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父苏母等人听完都点头,也都看向青杏,不知她怎么就说古如月不愿来。
    青杏撇了撇嘴:“我不知道怎么说,但我就是觉得她不会想过来。她在那边自己的小家里过得舒舒服服的,为什么要过来这边伺候公婆?还要听爹娘唠叨。”
    苏母不满:“我和你爹哪里唠叨了?哪里要她伺候了?”
    说完瞪向她,就知道胡说。
    苏青媖与苏青柳对视了一眼,她们都没见过这个嫂子,不知道她的为人禀性如何。
    苏父苏母对她的观感似乎还行,但青杏似乎这个嫂子颇有些意见。
    而青杨,一天也见不了她几面,这孩子就只说哥哥辛苦。
    这个世道下,单枪匹马想闯出一条路来,非常难。
    抱团取暖才是明智之举。
    苏青松再得他的上官看重,怕是也不如马明温跟苏青媖的关系。
    但是哥哥的岳家也在军中……
    苏青媖问过苏父苏母,他们只知道古家也在都指挥使手下,但具体是何官何职,二人便说不清了。
    苏青媖想了想,安慰眉头紧皱的二老道:“爹娘别担心了,等晚上青杨回来再让他给哥哥写一封信问问情况,我下回交待了商队,让他们一定要拿到哥哥的回信。”
    “好好,这样好。下次我们寄东西过去的时候,让商队的人等上一等,让他们把你哥哥的回信给拿回来才走。”
    苏父苏母说完,松了一颗悬着的心。
    苏父又叮嘱苏母:“那你给腾腾再做几身小衣服过去,小孩子长得快,怕是你上次寄过去的,他都不合身了。”
    “行行,我再收拾几身。再给他们寄些布匹过去,让如月交给下人们去安排。”
    晚上青杨和小宝回来,苏父和苏母把青杨抓了去写信。
    苏青媖刚抓了小宝过来问他的训练情况。
    “娘,我现在蹲马步都能蹲这么长一段香的时间了。马爷爷夸我厉害呢。”
    有些小骄傲地说着,还用手指比划着香的长短。
    小宝现在还正在长身体,马信那边也并没有让他蹲太久的马步,只是在帮他打造他的筋骨。
    “是吗,小宝这么厉害啊。”苏青媖听了便夸他。
    小宝仰着头,一脸得意:“嗯,小宝可厉害了。马爷爷还说我等到和舅舅那么大,就比舅舅强了呢!”
    “哇,真的啊。”
    小宝朝苏青媖重重地点头:“嗯,是真的呢。马爷爷说的,不信你去问马爷爷。”
    “娘不问,娘相信小宝说的话。”
    “那当然,我是最乖的孩子,我才不会骗娘。”
    “小宝真棒!”
    小宝被夸可得意了。
    苏青媖看着不由得发笑。
    这么点大的孩子,正是被大人鼓励,给予信心的时候。苏青媖平时也并不吝啬夸他。
    小宝是个开朗的孩子,被大人肯定了,就会露出小骄傲的表情,越夸他似乎表现得就越好。
    所以哪怕他做错了,苏青媖也会绞尽脑汁先夸他几句,再来跟他讲道理。
    好在这孩子好哄,能听得进她说的话。
    “那小宝辛不辛苦?要不要娘跟马爷爷说,让小宝休息几天?”
    小宝歪着脑袋想了想,摇了摇头。
    “不要。那样我就追不上舅舅了。马爷爷说,我现在十天有一天休息的时间,就跟上学堂一样,十天才能休息一下,如果经常休息,我就跟不上了,变得不厉害了。”
    苏青媖心里很是安慰。
    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自律,没准真能成材呢。
    谁不想孩子出息呢。
    望子成龙什么的,她也想。
    马信教了小宝快一个月,对他的表现也很是惊喜。忍不住在写给马明温的信中,说了此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是福是祸
    马明温看完信,表情凝重。
    马信说什么?小宝比他小时候还自律?有武学天赋,根骨奇佳,记性还好?
