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别说这种只有几千人的家族,事实上就算是李典这种几万人以上的超级大家族,真正掌握家族权力,并且能从这份权力中拿到大半收益的也只有那几个房头和族老。
    总不可能他们全家人在谋杀荀攸之前还特意开个会,大家举手表决一下要不要杀咱们本地的顶头上司,前任国家副总理?
    真要这么搞,荀攸若是还能死了,他也不配当这个青史留名之臣了。
    这就是考验一个家族凝聚力的时候了。
    不管在此之前这许家是做了怎样的算计,肯定是没想到自己会直接带着禁军杀过来的,而既然自己已经来了,这时候这许家那是肯定都要人心惶惶的了吧?
    按照刘协的理解,或者说现代思维的理解,夫妻尚且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几千人的大家族里,可能还有着数量更多的租客、佃户,在面对自己这种灭顶之灾的时候真的能做到一条心么?
    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这庄园经济的凝聚力如果真能到这种地步,那他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改革到底还能不能进行的问题了。
    再看战场,说话的功夫陈到已经一勇无前的冲上了浮桥,这种临时做出来的浮桥当然不可能多专业,基本上就是一堆用绳子拴起来的大木板,跑在上面自然是摇摇晃晃,而且真的不宽,至多只能行三四人并排。
    而许家呢,也确实是中计了,很快就有一些甲胄齐全的壮士朝浮桥这边杀了过来开始破坏浮桥,并朝着陈家众人抛射弓箭,很快就将陈家众人杀得伤亡惨重。
    而此时,浮桥才搭了三分之二,还剩下接近三分之一是没搭完的。
    面对对岸箭雨,就见陈倘一把冲到最前面,抢过木板就带领着几名族老房头就接过了搭浮桥的任务,眼看着距离岸边不远,干脆毅然决然地跳进了河里,对岸的许家人见状,干脆也跳进了河里与之一同厮杀,不一会儿,陈家的这几名老头儿就纷纷变成了漂浮在浮桥边上的尸体。
    但浮桥确实也搭得差不多了,这几个老头的死也确实是很激励士气,反正陈家这边的指挥官是陈到,这些老头死了也不耽误作战,陈家众人嗷嗷叫着就搭完了最后一点浮桥,而后悍不畏死的朝岸边发起了冲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阻拦浮桥的那些人士气真不怎么高,很快就被陈到亲自率领着亲卫杀死,再然后,诺大一个许家堡,便直接投降了。
    刘协就问:“你们怎么不反抗呢?”
    “王师远来,不敢相抗。”
    “那你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投降,而是攻击浮桥?”
    “攻击浮桥的都是各嫡系房头,总共也只有不到三百人,这些人要么就是知情,要么就是亲自参与了刺杀之事,亦或者是知道此事定会连坐,不得不死。”
    “这么说,此事该死之人在刚刚都已经死掉了?”
    “该死与否,自有圣上裁断,若陛下要将我等夷灭全族,我等甘愿引颈受戮。”
    “哦~”
    刘协点了点头,而后意识飘忽,开始了深思。
    个人和家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现在不是想这些事儿的时候,便开始带着人在许家来回来去的转悠,确定这许家和陈家基本差不多,庄园里跪了一片一片瑟瑟发抖的普通百姓,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跪在比较显眼、靠前位置的尽是一些抱着孩子的妇人,小孩子天真无邪的脸蛋上写满了畏惧与迷茫。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许氏族人?”
    “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所拥有的佃户,租客,按朝廷标准每人分二十亩土地就地民屯,许姓迁入河东、河内、京兆三地,就这样吧,命令……法正吧,让他来汝南当太守,负责此事收尾,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不杀,让他自己来把握这个分寸,我累了,咱们进平舆城吧,陈到,你跟我走。”
    “是”
    陈到恭敬地应喏,却是忍不住心生狐疑: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天子如此兴师动众,亲自来到这汝南城,难道就是为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收拾一个许家么?
    陈、许两家可是都没死多少人啊!


