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藤原秀真满意地离开了。随后,太尉又接见了几个客人,接下来,就轮到今日最后一批来访者了。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与鲜卑国有着同盟关系的苏丹国使节莱曼和单于国使节乌洛兰。太尉刻意把他们安排到今日的最后,也是想与他们多聊几句。
莱曼与乌洛兰一同来拜访太尉,也是受鲜卑国使节素和所请。素和在接到汉帝国的宣战书后,立即去联系了莱曼和乌洛兰,试图通过他们从中斡旋,使汉帝国放弃用兵的打算。莱曼和乌洛兰碍于彼此是联盟关系,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他们想在正式出面调停之前,先到太尉这里探探底。
太尉象对待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请他们到茶室品茶,席间一直聊闲话,绝口不提他们的来意。莱曼心情沉重,不仅是为了鲜卑人的事,而是因为他听到传闻,罗马很有可能与汉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如果罗马与汉帝国真的签署同盟条约,那么汉帝国会不会与本国宣战?如果汉帝国一旦加入这场战争中,莱曼认为即使三国同心协力,也无法打赢这场战争,因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联手,无论多少敌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乌洛兰没有想这些事情,他只想着能调停纷争,本国能继续从汉帝国这里得到物资,眼看着亚细亚就要到手,他可不想节外生枝。当他向太尉提出,汉帝国是否能和平解决与鲜卑的纠纷时,太尉收起挂在脸上的微笑,缓缓而道:“鲜卑人早在几年前就谋划进攻我国,当时大部分朝臣向皇帝陛下上表,要对鲜卑宣战,后来被老夫劝阻了。当时老夫考虑到西部叛匪还未完全肃清,国家不宜两方作战。还有就是看在两位面子上,还记得当时是你们带着鲜卑特使如罗来寒舍的。老夫当时认为,既然有你们来说情,也愿意给鲜卑人一个机会,毕竟和平共处好过兵戎相见。”
说到这里太尉脸色一沉,用严厉的语气又道:“可是,当年老夫极力劝阻的结果却是鲜卑人的变本加厉,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挑衅。去年底,一股鲜卑军队悄悄越过国境,在我境内杀害我国平民百余人,掠走数百人。此暴行,激起我国民众的一致愤慨,都认为要这次一定要向鲜卑人讨回公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这次,你们还想让老夫来阻止我国对鲜卑用兵,岂不是要让老夫成为大汉国的公敌吗?”
乌洛兰无言以对,太尉说的是实情,当年在他们拜会太尉后,汉帝国改变了对鲜卑人的态度,不仅原谅了他们与突忽人密谋夺取汉领土之事,还一样给予了他们军援。归根到底,这都是太尉努力争取的。这次鲜卑人再次挑衅,汉帝国朝野下上异口同声要与鲜卑作战到底,如果再让太尉出面劝阻,他很可能会被万众唾骂。
乌洛兰想了半天,无奈地问了一句:“这事难道真的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太尉微微一笑,道:“此事也不是没有余地,我国曾对鲜卑人提出过和平解决事端的方案,只可惜鲜卑人没有答应,是他们关上了和平的大门,战争才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解决途径。”
乌洛兰大喜,只要汉帝国有和平解决的意愿,那么事情还有转机,他急切地问道:“不知贵国有什么样的要求?能不能告知我等,由我等去转告素和,并尽量劝说他满足贵国的要求。”
