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会检阅之后,看你怎么说?
    弘治皇帝略微停顿一会,吩咐道:“英国公,开始吧!”

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
    “咚!”
    “咚!”
    十几面巨大的牛皮鼓在光着膀子的力士的敲击下发出沉闷的声音。而随着这鼓声的节奏,校场中的二十万士卒开始动起来,大吼道:“哈!哈!哈!”
    紧跟着鼓声一变,士卒们拉开距离,手中的长矛、大刀挥舞,做搏杀状,“杀,杀,杀!”呐喊声震天。
    火铳兵,骑兵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演练的模式。
    随着营中将领旗帜的变动,各营的军阵开始变化。一队队的士卒们随着鼓点,看着各自将领的旗帜如潮水般跑步而去,迅速的摆开成战斗阵型。
    营中将领们骑着马指挥士卒。更有信使往来,将情况上报到点将台这边。是以,高台上的文臣武将们,对校场分别演武的各部情况很了解。
    “京营神机营请陛下检阅。”
    信使来报后,负责主持检阅的英国公张懋传令下去,高台前旗帜挥舞,旗语很快就传下去。
    京营阵列中的神机营则是组成战时的队列,在高台正中的场地中,轮番上前来,令天子可以将其阵势看得清清楚楚。
    “京营三千营请陛下检阅。”
    自明成祖朱棣起,将兵种组建成营。神机营就是纯火器部队。三千营是骑兵部队。而非是指的三千人的军队。五军营是步兵。
    现在的十二团营,其实每营的编制下,都分别设有这三个兵种:火铳,骑兵,步兵。名字同样这么叫。是不是很神奇?
    一阵阵的声浪,一阵阵的喊杀声,诸军轮番上前。精锐和辅兵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弘治皇帝但凡有所表示,必然会引起山呼“万岁”的浪潮。
    在“团体操”的表演中,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日头渐中。
    弘治皇帝吩咐给群臣赐茶水。众人开始随意的交谈起来。御前也并不总是严肃的。
    谢迁比较善于聊天,这时道:“看得出来京营的将士们用心了。虽然有很多弱兵,但其中亦不乏精锐。奋武营的五军营就进退有度,纪律严明。”
    奋武营就是周都督周豫带的兵。他的步兵调理的非常好。刀手、盾手配合得当,队形严整。他们是上过战场的兵,队形不严整会被射死的。
    马文升都难得的点点头,“嗯。”
    京营中确实问题很大。但这是历朝留下来的积弊。其中确实有精锐。通过检阅很容易看的出来。
    阁老和大司马说话,其他人哪有插话的资格?刘健转身面向弘治皇帝,朗声道:“军中士卒依旧有血勇,可堪与北虏一战。臣为陛下贺!”
    李东阳等人亦跟随着刘健道:“臣等为陛下贺。”
    这并非是文臣们拍马屁。弘治朝的十二团营虽然糜烂掉,但真的是还有数万精锐。刘健刘首辅的眼光真不吹的!日后朱厚照的应州之战,靠的就是边军和团营精锐。
    弘治朝之所以屡屡被小王子和火筛打脸,没有良将是很关键的因素。明军战斗力较开国时下降的很严重,野战不是蒙骑的对手。但打防御战还是可以和蒙古精锐拼的。
    弘治皇帝颔首道:“诸军将士可用,朕心甚悦。”
    以英国公为首的武勋们脸上浮出喜色。
    尔后,弘治皇帝的话传下去,引的校场中顿时山呼“万岁,万岁,万岁!”
    …
    …
    在这欢呼的浪潮中,位于校场最西边有一支军队始终没有动。宛若海浪中黝黑的岩石,经历冲洗却屹立不倒。山呼海啸、令人热血沸腾的声音渐渐的消失。
    一名传令的骑兵信使往新军千户所飞奔而来,他在马上道:“天子有令,令新军千户所演武。”
    “臣遵旨!”
    张昭在马上行礼,勒住白马,回头看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心中激荡。被他认为是古代大型团体操的会操,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渣,还是展示出一些东西的!
    但是,他依旧相信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新军会一鸣惊人!
    “新军的全体将士们!跟着我,踏上这个舞台,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
    张昭骑着白马,当先而行。在他的身后,一千名的战兵方阵在王武的口号声中跟着他徐徐前行!
