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顾宏德领着一众学子拜了孔夫子挂像……
    从来没教过礼仪,拜得歪七扭八,让人看着好笑。但好在都没人喧闹。
    接下来苏青媖对着一众学子说了几句话,勉励他们用心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便宣布开馆。
    “开馆!”
    外头在山上围着看的家长,听了这话,也跟着激动,看着一身学子服装,整齐划一的学子们依次进入各自的教室,只觉得心潮澎湃。
    几个先生各自把学子带回教室后,苏青媖跟副馆长顾宏德到先生活动室商议课程的事。
    现在有二十二个蒙学班一个初学班,但只有九个先生,哪怕加上思渊思源两个武学先生,也是不够。
    学堂要上什么课,之前苏青媖有跟几位先生讨论过。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乐她目前不打算开设之外,其余都是要学的。
    青山学馆打算文武并重,射和御由武学先生教习,礼、书,由九位先生负责。数目前只有顾宏德和两位男先生会,其余的人都教不了这门课程。
    还是得再招先生。
    苏青媖看了看各班的排课表,先生不足,但文课武课分开,文再分读书和习字,倒也能错开安排。暂时能运转。
    跟顾宏德这边讨论好学馆的一众事宜,又到各班巡视了一番。
    各班在分发书籍,先生们在给孩子们念各种规矩教礼仪规矩。苏青媖见先生认真负责,而一众学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听得也认真,便放了心。
    苏青媖出了学馆,还看到很多家长围在学馆门口,不肯离去。
    有很多今天只是来看热闹的。但一来就见学馆里面有模有样,学子们换上衣服已经跟山里娃子截然不同了,精神面貌看起来已不是山里疯玩的娃子了,整齐划一,知礼节。
    看着就让人振撼。有些人不禁有些后悔。
    见苏青媖出来,便拉着她问能不能把他们的孩子送来。
    苏青媖微笑地摇头,说今年招满了,各项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只能等明年了。
    让不少人后悔不迭。
    苏青媖接着便去见了马信。
    马信见了她就朝她点头,赞许:“不错,你又为山里做了件实在事。将来你干爹那边也不会缺人用了。现在科举几乎都停了,你干爹想用人,都是靠着熟人举荐,自荐,人品学识也没有个衡量的标准。长久以往,必会有不少弊端。如果你能把这事做起来,越地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人才方案,你干爹也不用愁了。”
    “干爹信里也跟我提了提,但我这只是蒙童教育,要教童生试秀才试的书,要达到干爹的用人标准,还要用不少年。”
    越地要用人,还得再做一套考核标准。
    马信叹了口气道:“现在各州各府的差役,找个能认字的都难。你把他们教好了,识字的人多了,将来自然会自己求上进。将来不仅越地,各州各府用人的地方多呢,总不能招一些连文书都看不懂的人。”
    也是。现在估计各地都陷入用人荒。
    科举一停,世道一乱,饭都吃不饱了,谁还读书。但各州府领导班子又不能不运行。
    “我也没想那么长远。就是看着山里的人没几个识字的人,心里着急。我贴个告示都要让人在门口反复地念,举办个灯会,让大家猜谜,字谜都没人看懂。也是愁人。就是想大家会认些字罢了。”
    马信听了点头:“你做得好。能识字认字自然比睁眼瞎强多了。将来不至于连契纸都看不懂,被人骗,连写个信都要四处找人。”
    苏青媖点头,技多不压身,多会一样学识,自然是好的。
    看向马信:“信叔,我来找你,是想让你帮我再挑几个武学先生出来,只思渊思源他们怕是管不过上千学生。你们现在只上午训练,应该能挑几个人出来吧?”
    “行。要几个?”
