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扬了扬嘴角:“信不信的,你自可以去看看,我们房里,他贵重的东西一样都找不到,所有东西加起来可能还没妹妹头上的步摇值钱。”
“那是他花掉了!他可没少跟我爹伸手要钱。”
“如果他没跟我撒谎,那他要钱的次数也不如你们吧?他衣箱里衣裳鞋袜没有一件值钱的。而且他有他外祖家留给他的地,租子钱都给家里拿着,他应该是家里花钱最少的。”
吕生财想起在外的大儿子,默了默。
“谁稀罕他们刘家的租子钱!那钱养他自己都不够!”
“够不够的且另说,总比你半文不往家拿还往外掏的强。”
“我家有钱,我吃我家的用我的家,你眼红啊!你想掏怕是没有!你娘家怕是一年到头都给你做不了一身衣裳!”
“吕玉珠!”吕生财喝道。
苏青媖冷冷地看着要暴跳起来的吕玉珠,冷声道:“我娘家是穷啊,所以我现在才想要自己挣啊。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自己花用,有什么不对?”
吴氏没想到这个刚嫁进来的乡下女人,敢在饭桌上对着婆母不敬,敢当着公婆的面跟小姑子互怼。
吴氏头一次细细审视这个女人。觉得她可能小看了苏氏。
苏宝珠还说她这个侄女脾性最是软和,好说话,好拿捏。
这是好拿捏?屁的好拿捏。
第六十章 人手
“都吃饭!不吃的滚回去!”吕生财扬声喝了一句。
吕玉珠瞪了苏青媖一眼,气得想离席,她不想跟这个女人同席!
却在刚起身的时候被吴氏摁住了,没见你爹都冒火了吗。吕玉珠只好忿忿地坐了回去,把碗碟碰得叮当作响。
苏青媖才不想离席。
离席了还得到外头花钱吃。厨房一天的菜是定量的,可没有多的。吴氏怕周婶把剩的肉、菜拿回家,都是抠索按人头比量着买的。
能吃免费的饭为什么不吃?是嫌不好吃还是嫌荷包里钱太多?苏青媖在位置上稳稳地坐着,一脸淡定。
吕生财淡淡地扫了在场的众人一眼,道:“苏氏要开铺子是我同意的,她没拿家里的银子,以后谁都不许再多话。苏氏,将来铺子亏了钱,你也不要回来跟家里哭穷,撒泼。也不要到处借家里的势。”
苏青媖笑了笑:“放心吧爹。亏了我自己背,不会回来哭穷。出了事我也自己解决,不会给家里惹来麻烦。”
吕博祖暗自嗤笑,一个女人,赤手空拳的就想在男人堆里做生意?
希望苏氏你记住今天的话,不要把麻烦带回家里,没饭吃了,也别回来哭惨。
饭桌上,暗潮汹涌。
但这丝毫没影响苏青媖的食欲。周婶的手艺又进步了,今天做的红烧肉真好吃。苏青媖打算改天再指点她一番。她只动嘴,就有好吃的,真好。
美滋滋地吃完就告辞回房去了。
吕玉珠则全程瞪着她,心里暗骂乡下土包子。害她都没有胃口吃饭。
想开铺子,开呗。亏了别回来哭惨。赚了,也得拿回家里,谁让咱家没分家呢。
次日,苏青媖才出门,就看到她表弟周大姜拎着个大包袱蹲在吕家门口。
“大姜?”
“表姐。”周大姜正趴在包袱上打盹,听到唤他,扭头去看……咔的一声,脖子拧到了。
“没事吧?”
“没事。”边揉着脖子边站起身,还踉跄了两步。趴得太久,腿都麻了。
“你这是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了?”苏青媖看向他地上的包袱,这是把铺盖都带过来了?
“嘿嘿,日头没出,走得不热。”
这真是……苏青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拎着这么一个大包袱,天没亮就出发,路上车子都没一个,两条腿走到邻县来。
“走,表姐带你去吃点早饭。”
“不了不了,小妹在家烙了饼,我带在路上吃了。”周大姜抓着包袱死活不愿意去,苏青媖只好把他往铺子里带。
“栖霞一个人在家带金海呢?她一个人在家没事吧?”