第三百二十二章 智慧
    天子……来许都难不成真的就是为了办案的么?而且真的是只诛首恶,余者不问么?
    这怎么可能呢?
    如此来看,这次汝南这边真死了的也就是数百名许家的嫡系子弟而已,陈家倒是也死了不少,尤其是以陈倘为首的一众族老都死在了渡河之战上,但却也真的是死得其所,不但陈到本人封了爵位,就连陈藩都被追荣,这特么看起来倒好像是在奖励他们了,而陈家,说实在的也真不是伤筋动骨。
    他们陈姓虽然都被拆了,但是河内、河东、京兆等地虽然现在人数不多,但那颗都是肥沃的,已经开发完毕的上等田。
    难道不应该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么,血流千里么?就这?
    不杀个几万口子的人给荀攸陪葬,您来汝南是干嘛来了呢?
    天子仁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没人会真的认为天子是因为惧怕,懦弱等原因而对陈、许两家网开一面的。
    谁不知道天子对待豪强大族向来杀伐果断呢?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深意?
    于是到达平舆城后,陈到实在是没忍住,问道:“陛下,汝南之大,并不只有许、陈两家,此事虽说是许氏一家主导,但汝南各族的豪强恐怕有不少都要参与其中,要不要……臣明日带着族中精锐,再去挨个扫荡一番?”
    刘协却是深深地皱了皱眉,问道:“你……杀性这么大的么?你们汝南这块的豪族都是世代联姻的吧。按说这些都是你亲戚啊。”
    “臣……臣是大汉的忠臣,国法面前,没有亲戚。”
    “何必说的这么冷血呢?无非是你觉得这事儿肯定还没完,害怕连累你们陈家罢了,人之常情,也没什么可否认的。”
    陈到冷汗不止。
    “不必搞得如此血腥,朕不是不讲理的人,真参与此事的人肯定不会让他跑了,于此无关的,朕也不会乱迁怒,毕竟天下大乱十几年,中原的人口已经够少的了,朕就不要再推波助澜了。此事就交给新任的汝南太守法正来查吧,他也是法家的传人,相信此事终究会查出个水落石出。”
    “是。”
    “对了,陈家现在,是你在做主么?”
    “臣,可以做陈家的主。”
    “哦,朕打算建立汝南郡工业产业集团,就以你们陈、许两家庄园为基础,把这些生产资料都搬到平舆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你觉得有没有问题?”
    “臣自然没有异议,只是……都搬迁过来的话,平舆城会不会有点小?想找到这样大的一块空地,怕是也不太容易,作坊需要的工人也不少,这些人的衣食住行等”
    “那就把平舆城给我拆了,重新规划,重新建,这些,就不用你来操心了。”
    陈到一脸震惊莫名。
    然后道了一声:喏。
    果然是有大动作啊!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大动作刘协还真的是来到汝南之后才突发奇想想明白的,他,之前一直被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概念困扰了太久了,很大程度上也是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王莽的影响。
    都说王莽的改革是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延续性,他此前也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看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却发现纯属放屁。
    王莽改革中所谓的盐铁专营部分纯粹是在模仿汉武大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豪强并起,庄园经济已经取代了小农经济导致朝廷无法直接掌控基层单位,被迫从基层生产中退出,这和生产力发展有个毛线的关系。
    事实上从秦汉到晚晴,生产力发展真的很多么?(亩产增加一点五倍左右,工商业最主要影响是多了棉花和茶叶),而从晚晴到建国,这一共才多少年呢?
    生产力发展只能说是事情的一个小截面,除了这个小截面本身,后世的制度建设事实上大多时候都还是挺有建设新意义的。
    所以刘协决定,还是尽量将后世的制度往这个朝代来套吧,套不进来的地方就尽量去改,尽量去修修补补呗。
    公私合营,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政治权利收编生产资料,维护生产关系,再通过合并这些生产资料建造国家资产,建立大资产集团,引导全国经济。
    虽然稍稍有点卖官售爵的嫌疑,但是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毕竟只是售爵,不是卖官,而且还不收现金,应该也不会破坏爵位的尊贵性,嗯……汉文帝也卖爵位,不是也没耽误他成为后世君王学习的楷模典范么。
    而将汝南的主要生产资料迁移至平舆,就是他要做的第二件尝试了:工业大城市。
    庄园经济的命脉不是在于人口么?人多了会像李家一样走向崩溃,人少了会像荀家一样发展不起来。刘协固然没本事让全国人口像耗子一样的生,也不可能狠心用刀子来减少国内人口数量。
    那就挪呀!