    “先要三个吧。”
    “好。我等下就去挑人。”
    “对了,信叔,你手下有没有会术数的?现在这门课一大半先生都不会,我想找两个会术数的先生。山里孩子,不一定要会很多经义,但术数最好要懂,不能卖个鸡蛋都不懂算钱。”
    集镇开了之后,多的是拿着自家各种东西来换铜板的,但山里呆久了,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算数不懂的人。随处可见连卖个鸡蛋都不知道数钱的人。
    一个鸡蛋两文,我要八个,就不知道多少钱了。
    要两文两文的数,数够八个鸡蛋的数。
    拿了一角银子,也找不开,不知道要找多少,宁愿一个一个地数铜板,揣一篓子的铜板大老远爬山路回家。
    有时候你看着围做一堆的人,以为他们生意很好,没准只是大家好心地围成一团帮着算账罢了。
    苏青媖看过几回这样的场面,不由啼笑皆非。
    马信看向她:“术数?你手下那个叫项尚的,还有你姐夫,应该可以胜任吧。”
    “我有考虑过他们,但他们平时事情多。偶尔来教一回,代代课还行,长期在学馆教授,怕是不行,我还有好多事要交给他们去做。”
    “那算我一个吧。”
    “您?会不会在辛苦了?”
    “没什么辛苦的,现在下午就没有训练了,我下午可以教授。而且我也喜欢跟孩子们呆在一起。”
    “这样您上下午都没休息的时间了。”
    “没事,我身体好得很。以前天天在沙场上拼杀,比这累多了。教几个班的孩子,能有什么苦。”
    苏青媖拗不过他,朝他道谢:“谢谢信叔。我原本是想着,集镇和校场这两摊子事你交给齐良和刘修,这样你就可以回饶州陪陪家人,你一个人在这边,总归不能跟家人团聚。”
    “没事,我在山里呆着反而自在。再说我走了,大宝小宝和青杨怎么办?你干爹很是看好小宝,我走了,你干爹定是要让我把小宝带去饶州的。你舍得?”
    不舍得。
    “可是,你一个人在这边……”
    “没事。有孩子们陪伴,我不孤单。再说,我也写信回去了,找算让我大孙子过来陪我,原本他爹娘是觉得山里闭塞,连个学馆私塾都没有,不愿让他过来。便现在你的学馆也开了,还有这么多孩子,我孙子只会觉得高兴的。而且集市上什么东西都有,孩子会愿意过来的,到时候我也就不孤单了。”
    “那我就放心了。”
    苏青媖走后,马信又提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尽快把马铮送来。
    这也是马明温的意思,让马铮跟着小宝一起长大,就像当初他和马明温一样。
 第四百零三章 小宝念书
    没过几天,马信的孙子马铮就到了山里。被马信给安排到了小宝大宝的班上。
    马铮比小宝大了两岁,长得圆滚滚,肉乎乎的,脸上的肉太多,一笑起来,肉挤得眼睛只剩一条缝,特别喜感。
    都不等马信帮几个孩子穿线,小宝大宝就和马铮玩到了一起。
    初学班就他们三个最小,一下课,凑到一起在学馆里疯玩。
    青杨青杏原本觉得跟外甥在一个班还有点不自在,但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朋友。
    青杨和顾思明,项佳,凌南星玩在一起,青杏和凌子芩玩在一起,没过两天,跟几个家眷家的女娃也凑做了一堆。
    各有各的朋友圈。
    小宝还小,开始的兴奋期过后,就有点坐不住。一堂课差不多要半个时辰,他的屁股就像长在钉子上一样。
    几个先生见他坐不住,不太敢管教他,一是年纪小,二是这是馆长的儿子。
    好在有青杨青杏在一个班里,不时提醒他一下。
    但即便这样,他还是上课左顾右盼的,看看这个同窗看看那个同窗,小动作不断,小屁股就是坐不住。
    人聪明是真聪明,记性也好,先生讲的他都记得住,但就是没个长性。上课就盼着下课,琢磨着跟马铮到哪里玩。
    苏青媖听了青杨青杏的话,训了他两顿,小宝也没收敛。
    苏青媖有些拿他没办法,总不能天天去盯着他。
    马信知道后,把早上训练的活交给齐修等人,亲自到了学馆,坐到了班级后面,只要他敢动,就抓他去外面扎马步,跑圈,完不成不让吃饭不让回家。
    小宝闹了两回,没闹过狠心的马信,这才认怂了。
    哭唧唧回来抱苏青媖大腿:“娘,我以前没有这么辛苦,现在又要学文又要习武,晚上回家还要写大字,小宝好辛苦的。娘,要不等小宝满六岁再去学馆好不好?”
