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又是鸦雀无声似的沉默。
良久,杨彪感叹道:“看来这应该就是天子借伏后之手,故意送给咱们看的了,这就是天子的高明之处啊,说实话这么些年来天子用谋用计很少有冲着咱们使的时候,作为旁观者尚且感觉天子之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如今他冲着咱们这些人来了,咱们这些人的每一步应对,分明都是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啊。”
王朗却道:“陛下所写这两本书,固然是神妙,但往圣绝学毕竟已是传承千年,陛下想以一己之学,压制往圣千年之学,恐怕也并不容易吧。”
“传承千年,留存能有多少?真的看过的人又能有多少?以前传书都靠抄,学识传播不易,即使如颍川荀氏,弘农杨氏,有门生数万人便已然是到了极限,而这所谓的门生数万,得真传者怕是也不过二三百人便是极限了,剩下的,不过是挂个名罢了。”
“如今印刷之术既已经普及,一天印的书籍比以前咱们一年抄写的书籍都多,就说这尚书吧,说是千年经典,咱们这些人也都是看过的,全国上下加起来找得出三千卷么?
数年之前这天下间能识字的人有多少?五十万,还是一百万?陛下自第一次御驾亲征以后,一直重视将士们的学习,印刷术普及之后,军中将士各个扫盲,农闲训练的时候,甚至行军打仗的间隙都要求他们看书学习,退下来不打仗的将士们回乡教授乡亲识字的也在少数。千年底蕴?印刷厂铆足了劲就给你盖过去。”
“我们也可以印啊。”
“且不说印出来的学问自然便不再是家学了,传统的往圣经学各家所传也都有区别,就说这普及的速度,如果你是一个刚识字并不久的普通人,你先学经的话是学哪个?即使不算那个不太好懂的物理,光凭这个唯物辩证法,我们也输定了。”
“那建安大典呢,科举不是终究还要靠建安大典呢么。”
“没人考试孝经,可天下儒林弟子中可有不会背诵孝经之人?不用考的,才是真正的基础。”
“陛下这两本书,哎~,荀公,杨公,事已至此,我等何以自处?好在既然这陛下托伏后送来此书,想必陛下本人,也是并无赶尽杀绝之意,咱们要如何是好?”
最终,还是荀彧苦笑着叹了口气,从外面腮帮子揉了揉已经上火起泡的嘴巴,道“两本书我都已经看了,虽然没看完,但总得来说,其实和圣贤书也并无矛盾冲突之处,圣贤书主要还是以立得为主,主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子的这两本绝学更注重的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者之间,其实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是我等这百余年来垄断古文经学,自然也不再是学术二字的全部。”
“其实也好,尘归尘土归土罢了,古文经学派,本来也不是主流官学,本来,我辈先祖都是将之作为藏书各自收藏在家,研习经意,本就是出于文学精神,做学问,就算是为了官身,却也不是为了左右朝堂举士。”
“这本来,也是我等古文经学真正的意义,毕竟拿着千年前的前人写的东西,硬往这一千年后的朝堂上推,本来也不合理。诸公,是最近这百多年里,咱们这些经学世家,忘记了初衷了,这本就不应该是如此啊!”
“陛下做这一切是给咱们留着脸面呢,为了民族融合去修改圣贤书这种事,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我等愿意拿家学出来进行出版、刊印,完全可以把胡改过的和原版的都给发行了,毕竟咱们不同人家收录的经学本来就有参差。”
“这种事儿,到时候这些经学传天下,该信的人自然会去信,不该信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去信,无非是借口罢了。说白了,其实古文经学派只要从主流的位置上退下来,怎么改怎么说,也就没什么所谓了,至于建安大典,自然也可以由太常负责每年的修编工作,添东西,减东西,这就全由朝廷的需要和官学发展来决定了,我等,终究是要逐渐失去这份解释之权的了。”
“所以,天子给的这脸,咱们接不接?”