    此时战场上巨大的鼓声早就停止。张昭昨天就已经提前给弘治皇帝打过招呼。新军检阅时,要用他自己的鼓点。新卷每个连队配备的鼓声此时敲击起来。
    “咚,咚…”
    白马少年,带着他历时四个月淬炼的新军,在这正午的阳光中向弘治朝的君臣走来。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他们的脸庞正值青春,朝气蓬勃;他们的精神坚硬如石,以国为己任。此时,并没有照相机可以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幕。
    后世的人们只能从几幅画中来窥测这支新军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刻。想象着他们的英姿!想象着一千人整齐如一人所传递出的、令二十万大军震惊的力量!
    张昭骑在白马上,估着离点将台的距离差不多时,举起右手。身后的新军立即停止前行。他单骑向前,来到点将台下,在马上行礼,高声道:“臣,新军千户所千户张昭,奉命前来。请陛下检阅。”
    此时,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只有张昭的声音在回荡。因为,新军刚刚的表现。
    张昭的新军从校场的最西边走过来,大约有一里路。在这一里路中,一千名新军在鼓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阵型丝毫不乱。横、竖、斜都保持着一条线,充满着刻板、整齐的美感。
    在场的将校、士卒都是识货的。这种军队要不是精锐那才是见鬼!你试试站数个时辰后再走队列,能有他们这种气势?然而,他们是怎么练出来的?
    高台之上的弘治皇帝多有些发愣,他再不懂军事,也知道张昭的兵练的好。
    皇太子朱厚照兴奋的站起来,嘴里嘟囔道:“厉害!厉害!”
    文臣们都有些瞠目结舌,而武勋们亦是沉默。张昭的新军还只是刚刚过来,就已经展示出强兵的风范。
    弘治皇帝的压着心中微微激动的情绪,想着张昭昨日通过萧敬带来的话:他就等着亮相,为皇爷挣面子。心中对接下来的检阅充满着期待感。
    “准!”
    身边的太监们喊道:“准!”
    接着高台上的锦衣卫大汉将军齐声大吼道:“准!”
    张昭得令,转身回头,右手用力的一挥!开始吧,我的新军将士们!

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
    鼓声响起来。
    鼓点用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分列式进行曲》。单纯的用鼓,一样是可以打出后世里那熟悉的节奏。
    张昭单骑当先,骑在白马上,率领着新军千户所一千名士兵横穿点将台前的场地。
    雄壮的白马步履轻健。马蹄轻点在地面上。哒,哒,哒。一步步的踩在军乐的鼓点上。马腿上的肌肉,随着走动就像是水流下来般。在这夏日的阳光中,鲜活而生动。
    白马,将军,军阵,这军中的画卷就这样舒展开,吸引着校场中所有人的目光。
    “向右看!”张昭听着鼓点,率先喊出口令,抬手敬礼。张昭在新军中已经废除“跪拜”军礼,改为近代式的军礼。
    跟在张昭身后两米开外的警卫排、八个连队的军阵齐声高呼“一二”。
    啪!
    正在齐步走的士兵们换成正步。靴子重重的砸在黄土地面上发出整齐一致的声音。一千人同时的砸在一个鼓点上,地面在此时,仿佛都颤抖着。
    …
    …
    校场中,十二团营奋武营的区域。
    都督周豫全副武装的站在团营的旗帜下,亲眼目睹着张昭这个新军千户所以这种新奇的方式亮相。这是他若干年后的谈资:当年劳资就在场。
    而此时周都督心里正吐糟张昭古怪的口令。光说还不练。张昭喊的“向右看”,哪有人向右看?
    同时,心里震惊难言。这一千人如同一人,那踏出的步伐仿佛是敲在人的心里,令人感到颤栗,随后热血上涌!
    作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战场之中,静止的列队,用长枪阵应对骑兵的冲击是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而能在行进中保持住阵型,这是绝对是精兵。
    想想看,将此时这一千名士兵手中的燧发枪换成长枪,在战场上突进,那会是何等令人热血的场面!长枪如林,追亡逐北。
    …
    …
    高台上的弘治皇帝、朱厚照、太监们、文臣武勋们都明显的感觉到轻微的晃动。同时也感受到新军士卒们所现出的力量、精神,个个心中震撼!
