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续几天,就练这几个姿势,枯燥又无味。训练强度又大,渐渐有人不满了,叫嚣了,扔枪不干了,要回去了。
吕博承在高台上看着,见底下溃不成军,目光清冷。
持一铁枪,从高台一跃而下。抡枪一扫……
众人纷纷躲避,以吕博承为中心的一个大的圆圈就形成了。
吕博承所持长枪,不似大兵们以木为柄,而是全身都是精铁。是他剿敌得来,被他视若珍宝。枪头闪着银光,枪长七尺,缨长六寸,红得似血。
接下来,他向众人展示了扎、刺、点、穿、缠、挑、拨、拦、拿等基本动作,接着又来了一番舞花。
舞动时,只见寒星点点,银光皪皪,看呆了众人。
吕博承自得了长枪,日夜修炼,如今颇有一番人枪合一的感觉。
他步法轻灵、快速、稳健,出枪时似潜龙出水,入枪时如猛虎入洞。一番震慑发泄似的表演,让一众兵士连呼吸都忘了。
崔晟在高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边看边点头。
见他开步如风,偷步如钉,心中暗暗称许。
假以时日,吕博承会是最出色的战将。他这套枪法,再练上些许时日,必是泼水不能入,矢石不能摧。
吕博承演示了一番,大气都没喘,冷冷清清地看向一众士兵:“如果有人能接我十招,我就放他离去,且金银相赠。若不能,给我打起精神来!在长安被夺回前,我不会放你们离去!”
众人一凛,想离去的人也歇了心思。这谁敢上去挑战?这不是找死?
接下来,队伍好带多了,也听话多了。一番拿枪姿势也标准了,击杀等基本动作也都掌握了。
让吕博承对接下来的大战总算积了一些信心。
而另一头,得了密报的齐皇也开始动作频频。
你朔皇不是命节使度使援兵吗?以为我没有吗?
齐皇马不停蹄,派出各路人马往一些墙头草的节度使那里当说客,又大肆分封手下,让他们到已夺到手的各州各县那里担任要职,又拉拢各地英雄好汉,封了一堆官职下去。
节度使没地封了,就封各地观察使,经略使。
有很多绿林好汉也得了齐皇的分封,被齐皇拉拢了过去。开始向齐皇孝忠,各路兵马也开始向京师集结。
而吕博承这边,虽训练成果还达不到预期,但因齐皇已集结兵马往京师赶来,一场大战在即,吕博承也只好收拢队伍,准备与之一战。
一月之后,吕博承带着十万兵马赶赴长安。
而朔皇为了保险,命已获封河东节度使的木从珂,带部将从河东往京师进发。与崔晟大军兵分两路,一北一南向齐军两面击杀。
两军一北一南慢慢从外围向内缩小包围圈。
中原腹地的战火一触即发。
而南方苏青媖这边也是经历了好几次争人头争地盘的厮杀。
黄绪所带的队伍离开抚州时,队伍只有五千人,一路南下,不断收纳百姓入伍,又吞并了几个小的队伍,人数已达八千之多。
队伍到了仁州的时候,仁州刺史以为黄绪会带兵攻打进来,害怕之下,竟然扔下军印带着妻妾家小跑了。
让黄绪不废一兵一卒就得了仁州。整合完仁州所余兵马和壮丁,队伍扩大到了万人之数。
让黄绪开始膨胀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冷清
黄绪当初从军,戍边时,因与军吏发生矛盾,怒而杀之,只带着一支不足百人的队伍逃了出来。
因那时候朔朝已有些自顾不暇,让黄绪轻松地躲过了追捕。后因北方农民军纷纷起义,各地绿林好汉也纷纷立了山头,黄绪便也打着琅琊名将黄翦后代的身份,拉拢了不少人,后又引得不少人前来相投。
一路南下一路收拢百姓,现在又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仁州后,队伍已达万人。
比起外面几百、几千的野路子队伍来说,已是颇具规模。
虽说队伍里有不少老弱妇孺,但打着一万人的旗号,也很是唬人的。仁州刺史不就是一听就吓得跑了吗?
