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看了噗嗤一笑:“我记得你是有妻有子的吧?”

    许少严侧头过来看他,手还撑着额头,挑了挑眉,一副疑惑的模样。

    “你这样,在外头,很有迷惑性。”苏青媖也朝他挑了挑眉头。还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许少严往自己身上看了一眼,正想问她,反映过来,不由笑了笑。

    看了苏青媖一眼,眼前这个人,也跟初见完全不一样了,秀丽端庄,如空谷一株幽兰,哪里还是初见时干扁黑瘦的乡下柴火妞模样?

    “我这一路走来,外头已是乱了天了。以为枫亭镇人间岁月好,没想到,也不清静。”

    “外头乱了?”

    许少严点头:“嗯,很乱。你以为现在枫亭镇上各商户门口的人多吗?不是。你到外头看看就知道了,那些有寺庙的地方,那里的人更多。”

    “啊,都乞讨到寺庙了?也是,大户人家经常在那里布施,得了布施,应该能活下去。”

    许少严没看她,摇了摇头:“不是。是庄户农人把自家的成丁未成丁的儿子往庙里塞。每天都排着队求庙里收留。”

    “啊?为什么?把儿子往庙里塞,不是女儿?男丁也不要了?”

    许少严笑了笑:“你看哪个寺庙要女人的?”

    哦,也是。但不是有尼姑庵吗?能舍得男丁?

    “活着总比送死的强。北方又征兵了。各藩地也纷纷响应。这些年连年征战,北方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很多地方人烟断绝,荆棘蔽野。又加重了税收,百姓活不下去,不得已纷纷遁入空门……”

    “啊?”

    “现在佛教迅速发展,圈了不少地,我听说现在僧尼系籍者已达五六万人……”

    苏青媖脑袋嗡嗡做响。

    她记得史上有过好几次灭佛事件。一方面连年征战人口锐减,一方面不事稼穑的佛门弟子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税收和徭役征发,国家政权与宗教势力矛盾加据。史上有著名的三武一宗由帝王发起的灭佛事件,血流成河,佛门前留的血半月都洗不干净……

    许少严见苏青媖不说话,扭头看她,见她两手还发起颤来,关切问道:“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苏青媖回过神来,摇头,整个人还有些愣愣地。

    许少严又看了她一眼,确认她没事,安慰道:“也别太担心。广宁府下现在还算太平。现在州县都涌进来不少人,府里县里总会有一些措施的,枫亭镇目前涌进来的人还算能控制。”

    苏青媖木木地嗯了声。

    良久,问他:“现在不仅盐价上涨,粮价也涨了,是北方欠收了吗?”

    许少严眉头又皱了起来:“嗯,定州、魏州、沧州、鄂州、兖州一带发生了蝗灾,蝗虫过境,十不存一,现在各州各府都涌入不少北方灾民。”

    “蝗灾?”苏青媖一脸惊诧地扭头看他。

    “嗯。”

    苏青媖想起史上有一个蝗灾高发的时代,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有蝗灾的年份就达四十二个,平均七年就要来一次。唐末更是各种灾难接踵而来,各种天灾激发的矛盾也加速了大唐的亡国。

    苏青媖刚来时,还以为是穿到了大唐,但她现在所处的年代是大朔朝。这个史上没出现过的王朝,让她迷惑不已。让她想凭学霸的历史知识装一回神叨叨都不行。

    “好在除了北方,多地丰产,不然估计更难。我这次来,准备收一些粮食往北方运。你庄子上的货,我也准备运走。现在粮价盐价上涨,价钱自然也不能按以前的价来算了,我不会让你吃亏……”

    苏青媖点头。合作了这么多次,她也信任他。更是感激他这段时间不断地给他传回外头的消息。在价格上也没太计较。爽快地答应把庄子上地窖里的货都出清了。

    粮食她没动。

    现在形势不太妙。粮食能活人命,她不想动,而且还得想方设法再收一些粮囤起来。

 第一百二十一章 凭信寄相思

    “吕校尉,将军找你!”

