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贾诩,背靠朝廷仅仅是大旗一树,凉州旧军便纷纷归附了过来,尤其是,董卓的这些旧部中虽然统称为西凉军,但其中有一半都是关中人(董卓原本就是统领关中军在和西凉叛军作战的)
    这些关中人有不少人其实全都已经被马腾等新西凉军阀给收编了,现在贾诩代天子持节树起大旗招兵买马,这些关中人不少人纷纷做了逃兵,转而投效在了贾诩的麾下。
    并表示,只要能给一口吃的,以后就跟着贾先生干了。
    恰好他手里有临行之前,尚书台给他的好几张带着官印的空白诏书,自然也就不会吝啬于封赏。
    很快,原本不到两万人的旧部就滚雪球一样的壮大了起来,贾诩只挑选其中的精锐成军,其余人则全部恢复民籍,开垦那些已经荒芜的土地。
    顺便再管朝廷要粮。
    其实原本贾诩过来原本是没打算跟朝廷要粮的,或者说他原本虽然带着点粮,但是也不多,打算和历史上的钟繇一样,对关中群雄以仁德,安抚为主。
    不求他们真心归顺朝廷,只求着别在汉赵决战的时候突然捅朝廷一刀就行。
    把珍贵的粮食留给朝廷的主力部队,为朝廷指定的四月决胜计划做准备。
    可谁曾想这袁绍不按套路出牌啊,明明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却要分先后两波来打,骚的不行,看现在这情况,并州之战明显会先于中原地区进行决战啊!
    这计划,可是真没有变化快嘿。
    于是贾诩就开始要粮了,而且狮子大开口,一要就是五十万斛,而且还特意说明,五十万斛不一定够,朝廷必须要最好随时再支援我一点的准备,他贾诩要干一票大的。
    所以当贾诩的求粮信传到许都之后荀彧、杨彪等人的鼻子都给气歪了。
    杨彪恨恨的一摔桌子:“他贾文和到底在搞什么鬼!他难道不知道朝中缺粮么?当初他夸下海口呢?他就是这么为朝廷办事的么?有五十万斛粮食还用得着他?驳回!待老夫狠狠骂他一顿,什么东西!”
    荀彧这时却默默地放下贾诩的急表,道:“天子如今正在河东,关中军如果西出,则天子之安危如何保证?”
    “…………”
    “太尉,你想清楚,真的要驳回么?你要说驳回,我可就写诏了。”
    杨彪闻言沉默半响。
    而后恶狠狠地骂道:“故意的,贾诩他绝对是故意的,他分明就是在趁机要挟朝廷,他,他他他,我早就说这些西凉的狗崽子不可信,似贾诩这等奸猾狡诈之徒,更不可信,他那是在平定关中么?他这分明就是要当董卓啊!”
    荀彧想了想却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派他去关中时让他以安抚为主,然而时移世易,他应该已经不想再安抚了。他想干什么,我大概也猜得到,只是表奏中无法说清罢了”
    “至于什么董卓第二之语,太尉还是不要再说的好,你我都明白,当今天下之形势已经不可能再出一个董卓了,贾诩是聪明人,聪明人或许不忠心,但绝不会做蠢事,如今朝中西凉人也不算少,这种话,是要寒了人心的,难道太尉要做王允第二不成?”
    这却是已经近似于在训斥杨彪了。
    怎么说呢,随着天子、曹操、刘备陆续离京,这俩个留守重臣之间,确实也难免有了一点缝隙。
    杨彪被荀彧这样一训,看上去脸色也有点挂不住,哼了一声道:“朝中储备之粮虽然比计划中多了一些,但我还是认为不能轻易去动,唉~,这个贾诩,真能添乱,弘农那边还备了一点存粮,我写封信,让我家中节衣缩食的,也再给他凑一点出来把,我儿杨修本来是要留守鲁阳的,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留守的必要了,就让他去征粮,运粮吧,也顺便给他贾诩做个监军。”
    “嗯……嗯?”
    荀彧再看杨彪,杨彪也坦然地看着他。
    就觉得,这老东西的眼中总有着那么一点奸计得逞的皎洁之色。
    我刚才好像是上了套了啊!
