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一看,索性全家都去挖笋。
    经过一冬雪水的浸润,笋子纷纷冒头。林子里随处可见。
    现在大家经过苏青媖的宣传,已知道竹笋和竹荪的美味。
    挖好,到溪涧处,剥了笋壳,泡一泡山泉水去去涩味,回去锅里下点油,加点年前存的蜡肉熏肉一炒,那香味能传几里远。
    小孩扒锅沿赶都赶不走。
    现在野菜还少,林子里有不少挖笋的。
    见了苏青媖纷纷打招呼。
    听到身边的女人是她的姐姐,更是把筐里的竹笋塞过来当见面礼。
    苏青柳脱了外头吃人的环境,也是一个麻利的妇人,在枫亭镇也是开店历练过的,很快就跟竹林里的妇人热络了起来。
    “笋子我不要,都是你们出力气挖的,你们要不嫌弃就教我怎么找,怎么挖吧。我也自食其力,不白吃我妹子的。”
    妇人们见她爽利,都乐意带着她。
    “你能来,你妹子高兴着呢。哪里就吃白食了?再说我们这大山里,只要勤快,有的是吃的。”
    “是啊,等开春了,山是的野菜多的是,菌子也是采都采不尽。”
    “就是。你妹子跟我们一说,现在能吃的菌子更多了,这就竹荪,以前我们都不懂吃,白白让它烂在林子里,现在摘回家,往汤里一吊,那个鲜啊,眉毛都能掉下来。”
    苏青柳乐呵呵地跟在婶子嫂子各位妹子后头,在竹林里是越挖越开心。
    苏青媖见她融入的得好,也是一颗石头落了地。
    再看小宝这边,小不点大,就会指挥丫丫姐姐摘竹荪了。
    “这里这里……”
    “要轻轻地。”
    “哎呀,姐姐你把它捏坏了!”
    “娘说要把这个黑黑的盖子拿掉,不能吃的。”
    “好。”
    姐弟二人一个跑着扒枯叶找,一个下手摘,倒也是配合地默契。
    丁点大的两个人,在林子里乱窜,看乐了一票人。
 第二百四十五章 知音
    苏青柳在寨子里呆了两天,如鱼得水。
    思源回来后,她一听说苏青媖要摘点茶叶带去仁州,立刻又背了篓子和青媖和如意上了山。
    这次要进山,小宝是不敢带的。
    好在他现在有丫丫小姐姐陪他了,也不怎么粘着苏青媖了。
    每天早上醒来就看到睡在他身旁的丫丫姐姐,很是新奇。
    才两天就适应了。
    丫丫把他带得很好,他醒后,丫丫就会给他找衣服穿,带他去嘘嘘,还会给他擦脸擦手。
    有丫丫小姐姐做伴,也分散了小宝找苏青媖的概率。
    一行人撇过两个孩子进了山。
    有些野物经过一冬的深眠,已是开始出来活动了。没思渊思源跟着,苏青媖一个人是不敢进山的。
    一路进山途中,思源也随手打了好多野物,让苏青柳开了不少眼界。
    又有肉吃了。
    这两天吃了好多肉。之前还想都不敢想。
    一行人到了有野茶树的地方。
    苏青媖便教苏青柳和如意采摘茶叶中间的芽梢,给她二人示范了一遍。
    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又都是手脚麻利的,如意和苏青柳立刻就上手了。
    连思源在旁边都学会了,跟着采了不少。
    连采了几天,得了不少。
    苏青媖试着炒了一锅,得了一斤多。用几个密封的竹罐一两一两地,分装了十三个罐子。
    只背上十个罐子,带着凌丰谷送来的第二批药材,及一些山货,和思源去了仁州。
    这回小宝不撵路了,苏青柳抱着他在山路上相送,丫丫也拉着他的小手。
    他也只闷了一会就好了。
    知道抱着他的叫大姨,是亲人,还有丫丫姐姐做伴,对苏青媖的想念没那么浓了。也听哄。
    丫丫看着苏青媖远去的背影,对着苏青柳说道:“娘,我喜欢这里。”
    苏青柳朝她笑道:“嗯,娘也喜欢。走,我们带小宝去烤板粟吃。”
    “好,小宝走,我们去烤板粟。”
    小宝一听,扭身下来,和丫丫手拉手往花厅里跑去。
    刺史府里,裴念也正盼着苏青媖来。
    一个冬天了,不知她之前说的要建集镇的事,建得怎样了。
    马夫人对苏青媖的到来很是高兴,立刻就安排人把客房准备好了。
    “就盼着你来。年前你送来的山货,我们几乎都往北边送了,家里上下都念着呢。”
    “您要是想吃,打发人进山说一声,我给您送过来。”
    “那赶情好。”
