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目光莫明地看了他一眼。

    他又凑过来悄声道:“姐姐别怕,二两银子,我卖你一个信息,再告诉你一个解决的办法。”

    苏青媖见他不像说大话的样子,掏了二两银子给他。

    那小二笑眯眯地接了下来,很快地藏进怀里。

    又凑过去悄声道:“长安已经被攻下来了,听说齐皇带着齐军避出长安。而当初逃到蜀中的那位听说已经在回长安的路上了,但我们东家并不看好他。听说朔朝官军进了长安,大肆劫掠,还到居民家里抢女人,队伍乱不成军。我们东家说如果齐军发狠,这时候杀个回马枪,朔朝官军没有援军,危矣。”

    苏青媖没经历过战争场面,这时候也能想像出长安城里的水深火热。

    那小二又说:“我们袁州民风向来彪悍,反正大家都活不成了,剿饷征兵什么的,估计是没什么人想执行的,大不了拼死一博。但自古民怕官,还是有很多人躲出去的。反正我们袁州附近山多,姐姐你要是害怕,带着家人往山上躲上一躲,等风平浪静了再下来。”

    “谢谢了。”苏青媖听他说了这一堆,很是真诚地朝他道了谢。

    转身上楼找苏父等人商量去了。

    而在京师长安的吕博承,逼退了齐军的大将乌炎,又一鼓作气逼得齐皇退出长安,朔朝官军进驻长安。

    只是还没等吕博承松一口气的时候,就传来木从珂的陀陀兵扰民的消息。

    听底下的兵来报,说是长安城百姓怨声载道,哭天抢地。还说,还不如齐军在长安的好呢。吕博承一听,火冒三丈,拎着长枪掀帅帐而出,崔晟在后面愣是追都来不及。

    木从珂正在帅帐看着底下众将献上来的战利品,一一摆在桌上欣赏,正心里得意,就见吕博承掀开帐帘,提着枪冲了进来。

    “吕校尉,这是作甚,莫不是不懂尊卑了?”木从珂眯着眼冲他说道。

    经过此次与吕博承并肩做战,木从珂很是欣赏他。年纪轻轻,作战勇猛,不畏死,手下功夫又过硬,是条真汉子。假以时日,必是一员惹不起的虎将。

    但心里敬佩是一回事,不代表能眼睁睁看着你提着枪冲到我营帐来。

    虽然经过此役,你吕博承已升为正六品校尉,但我已经是河东节度使了。此番要不是我带五万兵马来助力,你们早被齐军端了。

    吕博承见对方冷冷朝自己看来,也意识到自己鲁莽了,扔了长枪,屈膝跪下。

    抱拳:“冒犯木大人了。末将是听到有人扰民,前来相询。我们这一役打得不容易,正是收复民心的时候,还请木大人能约束手下,免得敌人反复,白费了弟兄们在战场上撒的热血。”

    木从珂听了不以为然。

    自古成王败寇,战士们殊死拼杀,如果不让他们尝尝甜头,谁还尽全力上阵杀敌?

    什么约束手下,不扰民什么的,都是屁话。今天长安城是王姓当皇,百姓就听姓王的,明天姓李的当皇,百姓们又听姓李的。

    还是自己的兵最听自己的话。

    吕博承单膝跪在地上,没等来木从珂的一字半句,暗自咬牙。正待再说,崔晟就急急掀帘进来。

    一进来就告罪:“请木大人恕罪。他年轻不知事,请恕了他的不敬之罪。他也是心忧百姓,请大人允我带他回去责罚。”

    木从珂看了崔晟一眼,对崔晟,也愿意给他一个面子。遂掀了掀眼皮,挥手让他们下去了。

    崔晟一言不发走在前面,吕博承则一脸郁气跟在他后面。两人都不说话。

    一直到了崔晟帐内,吕博承才单膝跪地告罪。

    崔晟恨铁不成钢:“你到军中的日子也不短了,也要学会看清形势了!我跟你说过,以卵击石的事不要去做!不要凭一腔孤勇,按自己的性子来!你不想听命于人,只有自己变强。只有自己站在高位了,什么时候能在高位发号施令了,什么时候才不用忍这些不平之事!”

