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斗声戛然而止,一颗斗大的人头,滚落于地。

    董袭被阵斩!

    大齐之王,亲手斩杀了东吴上将董袭。

    这血腥的一幕,彻底震碎了负隅顽抗的吴军士卒。

    一个个愈发的望风而逃,无人敢迟疑半步,生恐做了高铭的刀下之鬼。

    而远处的李世民和周瑜,以及他们麾下的将士,看到这一幕,看到他们的殿下,亲手阵斩了敌军上将。

    他们脸上的担心忧虑,瞬间化为了浓浓的兴奋和战意。

    君主尚且浴血沙场,阵斩敌将。

    部下还有何理由,能够不奋力厮杀,为国建功。

    “杀啊!!!”

    在高铭的鼓舞下,十万齐军士卒,顿时爆发出了空前的战意,铺天盖地的朝吴军狂涌而去。

    而此时,吴军战船在铁索连舟的推搡之下,也已经搁浅靠岸,熊熊烈火直接蔓延到了陆面大片大片的吴军营寨。

    刹那间,二十里连营,瞬间化作了二十里火营。

    胜负已经明朗,结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姚广孝从七星坛上,连跑带跳的脱下道袍,慌慌张张地跑到陆逊面前,拱手道:“都督,再战下去会全军覆没的,主公已经陷入了斗将的泥潭,你快鸣金撤兵,率大军撤往江东秣陵吧!”

    陆逊那双鹰眸中,被漫漫火光所填满,火光之中,还流转着丝丝的羞愤。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原本想借这把赤壁大火,彻底粉碎大齐最后的气数。

    可到头来,这把大火,却成了己军战败的关键因素。

    一阵狂烈的西风吹过,直接吹倒了陆逊身旁的“吴”字战旗。

    那一面战旗,如同断线的风筝,坍塌在了火海之中,化为一地灰烬。

    这一幕,像极了此时吴军深陷火海的缩影。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东吴啊!”

    体内气血急剧翻涌,在怒火攻心之下。陆逊竟是仰天发出一声悲愤大叫,然后头痛欲裂,身形摇摇晃晃,几欲跌倒在马下。

    “大都督!”

    姚广孝惊骇一刹,连忙上前一边搀扶住陆逊,一边喝令道:“快传令下去,鸣金撤军,全军撤往扬州秣陵,不得恋战!”

    铛铛铛——

    一声令下,浩瀚的江畔之上,鸣金之音骤起。

    听到了这鸣金声,那数万苟延残喘的吴军,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连忙跳船朝江岸奔逃。

    而齐军的勇士,则是在李世民和周瑜的带领下,张弓搭箭,肆意地射杀着一员员落荒而逃的敌卒。

    此时还在战船上激战的孙策,亦是听到了这金鸣之音。

    他陡然环顾四周,发现己军士卒,跑的跑,死的死。

    浩荡的江面上,所剩的吴军战旗,已经寥寥无几。

    虽然以他与生俱来的孤傲,他不愿意承认败仗,但现实就在眼前。

    他们四人联手,已经整整大战了五十多回合,都奈何不了眼前的姜松,更遑论高铭带兵将他团团围住,再思突围。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只剩下一条死路。

    孙策不是傻子,眼下局势已经到了回天无力的境地,想要命还是想要前途,他还是分得清的。

    四员吴将的坚硬斗志,都伴随着己军的溃败,开始一点点融化瓦解。

    而姜松的斗志,却是伴随着己军势如破竹的攻势,愈发雄浑猛烈。

    “交兵之时,还敢分心么!”

    蓦然间,姜松一声厉然大喝,吓得老将程普一时分心,手中战刀竟偏离了方向。

    瞅得那处破绽所在,姜松手中八宝玲珑枪,如蛟龙一般破风而去,直接刺中了程普的胸膛。

    姜松凌厉的枪锋,透心而过。大股的鲜血,喷洒在半空之中,程普的身躯摇晃了几下,便倒在血泊中再无声息。

    姜松以一敌四,竟又当众斩杀了吴军的一员老将。

    程普一死,剩下三人更加难以抵挡姜松的攻势。

    他们虽然想替程普复仇,但奈何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撤兵!”