本来队伍是打算穿过江西,一路往南到福建或两广之地去的。没想到仁州一到手,黄绪就带着队伍在仁州城外驻扎了下来。
黄审知等人心中如何想,苏青媖不知道。但队伍能停下来,她还是松了一口气的,终于能歇一歇了。
再怎么兵荒马乱,百姓出逃,仁州做为几县之府来说,商户店家应该还是有的吧?
苏青媖打算进城去买些细粮回来。
自她停了吕小宝的米糊和奶粉之后,吕小宝已经抗议多日了,也哭嚎了多日。把苏父苏母苏青柳哭得心肝直颤,直道可怜。说他这么点大就跟着大人一路吃苦,连细粮都吃不上。
每次他一哭嚎,苏母便也跟着掉一回泪。
而苏青媖呢,自己生养的孩子,对他的脾性也算是了解。知道这孩子不过是嚎的时候多,掉金豆子的时候少。但是吧,看着辛苦生下来的这么个小东西,嚎得那个凄厉,也是怪心疼的。
所以此番大部队在仁州驻扎了下来,她便打算悄悄到城里看看有没有细粮,买上一些,再给几个孩子买些东西甜嘴。
不止是吕小宝因吃不惯杂粮粥清减了不少,丫丫金海青杨青杏几个孩子也是精神不济,小脸都凹陷了。大人们瞧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
自黄绪带着家小和亲近手下住进了城里的刺史府后,一万人的大部队便驻扎在城外一处开阔之地。
因为暂时不赶路,有些私房钱的百姓和兵丁也准备进城逛逛,采买些生活所需。
“青媖啊,你想好买哪些东西没有?”大姑问道。
“嗯,准备买些粮食。再看看有没有一些小食,也打算给孩子们买上一点。大姑呢,有想买的东西吗?”苏青媖回道。
“我跟你娘明天留下来看几个孩子和守着咱的家当,你和你姐带着栖霞、红袖去看看就行。给大家扯些布回来,我和你娘给大家纳几双鞋,你再买些针头红脑回来。”
“好。”
苏父在一旁听了,说道:“你们不去啊?她们几个女人去我们怎么放心。那大虎大姜也跟着去。留下我们四个老的就行,我们来守家当和看孩子。”
苏青媖见大虎大姜点头应了,便觉得这样也好。城里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她们几个女人出门确实也不安全。便答应了下来。
回头一看,见青杨青杏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两个孩子跟着大人吃了一路的苦,不叫苦不叫累,又懂事又贴心,给什么吃什么,帮大人干活,还帮着带更小的孩子,不让大人们烦心。
便揉了揉双胞胎的头:“等姐姐先去城里打探打探,如果安全,下回再带你们进城去转转。”
“好。”
“姐,你看看有没有卖书的,如果有我能读的书帮我买一本。”青杨说道。
苏青媖应了下来。这孩子在私塾念了快两年,对读书很是渴望,现在跟着大人们出来,心里还是想着能看书的吧。经常能看到他拿着看了不知多少遍的书在看在背。
次日,苏青媖几个人一起进城。跟他们一样进城的,也有不少人,这一路只埋头赶路,把大路憋得有些狠,都打算进城换换心情。
仁州城里自刺史跑了后,城门口已经没有差役守着了。但进出的人除了他们大营的,其他百姓并不多。
进了城,街道上很是冷清,一条街可以看到头。两边商户,关门闭户的多。有几家半遮半掩,见街道上有人,里面还有人小心地探头出来,打量苏青媖这伙人。
应该是听到刺史大人带着家眷逃了,城里的住户也跟着跑了许多。有能耐的都提前跑了,或跟在刺史大人身后跑了,无路可去的,此时也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苏青媖有料到街道上会冷清,但没想到会如此冷清。
城里就没几家商户开门的。不到半个时辰,她们一行人就把不小的仁州城给逛完了。
也没买到粮。
粮店向来都是被入侵者争抢的首要目标,所以听到有队伍打进来,消息灵通的店家早早就关门跑了。
倒是在一家半遮半掩的布店买到了几匹布,和一些针头线脑等物,又把店里苏家人能穿的鞋都给买了,连着店家所有的鞋底都买了下来。
他们离开枫亭镇时虽然带了不少鞋,但这一路行军,废鞋得很。又没机会纳鞋底,如今见着有卖,就把它们都买了下来。看着虽多,但摊下来也就一人三四双的样子。