    吕博承咬着牙,双拳紧握,跪在地上不发一言。

 第一百三十章 被抓

    长安以东霸上,王湖率齐军退避于此。听得密报,长安城中朔军已乱,崔木两军互生嫌隙,主力又都前去接应回京师的朔皇,遂决定回师攻城。

    朔军猝不及防,大败。崔木两军只得退出长安,避至兴平。因不敌,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商州刺史宋岩改投齐军。

    朔皇本来满心期待,回到京师长安,将重整河山,收复失地。正带着一众妃嫔及臣下往长安进发。没想到途中竟听到都城长安被齐军夺回的消息。

    朔皇怒不可遏。调兵遣将,命各路大军向长安进攻。

    齐军粮饱不足,派兵向河中府征调粮饷。

    河中府刺史王重荣不敌,主动献上粮饷四十余船。齐军随后又击败昭义节度使高浔,又乘胜收复富平、邠宁、夏绥三地,北方及中原腹地再陷兵荒马乱之中。

    而另一头,苏青媖带着一家人躲进山中已将近半月了。

    袁州山多,那天苏青媖听了小二的话,回房跟苏父等人商量了一番,众人都决定先进山躲避一段时间再说。遂次日一出客栈,苏青媖就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山中。

    山高林密,据说没什么大型的凶兽。要不然苏青媖是决不放心带一家人进山的。几个孩子在林中都迈不开脚,不过是填猛兽的肚子罢了。

    进山了才知道,跟她一样的,还有好多老百姓。大家携家带口,锅碗瓢盆,床板被褥的收拾的齐齐整整,又拉又拽又背又扛地搬上山来。

    苏青媖卸了车厢,拆了车板子,也是又背又抬的,折腾了几十趟,才把三辆牛车拆分抬上了山。

    众人又一起挖了洞,填了木桩子,搭了帐篷,再把车板子搭上,这就成了十几口人的简易住处。

    好在苏青媖出来时,收拾得还算齐全,锅碗瓢盆都有,又考虑到有老有少,粮食等物备得也多,她自己就是做干菜菜干的,带的也多。往锅里一扔,也不缺菜吃。山里也有菌子野菜,倒是不缺菜吃。

    但可能营养还是没跟上,她渐渐没奶喂小宝了。

    小宝嚎了两回,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小孩子正是好奇兴奋的时候,在林子里天天有舅舅姨姨哥哥姐姐陪他玩,倒也忘了哭。在舅姨哥姐的陪伴拉扯下,竟也渐渐学会了迈脚了,踉踉跄跄地能独自走几步了。

    让一众大人看着惊喜不已,每天都变着法哄他走路。

    这小子是人越哄越夸越来劲,每天都咧着小嘴,磕磕绊绊地执着地要下地走路。哥哥姐姐扶他,他还不乐意,拍着手哇哇叫,非要自己走。摔了也不哭,两只小手拍一拍,撅着屁股两手撑地,又爬起来走路。