“没事。她都十三岁了,过两年都要说亲了,金海也五岁了,不用她多操心。大姐偶尔也会回去看看。”
苏青媖点头。农家女子,灶头高就能帮家里干活了。十三岁就能当大人用了。
“你娘在县里是怎么吃饭的?住医馆?”
“娘在医馆附近租了一个小院的一间屋,可以在那里做饭,她自己做给我爹和她吃。昨天我上县里跟我爹娘说了,要到表姐这里来做活,爹娘都很高兴,让我好好干,手脚勤快些,也别要工钱,让表姐管我吃住就行。”
苏青媖笑了起来:“那我岂不是让你做白工了。”
“做白工我也愿意。家里还欠着表姐的银子呢。”
“那也不能让你做白工啊,说了有工钱就会给你,等表姐赚了钱再给你涨工钱。”
“嗯!娘让我跟在表姐身边多学点东西,多看多学多听少说……”
表姐弟二人说着话,很快就到了铺子。
“咦,为什么铺子要开在住宅区啊?不开在旺街上?”周大姜一脸疑惑。
“咱开的铺子跟别家不一样。以后你就知道了。”说着就进了铺子。
“大姜,你来了。”
“青柳表姐。”
“哎。你……这是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了?”
苏青媖笑了起来:“说是怕日头出了,天热不好赶路。”
“你这孩子!天亮了,有牛车马车,也好顺路搭一程啊。”
见周大姜腼腆地站旁边挠头不好意思地笑,苏青媖就对苏青柳说道:“走了这么久,他也饿了,姐你给他下碗面去。我带他先去归置。”
“好。那你抱丫丫。”
“好。丫丫,来,姨来抱你……怎么起这么早啊?昨晚丫丫睡得好吗?”丫丫哦哦哦地朝苏青媖咧嘴笑。
苏青柳笑着回道:“睡得好着呢。我和她夜里都没醒,一觉到天明。这附近安静得很,睡觉让人安心得很。”
“那就好。”
到了后院,周大姜看着齐整的后院齐整的新床新铺盖,高兴不已。
“表姐,这里比家里都好!”说完也不用苏青媖帮忙,自己就归置了起来。
青砖砌成的院子,黛瓦做的顶,房间有新床,有新铺盖,扑上去松软舒适,枕头也有阳光的味道,房间还大,除了床还有桌子,还有可以放行李的箱笼。
周大姜心里胀得满满的,这下爹娘不用为他操心了,他恨不得立刻就开工,浑身都是劲。
等把周大姜安顿好,苏大虎也到了。铺子的所有人工便算是聚齐了,寒暄了几句,就在一起碰头开了个小会。
集思广议,开阔思路,都提了各自的意见。
苏青媖本以为她自己见识多,没想到被几个土著你一言我一句地提了好多意见,才发现她有些想当然了。
千年的鸿沟差异明显。好在她及时调整了思路。把铺子的细节做得更加完善。
她没想到的是三个伙计原本心里没什么底的,被她这么一说,都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就等着开店大干一场了。
接下来的几天,几个人都忙翻了。
盯装修进度的,下乡收货的,跑街做调查的,拉客的……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几个人一天都碰不到头。
只在晚饭时间,回了铺子,在铺子里碰头说一说自己那一摊子的事。
吃饭便近便在铺子里解决了,几人一边吃一边商议。苏大虎光棍一条,几乎也都吃住在铺子里。
这就导致苏青媖好几天没回吕家吃晚饭了。
第六十一章 念念不忘
吴氏并不想在家里看到苏青媖。一见到苏青媖她就想起这个家有吕博承的存在,就会提醒她还有那些她刻意忘却的过往。
但看不到她,她又生闷气。
见苏青媖连晚饭都不回来吃了,对她意见越发大。憋得不行,跑到吕生财面前唠叨,吕生财却让她不要管。这又让吴氏生了不少的闷气。
憋得不行,跑到外头找几个说得上话的朋友叨叨。
说哪家小媳妇嫁过来是不伺候婆婆的?不逢低做小伺候一家子老小的?还到外头躲懒去了!还开铺子?乡下地里刨食家的女儿嫁过来直接当了少奶奶不说,还要开铺子了?
她几个朋友跟她同仇敌忾,她就舒服了许多。
想当初她熬了多少年才跟了吕生财,跟了吕生财也是逢低做小了好几年,才过上了如今的日子,这乡下来的凭什么?
