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臻精明地说:“只是这层意思不能写得太明显了。希望这样可以忽悠一些脑子不太灵光的老迂腐,老迂腐们只看到女主不二嫁就满意了,省得到时候真有人大骂咱们的话本。而真正能读懂咱们文意思想的女子也许会受到启发和鼓励,我们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宜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可咱们话本的第一个读者就是皇后娘娘啊,人家皇后娘娘总不会是个看不出来的人吧。”
  “我觉得皇后娘娘是个开明的人。”美臻很喜欢皇后,心里也很崇拜皇后的品格。“要不然她也不会很喜欢咱们之前写的《庸俗姻缘录》和《读书人家》,这两个故事说到底也很有些与当下不同的思想。”
  方瑜和当朝皇后的接触就不可能多,他选择相信美臻的判断。“若是皇后说了不喜欢,大不了咱们再把结尾改一下呗。二姐你放心,我们很变通的。”
  宜文听弟弟和妹妹这么说,也就不再担心了,只是抓紧时间和妹妹按照商量出来的故事大纲继续往下写。
  方瑜这段时间很有创作的灵感,他给宜文的半自传体小说创作出了三首诗和五首词,正好可以增添文本整体的文采。
  方瑜还没落下绘画的创作,他最近总是在梦里想起他初到卫朝时的生活。
  凌河村的老房子,大爷爷家的书房,还有每日放学时的夕阳。
  一日半夜醒来,方瑜提笔作画。
  画纸上出现了一老一小,老妇人替孙子提着书篮,又牵着孙子的手,在夕阳下回家。
  美臻不知怎的也睡不着了,她看隔壁哥哥屋子里的光亮,便穿戴好衣裳过去了。
  方瑜正在追忆,他问美臻:“你觉得,咱们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有话说:
  咕咕,我把专栏的头像改成我家边边歪吐舌头的照片啦!
  超可爱!
  我家边最近还会演戏了……
  她咬塑料袋我说她,她就装大喘气的模样,弄得比我还生气委屈……
  这个戏精!
第151章 如何掰正偏心眼
  美臻想都没想, 直接道:“精明强干,强势厉害。”
  方瑜又问:“那你和奶奶之间的感情如何?”
  美臻这回沉默了两息,才回答:“她是个好奶奶, 对我们孙辈都不错, 就是有些偏心。还有就是, 嗯,对娘不好。”
  “那你对奶奶有埋怨吗?会因为这个影响你对奶奶的感情吗?”方瑜探究地问。
  美臻缓慢地摇摇头,心里有些沉重,说:“我会可怜和心疼咱们娘,但当时却不会觉得奶奶做错了什么。很奇怪, 不是吗?”
  方瑜心里也涌着五味杂陈,他想了更多, 可又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表诉出来。
  老太太就算是没缘由地苛待孙子孙女的亲娘, 只要她能掌握住家里的权力,再对孙子孙女好些,老太太照样能获得尊重和风光, 几乎不会受到一丁点的惩罚。
  像方老太太这样的婆婆,从父系氏族社会开始, 也不知延续了多少代, 真是“经久不衰”,却又“经典永存”。
  能如方老太太这般精明强干的, 在其他方面都还不错的婆婆都不算多数。
  方瑜有些悲伤地问:“美臻,如果你有儿子, 以后又有了儿媳和孙辈, 你会像咱们奶奶一样对待儿媳妇吗?”
  美臻严肃地构想了一会儿, 然后摇头:“应该不会吧, 我不想变成那样。嗯, 我也不确定,谁能知道没发生的事情呢。”
  “不过我能肯定的是,咱们大姐一定会和奶奶一样的,她现在对她家大小子的媳妇就那样了,把孙子都抱过来养着,还没事就挑剔她大儿媳妇。”
  “至于二姐嘛,我觉得是一半一半。人都偏心眼,方明是她亲儿子,以后做了婆婆肯定就会向着儿子啊。”
  是啊,人都偏心眼。就算在自己的问题上女性开始觉醒追求独立,但等到老了,有了儿子孙子,说不定就会忘了她的觉醒,又重回到苛责压迫女性的封建道路上,不断地循环往复。
  美臻沮丧地说:“哥,我感到压抑和悲哀。咱们现在做的事,会不会是白做工啊?”
