍手,示意下人带人进来。
他等会还有事要请张昭帮忙。否则,哪里用搞的如此麻烦。
第十一章 人情和任务
上午时分,阳光落在院中的石板上。精美的花厅中略带着清凉、幽静感。
张昭由丁管事陪着,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着蒋家庄的仆人先后带进来的三名“候选人”。
丁管事重点推荐的是一名十四岁的少年,名叫陈康。原来读过几年社学,自父亲去世后家中难以维持,便在辍学在庄上当佃农。手很巧,会做些木匠活。家里只有一个母亲,并无田地。可以直接迁到南口村张家去住。
这人情就送的很到位。长随一般都是亲信,若还和蒋家庄牵扯在一起反而不好。这相当于是把人“送”给张昭。
张昭来自现代,对“人口买卖”略有点不适应。但也没矫情。这是明代社会的常态。沉吟几秒,对丁管事道:“就陈康吧!接下来,还要麻烦丁管事。”
明代的奴仆和主家的关系,相当于是高级点的奴隶而已。这当然很不好。第一,限制了大量的人口,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第二,残暴、落后。
要知道,按照大明律,家里的奴仆被打死,官府都是不管的。这么多年下来,里面的血泪,估计写十部悲惨世界的素材都有。
如果他日后科举顺利,三四十年后得以入内阁,执掌明帝国中枢,他会一步步的废除这种制度。用雇佣制度逐步取代。
丁管微笑道:“张贤侄,我早和陈康说定。他亦是愿意去你那里做长随。你待会离开时将他带上就好。”说着,顿一顿,目光落在张昭脸上,说道:“我这里有件事要请张贤侄帮忙。”
张昭倒没觉得意外,点点头,表示他在听。
丁管事道:“我家主人明日要来庄中小住,府中的管家早派人来吩咐我用心准备。我这里正犯愁呢。山村野味吃几日也腻。昨天老吴的儿子回来,晚上请我去吃酒。
吴大嫂做的菜不比城外酒楼大厨差,更难得是菜式新颖。我听老吴说,都是张贤侄指点的。还请张贤侄不辞劳苦,明日过来指点我庄中的厨子做几个好菜。
此事我另有酬谢。不会叫张贤侄白忙一趟。”
吴春时一听,叫道:“好你个老丁,原来在这里打埋伏!我说怎么要我家少爷专门来蒋家庄里挑人。说好另有酬谢,到时候可别抠门啊。”
丁管事哈哈一笑,对张昭拱手,客气的道:“还请张贤侄帮我这个忙。”
张昭笑一笑,答应下来,“没问题。”
丁管事人情做足,他也没什么拒绝的理由。美食的菜谱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不过在明代而言,菜谱却相当于是秘方。京中很多酒店几道招牌菜便可以招揽生意。单纯的来说,推荐一个长随,就想换张昭的菜谱肯定不够份量。
但是,这其中隐藏的是:丁管事欠一个人情。
一个在京西拥有300亩地的太监,要说没点权势怎么可能?要知道,京中权贵多如狗!其田庄的管事,放在京城中估计不算什么。但是在青龙乡中呢?