    “行啊,那你从明天开始就不要去学馆子,就在家里跟外婆带宁宁玩。”
    “宁宁一点都不好玩!躺在那里,不是吃就是睡,还流口水,话都不会说。娘,小宝是说,不去念书,等六岁再念书,但学馆还是要去的。”
    “你都不念书了,去学馆干嘛?”
    苏青媖是知道他的,这孩子倒不是一听去学馆,嫌辛苦不去,不像有些孩子早上起不来,哭着喊着扒着门框不想去学馆,小宝这点倒没有。他天天起得早。
    天天盼着去学馆。
    但这孩子就是不高兴坐在教室里一呆呆那么久,不肯安静地念书写大字,就想在学馆里和一众孩子玩闹。
    小宝学武是很认真的,才四岁多的孩子,一直坚持下来,不叫苦不叫累。
    但就是这个念书,三分钟热度。
    不知是不是受他那个学渣的爹的基因影响太多。
    小宝眼珠子转了转,抱着她的大腿,笑嘻嘻道:“我去陪哥哥啊,只哥哥一个人多无聊啊。”
    “哥哥有你舅舅小姨陪,不需要你。”
    嗯?是哦,有舅舅有小姨。
    眼睛一转,小手一对,又想出了办法:“小宝可以在外面等哥哥,和哥哥舅舅姨姨一起回家啊。”
    “你过去,你舅舅还得背你。你还是呆在家里陪宁宁玩吧。”
    “小宝不要。小宝要去学馆。”
    “你去学馆又不念书,去学馆没用。”
    “有用,怎么没用!我还要上武课呢!虽然现在我还拉不了弓,但我们已经在练准头了。小宝的准头可准了呢!”
    嗯,对,你准头准得很。小小年纪得了武学先生的夸赞,上武学课最是积极。
    就是不爱上文课。
    “那这样好不好,你外祖父说想把你带到身边亲自教你,要不娘把你送到饶州你外祖父身边?那样你就能一直学武,不用上文课了。”
    苏青媖不知道怎么劝这个坐不住的孩子,打算吓吓他。
    “到时候,你可以跟你小豆子叔叔一起睡,还有好多师伯师叔可以陪你一起练武。”
    小宝傻眼了:“哥哥不去吧?”
    “哥哥不去,哥哥还要去学馆念书。”
    “那娘呢,娘去不去?”
    “娘也不去,娘的家在这里,而且寨里还有很多事要娘去做。”
    小宝木呆呆地,不明白她娘怎么想把他送走:“小宝的家也在这里啊。”
    “可是小宝不是只想学武课,不想念文课吗,娘就送你去外祖父那边啊。嗯,明天就送你去,现在娘给你收拾行李……”
    说着做势就要去给他收拾行李。
    小宝先是愣了愣,反应过来,小跑过去抱住她的大腿:“小宝不去,小宝不去!”
    “小宝不是喜欢上武课吗,去了饶州就不会有人让你上文课了啊。”
    “不要不要,我不想离开娘,小宝不去!”就不去!
    “还是送你去吧,正好把你的位置腾出来,上次隔壁寨子有个小孩还想进去读书呢,正好坐你的位置。”
    “不要不要!那是小宝的位置,不许给别人!那是小宝的位置!就不给!哇哇……”
    这孩子还护食上了。
    “怎么啦怎么啦,小宝怎么哭了?”
    上了几天学,不是高高兴兴地吗?苏母跑进来,一头雾水。
    苏青媖朝她挥了挥手,做了个手势,苏母就担心地看了一眼她心爱的孙子,出去了。
    “小宝不想去饶州啊?”苏青媖温声安抚扒着她大腿不放的儿子。
    “不想,不去!娘别送小宝去。”紧紧抱着,就是不松开。
    “可你又不爱读书,正好把你的位置腾出来,让给别的小朋友啊。”
    “不要不要,那是小宝的位置,小宝要去学馆!”
    “小宝要念书吗?”
    “要,小宝要念书!”边吸着鼻涕边保证,生怕苏青媖把他的位置让给别人了。
    “小宝坐得住?”
    “坐得住,小宝扎马步都能扎得那么久,能坐得住的。”
    “对啊,哥哥都能坐得住,小宝怎么可能坐不住,娘是一点都不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