太尉道:“两位大人愿意从中斡旋自然再好不过,毕竟战争是最后的解决手段。老夫在这里可以向两位保证,鲜卑人在任何时候只要答应了我国提出的条件,我国皇帝就立即下令停战。”
乌洛兰道:“请太尉明示。”
太尉缓缓而道:“我国的条件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只要鲜卑人答应把挑起事端的罪魁祸首交给我国法办就成。”
乌洛兰以及一直没有作声的莱曼都不禁愣住了,他们之前并没有听鲜卑使节素和提起,汉朝对他们提个和平解决方案。刚刚听太尉说起此事,还以为是汉帝国的要价太高,所以鲜卑人不肯答应,所以也不愿意提起此事。
可没有想到,太尉只说了这么一个“简单”而又“合理”的要求,都感到鲜卑人没有答应这个条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乌洛兰心中鄙视如罗与素和,心想,即便找些替死鬼也把汉人敷衍过去再说,鲜卑人都是死脑筋。
莱曼比较精明,惊诧之余,感觉这个貌似简单的条件中一定包含某种特别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又是鲜卑绝不能答应的,所以如罗与素和才会断然拒绝。心想,是不是汉人还在暗地对鲜卑人提出领土要求?也只有这样的要求,素和连对他们都不想提起。于是,他保持沉默,没有开口询问太尉具体缘由,而是端起茶杯细细地品味起来,仿佛他来此地的目的很单纯,仅仅是品茶聊天。
乌洛兰看了他一眼,心里有些不爽,暗道,说好两人一起说的,到了这里嘴巴可真严实,拗都拗不开。早知如此,还不如我单独前来。
乌洛兰转念又想,这时也不是与莱曼计较的时候,于是不再管他,干脆地对太尉说道:“贵国的这个要求非常合理,鲜卑人不答应此项条件实属无礼。请太尉大人放心,明天我就去见素和,保证劝他接受贵国的条件。”
莱曼在心里暗骂乌洛兰是自作聪明,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就想当中间人,还轻率地表了态,单于王选他这样的人当外使,简直就是在给单于国惹麻烦、丢脸面。转而又叹了口气,我忘了,单于王是他的亲叔叔。这个家伙能来上都,也就是凭着这层关系。
太尉听得乌洛兰的话后,显得十分高兴,对他施礼道:“乌洛兰大人不愧是我国的老朋友,随时想着为本国分忧解难。你与鲜卑人也有些关系,是出来主持公道不二人选。不论此事最终能不能谈成,老夫都先在这儿感谢你了。对了,你上次要的一批物资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你就可以去大司马那里领取。”
乌洛兰大喜,本来物资早应该在两个月前到手,可是宇文苞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是物资还在准备中,就是物资已经在路上。现在可好,只几句话,这批迟迟没有到手的物资就可以兑现了,心情激动之余,头脑一时发热说道:“一切都包在我与莱曼大人身上,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莱曼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轻声咳嗽了一声,说道:“乌洛兰大人,我们只是尽量促成此事,可不能把话说满了。别到时候事情办不成,让太尉大人失望。”
莱曼本是好意提醒他,没有想到激起乌洛兰更大的怨恨,心想,我是看在我们两国是同盟关系上,才好意算你一份,你还推三阻四,真是不知好歹。讽刺道:“明日你就知道我是如何促成此事的,放心到时候也用不着你说话。”
他讽刺的言语令莱曼也有点放不下面子,说道:“你拿什么劝说素和?他要是不答应,你逼他答应?”
没有想到他这一激,却让乌洛兰说出一番惊人的话语来。乌洛兰冷冷而道:“事情的起因全是由鲜卑人引起的,自然就应该把挑起事端的人交出来。如果鲜卑人连这个合理的条件都不答应,就证明他们没有诚意和平解决事端。既然他们没有诚意,还为何要找你我来从中调停?这不是在戏耍我们吗?”