    不等二人叙旧,裴念把她招了去。
    听他问起集镇的事,苏青媖把事情说了一遍。
    “就这好。看来下个月就能完工了。”
    苏青媖点头:“是。我给了他们两个月的工期,不能耽误了春耕。”
    “对对,春耕是大事。现在填饱肚子最重要。等你们建好我进山看看。”
    “好,欢迎您去。我现在担心的是,各寨都有山货可互市也可往外卖,但他们日常所需却不容易买不到。我之前到丰城去了一回,发现粮价盐价又涨了,很多想买的日常所需,也是买不到。”
    裴念听完深深叹了一口气。
    “现在南边有些地方倒是太平,物资也不缺,但就是一路上土匪横生,东西都送不到各地。”
    想了想,道:“这事我会跟李管事交待一下,二十几个寨也是大几千的人,这生意他会感兴趣的。到时候你们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好。这次还真想找一找他。”
    裴念朝她看了过来。
    “去年我们山里不是卖了茶籽吗,山上野茶多,不知道他那边要不要茶叶。如果能卖出一些茶叶,也能得一些钱。我有一种新的吃茶的法子,就是不知道时下大家吃不吃得习惯。”
    “哦。什么新的吃茶的法子?”裴念很感兴趣。
    他喜欢喝茶,其饮醒酒,醒神。
    但他不喜欢喝时下人都喝的茶,又煎又煮的,还乱加一堆东西。
    苏青媖差点引他为知音。
    她实在喝不惯时下人们爱喝的茶。
    把茶叶做成茶饼,喝的时候,捣成末,掺着葱姜橘皮,加盐烹煮。在苏青媖看来,就跟现在的蔬菜羹一样。
    除了煮茶。还有煎茶炙茶的。
    把水烧沸,先放盐,再放芥末,最后放茶叶末,煎到沸腾。苏青媖觉得这种像是煎药。
    听说还有人发明了点茶。
    把茶叶末放到茶盏里,先用水把茶调成糊状,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有的人还要往里面放一些乱七八糟的调料。
    就这种,苏青媖觉得有点像以前她早上经常冲调喝的芝麻糊,豆奶之类。
    她知道现在朔朝怕是有不少王公贵族,都喜欢煎茶煮茶。听说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之。
    但她真的是宁愿喝白水。
    饮茶被上层贵族玩出了花样,但她只习惯冲泡的清汤茶。
    茶水里没有其他东西,只清晰可见茶芽,沉沉浮浮的,犹如人生。茶香或浓或淡扑鼻而来,喝前闻一闻,最是让人沉醉。
    苏青媖跟着刺史府的内院管事,到库房里找了一套白瓷。
    色泽洁白,致密透明。
    拿过来后,冲泡了茶叶,能清晰地看到茶汤的颜色。
    等她冲泡好,悠悠的茶香扑鼻而来,清清淡淡的。
    引得裴念倾身过去,一看,就喜欢上了。
    白瓷杯里,茶汤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不浓烈,很很清雅勾人。
    抿一口,嘴里咂巴几下,滋味鲜爽甘醇。有股嫩香,又透着淡淡的清香。再咂巴两下,觉得清香中又带着一股柔和。
    再看茶壶里,芽叶一根根立着,沉沉浮浮。
    好茶,好茶香。
    苏青媖对他的称赞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只有理论知识,上手炒茶也是头一次,可能火候把得不是很好。要是有个好的炒茶师傅,这茶会更出色。”
    “我跟大人一样,更喜欢这样清清爽爽的茶芽冲泡法。喝着没那么多杂味,只独一味的茶香。”
    裴念连连点头:“是是,你说得对,这样喝极好。要加什么盐加什么调料。我就不喜欢那样。现在盐价贵,没准这冲泡之法能传开了去呢。”
    说完,坐不住了,立刻唤起人来:“快把商队的李管事叫进府来。”
    侍从应声而去。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稳赚小钱
    商队的李管事很快就来了。
    一来也爱上这种冲泡之法。
    端了茶盏在手里细细地看,又凑到鼻下闻了又闻。
    “这茶香我喜欢。这冲泡法在旅途中最是便利。又是煮啊煎的都不够麻烦的。”
    苏青媖一颗心落了地:“这茶叶李管事要吗?”