  “我也不知道。”方瑜看不到前路,只能小心尝试。“不做点什么,情况永远也不会变好。我们在村里小规模试验一下,也许就会有用呢。”
  美臻喃喃道:“是啊,总要试试的。”
  既然聊起了这辈子的娘,方瑜就问美臻从前和爹娘的相处情况。
  美臻说:“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你成天长在奶奶屋里是不知道,咱们那个爹你回屋后就和大爷似的,脾气大得很呢。”
  “他在咱们小家房子里就是在炕上一坐或一躺,手一下都不动,那都要靠咱们娘或四姐伺候。要是爹心里有气了,就阴沉着脸,对我们娘仨骂几句,偶尔还会打两下。”
  “我小时候在咱们爹跟前都不敢大声说话。唉,我就可羡慕大姐二姐他们了,咱们大伯父就挺好的,还会给姐姐用剩下的木料做点小玩具,平时也很少打老婆孩子。咱们三叔就不行了,和咱们爹一样,对三婶她们也没个好脸,没事就怨哄哄的。”
  方瑜安慰地拍拍美臻的后背,低声说:“对不起,我之前居然都不知道这种事。”
  美臻笑了,对哥哥说:“你就这样,什么事都爱往身上揽。其实也没什么的,你已经把我从村里拯救出来了。要不是哥哥你读书厉害当了官,我十五六岁就得嫁给和咱们爹差不多的男人,再过和咱们娘差不多的日子了。”
  “所以啊,哥你就是咱们家所有姐妹的救星啊,我们都要感谢你的!”
  “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方瑜也跟着美臻笑了起来。
  美臻的困劲儿上来了,捂着嘴打了个打哈欠,说:“哥你赶紧睡觉吧,要不然明天该没精神了。”
  美臻回去睡下了,方瑜的思绪还在翻涌,回想起这辈子的娘,继续作画。
  一个儿子偷偷来到母亲屋里,拿出在县城买的糕点,孝敬给母亲,母亲激动得直哭。
  过了几日,宜文和美臻终于写完了话本。方瑜再把诗词插入其中装订成册,然后和他的两幅画装在一个锁好木箱里,交给镖局快马加鞭地送回京城。
  二十六天后,冯婉才收到这个包裹。她先读了信,然后派管家把写完的话本拿到自家的印刷作坊去排版,先印出来几本精装的,她下次进宫一起带进去。
  皇后很喜欢方家女眷,这次冯婉又带来了新的话本,皇后就更欢喜了。
  皇后从宫女手中拿起精装本的《杜小秋实干记》,先看到文名就觉得新奇,接着又扫到作者名。
  “双方笔?”皇后看到新的笔名,问冯婉是哪位。
  冯婉笑道:“是我家的二姐,这个话本主要是她写的。”
  皇后说:“你们方家人都很有才华,本宫还听说你们家剧院现在演的历险记都是小侄女写出来的呢。”
  冯婉谢过皇后的夸奖,说:“我家大人特别鼓励我们这些女眷学习写作,刚开始不会时也是他来教导和鼓励我们。”
  过了一会儿,冯婉退下出宫。
  皇后交待女官晚膳要多做几道陛下爱吃的御膳,又派人去请陛下,说方瑜夫人送来了新画作。
  忙完这些,她就让识字的女官为她读这新话本。
  乐平县城,方瑜和美臻刚从凌河村考察回来,云天成陪在旁边,笑着说话。
  方瑜对族学的建设情况和入学进展都比较满意。
  有方瑜这个京城大官在,村里人自然不敢不配合。再加上对女孩入学的补贴和优惠办法,村子里大多数人家就心甘情愿地孩子来念书了。
  有几家不乐意来的,方瑜也不勉强,反正到时候读书的孩子能赚钱了,一对比,所有人就知道以后该怎么选了。
  美臻却有些忧虑:“男孩子还好,以后读书好的可以走科举的路子,就算是差些的也能进城来靠着识字算术的本事找活儿干。那女孩子学成后也不能出来科举做工,还是嫁人生孩子的,旁人也就看不出差距来了。”
  方瑜说:“我要在宣北经营一份家业,先从咱们这边的县城府城开始,等过几年就会需要不少人手了,可以直接招咱们村里读完书的女孩子。”
  “还有一部分可以学医。虽说郎中只收男徒弟,但咱们可以花钱请郎中来教女孩子嘛,到时候咱们家再开几个医馆也不错。”
  美臻听到这就十分高兴地说:“咱们家里的马郎中就不错啊,他还有三个徒弟呢,到时候都能来帮忙。”
  原来,美臻这次回来在靠近乐平县北边的清波山脚下捡到了一个郎中。
  这郎中四十多岁,是上山采药时不注意摔下来的。因为右腿骨折,马郎中只能慢慢往回爬,幸好遇到美臻这位好心的小姐,直接把他带回了乐平县。
