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国也是首先响应,率先驱除境内的叛匪。这些事情,我国皇帝和臣民都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现在贵国有了困难,我国理应尽力相助。”
末了,太尉像是随意地问道:“不知贵国打算将这笔款子提走呢?还是换成物品?”
“当然能换成物品最好。”
太尉索性好事做到底,说道:“既然如此,改日你与政务院大司空大人具体商谈吧。还有,如果贵国需要我们的船只运输,也只管开口。”
“这样最好,能省去我们不少时间。”莱曼一边行礼,一边再次感谢。心里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问道:“我们现在需要一批军资,不知贵国能不能提供一些?”
太尉闻言低头深思了一下,回答道:“除了火油弹和舰船,其他的装备都可以提供。”听到这话让一旁的乌洛兰惊得目瞪口呆。太尉的许诺给军需物品里面就包括如强弩、弩炮等以往汉帝国从不对外出口的武器。
他心想,苏丹与汉帝国早先关系很好,不过自从苏丹第一个宣布承认突忽后,两国关系就逐渐恶化。汉帝国停止了与苏丹的一切贸易往来,不在允许苏丹留学生入境。直到前年的时候,苏丹又突然响应了汉帝国的号召,驱除境内的突忽人,也宣称不再承认突忽汗国,这样才使得双方的关系缓和下来。但不至于好到要钱给钱,要武器就卖武器的地步。心想,难道他们两国暗地里有什么交易?不然一贯吝啬的汉帝国哪能变得如此慷慨?
莱曼也很吃惊,呆立不动。此时他心里不是感激汉帝国,而是敬仰苏丹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穆莱。哈桑。这次的计划,全是他一手安排的,而且他也早算准了汉帝国不会加入联盟。
当初穆莱。哈桑的确是被汉帝国表面的虚弱所迷惑,认为汉帝国的灭亡是迟早间的事情。而突忽人正是推动着巨人倒下去一股力量,所以就承认了突忽,也想借着贸易帮助突忽人。
还有穆莱。哈桑,他并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超级帝国存在,即使有那也只能是苏丹国。罗马帝国是他立志要打倒的对象,但汉帝国太遥远,他的手还不够伸到东方,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汉帝国分裂成无数个小的国家。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也许不久的将来,苏丹就能变成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正是在基于这样的考虑,穆莱。哈桑选择承认突忽汗国,减少了与汉帝国的往来。可是只过了两年,穆莱。哈桑便后悔了。汉帝国的后劲越来越足,汉军把突忽军打毫无还手之力,要变成突忽汗国。
穆莱。哈桑这才知道小瞧了汉帝国,也开始思考怎样维持与汉帝国的关系。正巧这时汉帝国对各国发出了不许与叛匪往来的通报,穆莱。哈桑也就顺势响应。果然,他的首先响应,略微赢得了汉帝国的好感,关系又变逐渐正常起来。
后来穆莱。哈桑打败罗马远征军后,觉得自己的生命已快到尽头。他内心无比遗憾,在有生之年不能彻底打败罗马帝国。可他还是心有不甘,又开始为自己的儿子着想,想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儿子能替他完成。但是儿子勇猛有余,智谋却差了些,而且又不爱听人劝解。所以,他只能尽量为儿子铺好一条成功的道路,那就是组成反罗马联盟。
他制定的联盟名单里,本来就没有算上汉帝国,却早就算上了鲜卑人。他知道汉帝国是不会轻易对外用兵,尤其是在已经用兵近十年的时候,更不会轻易答应参加联盟。算上汉帝国是一举多得。
一是,为了争取汉帝国支持。穆莱。哈桑早就算准,汉帝国不愿意看见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强大的国家在一旁虎视眈眈,而目前的情况是,本国已经打了若干年的仗,而对手一直在休养生息。有机会削弱这个对手是汉帝国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汉帝国即使不加入联盟,也会暗中支持联盟。