加上这个人情,份量自然就够。
其实,张昭此时还颇有些意外。
他不是刚进社会的小白,老吴和丁管事私人交情再好,丁管事把人情送到这份上,必然是有所求。但他没想到丁管事求的是要他帮忙制作美食。
他这段时间,一直完善着“说服”余夫子、徐郎中的“办法”,在家里整理脑海中的资料则是数理化知识,没想到最先被人看重的却是美食。这很尴尬啊。
丁管事顿时笑起来,道:“张贤侄果然仗义。今日中午定要好好喝一杯。”
说话间,花厅里的气氛顿时更加融洽。
…
…
在丁管事的盛情款待下,张昭留在蒋家庄吃了顿丰盛的午饭,多是乡中野味。顺便把明日来指点做菜的准备工作都敲定。
午后时分,张昭、吴春时、吴臣、陈康一行顺着林荫小路返回南口村。初秋之时,道路两旁树木茂盛,黄牛卧在树下打盹。
吴春时带着草帽,短褂敞开,跟在张昭身边,回答着张昭的问题,“老丁的名字叫丁冲。我和老丁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后来从保定府逃难来到京西。
老丁这个人很有想法。他卖身进蒋家庄中。二十多年后做到管事的位置。我在南口村打零工,遇着老爷仁厚,就定下来。”
张昭轻轻的点头。张父是不是仁厚,这得两说。丁管事这人办事确实很有一套。他本来是想敲定一个长随人选,不想接一个帮忙做菜的“任务”。
当然,丁管事这个人情,在青龙乡中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吴臣落后两步,听着老爹和张昭的说话。心里对这个张少爷的看法倒是有点改变。
这位张少爷看着只是个书生,而且还没功名,不声不响之间就拿到丁叔一个人情。丁叔在青龙乡中很有些份量,他能进卢沟巡检司就是丁叔帮忙。
刘老爷搞不好还真拿这个张少爷没什么办法。当然,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想给他长随,根基太浅。
一路回到南口村。张昭在前厅中和陈康说话。一名仆妇送来两瓣瓜果。
陈康时年十四岁,容貌普通,身体因营养不良有些瘦弱,眼睛颇有灵性。听张昭交代完去青龙镇的任务,先复述一遍,再道:“一有消息我就回来。”
张昭点点头,对周大娘做个手势。片刻后,周大娘拿着半袋粟米,半袋白面和一挂腊肉、一封银子进来。
张昭道:“你把这米面拿回去,把你母亲安顿好,免去后顾之忧。我也说不准你要在青龙镇中呆几天。银子留着在青龙镇中吃饭。”
陈康心中一热,差点落泪。他自父亲去世后,尝遍生活的艰辛。刚换一个东家,想着认真做事吃口饱饭,不想少爷把这些细节都给他安排好。低下头,语气坚定的道:“是,少爷。”
他一定会把事情办好。
…
…
天色蒙蒙亮,京城的九门徐徐打开。一辆奢华的马车从城西阜成门中出来,几名仆从骑着马跟从。主仆数人顺着京西的官道而去。
宽敞的马车中,两名太监模样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一壶清茶,几碟点心陈列。
其中一人面相年轻些,笑呵呵的道:“老蒋,小爷叫咱家出来找人。偏偏前几日长宁伯又没说仔细。只说个名字。这青龙乡的地界你比咱家熟。这事就靠你了。”
老蒋媚笑道:“刘公公,一个乡中的读书人并不多,何况还知道姓名。此事不难。刘公公难得出宫散心,且放心吃酒。交给我老蒋。”
刘公公满意的点头,喝茶,吃着点心。
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
张昭和长宁伯周彧的偶遇,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粒石子,之后余波荡漾。不过,张昭并不知道这些事。
清晨时分,张昭起床在村中跑步回来,洗澡,和婉儿吃过早餐,在书桌前书写。
新收的长随陈康已经前往青龙镇。以十天为期限的话,距离余夫子归来还有六天。他还在等待,该准备的“东西”他已经准备好。
婉儿穿着淡青色的长衫。十四岁的小姑娘还未长成,但腰肢纤细,显得身段婀娜。容颜明丽。进来给张昭添茶,说道:“二哥,快到辰时(08:00)了。”
给二哥添茶、送点心这些事情向来都是她做。照顾二哥饮食起居是她的责任。
眼看着二哥清晨起来跑步锻炼,出门前还要到书桌前读书写字。如此勤奋,让她心里高兴、钦佩。话到嘴边又缩回去。
张昭早饭时在婉儿这里定了个“闹钟”。他今天要去蒋家庄指导做菜。这时,放下毛笔,拿起温茶喝一口,见婉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好笑的道:“婉儿,有什么事情吗?”