第三百八十七章 孔融:我实在是太难了
这本就是无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天子如今权柄之坚,之牢,是直接扎根于每一个基层士兵的,几乎可以说是亘古未有,天子的谋算更是鬼神之谋,圣人当世,自己等人连谋划都如同牵线木偶一般被天子完全掌控。
哪里还有什么跟天子讨价还价的本钱呢?
给脸,那就接着吧。
于是众人达成共识:古文经学派回归非主流文学地位,各家依然坚持保留各自的家学注解,但浅显版本放到外面去流传便是。
而既然古文经学派不再是主流学派,至少是不再成为官场入仕的标准,那么所有的改动自然也就无所谓了,爱怎么改怎么改呗,无非是多种版本之一而已,即使是错误版本进了国子监,该不信的自然也还是会不信的。
所以,底下的儒林如果想要闹,那就让他们闹吧,这本来也是天子的意思,只要他们不跟着卷进去就行,恰好可以将事情的烈度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至于这两本由天子所著作的新经学,设立为官学那也是肯定的,众人自然要好好的加以研究,就算他们的知识体系都已经成型,可那不还是有孩子呢么。
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将目光放到了唯物辩证法这本神书上面,打算让自家的后人去研究:如何用孔孟之道,去解释唯物主义辩证法,实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完美结合。
其结果就是,把刘协给整得都不会了。
什么情况啊!
我都已经不指望你们造反把自己给推翻了,可你们倒是骂我啊!
我都如此荒唐了,你们身为文臣那铁骨铮铮犯颜直谏的风骨呢?
就如此轻易的屈从于权柄么?
不是说好了文死谏,武死战的么?
好在,这帮朝臣们议事的时候漏掉了一个人,那就是奉命去江东册封孙策为王,去负责亲眼看着孙策凿毁战船的孔融终于回来了。
作为孔子之后,天下名士,这孔融在儒林中的地位原本也是数一数二的级别,在主持修建了建安大典之后,实权虽然没多少,但名声地位两项上却是很少有人能出其右了。
他也不知道这些朝臣们事先已经开过会了啊。
回来后一听说陛下居然如此胡为,那还能行?当即就头铁A了上去,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此次进言儒林的带头大哥。
洋洋洒洒好几千个字啊,好家伙刘协拿起来一看,这奏表上的字写的龙飞凤舞,真漂亮。
内容上也没仔细看,毕竟你明知道是骂自己的东西,仔细看,那不是有病么。
而有了孔融的带头,至少京城之内的一些儒生,以及太学之内的学生,以及宿卫之内的一些小孩儿,自然也就都跟着起哄了,集体联名什么的都是传统艺能了,乌压压的堵在了新皇宫的外面要上表。
这么大的事儿,那自然是要开一个朝会了,于是刘协拿着孔融的奏表就问群臣:“诸公,孔文举这封奏表,都看过了吧,都是什么意见啊?”
群臣对了一下眼神,然后微微的会心一笑。
天子果然是天子,事情安排的滴水不漏啊,怪不得故意安排在这孔融出使东吴的时候来议成此事。
这是故意留下来一个漏网之鱼啊,偏偏还是个分量足够重,又没什么实权,出了事儿也没什么影响的漏网之鱼。
天子高明啊。
于是大家都不说话。
却是给孔融整得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啊,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都打了头阵了你们不上?
刘协也是有点懵。
他当然不相信自己的朝中重臣们,除了孔融之外全都是一群唯唯诺诺的谄媚小人,就算是不敢骂自己,有这样一个好机会,委婉的劝谏总不可能不敢吧?
“怎么都不说话呢?放心,有什么心里话就说出来吧,朕不是那种会让大臣们因言获罪的无道昏君,有什么想说的你们就说出来么。”
话音刚落,就见王朗站出来义正言辞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孔融见状感慨不已,关键时刻,还得是王景兴靠得住啊。
可笑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竟然只有他与王朗这两个务虚的人有此风骨,可悲,可叹啊。
“嗯,你说吧。”
“臣以为,陛下虽是不因言获罪的明君,但文举裹挟儒林士子集体上表,口称爱国忠君,却终究是有逼宫之嫌。”
“陛下自亲政以来,威加海内,仁政天下,功不在尧舜禹汤之下,孔文举携众逼宫,口中说的是冠冕堂皇,然而心里想的,却是他儒林之首,携清流以裹舆论的,险恶之心!”