    但是,这还没有完。
    哗。
    在口号声,新军千户所所有的士卒将倚在肩膀上的燧发枪持着在手中,枪尖的刺刀刀尖向前。这是两个动作,左手握住枪管,燧发枪向前劈挂。这整齐的动作汇聚在一起,在空气中发出一声脆响,杀气腾腾!
    正午的阳光照耀在钢铁的刺刀刀刃上,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一个个的连队,一排排的士卒就这么在鼓声中以正步,雄赳赳气昂昂的横穿点将台前。
    将他们的精神风貌,将他们青年的锐气,展示在皇帝、重臣们面前。他们就如同一股洪流,冲刷过众人的心灵。见之者,震撼难言。
    如此军队,谁敢说他们是花架子兵?谁又敢说他们不是精锐呢?
    “齐步走。”
    “立正。”
    看着新军千户所的士兵走过之后,远远的停留在校场的最东端。高台这里以太子朱厚照兴奋的声音而打破宁静,“张昭练的好兵。真是精彩!”
    他已经想象着日后他骑在白马上的场景。骑白马检阅,真是帅啊!
    弘治皇帝轻轻的点头,白胖的脸上已经带着笑容,张昭确实给他挣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拿起茶碗喝茶。他刚刚看的心潮起伏,嗓子有点干。
    这一次谢迁没有起头说话。谁都知道他对张昭有些意见。在周围低声震撼的议论声中,弘治皇帝身边的这个小圈子里,最先开口的反而是吏部右侍郎王鏊。
    王鏊赞许的道:“团营演武不错,新军千户所更是出彩。在下以为今日的会操,当以新军千户所为第一。”
    马文升品味着刚刚过去的令人震撼的军阵,认可这个说法。张昭这小子有点本事啊。不枉他当初允许其便宜行事。询问道:“英国公的意见呢?”
    英国公张懋笑着道:“理当如此。”
    张昭今天表现出现出色,只看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要一飞冲天了。他之前在国泰商行购买了三块大玻璃镜子,共计三千两银子。算是对天子练兵的支持。现在他得考虑,和张昭接触接触。
    司礼监太监陈宽手里拿着拂尘,穿着精美的暗色长袍,尖着嗓子道:“咱家以为也是如此。张昭的表现有目共睹。诸军理当心服口服,没有异议。”
    成国公朱辅在武勋群中,看着远远伫立、旌旗飘扬的新军千户所。心中摇摇头。他不久前给儿子说,张昭骤然而起,败亡时也会很快。但现在张昭要站住脚跟了。军权不比其他啊!而且,这支军队名义上的首领还是东宫太子。看看这会儿太子的反应!绝对是将张昭算作潜邸旧臣。
    马文升点点头,就准备向天子汇报。马兵部向来是不会“请示”阁臣的。他的官场资历非常老。
    李东阳脸上带着微笑。他并不怕御史骂他此时没有阁臣体统。谁都知道张昭和他是同乡,而且张昭的老师李教谕是他的族弟。张昭今天给他脸上增光啊!
    李阁老心里正盘算怎么说服马文升将火器工匠全部拨给张昭。这时,听到保国公朱晖插话道:“陈公公此话有点过。诸军未必心服。本公承认张昭的军阵确实走的好,训练有素。
    但是,这等新兵在战场上未必就能委以重任。光是队列、步子走的好有什么用?他们就靠纯粹的燧发枪阵作战吗?在面对骑兵的冲锋时,面对北虏的抛射时,他们还能稳得住阵脚?
    军队,终究要以取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军中将士谁会服气他们?”
    说着,保国公朱晖向弘治皇帝道:“陛下,所以臣以为授予新军千户所会操第一不妥。”
    朱晖扯淡半天,听在众人的耳朵里,他们分别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看法,认为朱晖说的是正确的。保国公毕竟是统兵的大将,对战阵之事非常熟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例子难道还少吗?将张昭评为本次会操第一确实不大妥当。
    第二种看法,保国公朱晖在强辩。
    刚才保国公在说什么?说张昭的兵是花架子,是脱机取巧,故意专门练军姿、队列!但只要不带任何偏见的人观看刚刚的演练,就知道保国公说的是屁话!
    换言之,保国公被张昭打脸了。而且还是打的啪啪响的那种!
    朱晖这是在利用他在统兵方面无人可比的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