二是,为了单于国。单于国虽然早就眼馋罗马人的领土,但是君臣的胆子都不大,如果单是两个国家联盟,单于肯定会瞻前顾后,不敢轻易答应。所以用汉帝国的名字,先把他们信心调动起来。后面汉帝国表态的时候,一定会有暗示,单于国的君臣们也不是傻子,细细地考虑之后,也必然坚定了对罗马人开战的决心。
三是,便是为了鲜卑国。鲜卑国与汉帝国有宿怨,为的就是领土的事情。鲜卑国不难说动,只是单独去说服鲜卑国,怕鲜卑国的君臣有顾虑。担心自己出兵的时候,有后顾之忧。但是有了汉帝国的暗中支持后,事情就好办了,鲜卑人也能放心调派大军前去进攻罗马人的国地。
正是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刚开始太尉拒绝参加联盟的时候,莱曼并没有吃惊。之后太尉同意借款他虽然表现的对汉帝国很感激,可是心里却一直默念着穆莱。哈桑,也伤感这样贤明的君王,为何就如此英年早逝,早早地就去见上帝。也许他是上帝的宠儿,蒙上帝眷恋,提前将他接到天上。不过他本人离开了我们,却给我们留下成功的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完成他的遗愿,那么以后即使去了天堂,也无颜面对他。
如罗的反应很快,他从太尉的话中就猜测出了汉帝国的打算,也坚定了劝说单于加入联盟之心。只是他还在犹豫着是不是也开口要些借款?再三犹豫之后,他还是厚着脸皮问了一句:“大人,不知贵国能否也借一笔款子给我国?”
太尉略微想了想说道:“款子倒是有些剩余,不知贵国需要多少?”
如罗脸上乐开了花儿,连声说道:“不多,不多。二百万金币,就足够了。”
“好吧。既然大人已经开口,老夫也不好厚此薄彼。老夫会通知大司空的,你直接去找他便可。”
这时,乌洛兰要是再不明白,未免太过愚蠢。心想,这是汉帝国在打着借款的名义给我们军援,如果我不要,岂不是傻子?于是面不改色地也提出要求借款三百万,太尉也一口应承了下来。
今夜三位做客太尉府的客人们希望办成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还“意外”的捞到了军援,可谓是皆大欢喜。又闲聊了两句后,才告辞退出。这次太尉没有再挽留他们。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小院的门口,直到望不到他们的背影,才转身回屋。
刚到正厅的门口,杨素迎了出来。问道:“大哥,听说你在会客,都是哪些人?”他与太尉情同手足,平日在府内来去自由,从未有人阻拦过他。今日他来时听说太尉在会客,也想去见见客人。可管家却对他说道:“主子说了,今日不论谁,都不能打搅主子会客。请二爷不要见怪。”
杨素倒是没有见怪,而好奇心更重了。他和太尉的关系世人皆知,是什么神秘的客人,自己不能与之见面呢?
………………………………
第一百九十章 无期
第一百九十章无期
“处道,为何不叫仆人通报一声?等候多时了吧?”太尉看见杨素,高兴地打招呼。
“来了一会儿,听说大哥在会客,小弟岂敢打扰。”
“进来谈吧。”他俩无需客套,像一家人一样随意。
待杨素坐定,太尉对杨素说道:“处道啊,你可知道今日我会见的是什么客人吗?”
杨素略微想了想,答道:“小弟实在猜不出。”
太尉呵呵地笑着提醒他:“三位都来自城西。”
“难道是外国的使节?应该有鲜卑国的使节在内吧。”杨素猜测道。
太尉赞道:“不错,不错。一点就通,贤弟果真聪敏。”
杨素道:“估计是鲜卑人想来求和吧?”
“有这事儿。”
“那您答应了?”
“答应了。”
杨素的眉头轻轻一皱,像是心意不快。他的这个举动被太尉看在眼里,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杨素考虑一下,说道:“上次鲜卑国与叛匪联系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小弟属下的军官们都认为鲜卑人是想趁火打劫,都十分愤恨,声称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大哥怎能轻易答应与鲜卑人缔合呢?这不是招惹怨恨吗?”