    营帐外,传令兵扬声道。

    “来了。”吕博承应了声,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往营帐外走。

    一年多的时间,吕博承因为作战勇武,人聪明,敢打敢拼,不怕死,屡立战功。已经由不入流的新兵,提升为有官阶的武职了。

    又用了大半年时间,从九品一跃升至正七品,一路晋级。几乎每个将军都想把他划归到自己帐下。

    吕博承后来还是跟了崔将军。

    崔将军是他的伯乐,最开始见他嘴里念念叨叨,问他念什么,他不好说背兵书,只说背娘子说过的话。人家崔校尉也没笑话他,还一路照顾他,处处给予关照,给他立功的机会,也不压他的军功,每次得了战利品,也不扣下,都让他拿去与兄弟们分了。

    现在崔校尉升为正四品的将军,他也跟着他升为正七品的校尉。

    “将军。”

    “进。”

    吕博承掀开营帐的帘布,走了进去。

    吕博承走进去,就见营帐里已有人了。卢副将并两个跟他一样品阶的校尉正围着沙盘,都是崔将军帐下。大家这段时间一同做战,都熟了,吕博承一进去,大家都打起招呼。

    “博承,来来……”崔将军从沙盘上抬起头,把他招了过去。

    “博承,你来看看,这次的作战计划。我们打算让你们三个校尉各带一支队伍,分别前往郓、濮、曹三州,三面夹击,给对方以痛击。”

    吕博承大致已知道了此次的任务。

    之前西南大捷,边境危机得以化解,本来以为能歇上一阵的,没想到北方又乱了起来。北方的蝗灾,吕博承也知道了,听说农人们都活不下去了,纷纷投身佛门。盐价高涨,老百姓连盐都吃不起了,一些人便挺而走险贩起了私盐。

    后来又抢下北方一城做为据点,开始谁都没有在意,没想到这支私盐队伍越做越大,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加入。现在这支队伍已夺下北方三州之地,并且直逼京师。

    天平军节度使久攻不下,向河中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求援,奈何各藩镇拒不出兵。朝中火速向刚取得西南大捷的西南军下了军令,要他们拔营,火速回援。

    吕博承看完沙盘,听完做战安排,眉头皱得死紧。

    “将军,我军距离太远,即便日夜兼程,到时人仰马乏,恐对作战不利。这事即便河中,宣武两军节度使不出兵,也可以向平庐、义武两军节度使求援,何必舍近求远。”

    崔将军还没说话,卢副将就说话了:“你道朝中没派人向他们求援?不过是拥兵自重,想保存实力罢了。北方说要征辽,保存实力,西北也说要防外族入侵不便发兵。现在各节度使都手握重兵,他们不出兵,禁军又要巩卫京师,也只有我们西南可以调动了。”

    吕博承心里很沉重。

    他不懂政治,但这一年多来,也耳濡目染了一些。现在各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拥兵过重,各节度使手中兵力加起来,已是中央禁军的数倍。经常拒不听中央号令。

    现在藩镇割据,任由北方私盐贩子和农民义军队伍做大,还自封冲天大将军,队伍直逼京师长安。

    对于那个自封的“冲天大将军”,吕博承对他的观感复杂。

    听说他家几代都是私盐贩子,家里不差钱。他自己还从小就有诗才,屡试不第,听说愤而做了一首诗,还被广为流传。吕博承虽然老被娘子说是学渣,但不影响他对那人做的那首诗的欣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所以才自封冲天大将军吗?

    之前吕博承对外族犯边,对来犯的异族人,他作战勇猛,毫不留情,可以不眠不休,欲血拼杀。但是现在要面对的都是大朔一群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但凡朝中有所作为……

    崔晟一看就知道吕博承在想什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吕博承的肩膀:“务须想太多,我们是朝廷的兵将,拿着朝廷的俸禄,就得听朝廷的号令。我们的使命是忠于朝廷。”

    几句话掷地有声。崔晟说完目光灼灼地望着吕博承。

    吕博承定定地迎向他的眼神……良久,才重重地应了声,扭头看向桌上的沙盘。

    几人议好作战计划,吕博承便出了崔将军营帐,往自己的营帐走去。

    狗剩握着长枪笔挺挺地站在营帐前。原来睡在一个帐篷的兄弟,现在吕博承因屡立军功,升为正七品的校尉,而狗剩也成了从九品的有品阶的武官,成了吕博承的亲兵。吕博承还给他起了新的名字叫刘长胜。

    见吕博承沉着脸进了帐篷,刘长胜也跟了进去。

    “大人,可要给你拿饭?”

