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拜高堂时,李教谕作为张昭的恩师,受了新婚夫妇一礼。这一礼,他完全当得起。
    新娘子先回洞房,张昭开始敬酒之前,驸马都尉崔元从座位走出来,笑着高声道:“诸位,我受天子之托给张指挥送新婚贺礼。抬上来!”
    主厅中的宾客们安静下来。几名勋卫散骑舍人将弘治皇帝、张皇后的礼物抬上来。
    镇远侯的嫡子顾新过来帮忙,和崔元一起打开书轴,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字:“天作之合”。
    “好!”
    不知道谁起了个头,正厅这里爆发出热烈的叫好声。其他院落里的宾客立即询问,等得知是天子亲笔写下“天作之合”四个字时,又是一阵骚动。
    皇太子朱厚照并不在这里。他身份贵重,安全最重要。这种宾客云集的场合其实最危险。因而,他露一面之后,象征性的喝杯酒,此时已经离开。
    张昭穿着红色的新郎袍服,接过书轴,道:“臣谢陛下赏赐!”
    崔元点点头,笑眯眯的道:“张指挥,别急着谢啊。还有皇后娘娘的。”说着,招呼人手将抬来的六口大箱子抬上来,展示在主厅的宾客眼前。
    俱是蜀锦、徽纸、官窑瓷器、美玉这样的“奢侈品”。其价值至少不下3000两银子。作为皇后而言,这是重礼。
    张昭的内兄李廷德和大妹夫都在主厅中,两人坐在角落里,听着宾客们的贺喜声,感觉这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世界。
    英国公张懋的三子张铭坐在主位边,回头看着这一幕,心道:“天子对张昭很看重啊!本朝武勋中还没有谁有这个待遇。”

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
    主厅角落处,几名府学的同年看着张昭敬酒后往内院而去,各自感慨着。
    “你们说张子尚何时会回府学读书?咱们可以亲近亲近。”
    谁成亲时要是天子送来的手书,那不得吹嘘一辈子?今日这婚礼,是够资格成为弘治十四年茶余饭后的话题。
    曹朗头戴儒巾,穿着月白色的儒衫。纵然是初夏的夜晚微微有些热,他正襟而坐,领口的扣子没有解开,风度峻整。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咱们…”
    话未说完,就听得外面的院落里有人喊道:“吴管家要跳河。”
    这话唬的不少人出去查热闹。
    …
    只见院落东面的角门外,月亮的清幽的光芒照落在小河、树林、石桥上。
    张昭的管家吴春时正抱着酒瓶子坐在地上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嘴里念叨道:“老爷,夫人,你们来看看啊。少爷今天成亲了。”
    “都别拦着我。别拦着我。我要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老爷。”吴春时给人扶起来,却挣扎着要往河边走。唬的一群人赶紧拉住他。
    吴臣在人群外。他很难理解这种情绪。在他看来,他父亲只是张家的长工而已。
    有人来劝。负责酒厂生产的老吴的大儿子吴言叹口气,道:“今天少爷大喜的日子,让我爹高兴一下吧!”
    他成年后便去通州码头卖力气。这些年回来的很少。直到去年才得以摆脱贫苦交加的困境,回到村里来做事。这些天,他目睹父亲尽心尽力的做事,有点明白父亲内心里的感受。
    这里正闹腾着。只见吴春时的女婿、东刘村人、张昭的护卫队长刘二狗被人喊来。二狗大步流星的过来,将围着岳父的人扒拉开,一巴掌削在吴春时的脑袋上,再单手将吴春时给拎起来,喝道:“闹什么?回去睡觉。”
    吴春时瞪着眼睛要骂女婿,但终究是给拎走了。
    “二狗这浑人,连他老泰山都敢打。”
    围观的众人散去,一个小插曲就此消弭。
    …
    …
    陈康听到消息时插曲已经结束,他想了想,便没回到酒席中去,而是返回家中。
    他原来的家在蒋家庄中,后来少爷提供住处,寡母便搬过来住。中间还搬了一次家。现在住在新宅东面的居住区中。
    前后邻居的瓦房小院中基本都亮着油灯。百米的巷子中安静。陈康带着微醺的酒意回到家中。
    陈大娘早吃过流水席回来,打水给儿子洗脸,担忧的道:“康儿,你没做错什么事吧?”她是个将近四十岁的妇人。寡妇门前是非多。她这些年很艰难的将儿子带大,小心谨慎。
    陈康呼着酒气,在窗边洗着脸,“娘,你怎么问这个?”