    “要啊,怎么不要。”
    说完看了看苏青媖带来的几罐茶叶:“你炒的?”
    “嗯。我之前学了一些,没真正动过手。我可以把几种炒茶法告知你们,你们找人去研究。”
    “好好,那多谢了。那苏娘子这里的茶叶我们都收了。”
    苏青媖心里一喜。
    有些不确定:“我们山上可是好多野茶树,连绵的青山,李管事,都吃得下?”
    李管事跟裴大人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笑了。
    苏青媖实在是有些不能确定。
    因为她知道很多朝代,茶都是官种官制官卖的。跟盐一样,如要贩茶得有茶引。
    在她了解的历史里,很多朝代的统治者是不允许私人之间,对茶叶进行贸易的。
    官府还专门组织了针对茶叶走私的“稽查大队”,严查茶叶私贩。
    唐律中就有规定:贩卖茶叶3次,而且累计超过300斤的走私人员,当以死刑论处。
    很多茶园都由朝廷在全国设立,就比如宋朝,在全国就设立了十三个茶叶种植园。
    在历史长河里面,各朝各代控制了茶叶的专营,因为要利用茶叶与外族进行交易,好换回马匹。
    茶马交易,是官府与游牧民族之间贸易的主要内容。
    有书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
    所以,“彼得茶而怀向顺,我得马而壮军威”,是茶马交易的真实写照。
    而游牧民族为了得到茶叶,甚至不惜用战马这种稀缺资源来进行贸易。所以各朝各代对茶叶的交易历来实行官营官卖。
    其实苏青媖在去年秋天采茶果时,她有想过茶叶的事。
    但她不敢冒然动作。
    朱元璋一个驸马还因为私自贩茶被赐死了。
    所以呢,钱要赚,但小命要紧。
    但转念又一想,这是朔朝,对吧。而且呢,现在这种形势下,皇帝都不知道谁在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是吧。
    谁让她缺钱呢。
    很缺。
    走什么私的,最赚钱了,是吧。
    苏青媖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她还有儿子要养啊。养个孩子不得花钱啊?
    她手下还有那么多人,这些人不要吃不要喝不要穿啊?都要向她伸手。
    她能跟他们说,你们东家没钱了,你们自生自灭吧。
    能说吗?
    不能。
    装也要装个有钱人的样子。
    苏青媖想到这,看向裴念和李管事。
    裴念因为身份的问题,不好开口。李管事说话了。
    “要是再早些时候,我是不敢跟苏娘子提茶叶买卖的。我也没有多余的人头可以让人砍。”
    苏青媖心里哀嚎,她就说吧。
    又听李管事说道:“咱们朝,茶叶税是十税一,一年茶税也有上百万贯,只比盐税少了那么一点。可以说是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我们商人就是再想赚钱,没茶引也是不敢伸手的。”
    果然啊,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统治者会放过茶这个重利工具。
    见苏青媖有些失望,李管事又和裴念对视了一眼。
    笑道:“可是现在不同了啊。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了,人都抢来吃了,还管你有没有茶引。那管茶引的人还不知道是谁的人呢。”
    苏青媖眼睛一亮:“那这个生意,李管事的是要做了?”
    “有利可图,为何不做?”
    爽快!
    就是喜欢跟这种有底线,识实务,又懂抓住机会的人做生意。苏青媖心里忍不住暗自称许。
    “那我山上可是能出不少茶呢,都能吃下?”苏青媖又问了一遍。
    “放心吧。有多少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
    现在朔朝内斗,外族倒是没听说来犯了,卖到外族换马?然后干大事?
    苏青媖打量了李管事一眼。
    一脸淡定,端着茶喝得特别香的样子,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