    望着迫近的齐军,孙策咬牙再三,还是下了撤军的决定。

    (未完待续。。。。。。)

 第210章 风流江山 庐陵乔氏

    姜松连挑两员东吴上将,并战退了另外三员上将。

    吴军的形势,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孙策别无所选,只能咬牙作罢,率领残兵败将,望着东边方向直逃而去。

    姜松并没有穷追,因为江东上将善于游水,而姜松却不善水性。

    加之即便姜松追上那三员东吴将领,将其打败容易,想要杀孙策,却是难如登天。

    何况高铭也没有命令他继续追击。

    所以眼下孙策败战而逃,姜松也只得作罢。

    “检测到宿主完成‘火烧赤壁’的成就,恭喜宿主获得60君主点奖励,当前剩余君主点为280,请宿主注意查看。”

    听着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高铭衬着战刀,如天神一般昂立在船头,环望整个战场。

    只见“齐”字大旗,已遍野飞舞,齐军勇猛的将士们,仿佛无数的虎狼,在这江畔之上,铺天盖地的自西向东碾杀而去。

    吴军士卒的尸体,遍布四野,成千上万的敌卒,吓破了胆子,跪伏在地上缴械求降。

    望着那一幕幕景象,高铭那张英武的脸庞上,终于浮现出了欣慰的笑色。

    两分天下,就在今朝!

    高铭知道,这场对峙了一个多月的赤壁之战,他终于赢了,而且还赢得彻彻底底。

    “全军继续追击,给本王一鼓作气,直接杀到秣陵城下!”

    高铭振臂一挥,发出一声慷慨激昂的高呼,传令三军继续朝吴军败退的方向,发起追击。

    吴军拼命败逃,齐军疯狂追击。

    身在徐州的张辽,听到赤壁孙策兵败的消息,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果断出兵三山虎林一带。

    在听到张辽来袭的瞬间,吴军这帮败卒是惊魂丧胆,慌不择路。

    直到最后身在秣陵的孙权,领这秣陵五万守军来到秦淮河畔接应孙策,他们才躲过一劫。

    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吴军,此时俨然只剩下了三万残兵败将和秣陵城内的五万守军,合计八万兵力。

    而在后面追击的齐军将士,兵分两路。

    周瑜领兵向东追击,高铭和李世民则一路顺势南下,赤壁江夏九江庐陵。。。。。。一座座沿路的城池,被齐军兵不血刃的拿了下来。

    从九月初九的傍晚,一直追击到了九月初十的白昼。

    兵败如山倒,吴军彻底宣告全面崩盘。

    。。。。。。

    庐陵城下。

    高铭横刀勒马,手中染血的战刀,深深扎入马下泥土,那冷绝若冰的目光,落在了眼前这片扬州大地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多少载秋月春风。

    君不见江水连绵,回首天涯远,烽火城头沥肝胆。

    君不见青山蜿蜒,断碑落残垣,豪杰冢皆化尘烟。

    那茫茫的天地交界处,万丈黎明曙光,正缓缓升起,将一切黑夜鬼魅尽皆吞没湮灭。

    赤血朝霞下的一缕光线,也随即折射到了高铭那意气风发的脸颊上。

    高铭环扫身旁诸将,众人都一副豪情万丈的模样,再望向身后的齐军。

    那一个个年轻的将士,他们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疲惫,相反还充斥着狂烈的英勇无畏。

    “如此风流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望着这一片如画江山,高铭也终是忍不住感慨一番。

    “难怪千古以来,如此之多的英雄豪杰,都拼了命的想要争夺江山。甚至秦皇还想用长生不老药,来延续大秦的万古江山。”

    “原来除了对富贵权力的角逐之外,更是渴望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刻在这片华夏大地上。”

    李世民一手握枪,一手按弓,少年冷峻的眉宇间,也不禁扬起了心驰神往的表情。

    高铭侧目看向李世民,笑问道:“往者如此,那世民呢?”

    “在下一介草莽出身,焉能与日月争辉?”