    …………
    总之吧,贾诩要的这五十万斛粮食磕磕绊绊的终于还是让杨修给他送过去了,他们弘农南阳两个杨氏,除了勉强能维持到明年春天的口粮之外,所有的存粮都给贾诩送来了,甚至杨修借助自家的威望,把半个弘农郡的大族都给“借”光了。
    真·毁家为国。
    所以当杨修带着粮谷赶到华阴的时候,贾诩带着一大票的剽悍西凉骑兵足足出城一百余里赶到,大家看到他身后堆积如山的粮食的时候眼珠子都在放光!
    “下官杨修,拜见贾公。”
    “贤侄客气了,弘农杨氏毁家救国之举,诩实在是钦佩啊,来,贤侄,我为你引荐几位西凉和关中的英杰,你如今也是朝中的武卫中郎将了,手里没有久经战事的勇士可不行啊。”
    杨修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表示道:“家父在家中,就常常称赞贾公,称您是公忠体国的忠贞之士,更是天下的柱石之臣,此次临行之前,更是写来书信反复叮嘱,让我跟随贾公您虚心求教,以长辈叔父之礼相待,还望贾公不弃,留修于左右侍奉啊!”
    “贤侄这话说的太客气了,我与太尉同殿为臣,我也一直仰仗他的人品,贤侄家学渊源,哪里还用我来提点,你能来我的左右,是帮我辅政才是啊。”
    说着,贾诩伸手抓住了杨修的小臂,亲切的拉上了自己的车架,道:“我带你看个好地方。”
    说着,贾诩与杨修驾车而行,走了不多久,来到了潼河边上,杨修就见到无数人正在忙忙碌碌的背运石料,砍伐树木,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贾公这是……要建什么东西么?”
    贾诩笑道:“当年段煨选择在此处屯田养军,端得上是眼光毒辣,此乃是兵家必争的要害之地,而整个华阴境内,最要害的,就当属此地了。”
    “哦?此处有何不同之处?”
    “此地西临潼水,东临群山,南有山谷可陈数万之兵,最妙的是,我在这华阴曾经待过一段时间,深知,不论是咱们往西走,还是西边往这儿来,都必经此地不可,绝无绕过去的道理。”
    杨修一愣,道:“绕不过去?也就是说这里是必经之路?”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
    杨修闻言嗖的一下就下了车,自己骑上马就四处转悠了起来,越转悠,就越是觉得心惊胆战,惊骇莫名,过了好长时间才回来对贾诩道:“我虽不通兵事,却也看得出此地之险要,依山傍水,在此地设立一处雄关,那岂不是……”
    贾诩笑着接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关铸成,只有咱们往西打的份,却是再也没有西边来打我们的份了。德祖啊,我来考考你,你说这样一座雄关若是铸成,对天下局势会有何等影响?”
    杨修沉思一会儿,而后开口道:“关中军阀人多却心不齐,只需留一万兵马,不,只需留五千兵马在此驻守,他们就不可能袭扰得到我们,如此,贾公您的大军就可以东进弘农、河东、河内,支援天子,甚至过太行山而直捣袁绍逆贼的冀州巢穴!”
    “这是自然,德祖还看得出什么?”
    “有此雄关挡着,华阴以东,自然能够安心耕种,恢复生产,此前关中人口为了躲避战乱,已是大量外迁,此处既然安定,他们自然要迁回来,用不了多久,此地就会重新编程千里沃土。”
    “这都是表面上,一眼能看得到的了。”
    “三来,此地正好隔绝关中群贼与河东郡的联系,此地群贼之中甚多白波军的余孽,此关铸成后,只需以恩德加以抚慰,不论是管内还是关外,河东俦厝痪睦Iⅲ韧督蛋 !
    “不错不错,德祖还看得到第四点么?”
    “这……小侄就看不出来了,还请叔父赐教。”
    “看来贤侄还是缺少了一点大局观啊,你从南阳来,怎么把韩遂给忘了呢?我在此建关的消息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知道,这鼠辈闻之自然丧胆,我料他半月之内必然是要打回来的,到时候,南阳少了韩遂,韩嵩、吕布的压力自然也就小得多了,如此,南阳屯田之兵也不用两线作战了啊。”
    杨修也不是笨人,一点拨立时便豁然开朗,口中对贾诩之计更是连声赞叹。
    当此之时,这是一子落地,满盘皆活啊!
    “贾公,此关隘如此雄伟,不知可有取名?”