太尉笑了笑,说道:“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还需要鲜卑人的力量帮我们做事。等事情办完之后,再考虑下一步的问题。”
杨素不解其中缘由,太尉也不瞒他,将苏丹发起的针对罗马联盟的计划对他详细地讲了一遍。杨素听后笑道:“罗马人也是安逸惯了,才输了一仗,什么人都可以对他起心思。”
太尉笑道:“让罗马人紧张紧张也好,免得老在一旁看我们的笑话。处道,过一阵子,我准备让公寿将联盟的计划透露给梅特罗。”
杨素吃了一惊,梅特罗是罗马帝国的驻汉使节,问道:“为何要把这事透露给罗马人知道?”
太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让罗马人有个防范也好。不然我很担心,骄傲自大的罗马人会吃大亏。如果罗马人输得太惨,也有违我们的初衷。”
杨素心想,大哥说的很在理儿。联盟的进攻兵力,少说也有七、八十万。而罗马的常备军,也就在百万之间,其中近十万还被苏丹人全歼,另二十万正在派往埃及。剩下的四、五十万人,分别驻扎在罗马各地。没有数月时间跟本不可能送到靠近单于国和鲜卑国的行省去。如果罗马人没有一点防范的话,很可能在战争初期就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说不定真的被鲜卑国和单于国捞到便宜。
不过杨素还是有些担心,说道:“我们把消息透露给罗马人后,罗马人会不会对我们提高警惕,会不会察觉到我们暗中借款给三国?”
太尉摇头道:“这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一则,借款之事,我会交待方明把事情做得十分隐秘,也会提醒三国不要随意透露此事。我相信三国在跟罗马开战前,一定会严守秘密。二则,公寿会告诉罗马人这消息是我们的监察部门在偶然的情况下获悉的,考虑到我们与罗马的友好关系,才预先告知他们一声。”
杨素喜形于色赞叹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罗马人应该不会怀疑我们。”
太尉继续说道:“即使以后我们暗中资助三国被罗马人知道,我们也可以反咬他们一口,辩称这是三国为了故意破坏我们两国的关系而造谣。并且,我们只让三国给我们留下借据,而三国手上没有证据证明我们曾经援助过他们。”
杨素有些担忧地说道:“这样也许解释不通吧,毕竟我们卖过武器给三国,如果他们拿出这些武器,我们也无法解释。”
太尉大笑道:“我早就考虑到这点,我们卖给他们的武器,上面都没有汉军使用的标记。这些武器可以在世界各地买到,谁能证明就是我国卖的?”
杨素心里暗自佩服。心道:大哥真是老谋深算,早在这之前,他就着手准备了。他知道汉军以前使用的武器样式有别于各国。后来各国见汉军的武器性能很好,便纷纷开始仿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的武器逐渐被其他国家仿制出来。且不说具体的使用性能如何,单从外表上看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现在只有技术含量最高的火油弹和重型舰船,各国还没能仿制,而大哥恰恰没有卖这些武器装备给三国。没有证据,三国即便说出事实真像,罗马人也很难相信他们的话。
杨素心里赞叹不已,过了一阵才想起今日来太尉府的目的,便问道:“小弟听说士彦已经病入膏肓,他的继任者应该定下来了吧?”
“你想要代谁说情吗?”
杨素忙摆手说道:“小弟可不敢干那样的事情。只是觉得陷阵军团是主力,主将长期不在军中,会影响战斗力的。军团现在也算是在前线,如果遇到突发战事,只怕会陷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士彦是陷阵军团的现任指挥官,今年只有四十三岁。太尉任豫州巡抚时,士彦刚刚二十岁。那年他拜太尉为师,成为太尉座下的第一个弟子。之后士彦从军,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升到中将指挥官的位置。
只可惜,他的命不好,就任指挥官不久,便身患重病不能下床走动。短时间卧病不起还没什么,他却两年不见好。于是有人提出应当更换指挥官,但都被太尉婉言谢绝。太尉说:“士彦为人忠厚老实,长期任劳任怨,刚刚就任指挥官不到半年就患病。病来如山倒,人哪有不生病的?我们怎能因为他一时生病就更换他这个优秀的指挥官?如果形成了规矩,以后是不是谁生了病,就要更换谁?他一向身体康健,我相信,他很快就会康复的。”
提议之人明白,太尉不想换人。加之陷阵军团一直没有开赴前线,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换人的意见。可是现在不同,陷阵军团上了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