    要知道他小时候,才会走路便被他父亲他祖父抱到校场站桩了。
    吃饭都是抬着一只脚,在梅花桩上哭着吃完的。
    不止是他,家里所有的男孩子,从小都是这么训练的。
    后来他知道反抗无效,知道越听话,日子越好过。所以每天早早的,都是第一个去校场。除去睡觉的时间,都泡在校场里了。
    父亲祖父都说他比其他兄弟自律。
    现在小宝比他还自律?
    马明温表情凝重。
    这么好的孩子,可不能被耽搁了。
    马明温爱才之心顿起,立刻就摊开纸张,给马信那边回起信来。
    马明温这边刚给马信写了回信,才派人寄了出去。
    就收到长安送来给他来的诏书。
    乌全忠竟然加封他为越王,并把原镇东节度使手里的越州、婺州、衢州、天台、永嘉,五地一并划归他手里。
    马明温捧着诏书久久没回过神来。
    待他缓神过来,急忙派人出去打听消息。
    很快,各种消息就传到马明温手上。
    乌全忠从大朔最后一位皇帝手里篡夺了皇位之后,估计是怕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带兵去讨伐他。于是他登基后,连发数道政令和诏书。
    不只封了乌全忠一个。
    还封了黄审知为闽王,把整个福建划归给他。又把原湖南马步军都指挥使马榫封为楚王,让其得了湖南。
    一举跃过马榫的顶头上司,给马榫受了封。
    又把湖北的高季兴封为荆南节度使,再把岭南封州刺史刘隐加封为大彭郡王……
    乌全忠害怕各地大佬带兵讨伐他,先下手为强。把远离中原腹地,各地手里有兵马的一方势力,挨个封了一遍。
    乌全忠登基后,中原腹地不认他为主的节镇很多。
    原本大家都一样,平起平坐,怎么你一蹦跶,当了乱臣贼子不说,还以那么不光彩的手段夺了皇位,还要我们给你磕头跪拜了?
    没这个道理。
    就不服。
    乌全忠自然也知道不服不认他的人多。
    一方面他要分心收拢各节镇,一方面又担心远离中原腹地的各方势力带兵攻来。这两边一夹击,他在皇座上屁股都没坐热,没准就被人包抄了。
    所以先下手把远离中原腹地的地方势力,先挨个封了个遍。打算先稳住他们。
    而中原腹地,他兵强马壮,再慢慢把各节镇挨个收拾了。
    而西川节度使王建,不等乌全忠来收拾他,也聪明地不想跟乌全忠大军搞对抗,带兵先跑了。
    王建看不上乌全忠,不想认他为主,自个跑到蜀地,学着乌全忠,登基为帝了。还立国号为“大蜀”。
    把乌全忠气得够呛。
    王建出身还不如乌全忠呢。乌全忠好歹家里是开私塾的,而王建他祖上几代都是靠卖大饼为生的。
    家里穷得叮当响,最后为了活命,王建便跑去贩私盐。被人称“贼王八。”受人轻视。
    后来他贩私盐的事败露,被关进牢里眼看就要被杀头了,没想到运气好,被一狱卒救了。
    然后他跑到武当山逃难,被道人掐指一算,说他只有投军,才能大富大贵。
    于是他就去投军了。
    还别说,他真找到适合他的路了。
    上了战场杀敌,勇武有加,人还有点小聪明。于是一路被提拔,升迁速度快得很。又被先皇身边的宦官刘令孜收做养子,从此开启了他的开挂之路。
    对大朔那叫一个忠心耿耿。
    乌全忠篡位,他能认乌全忠为主?
    干脆带着人马直接跑到四川,自己登基当皇帝了。
    而他还不是第一个在乌全忠眼皮底下称帝的。
    第一个称帝的是裴念原来的上官杨毕。
    杨毕原本只是一个庐州刺史,后得了江西全境。向裴念要粮,被身边的人叽歪几句,就跟裴念生了嫌隙。
    别人派兵围攻仁州,他袖手旁观,想看着裴念低头。
    没想到让马明温捡了便宜。
    还让乌全忠把他江西几州之地划归马明温手下。
    简直不能忍。
    而乌全忠一登基,把他左边湖南的马榫封了楚王,把他右边福建的黄审知封了闽王,从他身上割了几刀肉的马明温都封了越王,他啥好处都没有。
    这能忍?