    苏父等人都说他是人精。

    苏母苏大姑等人则是每天不厌其烦地教他说话。只是这孩子也不知是懒还是笨,现在连娘都不会叫,吃了苏青媖好多个白眼。

    山中的日子清闲又无聊,大家渐渐学会了找事做。几个女人相携去找野菜菌菇,男人则带着自制的武器去打猎,说孩子们馋肉了,三回也有两回有收获。

    路上大家要是遇上了别家的人,也只是点点头,又走开。

    山里相隔不多远就有人家,山中盆地不大,大家都占着,但相隔都不近。

    大家保持着距离,又不愿隔得太远,远远近近地相互守着依存着,心里都知道大家命运一样,但又互相提防。

    在山里过了半月,带来的粮渐渐吃完了。

    苏大虎和苏父便说要去附近的镇上买些粮。牛车拆装太麻烦,车板子都做了床板了,姑父便和大姜父子说要一起去。四个男人怎么也能背回一家人十天半月的口粮了。

    苏青媖等人叮嘱他们要小心,就看着他们下山了。

    一直等到下晌,还不见苏父等人回来,苏青媖便打算到山下看看情况。

    没想到才下到半山腰,就见一队官兵冲上山来,用长枪抵住了她。

    苏青媖本来还想周旋一番,拖些时间让苏母等人有时间躲避的。没想到,扭头一看,又有一队官兵已经押着苏母及山中盆地的很多老百姓下山来了。

    苏青媖见吕小宝哇哇直哭,上前去接了他过来抱了。

    待他止了哭,见一家人还安好,都呆在一起,松了口气。下了山来,在人群里看到苏父等四人,苏母、红袖等人都哭着扑了上去,见他们都安好,便又哭又笑的放下心来。

    苏父说才进入镇上,就被抓了,说是要送往袁州府补充兵力。

    “那抓男丁就行,为什么要抓我们妇人小孩?”苏大姑紧紧拉着姑父和周大姜不放。

    苏父摇头,他们哪里知道为何。

    苏青媖看了看前方一个头头模样的男子,想了想,把小宝递给苏青柳,朝他走了过去。

    “青媖……”苏母急地想拉住她。苏父见有官兵看向他们,忙拉住了苏母,两人心焦地望向苏青媖。

    “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苏青媖走到那个领队的官兵面前,悄声说道。

    那人扭头看了她一眼,也不知怎么想的,带苏青媖到了一处避人的地方。

    苏青媖见他面目还算清正,不像大奸大恶之人,遂开口说道:“大人,我们被人从山上带了下来,匆忙之间,东西都来不及收拾。你看我家小儿才刚满一岁,山上还有给他准备的一些东西,您看,是不是准许民妇上山收拾一下?”

    见那人皱了皱眉头,忙又说道:“山上我们一家还有三头牛,并三辆板车,我看大人也有一些要运的粮食和行囊,大人要不嫌弃,就用我家牛车拉着走吧,也省了众将士的力气,大家还要赶路,不能让将士们太过辛苦了。”

    那人听完挑了挑眉。

    苏青媖见那人松动,又赶紧说道:“我那孩儿的爹,自两年前被征兵离家后,孩子出生都没见过他爹,不知道他爹长什么模样,是死是活。我夫家一家叔伯兄弟,都死了好几人在战场上了,如果他们家这唯一的根苗也死在路上,我如何对得起我夫家……”

    那人见苏青媖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想了想,道:“你家人在哪?我随你们走一趟。”

    “谢大人。”

    苏青媖忙回了队伍,拉过苏父等人,转身就上了山,那大人亲自带了几个手下跟在他们后面。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杂粮粥

    一伙人上了山,苏父苏大虎四人带着那几个兵丁拔木桩子,拆床板。红袖和栖霞收拾家当。

    苏青媖则带着苏青柳去牵牛,并挖出自己藏起来的金银等细软。苏母和苏大姑带着几个孩子在山下没上来。

    那头领见苏青媖姐妹俩牵回三头牛,抬眼看了她一眼。

    别人被抓,腿都发颤,哭着嚎着跪地求饶,她一个女人还有胆量跟他提条件。现在再看她家里竟有三头牛,家当也齐全,看来这一家还是有些底蕴的。

    一行人背着抬着牵着赶着往下走的时候,苏青媖凑到那头头身边,向他打听情况。

    那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很是耐心地回答了苏青媖的问话,并不觉得她在刺探,反而觉得这个女人心里有章程。

    “我姓黄……”

    苏青媖看向他。

    “黄审知”。那人说完也不看苏青媖,抬着车板子,垂眼顾着脚下的路。

    苏青媖点头:“黄大人。”

    苏父等人也跟着叫了声“黄大人”。

    那黄审知往旁边的苏父脸上看了一眼,安慰道:“你们也别怕,我家之前也不过是杀猪匠罢了,走乡下村收猪杀猪卖肉。此番我三兄弟都投了军,父母家人也都随军。大家都是受欺压的穷苦百姓。谁也没比谁高贵。”

    苏青媖听了一愣。苏父则是一喜:“女人小孩可以随军?”

    黄审知点头:“嗯,女人孩子都可随军。到时候一家人都还在一处。”

    女人孩子随军?“女人小孩能做什么?”苏青媖问道,她还没反映过来。

    黄审知看了她一眼:“能稳定军心!到时候攻下城池,他们在后方也能组织生产,组织人口耕种,提供军粮军需,供应军中。”

    稳定军心啊。苏青媖悄悄看了她一眼,垂眉思索。

    而苏父姑父等人心里已是乐开了花,原本以为一家人要分开了,心里正忐忑不安,没想到就听到这么一番话。

    苏青媖脑子转得飞快,她没想到,在山里不过才半个月,这天下就大乱了。中原及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多地,各路义军揭竿而起,各藩镇割据,朔朝国土竟四分五裂了。

    而此番她一家人被抓到军中,还不知是谁的队伍,又要往哪里去……苏青媖心里满是忧愁。

    到了山下,那黄审知又叫来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