“我的身份是代表一个国家,他在戏耍我的同时,也羞辱了我的国家。我相信我国国王陛下要是知道鲜卑人这样戏弄我国使节,也必然会气愤万分。所以如果明日素和拒绝接受汉帝国提出的条件,我代表我国国王陛下正式向鲜卑国宣布,今后我国将断绝与其的一切往来!”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拉票
第二百七十八章拉票
太尉将莱曼、乌洛兰送出院门,目视他们离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两位客人走的时候心情都不大好,莱曼明显不满乌洛兰声称要与鲜卑断交之言,强压住怒气,没有与乌洛兰发生争执。而乌洛兰是个直脾气,从他拉长的脸上就可以看出他对莱曼极其不满,他甚至不用正眼看莱曼。
太尉心道:支持他们与罗马作战可以,但不能让他们团结得过紧。任何一个联盟的存在都是对帝国潜在的威胁,何况这个同盟中三个国家都算是大国,如果他们太过密切,说不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大汉。
现在,在他们之间种下不和的种子,那么将来出现对大汉帝国不利的局面时也好分化瓦解他们。乌洛兰比莱曼好对付,单于国又与大汉相距很远,应该把他列为拉拢的主要对象。不过精明的莱曼下去后,定会找机会修补与乌洛兰间产生的裂痕,今后还得再想办法在他们中间制造点事端出来。
太尉一边想着,一边往自己的居室走。进到屋中,见杨素正在浅酌独饮。“出道,你什么时候来的?”太尉揉着酸胀的脖根,随口问道。
“早在大哥会见第一个使节时,我就来了。得知大哥要很晚才能结束今日的约见,所以就吩咐下人拿点酒菜,在这儿边吃边等大哥。结果比我预想的时间还要晚,大哥现在才结束约见。为何不三两句话把他们打发算了?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的。”杨素将太尉视为亲大哥,在他的家中就跟在自己家一样。不仅说话十分随便,而且从来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论有什么要求,他都是直截了当的提出。太尉府上上下下早就习以为常,也把他当成家中的一员看待。
“我会见的最后两个客人,是苏丹和单于国使节。与他俩打交道,要费些心思。”
杨素见太尉满身疲惫,不断揉搓着脖子,知他今天快累瘫了,不忍心再耽搁他的时间,起身告辞道:“大哥,今天太晚了,你好好休息吧,我明日再来。”
太尉伸手将他拦住,道:“先别急着走。见你吃东西,我也饿了,你陪我吃点东西再走。”杨素闻言又坐下。他今日有重要事情找太尉商议,如果换成平时,他也不会等到这么晚。既然太尉都不急于休息,那么他也乐意把话说完再走。
太尉简单地洗了洗冷水脸,家人又重新端上了几道菜。全是豆腐干、冬笋等素菜,太尉与杨素相对而坐,端起一小碗米饭吃开了。杨素对太尉的素菜全然不感兴趣,只吃刚才自己叫的菜。他名字中虽然有个素字,他却从不爱吃素。
以前在部队上,他的职位低时,还能坚持大伙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可自从当上团长,有了吃小灶的待遇之后,他的伙食标准就与一般士卒不同了。每日无肉不欢,除了人肉不吃,其他什么肉都吃,有时还专门找来奇珍异兽尝尝鲜。
那时,负责杨素伙食的厨师经常犯难,不知该怎样去烹饪那些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动物。可他也是这样被锻炼出来的,退役后那个厨师就去开了家餐馆,专门经营特殊食品,生意还非常好,为此还发了财。
杨素在部队上搞特殊,下面的将士并没有多少怨言,因为他的伙食费全是自理。杨素是家中的长子,其家族在帝国内不算很有名,也不算很富有,但仍然是家财万贯,杨素就是吃八辈子也吃不玩,所以他与张锐一样,从来不把自己的俸禄寄回家,区别只是张锐用自己的俸禄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骑士,杨素则把俸禄全都用到了自己的伙食上。
杨素认为杨坚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吃肉这点值得商榷。在他看来,人的力气都是从吃肉中摄取的。不吃肉,哪来的气力?没有足够的气力,又怎么能上阵与敌搏杀呢?在他认识的人中,但凡有些气力的都比较爱吃肉。
就拿曾帝国有名的猛将张锐来说,杨素曾与他同吃过几次饭,发现他也是极其能吃肉,而且吃得犹如风卷残云一般,吃相极其不雅。仅看张锐的食量和吃相,杨素便对张锐曾在皇帝面前举过千斤铜缸的事深信不疑。
又见杨坚细嚼慢咽吃得十分缓慢,心想,照这个样子吃完已是深夜了,现在不说,就太晚了。于是将手中的酒杯放下,道:“大哥,小弟今日听到一个消息。”
太尉边吃边问:“是什么消息?”
杨素兴奋地说道:“我听说高丞相有意题名大哥进凌烟阁。”
太尉正在伸筷子夹菜,闻言手停在半空。杨素偷眼看去,发现那手竟在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太尉仍然夹起一口菜送入口中,待咀嚼咽下后,才用略带责备语气说道:“这个昭玄啊,真是胡闹。我的功、德都不足以与凌烟阁的英烈们同列,他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不行,明日我要亲自去与他说,绝不能这样做。”
杨素听他这样讲,有些着急,劝道:“大哥,你为官数十年,在各个职位上都干得相当出色,而且在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