不过他们人多,用旧布裹起来也有好大一包。
这年头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也没人愿意花钱在穿衣打扮上。布店的仓库里新布都积压成了旧布,苏青媖便也买了好些耐磨耐穿的厚麻布。
店家可能急于清仓出去避风头,很是卖力地推销。见苏青媖等人买得多,高兴得很。
听说她想买粮,便好心地带他们走到城里居民区,在一家住户的后门停了下来。介绍说这家原是在城中开小饭馆的,人没跑,但店不开了,怕被抢。
说他家里应该有些存粮。
让苏青媖等人在后门等,他自己在有人开门后先闪身进去了。
过了一会,那布店老板才出来,身后带了一人,想必就是他说的小饭店的老板了。那老板开了半扇门,上下打量起他们一伙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忧患
“如今外头兵荒马乱的,粮价都卖到天上去了。你们是熟人带来的,只要你出得起钱,我愿意卖你一些。”
那小饭馆老板打量完苏青媖一伙人,见她们一脸无害,遂开口说道。
苏青媖心里一喜,忙跟对方道谢:“多谢您了。我们大人吃什么都不要紧,但家里孩子多,都才几岁的年纪,想给孩子买些细粮,再买些糙米粗面。”
说着给店家递出去一个装着散碎银子的袋子,那人接过来,打开一看,差不多有十两的样子。
苏青媖见他收了下来,便又说道:“您可着这些银子给我们装。我们要一半细粮一半粗粮。”
“等着。”那人看了她们一眼,又闪身进去了,还把门给关上了。
那布铺老板这回没跟着进去,他问了苏青媖一些情况。得知她们是夺了仁州的黄将军部下,还有些害怕。又听说他们只是随军的家眷,只是普通老百姓,是半路走投无路才投身进去的。
那老板听完又觉得她们可怜。
听说城外有很多像他们这样随军的妇人小孩,身为商人的敏锐度,心里便思忖开了。
不一会,那小饭馆老板打开了门,领着一个子侄模样的人,两人抱着几个不大的袋子出来了。
放到地上,打开给苏青媖等人看。
“这一袋是细粮,另两袋里面有一袋是糙米,一袋是黑面。你也别嫌我给的少,你出去外面看看,现在哪里还能买得到粮?就算有粮商运粮来卖,这一路运过来,能安全运到城里的又有几人?路上不是丢了就是被抢了。现在十两还能买到这些,再往后可不一定了。”
苏青媖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她方才买布买鞋就花了比过去多几倍的钱,现在买粮,价格涨了这么多,心里也有预料,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
只朝他道谢。往地上略打开看了看,见细粮袋里还有一小袋白面,看了那人一眼。
那人便说道:“我是方才听你说,你家孩子多,又小,所以给你装了两斤白面。你回去可别到处说去,再有人来买,我可不认的。我家里都不够吃,吃完了也不知上哪买去呢。”
苏青媖虽然知道他并不亏,但他能匀二斤白面给她们,也算好心:“掌柜的放心,我们都是嘴严之人。必不会给您带来麻烦的。”
说完让大虎大姜背着粮食,带着大伙转身走了。
那布铺老板看着她们的背影,想起刚才苏青媖等人说过的话,对那小饭馆老板说道:“我听她们说夺了城的那人,队伍里有很多家眷随军的,你那小饭馆不开了?没准生意不错呢?”
那老板听了有些心动。这支队伍人数不少啊。
但是现在粮商都不往城里运粮了,城里几个粮铺也都关门了,粮食买不到,家里存的那些粮万一卖完了,他一家人要吃什么?
就算赚了大钱,但现在有钱也没地方买粮啊。
可是一想,有生意放着不做,心里又痒痒。想了想,道:“我跟你上街上看看去。”
那布铺老板便说道:“走,一起看看去。我那布铺本来想关门的,准备出城避一避。但听她们这么一说,我打算再开几天看看。你不知道方才她们那几人把我积的鞋底都买光了,城外听说有一万人呢。现在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