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都贵,我光卖鞋底就能赚不少呢……”
苏青媖不知道他二人在她们走后还说了这么一番话。
几个人把粮食用旧布裹了起来,放到背篓的底部,背篓上面则放着鞋底,用鞋底旧布遮着粮,掩人耳目。
几个人背着背篓又在城里逛了逛,想给孩子们买点东西甜甜嘴的,找了一圈都没有,书店也没开门,只好又回了城外的营地。
几个人刚回到营地,就被很多人上来围观,问东问西,还要翻他们的背篓看。很多人向她们打听情况,问她们进城都买了些什么。
苏青柳等人拿了放在背篓上面的鞋底给大家看:“这一路可费鞋了,我们便进城一人买了几双。又买了一些旧布准备再纳几双厚底鞋。你们是不知道啊,现在一双鞋底顶过去的四五双!连旧布破布都卖出绸布的价格!我们还想一人扯一身衣裳呢,可钱不够了,连粗麻布都买不起了。”
一番话,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城里热闹吗?”
“嗐,热闹啥,城里的官爷都跑了,有门路的人都跑了,开门的商户也没几家。我们看几个孩子跟着一路吃苦受罪的可怜,想给孩子买两块糖甜甜嘴的,可找遍了整座城,都没看见有卖的。”
在苏青媖后面回来的人,也证实了苏家人的这一番说法,大家这才对进城没什么期待了。
苏青媖等人遮掩着回了自家的地盘。苏母和大姑一听这么点粮食,二三十斤,就要了十两银子,而且还有一半是粗粮,直咂舌。
“这是要吃金子啊?这粮这么贵,普通老百姓还吃得起吗?”
“这可怎么办,这细粮不过十来斤,也吃不了多久啊。这粮竟这么贵吗?”
吕小宝见苏青媖回来,就扑到她怀里,粘着她。
这会苏青媖把吕小宝抱在怀里,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才对苏母等人说道:“等几天看看吧,大部队一时半会应该不会撤离。城里的商家见形势安稳,应该会陆续开门的。”
苏大虎和大姜在城里转了一圈,见这么大的仁州城还不如他们小小的枫亭镇繁华,看看现在的日子,再想想过去的生活,也是一阵唏嘘。
“粮价现在这么贵,应该是路上不安全,不好运输的原故。现在如果不是大的商队,并且有自己的护卫队的,走在路上的商家大多都是要被抢的。粮食运不进来,粮价便卖得高了。”苏大虎说道。
过去,他帮着苏青媖下乡下村里收货运货,对运输这件事情很有体会。
如此又过了几天,队伍半点要拔营的动静都没有。
苏青媖原本以为黄绪得了仁州,在收缴了仁州的物资和收并壮丁之后,会派兵驻守,然后他再带队伍继续南下。
但又几天过去了,营地没见着黄绪不说,连他一众亲近的手下,也是半个人影也不见。
她又陆续听到有人说城中有一些商户已开门营业了,有些小酒馆也开门了,常常看到黄绪的手下到酒馆喝酒。
然后越来越多的兵丁往城中去,到小酒馆喝酒。她还听说城中的花楼也开门营业了,赌场也悄悄开门了,生意都还很不错。
苏青媖听了这些消息,心里咯登一下。
黄绪这是得了一城之地,满足了?要安于享乐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击
苏青媖心里很不安。
在营地里转悠了起来,想看看现在营地是什么情况了。如果大家都没有忧患意识,那她会做一些别的打算。
才走了一会,就碰上黄审知。
黄审知见她一个人出来转悠,儿子也没带,脸色一副沉重的样子,眉头也皱得死紧,想了想,朝她走了过来。
“怎么了?”
苏青媖正一边思忖一边埋头走路,听到声音,忙扭头去看见是黄审知,便直接了当地问他:“你们是打算呆在仁州了?”
黄审知愣了愣,摇头:“并不知。但我想南下。”
“你想南下?”苏青媖定定地看了他一眼,又道:“你能决定?”