    陈大娘坐在旁边的木椅中,道:“我在府里去吃流水席,听那些人你本来在国泰商行当掌柜,这两天又被少爷调去军中。康儿,咱们做人要有良心。娘把你养这么大,那么困难,没做过一件亏心事。少爷待咱们不薄。”
    陈康擦着脸上的水珠,笑道:“娘,你想哪里去了?是我主动给少爷提出来去军中。不久之后,新军卫肯定要上战场。我要去建功立业,给娘挣个诰命回来。”
    陈大娘比较脆弱,一听独子要上战场,眼泪哗哗的掉下来,先把陈康数落了一顿,见事情不可更改,催道:“那娘给你说门亲事?陈家不能断后。”
    陈康好不容易哄好自己的老娘,这时给追婚,道:“娘,我喜欢的姑娘还没长大。”
    小霞还小。
    …
    …
    陈大娘催儿子结婚时,张昭已经走回到正房大院中。一溜的红色灯笼在夜色中喜庆的挂在屋檐。
    “咯吱…”
    张昭推开正房的大门,就看到这么一副场景:卧室里,本来应该乖乖等候在圆桌边的婉儿,早把红盖头掀起来,将沉重的凤冠搁在桌上,和穿着灰金菊色的长衫的方小娘子两人正在桌子边坐着吃点心。
    “二哥…”
    婉儿给张昭突然进来给吓一跳,从椅中站起来,这才想着周大娘和韩娘子叮嘱的要让丈夫掀起红盖头,嗓子里的绿豆糕差点把她给噎着,呛的弯腰咳嗽。
    方小娘子赶紧去拍她的背。
    张昭好笑的走过来扶着娇艳、明丽的新娘子,帮她顺气,两个美人的香气扑鼻,“我进来你怕什么啊?二哥这只老虎今晚要吃你,总得等你准备好。”
    方晶掩嘴轻笑着。漆黑如星的眼眸看张昭的侧脸。秀美的脸蛋上带着微微的轻红色。
    婉儿顺过气,仰着头,瓜子脸上的五官精致无瑕、白皙如玉,这颜值给十分都不为过。她娇嗔道:“二哥,我都差点噎着,你还取笑我?”眉眼间带着幸福的笑容,神态动人。
    她好几天没见着他。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这妮子完全没抓住重点。小姑娘哟!他在外面转得也有些累。对方晶点点头,搂着婉儿坐下来,拿过茶杯喝水,吃着芙蓉糕。在灯下欣赏着娇妻美妾。
    心里惬意、满足。
    苏东坡写了个人生四大喜。他此刻就在其中之一:洞房花烛夜。真有点想感慨: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二哥,你看我干什么啊?我脸上的妆还好呀!”婉儿肚子还有点饿,吃着绿豆糕,和张昭共用一个茶杯。忽而间明白过来,俏脸唰的一下变得绯红。
    方晶噗嗤一笑,准备起身告辞。突然感觉手给张昭握住。她娇羞的低下头,娇声道:“少爷…”婚礼到这里已算结束。她陪着婉儿拜堂,已算是他的人。
    张昭嘴角带着笑,有点坏,“我说你们两个是不是要改下称呼?相公给你们看礼物。”
    …
    …
    新婚之夜,有些事情不可描述。
    交杯酒、红盖头,捡出花生、石榴子这些都没少。
    清晨时分,张昭神清气爽的起床。婉儿还在鸳鸯帐中熟睡。卧室里的红烛快要烧完。晨光透进来,林间的鸟儿嬉闹。他有许久没听到这声音。
    军营那里只有号角声。
    正房这里宽敞,左右相通,通透敞亮。张昭到方晶给他布置的书房中,负手看了看,张昭从书房转到连通的西厢房中。他送给方晶的珍珠项链还在桌中。
    方晶已经醒了,拢起纱帐,明秀的俏脸上带着昨晚残余的娇红,肌肤晶莹如玉,羞涩的娇声道:“相公,你这么早就起来了?”