    必须不能。
    于是乌全忠才一登基,杨毕也带着手下兵马,夺了淮河以南,湖北东部,安徽部分地区,也登基为帝了,国号“吴”。
    至此,自乌全忠登基,整个大朔疆域,在乌全忠手里渐渐土崩瓦解。
    各种消息摆上马明温的案头。
    让他头疼欲裂。
    马明温原就没有太多的野望,他只是心里有怨有不甘,想掀了这个不做为的朝廷罢了。
    被乌全忠封为镇南节度使的时候,他还懵圈了好些时日。而这才多久,竟又加封他为越王了?
    难道是老天看他前半生过得太苦,后半生所有的好事一鼓脑全塞给他了?
    也不知是福是祸。
    马明温急急召了几个军师及各层级大小官员,一众手下,前来饶州议事。
    有消息得的慢的手下,一听马明温被中原朝廷封为“越王”,欢喜雀跃。
    “恭喜越王,贺喜越王!”
    “这是好事啊!”
    “是啊是啊,天大的好事啊!”
    虽然大家对乌全忠篡位很是看不上,让他们都变成了亡国的官,让他们无所适从。
    但是乌全忠从朔朝最后一位皇帝手里拿到了禅让诏书,玉玺又捏在他手里,他又坐上了皇都的宝座。
    那么,乌全忠现在就代表了中原朝廷。
    哪怕大家再对他不屑,但诏书上的玉印是真的。
    现在全国上下大乱,有个正经的名头,也能对胆敢觊觎马明温手里领土的宵小,震慑一番。
    而上官大权在握,跟着他的手下,日子自然也会好过得多。
    “越王,这是个好机会啊!”有手下开始建言。
    听闻南方已有两方势力裂土封皇了,现在马明温手里有十二州,地广人多,而且这些州府都比别的地方要富庶得多,要是举事,比别人更有优势。
    马明温一自立,他们都有从龙之功,加官进爵,荣华富贵,近在眼前。
    一众手下心里开始火热了起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山穷水尽
    不管是私心还是公心,马明温一众手下都建言他学着蜀国和吴国,搞一个越国算了。
    但马明温不同意。
    一是他没那野心,二是打打杀杀他行,但搞庶务,搞政事,他不行。
    这是他的短板。
    他自己也知道。
    也不是说不能招能人志士,自古皇座上的,哪个是自己打理庶务经济和管一众手下的?还不是有底下的人帮着操劳?
    但话虽这么说,要是学朔朝的几位末帝,万事不管,难道最后一摊子人和事也要拱手让人?
    再说马明温不想操心这些。
    实在心烦。
    而且一旦裂土自立,无数双眼睛盯着,不仅被中原朝廷盯着,还要被各方势力盯着,就犹如在火里烤一样,天天打来打去,争来争去。
    水深火热。
    实在没意思。他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还是保存实力,守好自己的地盘,过自己的日子就好。随便他们打杀去。
    一众手下虽有些失望,但更多的人也能理解。
    这个时点,确实不好冒头,还是安安静静地发展自己就好。而且十二州的疆域,也不小了。
    一想起来,一众手下又高兴了起来。
    裴念坐在下席,悄悄松了口气。
    方才有人建言马明温自立的时候,他是不同意的。但一时摸不清马明温的想法,便没有开口。
    现在听马明温明确说他不想称帝之后,舒了一口气。
    现在称帝并不是明智之举,还不如悄悄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先做个渔翁,看着就好。
    裴念便说道:“我同意越王说的。现在我们还是隐藏实力为要。多收了五州之地,接下来还是要派人往那里去治理,安定民心要紧。”
    而且饭要一口一口吃,稳扎稳打。
    马明温听完点头:“极是。眼下最要紧的是先让百姓吃饱。若百姓不能吃饱,民心不安稳,万事皆空。”
    “极是,极是。”
    见大家同意,马明温又看向裴念。
    说道:“青媖那边搞了一套肥田的措施,行之有效。今年的亩产比之去年又增了一成两成。听说她把各寨的能人都集中到一处,集思广益,天天想着增产的事。新得的五州,田地上的事,你跟青媖商量商量。”
    裴念点头:“好。”
    有知道苏青媖的,连连点头,有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