黄审知也没看她,只看着前方:“不能。”
苏青媖沉默了下来。
黄审知见她不说话,想了想,安慰道:“别担心,有事我会通知你的。”
苏青媖没说话,只往他脸上看了一眼,朝他点了点头,就转身回了自家的帐篷。
接下来她又提心吊胆了几天,果然,出事了。
这日清晨,黄审知急急来通知她,让她马上收拾行李,队伍要立刻拔营。
苏青媖一听,急忙让苏家人拆帐篷,整理行装。苏家人一通忙乱这还没收拾好,哨兵就吹了哨,要男丁准备战斗,女人小孩则先一步往南撤离。
引来这一番祸事的,也只能说是黄绪的骚操作,及他手底下的人都太高调了。
不费一兵一卒夺了仁州,收缴物资,征纳兵丁,得了一城的资源,多少人看在眼里,眼红得不行。低调点,暗戳戳壮大队伍不好吗?
可黄绪倒好,一入城,被刺史府的金碧辉煌闪瞎了眼,家里的女人孩子吃了一路的土,被吹了一路的风尘,进了府就都不想走了,而黄绪呢,也天天沉浸在温柔乡里。
要说你想驻扎在仁州城,就驻扎好了,但好歹上进些啊,搞搞建设,发展一下地方经济什么的。至于兵丁,拉起来天天训练肌肉,练练军姿,训练一下作战能力什么的,再派兵守城,维持一下秩序,总行吧?
但是什么都没有。
就只盯着城里的小饭馆小酒馆,问他们什么时候开门。小饭馆营业了,小酒馆也人满为患,接着花楼也跟着开了,赌场也跟着通宵营业了。
一群穷兵丁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场面?
声色犬马什么的最腐蚀人心。
不过呢,也不能太过苛求。自古舞刀弄枪之人,你想让他搞政治,搞经济,确实挺难为人的。
而黄绪的手下嘛,也不得力。这不,都被人盯上了还不知道。
仁州周围的绿林好汉看不过去了,凭什么你一个戍边的穷兵丁,也能夺了一个城?而我还在吃土?于是一堆好汉便聚在一起商量,打算先合起伙来,先拿下仁州,再内部分赃。
一时间江西境内,不少英雄好汉都往仁州集结。
动作太大,把江西观察使杨毕都惊动了。
要说江西观察使杨毕,人家也没太大野心,就打算窝在西南,过过自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中原腹地,水深火热,战火纷飞什么的,离江西也远着呢,再怎么调兵遣将,也调不到江西来。
杨毕正搂着小妾在自家后院看戏呢,狗咬狗什么的,这个调兵,那个封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什么的,跟他也没关系。
只是吧,你一个仁州刺史,是不是也太无能了些?
我把好好的一个仁州交到你手里,你扔下军印就跑了?还敢跑来我这里?好好的一个仁州城,就,拱手相让了?
观察使大人杨毕气得胸闷气堵,但也不好赶刺史一家走,好歹是自己的人。
仁州嘛,也是自己的地盘,如果黄绪比原来的刺史有能力,也不是不能把仁州给他,反正都是自己手里的肉。
这黄绪嘛,也没听说有什么战绩,这人夺了仁州是想怎样?
如果是个好的,杨毕打算把人收拢到自己门下,刺史换个人做也没什么,反正都是自家人。
但是吧,怎么一堆绿林好汉都往仁州赶了?要刮分仁州?
当我这个江西观察使是死的?
老子还没死呢!暴跳如雷。
杨毕观望了几天,见黄绪还不来向他投诚,也不派人过来献殷勤,又在仁州城里一通骚操作,还引来一堆人觊觎,要分肉吃。
这哪能忍!
江西观察使杨毕大人,立刻纠结了境内各路兵马,往仁州进发。围着仁州的那些所谓的英雄豪侠,杨毕还不放在眼里,只专心对付黄绪。
而黄绪那边,能拉拢到一万人的队伍,也不是没人的。立刻就得了密报,观察使大人带人来收拾他了。
黄绪便立刻派人往城外大营传了消息,要兵丁们准备战斗。
接着,连续派出的几路人马,都回来禀报说,是观察使大人亲自率大军前来,有五万多人呢。人家还是正规军,吃粮饷的,有饷银拿的。
黄绪这一听,立刻就泄了劲。什么抵不抵抗的,他一万人马,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战力的百姓充编入伍的兵丁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随军的家眷呢。
这怎么打?