    把人口,尤其是做工的工业人口尽量的都挪到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上去,如此一来,则乡野之间人少地多,再多建立一些乡镇企业作为节点,打破他们对生活、生产资料的垄断,这庄园经济不就瓦解了么?
    而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因为聚拢的人口太多,这不就符合人数太多的关窍了么。
    如此,朝廷完全可以在大型城市上投入饱和的行政力量,进而通过大型城市来控制周边乡野地区。
    事实上,即使刘协不去刻意引导,大城市到了隋唐之后也同样会应运而生,比如扬州、开封、登州、苏州等,都是历史上因商业而催生出来的超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与商业都很发达。
    这其中真正的催生因素并不是生产力,而是发达的水运系统,因为水运发达了,所以城市里建设的大型商业作坊才可以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分发下去,即使算上运输成本,其售价相比于庄园经济小作坊弄出来的东西也依然有价格优势,如此,则庄园经济自然就毁了,乡野的老百姓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耕种上,人口也就会慢慢的提升。
    所以古代生产力发展史,其实也未尝不可以理解成一部水利航运发展史,所以,杨广着实功不可没啊!(作者一家之言,纯属自己胡琢磨的,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大家看个乐呵)
    汉朝肯定是没有如此便利的航运条件的,不过说实在的,中原地区的水系还是挺发达的,只需稍加规划,挖凿运河并不难。
    杨广能做的事,凭什么我不能做呢?
    只要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不要好大喜功,急于速成,修运河也不一定就会闹出人命,甚至就连钱也未必就能花得很多,说不定还能赚钱呢。
    河水流经之地,两岸下田立变上田。
    土地财政这种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现代人,他可太熟了。
    于是,当全国各地的两千石以上高官齐聚平舆,商讨上半年税务工作,以及各新降之地的财物状况之后,刘协作为天子,终于正式的说出了自己的宏大构想:
    “朕打算以五年为期,在中原之地大建城市,兴修水利,并将此命名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首先,在地方上,在州、郡、县之间,再设立一个全新的行政级别,我将之叫做‘市’,取举州之精华汇之于一县,这个县,就是市了,市之长吏为市长,秩比两千石,同郡丞。”
    “一州之内,将会设立一个市,比如这豫州,便是以这平舆城来屯工了,我打算以许、陈两家之家业,迁两族之人为基,在此地成立汝南工业集团,将铁、工、酒、麻、漆、纸等产业全部搬迁到平舆来,市外严格执行盐铁合营之策,一应矿藏开采出来后必须来平舆进行转运。”
    “一年,一年之内集全国之力,要将这平舆城重新修建,使之成为平舆市,而五年的时间,朕要在中原之地上建设五座大城市,分别是豫州的平舆、并州太原、徐州郯城、青州平原市、兖州濮阳市,至于冀州的邺城要不要升级为市,此事就交给魏公自己定夺就是了,既封其为国公,总要给他相应的职权。”
    说罢,就见满屋子的两千石以上高官无不是面面相觑。
    信息量有点大啊。
    “当然,要建大城市,就必须要有大的河运,另外再在中央另设一新部门,叫做水利河运处,长吏秩比九卿,专门负责大汉十三州之水利工作,头五年的工作就是测绘天下水文,以及为五大城市做配套的水运体系。”
    却是杨彪终于忍不住皱眉,道:“陛下,这么大的工程,怕是每年都要动用劳工百万之巨啊,这……会不会太过劳民伤财了?朝廷最快也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有余粮、余工,洛阳也还没有建完,如此大的动作,恐怕有伤仁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