婉儿贝齿轻咬,迟疑的道:“二哥,你可不可以不去蒋家庄做菜啊?这要是传出去对你名声不好呢。”
张昭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在小婉儿的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姑娘以他是读书人而骄傲。他兼职“厨师”,就当前的世情而言确实不体面。但是,张昭哪里在乎这些事。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张昭笑着摸摸婉儿的秀发,很柔顺,说道:“答应别人的事,不好反悔啊。”
…
…
南口村离京城50里。如果骑马奔驰,一个小时多一点便能到。但蒋太监离京,自不可能直奔田庄而来,行程略慢。
张昭和丁管事约的是上午九点许到,准备午饭就可。张昭带着吴春时、周大娘前往蒋家庄。
占地半亩,精美、宽敞的府邸中,厨房设在东北角的偏院。丁管事又拨了庄中一名厨子、两名妇人打下手。老吴在厨房这听张昭吩咐、跑腿。
临近中午,住宅的院落中车马渐多、人声喧闹。厨房这里还有人来看过,确保饮食安全。
张昭昨天就问过蒋太监的籍贯、口味,陕…西籍。废功夫的菜早就吩咐准备。这时开始指挥炒菜。他知道有很多美食食谱。做几道陕…西菜不难。
丁管事管人还是很有一套。网文中常见的职场排挤、不服气挑衅,再被打脸的套路并没有发生。
厨子老牛很和气,翻炒着锅中的牛肚,道:“张少爷,你尽管吩咐,我老牛保证做好。”
“嗯。”张昭笑着点头,眼见的准备的差不多,到厨房外透气。厨房油烟重。
厨房的小院出后门就是庄中的村落,张昭看着一排排的民居。心里琢磨着这蒋太监是谁。
弘治末年,正德年间的太监,最出名的便是刘瑾、张永等八虎。没听说过姓蒋的太监。而在张昭这里不出名,就意味着“平庸”,在历史中就个人名。
吴春时倒杯茶水过来,等了几秒,歉然的道:“少爷,小二他太年轻,说话没高低,你别见怪。”
吴臣昨天回来就返回卢沟巡检司中。临走前,和老吴打开窗子说亮话:他不想给张昭当长随。老吴这时才知道儿子在少爷面前说了“混话”。
张昭握着茶杯,笑道:“老吴,这有什么?”
吴春时叹口气,“唉。少爷,这小子只从跟着一个九边回来的老兵学艺,就傲的很。我是想着咱们家蒸蒸日上,叫他回来吃口安稳饭。他却不愿意。”
又道:“少爷,老丁这次怕要得个彩头。小二分析说,有这份人情在,可以直接开口请老丁帮忙,把刘老爷那边的事了结掉,免得不安生。”
张昭笑笑,不置可否。
怪不得吴臣很傲气。原来是有武艺在身。而能看到这一步,还是有点脑子的。但是,刘大户只是试探,根子根本不在这里。还要落在他的青龙镇之行。
丁管事的人情要用,但得在他取得徐郎中的“谅解”之后。了结和刘大户的恩怨,不是说要刘大户退一步就完了。那“欺负”他的成本未免太低!
他信奉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此时,张昭和老吴都是谈丁管事的人情,而没去谈蒋太监。
在老吴看来,京中权贵距离太过于遥远。而张昭作为一个穿越者,不会去畏惧什么权贵。
按照网文的套路,刷npc怪是基本操作。送上门的怪,岂有不刷之理?但是,张昭并不准备和蒋太监产生交集。因为,在明朝和太监走的近,都没有好结果。像刘瑾、魏忠贤等权阉,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他只想安静的炒个菜,回家继续等待,然后去青龙镇,再科举,走修仙正途。
但是,张昭却不知道,别人就找他来的。
…
…
张昭和老吴闲谈时,各类菜肴由厨房中送出去。
正厅中,堂上七八人坐定吃喝谈笑。各人面前都是美酒佳肴,各色果蔬。
大厅内外十几名仆人、侍女侍立无声。堂下歌妓奏乐。
坐在首位的便是从京中而来的蒋太监、刘公公。其余的陪客有子侄、清客等。
蒋太监约四十多岁,须发有点斑白,举杯道:“刘公公日夜侍奉太子,于国有功。今日出城,偷得浮生半日闲。诸位,且再饮一杯,敬刘公公。”
众人纷纷举杯共饮。
刘公公很是受用,尖着嗓子呵呵笑几声,很刺耳的声音,道:“老蒋,和咱家生分了不是?今天这几道菜都很不错。刚才这叫什么菜名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