即便他心中再怎么热血,想与杨毕决一死战,但他还没那么晕头,打算以卵击石。
所以立刻安排了家小,连夜避出仁州。等黄审知得知消息,去通知苏青媖的时候,人家黄绪带着家人及亲近手下,早已往南逃了。
而城外大营这边,即便再怎么担心,苏青媖等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父姑父大姜大虎四人集结到前锋队伍里面去了。
大家都提着心,快手快脚地收拾好行李,把孩子们抱上牛车,赶着自家的牛,就跟着大部队撤离。
黄审知也知黄绪走了,让他留下把城外的兵丁变成后军,抵抗前来的杨毕队伍。
前军是黄绪等人,中军是随军的妇人小孩,后军则是黄绪领的,准备迎战杨毕的队伍。
黄审知心中也知道胜算不大,一面组织人撤退,一面带兵往南撤离,连续派人去探知杨毕的行军路线。
苏青媖刚被黄审知抓到队伍里的时候,是问过他们的行军路线的。得知他们这支队伍在抚州汇合了大部队,是要经南城,幽城,穿过江西境内,进入福建的。然后入了闽地,经过崇仁,昭武,最后到达南平的。
现在被杨毕的队伍追赶,南城是去不了,大部队准备往江西中部的山区撤离,打算借着山势,略做抵挡,少些伤亡。
后面,杨毕带着精兵强将直扑而来。气氛很是紧张,苏青媖连连抽打老牛,就想让它快点,再快点。
而杨毕那边,一路追击,一路还收缴了几支想趁乱捡漏的队伍,如此倒也给黄审知的撤离争取了一些时间。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与杨毕的队伍迎上,大败是必然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被追
自来因利益捆绑的关系就不怎么牢靠。
不说这一路南逃,有几支后来投靠过来的队伍,看着黄绪此番的骚操作,又因他自私自利地,撇下队伍先行逃窜的行为不耻,而脱离了队伍。
就说一路为着一份吃食和自身安危,投身求依靠的百姓都纷纷撒腿逃了。
后军黄审知正专心迎战,前军黄绪及他亲近之人只顾玩命奔逃,而中军的几个首领虽然护着大部队南撤,但也不是齐心的。
对于脱离队伍的人,几个首领也没心思去追回。老百姓要脱离队伍,且随他自去。都是一群穷苦百姓,追回来没得还浪费粮食。
以为一两个人目标小,容易脱逃,其实也没准更容易被追击。
对脱离队伍的人,军中将领都无心去管,只顾带大部队仓惶逃离。
而黄审知带领的后军队伍,与杨毕的先锋队伍,大战了一场,死伤无数。他也不恋战,边打边撤退。
中军这边,苏青媖带着苏家人连连抽打老牛,急于赶路。
因为有牛车,倒是走在中军比较靠前的位置。只是她半分不敢松懈,只要对方追上来,这一堆手无寸铁的百姓,连半个时辰都抵挡不住。
苏青媖把牛鞭交给苏青柳,她转身坐在板车上,一脸严肃地交待:“一会如果敌人追来,行李就都不要了,顾好自己就行。娘,你带青杨青杏,姐姐带丫丫,姑母和红袖带金海,我带小宝,栖霞跟着我。所有的东西都能丢掉,但身上的衣物不能扔!万一大家走散了,就回仁州城里等消息,南街上有一家布铺就是上次我们买布买鞋的地方,在那里留口迅。”
苏母一听吓得不行:“青媖啊,这怎么就要失散了呢?你这么说娘心里害怕。”
几个孩子也都吓得躲到大人的怀里。
“别怕,听姐姐的话,如果失散了,就回仁州城里去,在那里等,大人们会找过去的,听见了吗?”苏青媖拉过两个弟弟妹妹,冷肃且细心地交待。
“听见了。我们一定跟好娘,如果失散了,我们就去仁州城南街的布铺等大人们找来。”双胞胎齐声应了。
双胞胎虽说心里害怕,但好在跟着苏青媖在枫亭镇上见过了一些世面,也读了书,比一般孩子要强些。让他们跟着苏母,没准还能成为苏母的依靠。
而姑母为人爽利,红袖则有些内敛胆小,让姑母带着红袖和金海,姑父定能应付得来的。苏青柳只要顾好丫丫就行。她再带着小宝,加一个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