  “马郎中的医术不错,我刚回来时奶奶的病情很不好,多亏马郎中开药针灸才拖住了,要不然你也赶不回来见奶奶最后一面了。”
  方瑜到家后就一直在忙,还真没注意到家里多出来一个人。当然了,这也肯定和方府如今有很多院子有关。
  美臻说马郎中的腿还没完全养好,方瑜就直接去了马郎中现在居住的院子看人。
  马郎中的长相普通,但通身的气质就很和善,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治病救人的好郎中。
  马郎中和赶过来照顾他的大徒弟见到美臻,就喊恩人小姐,见到方瑜,就喊方大人。
  他们经过交谈,他们都十分乐意为方家效劳,并且不收任何报酬。
  马郎中说:“恩人小姐救小人一命,小人就要效犬马之劳。”
  他大徒弟接着说:“恩人家救了我师父一命,小人这条命就是恩人家的了。”
  方瑜问马郎中愿不愿意和他回京城,他想让家里的孩子都学点医术。
  马郎中说他愿意跟着恩人一家去京城,只是家中还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还没有出师,不知道能不能一起带去京城。
  方瑜说:“没问题,你的家眷徒弟都能带走,到时候我在京城开一家小医馆,你就带着人去那里生活,晚上时来我家教孩子就行了。”
  之后,为了保险起见,方瑜还派人去了马郎中生活的县城去打听了这人的生平,确定这人可信,医术和人品都不错,方瑜才彻底放了心。
  这天下午,舒怡又带着大女儿回娘家,然后拉着二姐说了不少话。
  宜文还不了解亲妹妹的性子嘛,一眼就看出来舒怡心里有事,就让妹妹别不好意思,直接和她这个二姐说。
  方舒怡其实不大好意思张这个口,她丈夫关秋茗都说这事不成,说出来就是为难二姐,但她为了女儿还是要腆着脸说出来。
  “二姐,我家宝珍都十六了,平时我和她爹都把她当珍珠一样养着,是真不放心把她嫁到外人家去。所以,所以,你家小彦今年也不小了,又和我家宝珍年纪相当,你又是宝珍的亲姨,以后肯定能对宝珍好的。我就想着,要不然你就让宝珍做你儿媳妇吧。”
  作者有话说:
  亲上加亲,你怕了吗?
  另外,我家边边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演技流派!
  就是,批判她,她就装听不见,然后低头吃狗粮,再抬头装无辜。
第152章 拆散一对是一对
  宜文当场愣住。
  老太太在过世前就和她说过了, 她儿子的亲事必须慎之又慎,一定要娶个官家小姐,还要让方瑜同意。
  可她也不好意思就直接拒绝三妹的意思。这可是她亲妹妹, 八百年都不和她张一回嘴的, 她要是把话直接这么说了, 以后她也不好意思见舒怡了。
  舒怡见二姐为难的面色,心里就沉了下去,脸发起烧来。
  “二姐,我没有强迫的意思,就是问一嘴。”舒怡嗫嚅道:“都是我不好, 今儿这话就当我没提过。那什么,我、我去看五妮来没。”
  舒怡像火烧了屁股, 使劲站起来就想往外小跑。
  宜文赶紧追着拖住三妹。不能让三妹就这么离开, 要不然她心里难安呐。
  左不过就是娶个媳妇,官家小姐是好,可以后嫁过来兴许还和她不对付呢。没有姻亲帮衬就没有吧, 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最重要,宝珍这孩子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心地善良还听话孝顺, 和她这个二姨也亲近,以后成了婆媳肯定更好。
  宜文终究还是心软了。她在家时就和三妹感情最好, 三妹都这样了,她要是不应也忒不讲亲情了。
  舒怡被二姐拉着, 走不了, 就急着说:“我没有别的意思, 姐咱俩谁跟谁, 我不是因为这个有什么想法, 你放心。”
  宜文连忙说:“行,你说得对,我也不放心宝珍这孩子外嫁,她和我们家方明确实挺配的。”
  “我去看看五妹——”舒怡这时才反应过来,有些惊喜,还有些不确定地问:“姐,你刚才说什么!”
  宜文笑了,揽住三妹笑道:“我