刘协闻言眨了眨眼。
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帮朝臣到底是又脑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
怎么现在就连想要挨个骂都这么难了呢?
孔融,则彻底傻了。
不应该啊,这王朗是他好几十年的朋友了啊,政治上俩人同修建安大典,同属于清流一脉,这无论如何也是同流。
就算是有人要魅上,也轮不着你这个举世皆知的经学大家,也不应该你来怼我啊,这这这……小人,小人行径啊!
“王景兴!你……你你你。”
然后就看到王朗扭过头来,冲着他使了一个眼神:傻瓜,我是在帮你。
可惜的是孔融这会儿明显有点被气的上头了,没能看懂自己这位老友的眼神,当即哇的一声就在这大殿之上,群臣面前放声痛哭了起来。
这一哭,却是给后面那些跟着孔融闹事儿的士子们都给哭的麻了。
这不对啊!
这里面肯定是有套啊!
说实在的,学生相对单纯不假,年轻人相对冲动也不假,但此时此刻此地此间,有资格跟随这孔融闹事儿都闹到御前的,又有几个是真傻子。
事实上如孔融,王朗这种研究了一辈子经学的所谓大儒,他们天然就是古文经学的捍卫者,毕竟一旦古文经学的权威性被打下来,他们这一辈子就白活了。
可年轻人不是啊,年轻人学习经学是为了要一个机会,这年头学经说白了就跟大学文凭是一样一样的,是为了找工作,这帮人现在找工作找的都已经到了天子面前了,这学历如何,真的还重要么?
其实古人也知道圣贤书没用,这玩意就是个敲门砖的问题,现代社会里头悬梁锥刺股的考大学,毕业之后那点知识能用得上的也没多少。
固然有些人真的是书呆子读书读傻了,但大部分之所以敢于闹事儿,说白了还是因为上面有高个子顶着,也是为了在这些堂上的大人们面前露个脸,争取留下一个好印象。
到了这个地步真正决定他们前途的不是孔子孟子,是尚书台啊!谁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可现在,荀悦杨彪以及一众尚书台高官都不说话,作为经学大家的王朗居然还公开站出来怼这孔融。
这时候再站出来跳,那不成缺心眼了么?
于是这些年轻士子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沉默了。
倒像是单纯来看热闹的。
却是给孔融弄了一个孤立无援。
而,想明白了个屁的刘协则不无心窄的哀叹一声,却是干脆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翘起了二郎腿。
反正我也不知道你们都脑补了什么,你们继续吧,我就不说话了。
反正这几年,我都已经习惯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批斗会怎么变马屁会了?
大殿之上,老实人孔融只觉得一阵阵的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头疼欲裂,头……反正就是不清醒了。
“你……你……我……你们,功绩的归功绩,文教的归文教,礼者,国之本也,儒着,道之基也,天子不敬圣贤,不尊儒生,遗祸千年,自毁国本,我等作为圣人子弟,如何还能不以死相谏?陛下啊!!”
“嗯,你们继续。”刘协进入吃瓜模式。
他现在禅让的心思也不急迫,就特好奇这事儿在这帮人的脑补之下能够滑到什么地方去,全当看戏。
然而见到刘协这个样子,如杨彪荀悦等人也纷纷在心里咯噔一下子。
陛下这表情明显是胜券在握,一切尽在掌握啊。
哎,这个孔融,你说你上表这么大的事儿,居然都不跟大家伙打个商量通一下气也就算了,不长脑子的么?看不出来事出反常么?
眼下这孔融已经将谏言推高到死谏这个程度了,再这么放任下去,这老货拗脾气上来,就算是罪不至死,肯定也是要倒大霉的了。
大家毕竟同朝为官多年,这两年这孔融一直在务虚而位高,这种人人缘一般都还是很好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决定站出来帮他一把:
还是别让陛下亲自下场了吧,我们来吧,还能控制好分寸。
看天子这淡定的模样应该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