    “呵呵,此地既然毗邻潼水,就叫做潼关吧。”


第一百八十九章 众叛亲离,韩遂受辱
    随着潼关被修建的消息传遍天下,贾诩只需要每日枯坐,就能收到源源不断的好消息。
    首先是杀死李傕后占据了黄白城的张横、梁兴二人,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坐不住了,急急忙忙见了个面,便派遣使者以拜访之名去试探贾诩去了。
    几天之后,使者便带着由贾诩所写的,却有尚书台大印的诏书回来,宣布任命他们两人分别为左右武卫中郎将,封乡侯,可以带领本部兵马在弘农屯田。今年到明年秋收以前,可以由朝廷负责供应他们大军的粮谷。
    这俩人与贾诩是同乡,老熟人了,去年曾带兵跟随段煨去打李傕,所以李傕的那颗人头里也有着他们俩的一份功劳,李傕死后二人吞并了他的部曲也抢夺了他的地盘。
    韩遂与马腾打仗失败之后逃了出来,联合了一堆小军阀结盟对抗马腾,韩遂当盟主,他俩的地位就有点类似于副盟主。
    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俩又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贾诩先生怎么说都比韩遂那个瓜怂更值得信赖不是?虽然以前也得罪过朝廷,但毕竟用李傕的人头都给洗白了,嗯……虽然这恶贼一颗人头真的已经便宜好多人了,但也不差他们俩了么。
    二人一合计,发现大家彼此的想法都差不多,于是当天晚上,两人突然起兵,就率军偷袭了替韩遂看家的阎行,偷了他一千匹战马,连夜跑去潼关去投贾诩。
    结果半路上俩人又碰上了河东将领李戡。
    李戡问:“你们俩是要背弃盟主投奔贾诩么?”
    “我俩这是背弃反贼投效朝廷,你难道要替韩遂卖命阻我二人么?”
    却见李戡骑在马上豪迈的哈哈大笑,然后手中马朔一扔,翻身下马,噗通一声就给二人跪下了:“戡早有投效朝廷之心,只恨没有熟人,两位大哥能否为愚弟代为引荐?不敢奢求官职,只求朝廷饶我性命,让我麾下弟兄们有一口饭吃便行。”
    这李戡也真是饿得急眼了,他的驻地在眉县,也就是董卓死的那地方,混的是真的惨啊,部队只能以眉县附近野生的酸梨为食,挖别人祖坟扒死人的衣服穿,哪里还是什么军队啊,说是一群要饭的抱团也不为过。
    张横和梁兴二人闻言颇有一些犹豫,道:“替你引荐倒是不难,只是你也没有投名状,我们和贾公如何信你?”
    “这有何难?阎行的追兵就在五十里外,弟兄们,随我杀贼军去啊!”
    然后这李戡就命部队装作一副被打败了的样子,去找阎行去了,半路两军相遇阎行问:“可曾见到张横、梁兴两个贼子?”
    “就在东边五十里处,我部与之交战不敌,阎将军替我做主啊!”
    “好!你速速随我杀过去。”
    “好!”
    然后,李戡就爆了阎行的后路,打得他丢盔卸甲,好不狼狈,斩首一千多人,高高兴兴就随着张横梁兴投贾诩去了。
    贾诩一高兴,同时也是为了千金买马骨,大手一挥,就命李戡也做了个武卫中郎将,先把地屯了再说。
    而李戡这一反正,同样出身于河东的程银和候选可就坐不住了。
    咱哥仨难兄难弟谁也没比谁强多少,你老哥怎么摇身一变,就又有地种,又有官当了呢?
    尤其是,此时此刻,他们也已经知道了天子正在河东与匈奴人奋战的消息,而且圣天子在河东时已经宣布,对当年白波贼之事既往不咎了,任何人只要拿起武器杀匈奴,就是大汉的好良民,事成之后分钱分地,军屯民屯随便选。
    于是俩人一合计,也派了使者去询问贾诩的意思,说是不想在弘农屯田,想回河东杀匈奴,当良民行不行。
    贾诩就回信说当然可以,不过你们必须得经过我的整编,而且必须将家人送去许都为质,再给我缴纳一份投名状。
    这也都算是很合理的要求了,而且他俩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因为真等潼关修好之后,他俩就回不去了,到那时候贾诩想怎么收拾他们他们都没资格提条件。
    于是他们两个也联合起来打阎行去了。
    干脆也联合起来跟阎行干了一仗。
    阎行被打的终于受不了了。
    你们怎么都来打我啊,想缴投名状你打马腾去啊!
    于是阎行就日夜兼程的往武关跑去,跑了半路,就正好看到了同样日夜兼程往回赶的韩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