    李世民淡然一笑,拱手道:“若能助殿下成就大业,然后名垂青史,那我李世民诸般皆了,倒也无憾了。”

    高铭闻言,却是笑而不语,因为这一刻,他没有听到李世民其他的心声。

    可见眼前这个年纪与自己的效仿的少年,心态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

    正当此时,庐陵城的城门,吱嘎一声,缓缓打开。

    从城中一队约莫二三十人规模的士卒,沿着城门,排成两条纵队。

    正中间,徐徐走出一名年纪约莫五十上下的儒袍官员。

    他走到高铭的马前,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笑颜逐开道:“庐陵太守乔玄,恭候殿下大驾!”

    “庐陵太守——乔玄,四维如下

    武力:71

    智力:83

    统帅:82

    治政:89”

    高铭在看到乔玄的瞬间,就调出了他的四维数据,然后拂手道:“乔公,这是何故?”

    乔玄叹道:“不瞒殿下,我乔家世代忠良,清廉为民。不料那孙策竟起不臣之心,在下为保一方安定,才不得不苟安人下。”

    “殿下举大义,行王师,所到之处,百姓皆献谷以迎。我等在江南闻殿下之名,便如久旱渴望甘霖到来。”

    “而今见了殿下天道之师,自然是欣喜不已,当打开城门,请殿下入主江南,以平叛乱才是啊。”

    “原来如此,倘若天底下多一些像乔公这般的忠臣良仕,天下也不至于会乱成这个样子。”高铭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带队朝庐陵城进发。

    倘若换了别人,可能还要担心城中是否设有伏兵。

    但高铭可以直接用系统进行扫描,得出乔玄的确对自己产生了忠诚度。

    更何况自己身边还有姜松,便是千军万马,又能奈他何。

    在大军进城的同时,果然没有任何异象,相反城中百姓,还一个个涌到门口,来瞻仰这传闻中的真命天子。

    李世民不禁夸赞道:“值此乱世,想不到乔公所治的庐陵郡,却是另外一番风景,百姓安乐,宛如世外桃源。”

    乔玄拱手笑道:“承蒙百姓看得起我罢了,将军过奖。各位将军,不如先到太守府暂作休整,我命下人去准备午膳。”

    “如此也好,有劳乔公。”高铭点了点头,当即传令一半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另外一半在关城处就地驻扎。

    然后高铭便带着李世民姜松刘伯温李定孙思邈等人朝太守府进发。

    (未完待续。。。。。。)

 第211章 江南有二乔

    庐陵郡,太守府。

    高铭带着李世民和姜松,与太守乔玄在内府用膳,其余偏将在庭院中用膳。

    乔玄表示愿意带着自己所结识的江南世家,全部来投靠高铭,以充实齐军的后勤补给。

    几人当下觥筹交错,开始高谈阔论天下大势。

    酒过三巡之后,乔玄拱手笑道:“殿下,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高铭拂手道:“乔公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乔玄捋须一笑,开怀道:“不瞒殿下,我膝下有二女,她二人都十分敬佩当世之英雄,今日听闻殿下在此,故想为诸位将军抚琴一首。”

    “二女。。。。。。难道说是那两个人。。。。。。”

    此话一出,高铭像是忽然联想到了什么,眉宇间闪过一瞬不易察觉的惊奇。

    啪啪——

    乔玄见高铭默认,便拍了拍掌,似乎是在呼应什么。

    铮—铮—铮

    掌声方才落下,如清泉击石般的琴声,悠然地从后院处传来。

    那泠泠之音,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竟然有如此凄美的音律,殿下不妨一起去看看?”

    李世民双目微眯,只觉这音律悦耳无比,便想和高铭一同外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世上有何人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的琴声。

    “诸位,请。”乔玄笑着缓缓起身,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高铭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便回了一礼,与众人一起沿着悠悠琴声,朝后院的一池秋水长廊走去。

    渐行渐远,渐行渐深。

    绕过刻画着山水鸟兽的长廊,高铭一行人,离那道琴声愈来愈近。

    终于,在走到这漫漫长廊的尽头时,一湖幽泉忽的闯入了众人的眼帘,湖面微微泛起丝丝涟漪,清澈如玉,那样的一丝不染。

    湖畔之旁,两架木琴,正有两名妙龄女子身着素衣,倚琴而坐,宛如人间仙境。

    高铭和李世民,都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那个地方。

    只见素琴旁,乌黑如泉的长发随风飘散,在雪白的素衣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