    “晶儿,你躺着。我过来看看你。”张昭坐下来,和方晶说会话。时间便流走。

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后日常
    正房这里面积宽敞,卧室、正厅、书房加起来约有四百平。张昭在陈设精美却有宽敞的正厅中陪着不良于行的婉儿、方晶两人吃过丰盛早餐,到前院里来转一转。
    陈康等人并家中的内外管事、奴仆们早就等在前院的大厅中,纷纷贺喜,“恭喜少爷。祝少爷和夫人早生贵子。”
    张昭父母双亡,而他又没有儿子。在明代的世情习俗中,只能被称为少爷。
    大管家吴春时宿醉未醒,这会还在床上躺着。张昭听吴言说起昨晚的事,心里颇有些感慨。老吴对张家确实够忠诚啊!他询问了府里的情况。
    这会,府里只余下热闹后的狼藉。
    听了两句,张昭便让陈康在外头负责处理琐务,转身回到正房大院里来。正在里头说话的周大娘识趣的告退。婉儿和方晶两人的俏脸上都有点娇羞的神情。
    婉儿没穿昨日大红色的凤冠霞帔,而是穿着件浅粉色的对襟褂子,水灵灵的小葱般。她现在的个头约有一米六六,身段显得修长、窈窕。瓜子脸儿,五官精致无瑕,明丽动人。漂亮的杏眼落在张昭身上,脱口而出,“二哥…”
    这一声呼喊里有着初为新妇的幸福、甜蜜。在张府下人面前,她聪明能干、有决断、仁厚。而在张昭面前,她是明丽、娇美、柔情的少女。
    方晶坐在婉儿身旁偷笑。昨日虎子没法改口,今天婉儿一样是习惯成自然,难以改口。
    她穿着她喜欢的白裙,一米七的身高,身段曼妙匀称,雪峰细腰,尽展婀娜的身姿,韶华正好。她的五官明秀,肌肤晶莹如玉。坐在椅中,有一股大家闺秀的娴静、端庄感。
    只不过张昭知道她私下里并不呆板。而是活泼,柔婉。见张昭进来,偷笑之余,漆黑如星的美眸看向张昭,柔情似水,俄而微微低头,心中轻快。
    她是那种传统的女子。昨日名分定下来,又有夫妻之实,她的情丝便系在眼前英俊的男子身上。此时再见到他,便会感觉昔日的种种阴霾都被驱散。只剩下安稳、踏实、阳光。
    张昭并不介意,应婉儿一声,“嗯。”笑着走过来,坐在中间,笑道:“周大娘给你们说什么呢?如果是说开枝散叶的事,你们可别听她的。太早对你们身体不好。来,难得我这两天清闲,陪我下棋。”
    婉儿轻拍张昭一下,嗔道:“二哥,周大娘是好意。”她是想的。
    方晶抿嘴轻笑,明眸和张昭对视,轻声道:“我听相公的。”
    张昭家里一个长辈都没有,新婚之后的第二天,和娇妻美妾在一起,自由自在。
    …
    …
    王守仁四月六日参加完张昭的婚礼,回到位于大时雍坊的家中。第二天的傍晚,和父亲王华一起吃完饭。
    姨娘将美酒佳肴送上来,自到隔壁屋子里去吃饭。留下父子俩说话。
    王华夹一筷子鸡肉,道:“伯安,你真的决定辞官?”
    王华多年的翰林,在余姚算大族。京城大,居不易。但日常开销对他而言还是负担的起。
    王守仁刚刚从江北审案回来,在家休假。这个刑部主事他当的实在没意思,准备辞官回乡。虽然有张昭在太子面前鼎力推荐,但他心意未改。
    “父亲,在各地奔波审案并非我想要的。我想精下心来研究学问、边事。”
    王华思想比较开明,否则也不会有“离经叛道”的儿子,道:“也好。哦,你对张昭什么看法?”昨天的事,儿子对他说过。张昭这人颇有点意思。
    王守仁微微沉吟,道:“张子尚一代人杰。”他领张昭的人情。但和张昭算不得“朋友”,只能说是熟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作出公正的评价。
    别人都在关注那场婚礼的隆重,荣耀。帝后送礼,太子亲临,这种规格还有什么可说的?又如何能不吸引着人们去谈论呢?但是,他却不然。
    他看到的是张昭这个人的谋划,能力。弘治皇帝意欲振作,以图北虏,这是朝中人人尽知的事情,为何只有张昭能做成?这就是胆魄、能力!
    没有燧发枪、排枪战术、精兵,就没有这场婚礼的荣耀!
    另外,他看到张昭试图在引导、培养太子朱厚照。
    在做这些事情,必然是心怀大志,有平定北虏之心。这不是人杰是什么?
    要知道,出塞横扫大漠,必须要天子支持才能成功!本朝清扫蒙元,太祖时自不必说,成祖时是御驾亲征。这都是举国之力,而且将帅没有招到怀疑。
    张昭在谋划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
    王华诧异儿子对张昭如此高的评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嗯。”
    …
    …
    同一时间,乾清宫中,弘治皇帝也在问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这场婚礼的细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