    吕博承摇了摇头,招呼他:“长胜,你坐。”

    刘长胜摸了摸头,在一侧坐了下来:“长胜长胜,真好听。不过我也喜欢我爹娘给我取的狗娃这个名字,狗娃狗娃,叫着亲切,比狗剩好听。”

    说完看了吕博承一眼:“谢谢大人给我取的名字。我也有名字了。过两日,大人有空了,帮我写封信给我家里。我想告诉他们,我如今也是有品阶的人了。我要让家里高兴高兴。”

    吕博承愣了愣。他之前写了无数封信给苏青媖,只是都没办法寄出去。辗转作战,那信都没有留住,要不被烧了,要不就是匆匆拔营中丢了。写了总是寄不出去。现在要拔营回中原,应该有机会寄出去的吧。

    “好,那我今天先给家里写,写完我叫你,再帮你也写一封。”

    “好勒,谢谢大人。那我给大人磨墨。”

    “好。”

    吕博承把桌上的东西收了收,摊开纸,捏了笔,又沾了墨,忽然顿住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每天晚上都想娘子百遍千遍,梦里都是她的倩影,一颦一笑,仿佛就在耳边。这忽然要化做文字,又忽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写什么呢?吕博承愣愣地抓了笔发呆,一滴墨滴到黄白的宣纸上,晕开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乱起

    苏青媖陆陆续续又让苏父和苏大虎在下村子的时候,购了一些粮回来,也通过许少严那边又购回一些盐。盐价已是高得离谱。但总不能真的不吃盐。

    这段时间,大家都吃得清淡,苏青媖有时候都恨不得扒着盐罐舀盐吃。她没想到有一天盐巴竟到了如此精贵的地步,竟是盼着能痛快吃回盐。

    以前店里腌的咸蛋,大家都不爱吃,现在就盼着苏青媖从地窖里掏几个流油的咸蛋来,好配饭吃。

    枫亭镇上自北边来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落魄,一开始几个小的还出去瞧热闹,后来差点被人抢了,才不敢再出去了。每天都躲在店内,轻易不敢出门。苏青柳和周婆婆等人把几个小的看得紧,轻易不离眼皮底下。

    现在就是一个大人出去,只要带着行李,都会被人盯着,遭人哄抢。镇上各商户都不敢大开店门了。三扇五扇七扇门的,都只开一个能供客人进出的小门。

    苏青媖紧急从庄子里调了几个庄仆过来,跟着苏父和苏大虎下乡,晚上多一些人在店里守着,以防万一,她也放心。

    天渐渐凉了下来,枫亭镇上留宿在大街上的人渐渐承受不住夜风的侵袭,晚上开始敲住户的门。枫亭镇的老百姓不堪其扰,盼了那么久,没看到县里有人来管这些流民。

    众人于是推举了刘举业家里,又推选了几个在镇上颇有声望的人家,一同来管事。

    大家找了镇上几间没人住的房屋,把一些人安顿了进去,又帮着他们在附近村子里寻了地方落脚,镇上各商户及一些住户又都捐了一笔银财,给他们置了秋冬衣物,这才算是把大部分人解决了。

    少部分好吃懒做,只想吃嗟来之食的,不愿接受安排的,大伙也不管他们,只要在镇上有不妥的行为,几乎人人喊打,倒了吓怕了他们。枫亭镇上算是恢复了些许宁静。

    这段时间,苏青媖开始找刘举业,许少严了解外头的事。找了很多史书,县记来看,开始多方关注朝中之事。听说现在的皇上沉迷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宦官,心里便是一紧。

    历朝历代,只要是宦官专权,几乎都是亡国前的征兆。苏青媖记得有一位国主,认为大臣们都有家室子孙,必是要顾及家室不肯对朝事尽全力的,于是重用宦官。觉得他们无牵无挂,用着放心。以至于他当政时,传出一句话“欲要当官,必先自宫”。以至他当位期间,宦官一度达两万多人。

    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被人攻到宫门前,宦官们却抢了金银财物,丢下他先跑了。

    苏青媖心里不安的时候,另一边吕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