苏氏没嫁过来,她就备了好多针线活等着她做了,想着让她在屋里做针线活,也不用到镇上跑,乡下来的想享清福?得看她同不同意。
哪知道她当婆婆的手段还没使出来呢,苏氏就不愿安份呆在家里了!
见几个朋友出了很多主意,都不中肯。
吴氏气不过,就跑去苏青媖的铺子看。这一看,就见她的铺子门面挺大,整得像模像样,越发憋气。
本以为她一个乡下来的,一个人单枪匹马的,财神方位在哪边都摸不到,还想开铺子?铺子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吧?就开铺子!
懂看帐本?懂盘帐?能应付人情往来?而且人手是那么好找的?
就等着看笑话呢。
哪知道这过来一看,见苏氏似乎把人手招齐了,铺子都快整修好了,就等开张了。差点把她怄出气来。
晚上对着吕生财就是一顿掐,质问是不是他帮忙了?眼里是不是没有她们母子,是不是还念着前头那个和前头那个生的儿子。
“你在说些什么!”吕生财一脸的莫明其妙。
“不然呢?她一个女人哪里懂租铺子,哪里懂装修找工匠,哪里懂盘帐算成本!”
一定是吕生财把本钱拿给苏氏做生意了,还替她租了铺子,打通了门道。他心里就是念着前头那个。
“你在胡说些什么!我什么都没做!”
“鬼才信!你什么都不做,她一个乡下来的,才嫁过来多久,就懂开铺子了?”
“爱信不信。都是她一个人操持的,我连她铺子都没去看过。”
“我不信。”
“爱信不信。睡不睡,不睡我睡了!”吕生财见她杵在床头不动,推开她直接上了床。
吴氏盯着他的背景,差点盯出洞来。
吴氏的困扰苏青媖半点不知。忙了几天,她的“枫亭便民小铺”终于要开张了。
开张这天,苏青媖天刚破晓就出了吕宅,往铺子走。
还没到铺子,远远地就看到一对爷孙正蹲在铺子门口啃硬饼。
“赵大爷。”
“哎,东家。”那赵老汉见到苏青媖,忙拉着两个孙子女站了起来,两个孩子也跟着叫了一声东家。
“您来了怎么不敲门?在门口站着,这让我们多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咱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这又不下雨,天好着呢,又有屋檐,在门口站站能怎地。”
苏青媖无奈地笑了笑。
看了看他身边一左一右站着的两个孙子女,朝他们笑笑,又去看他们的担子。
三个人挑了满满两个担子过来,有菜蔬、水果、鸡鸭、鸡蛋鸭蛋、小篮子、小草袋……收拾得齐整干净。
苏青媖满意地冲他们点了点头。带他们绕去后院敲门。
很快苏大虎就来开了门。帮着把他们的菜码上菜架。
苏青媖领着他们爷孙在铺子里转了转,赵老汉啧啧称奇:“没想到蔬菜鸡鸭还能这么卖,这么干净,齐整。就是我也愿意来这样的铺子买。”
他两个孙子女也跟在后边直点头。
这时苏青柳和周大姜也起了,早饭也得了,苏青媖便请赵老汉和两个孙子女一起去吃。老爷子连连推辞……
后来却不过苏青媖的好意,带着两个孙子女诚惶诚恐地各吃了一碗面,嘴里直道谢。
“我这孙女,自两日前,被东家改了名字,这两天逢人便介绍她的新名字,可欢喜呢。”
他那孙女一听,害羞地低下了头,起身快速地收了爷孙三个的碗筷去厨房洗。
苏青媖看了看她的背影,笑了笑。
这对爷孙就是苏青媖成亲次日初上菜市,见到的被花豹等人收了五十文保护费的爷孙。苏青媖后来一直有留意,却再没在菜市见过他们。
没想到前两天她跟着去乡下,竟见着了这仨爷孙。
见他家里困难,儿子儿媳没了,老夫妻俩领着一对孙子女过活,地里的活做不了多少,就种菜养些鸡鸭换些铜板。
自被收了保护费后,就不敢再上镇里卖。
苏青媖就跟他约定收他家的果蔬和家禽。
他两个孙子女,大的叫赵满仓,十三岁,小的叫赵细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